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桂对此不想多解释,言简意赅的说道:“开海禁的时候到了,咱可以们做大生意了。”
“额……”
……
吃过午饭之后,李桂休息了一下,而探春和秦可卿、玉钏则直接去了薛宝钗那里……
下午时分,李桂和邓会乘车直奔张府,张居常正在府里,其实张居常很少出去……
两人商谈了一阵子之后,决定由李桂先提出开海禁,然后再由张居常上奏请求开海禁。
……
“爷爷,这次能成吗?”李桂走后,妙玉向张居常问道。
“这次应该差不多了!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管做就是了。”张居常叹道。
以他的年纪,事情没成功之前,他是不会做百分之百的预测的!而且这种事情是取决于他人的事情,即使时机再到,张居常也不敢说雍元帝会同意!
……
而李桂从张府回来后先是去了衙门的官房,小做了一会,然后才往后宅而去。
而这时探春、秦可卿、玉钏已经从薛宝钗那里回来了,叙礼、换衣之际,探春说道:“宝姐姐愧疚着呢,说不该撺掇你向皇上讨要诰命,她又在月子里,你去劝劝她?”
李桂清楚薛宝钗的愧疚是真实的,因为她们薛家实际上是靠皇家的恩宠起家的家族,更在意皇上的恩宠,现在雍元帝对他大发雷霆……
“也好……嗯,明天再去吧,今晚写折子
红楼长随
第四五一章 提议
吃过晚饭之后,李桂径直王书房而去,探春、秦可卿见李桂连薛宝钗那里都不去了,情知事情严重,随后各自抱着孩子到秦可卿屋里去了,只剩下玉钏侍候着。
屋子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在玉钏磨好墨之后,李桂提笔写道:“微臣诚惶诚恐,此几女子向来位臣所爱,以致臣忘形也!然国事臣亦不敢望,臣在金陵已知皇上为谣言所伤也,此在臣看来也在情理之中,摊丁入亩之策实伤他等筋骨。
而此等谣言不仅有伤皇上清誉,威名,而且忧伤国体,遗毒无穷,故不可不止,最少要息。
而谣言之何止、何息,或曰谣言止于智者,但此言对中伤皇上之谣言无用,其因在于中伤皇上之言乃智者故意为之。
而再此势之下,臣窃以为对付谣言可以分两步而行。一,分散其所注。谣言表面攻击皇上,实则因摊丁入亩而起,而摊丁入亩实际有伤他们之筋骨,故刻在此处做些文章,比如开海禁之类,如此既可以分散彼之注意力,又可以给予彼之财路,如此谣言或不可息,然声势必弱。
而升势既弱,则难成气候,而待摊丁入亩之事定后,则可以追溯其源,严法办之……”
写完折子,又审核了一遍,检查了错字,之后,李桂工工整整的撰写了一遍……
……
而此时秦可卿的屋子里确实热闹非凡,探春等几个议论的依然是雍元帝批复的事情,在她们想来,按照以往的惯例,雍元帝总是会给李桂一些赏赐的,现在弄成这样,心里都有种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感觉。
……
第二天却是一个大晴天,一早李桂去府衙后,探春、秦可卿、鸳鸯、晴雯、玉钏等便聚集了起来,其实她们这种现象在大家族里并不多见,大家族的常例是再给长辈辰省之后,便各自散去。
探春、秦可卿、晴雯等之所以如此,一是除了看护孩子,她们没什么事。而聚在一起又好看护孩子。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她们几个有聚在一起的经历,特别是探春、晴雯和鸳鸯,以前在荣国府时那是经常在一起的,
一边哄着孩子,一边闲谈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午,这也是该给几个小孩子喂食的时间,探春正想去让小婵儿去喊奶妈,而就在这时贾义跑了过来,匆匆说道:“圣旨来了,老爷让去府衙大堂摆香案,老爷这就过来。”
而昨天雍元帝刚刚训斥过李桂,今天就来了圣旨!
闻言探春、秦可卿、晴雯、鸳鸯、玉钏心里都是慌慌的……但是探春还是强自镇定,随即小婵儿和宝珠去摆香案,然后她和秦可卿各自回了房,换了诰命夫人的朝服,而她们刚换完,李桂就走了过来。
“皇上会怎样?”随即探春匆匆问道。
看探春略带慌张的样子,李桂却笑了,随即说道:“都是好事儿。”
他刚才已经向秦无伤打听了,秦无伤倒是一脸羡慕的把圣旨的内容全部告诉了李桂,之所以如此,当然时受到了雍元帝的口谕——沿途可大力宣扬。
“额……”“额……”闻言,探春与秦可卿同时轻轻的喘了口气,蓦然笑了。
须臾,秦无伤的公鸭嗓在府衙大堂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金陵知府李桂才能卓越,克己奉公……故官升一级,其妻贾氏探春、秦氏可卿,各升一级,为四品诰命夫人,其子……”
其实金陵府于顺天府知府的品级向来是正三品,给李桂升了一级也才四品,这不并不能引起陪跪的金陵府官员惊叹,而诰命夫人的品级按照朝廷惯例也是与其夫相同,要是三品的官员夫人是五品诰命,这也有失体统,反之更失体统,因此探春与秦可卿的升级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这还是引起了金陵府官员的极大羡慕,原因在于雍元帝这次封赏的范围太广了,不但生了李桂以及他夫人的品级连带着几个孩子都给了官!
