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果非常人可比,如果真的可以如此,恐怕北方数百年边患可一鼓而平。”陈奇瑜听得拍案叫绝。转念一想,他突然醒悟了过来:“下官有一事相询,还请殿下解惑。”
“陈大人但说无妨。”朱聿键挥了挥袖子,示意他直接说。
陈奇瑜低声道:“最近几月,张书堂在家里开了工坊,生产欧罗巴的玻璃镜和火柴,这与殿下可有关系?”
“当然有,那些都是我的产业,只是请张大人代为管理而已。”朱聿键回答的非常爽快,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
“原来如此,这样东西利润极高,南阳府的商人们都非常眼红。如果这两样都是殿下的产业,匡扶社稷的理想的确有望成功。”陈奇瑜不禁赞叹道:“尤其是这玻璃镜,可真是个好东西啊。非但动辄就上万两,而且还供不应求?”
“这么贵?本王记得没有卖这么高的价钱啊。”朱聿键颇为惊讶的说道。
陈奇瑜道:“殿下不知,这玻璃镜每月只出售五十面,基本上都被李春玉留下卖给诸多好友,外面能买到的很少。所以黑市上吵得价钱高一些也是正常。”
“原来如此,看来陈大人也没有买到多少啊。”朱聿键笑道。
“不瞒大人,下官家中只有李春玉赠送的一面镜子而已。”说道这里陈奇瑜不禁脸红:“下官家中妻妾对这玻璃镜都极为喜欢,整天吵着让我买给他们,只是我的俸禄根本就买不起,所以天天不宁啊。”
朱聿键哈哈大笑道:“想不到陈大人对妻妾如此爱惜,真是难得。我明天就派人过来,给陈大人送上十面玻璃镜以表谢意,只是不知道够不够用。”
陈奇瑜的脸色变得通红,憋了半天才拱手施礼道:“启禀殿下,下官家中妻妾有一十五人。”他说这些话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他贪好美色,妻妾一娶就是十五个。如果只有十面镜子就无法分发了,一但厚此薄彼,家宅会更加不宁的。
“想不到陈大人身体如此之好,真是令本王佩服。”朱聿键忍不住调侃了他两句,随后摆手道:“本王这就回去了,明日我会派下人送来十五面玻璃镜,也算聊表我的心意了,还请大人不要嫌弃。”说完他迈步走出了书房。
第四十八章 两个兄弟
看着远去的朱聿键,陈奇瑜不禁感叹出声。明朝藩王不知道是否遗传,都是出了名的抠门吝啬。想不到这位唐王世孙却如此大方,一出手就是十几万两白银的货物,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陈奇瑜忍不住低吟出声:“唐王世孙,事情真的有你说得那么简单吗?银钱粮食终究只是小利,当权力唾手可得,你又会如何抉择?”
朱聿键拜见陈奇瑜,自然不会只是道谢,他最主要的想法,是要看看这位大明崇祯朝的名臣而已。在后世的历史书中记载,陈奇瑜曾任五省总督,统领山陕甘川湖五省兵力围剿农民军,在车厢峡一战几乎将陕西农民军剿灭。如果不是陈奇瑜相信了李自成投降,在防备松懈之下被其突破了防线,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顺朝和大西朝了。
如今相见之下,朱聿键感到非常满意,或许未来自己稍微给他一些帮助,让他能够比历史上再进一步,将农民军一举攻灭。
看望了陈奇瑜之后,朱聿键没有再去其他地方看看,而是带人直接返回了自己的府邸,这倒不是他不想四处转转,而是想去看看新修好的世孙府。朱聿键的父亲朱器墭虽然被贬,以前也是做过世子的,自然有自己的府邸。如今有了世孙的名份之后,朱聿键就可以单独居住一个郡王府级别的府邸了。朱器墭以前所居住过的王府,也顺理成章成了朱聿键的世孙府。
古代人建造的亭台楼阁都是隼牟结构质量极好,住上一两百年都坚固如初,哪怕当初为朱器墭修建的房子已经有十几年无人打理,也只需要换些破损的瓦片并进行清扫就可以入住了。
如今张书堂手下购买的土地已经超过两万亩,收留的饥民超过一万人。这些人之中并不都是青壮,他们大多数都是全家迁移过来的。平日里除了青壮在田间种地之外,许多人都是闲在家中的。张书堂恰好在这些人中招募了一些工匠和妇女去修缮世孙府。
这些饥民都是几乎饿死在逃荒路上,却被张书堂以朱聿键的名义所救,他们对唐王世孙都存着一份感激之情。如今听说世孙府要重新翻修,大家都踊跃报名,哪怕不给工钱都干。结果原本已经略显破旧的世孙府,仅仅两天时间就焕然一新了。等到朱聿键入住的时候,世孙府已经与一座新府邸没有太大区别。
当朱聿键第一次走入世孙府的大门时,他立刻就被这座府邸的规模所震撼了。当年朱器墭身为世子,所修府邸自然不会小,其中亭台楼阁都是按照唐王府按比例缩小之后修建,占地足有三十多亩。其前后院落足有五进,中间还有三个花园,其中回廊曲折流水叮咚,走在其间说不出的赏心悦目。
