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到了第二日,沈行知就带着白思,还有黑熊精以及精精儿空空儿加上亲卫队先行返回了碎叶城。
他们这些人万里之遥也不过片刻,等回到碎叶城后,沈行知就开始了闭关,他对白思说这一次可能需要半个月时间才会出来。
沈行知闭关半个月,整个安西都护府依然井然有序的运行着,而半个月后裴行俭带着剩下的军队也返回了碎叶城。
同时三藏也将第一部禅宗经书编纂完成了,并且乌州城寺庙的僧人都已经全部改信禅宗,而原本的普陀寺,如今已被三藏更名为大禅寺了。
沈行知这次也如期在半个月的时候出现了,但是他看起来是一丝变化都没有。
就在沈行知出关,裴行俭和大部分安西都护府将士都返回碎叶城时,长安城也有一个大消息送到了碎叶城。
就在十天前,大唐东征军团完全平定了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李治完成了太宗皇帝都没有完成的宏图大业,大唐再一次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因为从隋开始就一直与高句丽战争不断,所以人们对东征军团的期待和关注比起沈行知这里高了许多,很快东征大胜的喜悦就让举国上下忘了不久前安西大都护府吞并乌鸡国的大胜。
而且相比于不久前对安西大都护府将士的封赏,这一次东征军团的封赏明显要隆重的多。
作为东征军团的统帅,李勣的封赏就不说了,直接加了太尉衔,成为继长孙无忌之后,大唐第二位活着的一品大员。
而东征军团的苏定方和薛仁贵,两人也是一跃晋升三品,苏定方成了统领禁军的左武卫大将军,而薛仁贵也成了长安卫戍部队的最高军事长官右领军卫将军。
余下的四品五品封赏更是不计其数,也等于李治掌握了一支战斗力极强,而且对他忠心耿耿的军团。
不过在这些有功将士中,不少人却是对武皇后也无比感激,因为在这场灭三国的战争中,一些中下层军官是受武皇后影响而受到重用的。
而且据说长安还有传言,因为大唐东征李治日理万机,这段时间一些不是特别紧要的公文都是武皇后代为处理的。
如今李治的御书房中,在那龙案一侧还多了一方小一些的案几,那就是专门为武皇后准备的,而这位皇后如今做的最多事,也是在这处理着大唐国事。
在碎叶城沈行知先看了三藏编纂的经书,这是一本名为《般若心经》的佛经,只不过内容与沈行知所熟悉的那个《心经》已经有些不同了。
当沈行知通读《般若心经》后,竟让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沈行知明白如今三藏的佛法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有的佛法思想,整个思想内容更接近于心学思想,已经有了另一个世界释道儒三家合一的味道。
“三藏这佛法已有心学的味道,若他能像王阳明一般,或许三藏也能成圣人。”看到三藏的佛法接近于心学,沈行知也是非常高兴的,这也更加大了他推行三藏佛法的决心。
因为沈行知对王阳明的心学是非常推崇的,这一点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王圣人的思想,有一个类似的也很不错。
于是沈行知亲自执笔向李治写了一份奏疏,附上了三藏的《般若心经》,大力的向李治推荐,更是在奏疏中直言不讳的提议,希望李治能够在大唐寺院中推行禅宗经义。
沈行知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他只是希望佛门佛法为人族所用,但是他根本不知道,他这份奏疏出现在御书房后,却沦为了武皇后手中的一招妙棋。
第227章 鸾凤阁议事
李治的御书房中,只有武媚在认真的批阅着大唐各地送来的公文,旁边上官婉儿在帮她分类整理,书房中还有几个女官,却不见大唐皇帝李治。
就在大唐东征军团大获全胜还朝后,李治已经好几天没来御书房处理公务了,似乎这位兢兢业业的皇帝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整日里不是宴请朝臣,就是领着一帮勋贵仆从打猎游玩。
“陛下今日又在干什么?”处理了一些公文后,武媚在间隙时随口问了一句。
上官婉儿闻言立刻答道:“说是今日陛下与几位将军相约,要去西郊围场打马球。”
武媚听到这个回答轻轻地摇了摇头,露出了有些无奈又有些不屑的笑容。
这短短半个月,李治确实没了往日的勤勉,甚至可以用贪图享乐来形容,这千头万绪的朝政都是武媚在默默处理。
武媚也没有过多的去询问李治的情况,便又继续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公文。
好在对于这些政务,武媚如今已是驾轻就熟,虽然事情很多,她却从不积压,无论多晚都会在当天给出批复。
用武媚自己的话说就是,送到这里的只是一份小小的公文,但是在这些短短百字甚至数言的公文背后,是大唐无数百姓的困苦,可能是一场让百姓流离失所的水灾,是赤地千里的干旱,是鱼肉百姓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
她可以第二日再处理,满朝文武三台六部也能等,但是每多一刻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逝去,百姓们等不起!