封妻荫子,也是这个时代官员的愿望!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皇上如此恩宠大人,真是令我等羡慕。”
……
接过圣旨之后,一片恭贺之声便向李桂涌了过来。
而晴雯与秦可卿则满脸笑容的王后宅而去——她们是急着拿赏银。
之所以如此,秦可卿是不必说了,她不但品级上升,而且运儿又有了功名,而晴雯则完全是因为愁儿——其实在她心里雍元帝封赏愁儿,比雍元帝封她个诰命还要让她欢喜,其实秦可卿也是同样的心里。
中午李桂与明月楼大摆宴席,大规格宴请秦无伤以及金陵府百官——雍元帝此时封赏他的目的他身在其中自然是清清楚楚的,他当然也要响应雍元帝的号召!
宴会结束之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送别秦无伤之后,李桂没有回府衙,而是去了薛宝钗那里。
这几人里只有薛宝钗与玉钏没有得到赏赐,玉钏在那边有探春、晴雯等安慰,薛宝钗这里却没什么人,李桂觉得该去安慰她一下。
当然他的大女儿在那里,三天没看了,他也想去看一看。
……
薛宝钗还在月中,香菱迎接了她……而当李桂到了里屋,却见薛宝钗正躺在床上,搂着小娃儿,雪腮恬静,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而见李桂到来,薛宝钗抬起了身子,小声说道:“你怎么来了?宴会完了?”
李桂闻言一愣。
而这时薛宝钗已经轻声笑道:“三丫头下午来了,她倒是多心了,怕我有想法,咯咯,我既然能有女儿,还能不会有儿子,你说是不是。”
说话之间,薛宝钗抬头看了李桂一眼,却发现李桂正似笑非笑的看着她,雪腮不由的一红。
而这时李桂也笑道:“我也是多想了,不过却也想来看看咱女儿。”
“你小声些。女儿的名字你可想好了?她可不能像她几个哥哥一般起些贱名!”
“我倒是想了一个叫翩儿怎么样?”
“翩儿,不好,你取自何意?”
……
李桂与薛宝钗随意闲谈着,而于此同时他被升级,并封妻荫子的消息像是一阵风一般吹遍了整个金陵府……
第四五二章 决断
李桂在与薛宝钗闲谈的时候,张居常却正在烛光下提笔凝神——他在按与李桂商议的步骤向雍元帝写信。
沉思了一阵子,张居常提笔写道:“老臣张居常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今上折乃为开海禁之事,开海禁之事益处颇多,臣不一一赘述;朝廷所虑者,一为蛮夷之风影响民风,遗祸我朝;一为此让海寇有可乘之机。
臣以为此多虑也!想我天朝上国,处处忧于蛮夷,岂惧蛮夷之风也,民众或一时为之惑,然长久之后,高下自判,民众必改之。
或曰海寇之事,老臣以为,禁海并不能禁海盗,今江浙一代“黑寡妇”、刘三虎、赵伢子等极为例证,而若开海,即可用关税之银重整水师,南可震海,北可北上,以缘关东。
而前日老臣偶与李桂李大人谈起此事,李大人也颇为赞同,言此乃打开财路之事,可卸推行摊丁入亩之阻力……”
张居常洋洋洒洒,对于与李桂商谈之事也没有隐瞒,因为这事根本不用隐瞒,先不说是否有锦衣卫监视他俩,仅仅以雍元帝的智力,一看折子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藏着掖着反而图令雍元帝怀疑!
……
如此十一月七日,雍元帝受到了李桂的密奏,打开之后,看到李桂所写的此几位向为微臣之所爱,以致忘形,看到这里雍元帝鼻子里立刻“哼”了一声,而后他就看到了李桂所提的开海禁之事。
海禁之事一直以来都是朝堂议论的焦点之一,在朝堂上也分成了两派,而且这两派还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南方的官员赞成开海禁,北方的则反对开海禁。
两方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在海匪上,北方官员认为大虞朝四围尚没安宁,海匪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不如把海一关,不理它。
南方一派的官员的观点则和张居常相同,认为开海禁有丰盈国库,强化水师,富裕民生,北上支援等诸多好处。
两方争论不休,北方的官员讽刺南方的官员,名为家国,实际为己,想着做海外的生意。南方的官员则讽刺北方的官员鼠目寸光,只顾自己一方的安宁,没有全局。
但是随后大虞朝西边与北边以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