这是一座唐王世子府,仅仅相当于郡王级别的府邸,在全国至少有上百个郡王,还有十几个藩王,这些人所要修造的府邸,雇佣的下人要消耗多少银钱。如果将这些钱用于发展经济,或者是发展军事,恐怕整个大明王朝早已雄踞世界,军队所向披靡了。想到自己也成了这其中的一员,成为过去自己眼中的败家子,朱聿键脸上都有些发红。
要将这座世孙府完全利用起来,至少也能当做那些孩子们的课堂和宿舍,这样才更有意义。朱聿键想着自己的规划,迈步进入了第二重院子。
“兄长。”两个少年从大殿内走了出来,对着他躬身施礼。尽管从未见过这两个少年,但从那依稀可辩的容貌,以及刚才的称呼上他就知道了,这两人正是他的弟弟朱聿镆和朱聿鏼两人。
他是在被放出之后,才从张书堂口中得知有这么两个“亲”弟弟的。当年遭到囚禁的时候,他也只有十二岁而已,两个弟弟只是三四岁的孩子,自然被免于囚禁。后来时间长了,朱硕熿也不好意思再将他们投入大牢,所以这些年两人虽然寄人篱下,却并未吃太多苦。只不过他们两个被寄养在外地乡村,直到自己被册封世孙的时候才被赦免。
“二弟、三弟,你们回来了。”朱聿键说不上自己是什么感情,按理说他是来自于后世,与这个时代没有多少联系。但自己的这副身体毕竟是唐王世孙朱聿键的,与这两个孩子也有着最亲近的血脉关系。
不管他们是否算自己的亲弟弟,至少朱聿键发现自己也有了亲人,这让他的孤独感大大得到了缓解。或许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两人一见到朱聿键就非常亲切,这两个如今已经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居然对长兄朱聿键非常依恋。
朱聿键带着两个弟弟来到大殿里坐下,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一问之下朱聿键才知道,他们虽然被寄养在乡下,但受托寄养的人家也知道他们的身份,加上唐王府每年都会给不菲的寄养费,所以两人也没有吃什么苦。他们在贫苦的地方长大,自然不像唐王府中那么多诱惑,这让两人的精力更多集中到了学习上。
他们居然在乡下上了私塾,而且都学了数年时间,如果不是皇族不许参加科考,他们可能都已经成为秀才了。看着两个知书达理的弟弟,朱聿键颇感欣慰,他对着两人说道:“我们身为皇族,是不允许参加科考的,儒家经典你们也学了许久,差不多可以丢开了。”
“大哥,圣人之言怎可丢弃?”朱聿镆好奇的询问道。
朱聿键笑着摇摇头:“圣人之言是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道德情操的。这些经典固然是好,但仅仅培养出道德情操可不能当饭吃。如果所有人都在学习圣人之言,全天下的人估计都会饿死了。”
“可是圣人云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啊。”朱聿鏼反对道。
“谁是君子谁又该是野人,陈胜吴广早已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朝太祖还不是出身阡陌吗?难道我们也应该算是野人不成?”
第四十九章 高产土豆
朱聿键摇头道:“任何人禁锢自己的思想,只捧着古人经典当做致事之学而不思进取,都注定会被扫入历史的故纸堆中。如果你们每天以君子自诩,却不知道学些经世致用的知识,未来必然会下场凄惨。”
朱聿键的话虽然有些大逆不道,两人却无法反驳,更何况他是长兄,两人反驳也于理不合。见到两个弟弟一副迷惑的神情,朱聿键笑道:“算了,有些事情你们慢慢会懂的。如今我有两百多个学生,他们所学都不是什么儒家经典,你们可以跟着一起学习,慢慢你们会懂的。”
“谨遵兄长之命。”两人恭恭敬敬的施礼说道。见到两人还是一副酸秀才样,朱聿键无奈的摇摇头,他不希望两个兄弟就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下去,就如历史上一般凄惨的死去。他要让两人成为有用的人,至少就算清军入关大明灭亡了,他们也能有本事活下去。他对此很有信心,相信两人多上几次课,会改变这些看法的。
世孙府相当宽大,朱聿键把两个弟弟各安置了一套院子,给他们找了十几个仆役和侍女服侍,同时嘱咐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下午孙可旺等两百多个孩子也被带入了世孙府,当他们知道朱聿键的真实身份之后,纷纷跪下大礼参拜。
柳仲明等十三个人以前跟着朱聿键学习,还被其他人嘲笑是傻瓜,学得东西根本于科举无用。现在他们却能能够挺直胸膛,告诉别人他们是未来唐王的亲传弟子。
有了这么多年龄相差不多的孩子一起学习,朱聿镆和朱聿鏼也有了学习的动力。他惊讶的发现这些孩子所学的东西,竟然与自己之前所学完全不同。他们以前还在为自己熟读《论语》而窃喜,当接触到这些属于理科的知识,他们才知道原来知识远不是他们所想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