上官婉儿一直都尽心尽力的辅佐着武媚,其中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武媚确确实实是在为百姓做实事。
而且这些年来,也确实如武媚说的那样,她如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在时刻教导着上官婉儿。
“皇后,有安西大都护的奏疏。”在武媚认真批阅公文时,忽然有内侍捧着一卷册文书和一卷书册匆匆到来。
早在李治登基时,就立下过规矩,凡各都护府的公文都要第一时间呈报,尤其是安西大都护府的更是不能有片刻停留,这个规矩到了武媚这里依然保留着。
而且当听到是大都护的奏疏,而不是大都护府的公文时,武媚和上官婉儿都齐齐看向了内侍。
“快呈上来。”武媚毫不犹豫的吩咐道。
当武媚拿到沈行知的奏疏时,神色明显变了变,她将奏疏放在桌上,而后认真的展开,当看到上面的文字时,她忽然对上官婉儿说道:“竟然是你老师亲笔写的,婉儿你也来看看吧。”
上官婉儿心中一动,她靠近武媚,看向了那份沈行知亲笔写的奏疏。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你老师的字与以前有些不同了?”武媚伸手拂过奏疏,她竟然没有第一时间看上面的内容,而是单纯从感官上欣赏起了沈行知的字。
沈行知自然会不时的向朝廷上书,不过大多都是黑熊精或者白思代笔,像这样他亲笔写的其实很少,所以武媚才会说沈行知的字与以往不同了,因为她也有快一年没见过沈行知的最新笔迹了。
“娘娘慧眼,老师的字确实不同了,锋芒较之往日又内敛了许多,看起来笔法更加圆润沉稳,而且气象更为复杂,一笔一划中就好像有红尘万丈。”上官婉儿在武媚面前没什么好藏拙的,她虽然没有受过沈行知手把手的教导,但是往日书信往来时,沈行知还是提到过许多读书写字的要领,这些东西上官婉儿自然能看出来。
沈行知确实有一个身份一直被世人忽视,那就是他诗文书法方面的极高造诣,如果他不是大都护,恐怕现在也是文坛执牛耳者了。
武媚拿着奏疏爱不释手,听到上官婉儿的话后,她也是点头说道:“是啊,如果不知道这是你老师写的,谁也看不出来,这会是出自一位统帅大军,治下疆域纵横近十万里的大都护的字。”
“多谢皇后娘娘赞誉。”上官婉儿很不合时宜的,说了一句本不该她来说的话。
当武媚听到这话后,却是看着上官婉儿笑了笑,她明白这是上官婉儿在表明自己的立场,她不管身在何处,都是沈行知的弟子,也在提醒武媚,你现在是皇后了。
武媚没有继续讨论沈行知的字,终于快速的看完了奏疏上的内容,而后又拿起《般若心经》翻阅了几页。
只是看了几页《般若心经》后,武媚忽然抬起头来,她的眼中流露出从未有有过的兴奋之色,而后大声的说道:“传本宫旨意,召李义府,许敬宗,裴炎立刻入宫,到鸾凤阁议事。婉儿,半个时辰后摆驾鸾凤阁。”
随着武媚一声令下,便有内侍匆匆出宫传旨,而上官婉儿还是一头雾水。
她只知道武媚传召的这三人,是皇后的忠实拥趸,尤其是李义府和许敬宗,更是废王立武中的大功臣,如今李义府更是实领宰相之职,是武后掌控朝政的代言人。
而鸾凤阁本是大明宫一处普通殿阁,原本都快空置了,但是因为武媚是皇后,不能直接召集朝臣,更不可能上朝,所以她但凡有事便召集心腹亲信于鸾凤阁议事,颇有一种后世内阁的味道。
这半个时辰中,武媚依然在认真的处理公文,而半个时辰也正好足够李义府等人入宫,可见武媚将时间安排的非常精细,不愿浪费一点时间。
很快上官婉儿便陪着武媚来到了鸾凤阁,在这里就没有其她女官或内侍了,除了武媚和三位心腹重臣,就只有她一人。
说起来武媚这三个心腹身份也有些讲究,李义府和许敬宗都是寒门出身,并不在太宗钦定的望族之中,唯独裴炎还是出自河东裴氏。
武媚出生虽然也算勋贵家族,武士彠更是开国元勋,但在这个时代他们依然不是望族,她有心重用寒门,但因为裴氏在大唐实在太过举足轻重,武媚也不得不在裴氏中选了裴炎这位青年才俊重用。
“拜见皇后娘娘。”李义府等人恭敬的行礼。
“都坐下吧,今日找你们几位来,是因为大都护有一份奏疏,婉儿给三位大人。”武媚开门见山,直接示意上官婉儿将事先誊抄好的奏疏内容分发给三人。
三人很认真的看了起来,等过了数息之后,武媚的声音才继续响起:“大都护的意思是在全国上下推行佛门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