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要求实际上是综合了多名政府官员的意见,又询问了宁波商帮近海贸易的大致利润以后,才被最终决定下来的。这样的要求正好卡在了尼德兰人的心理底线上,让对方感觉到疼却舍不得拒绝,以免战争继续爆发,最终无奈之下,雅各布只好选择了同意。
朱聿键又补上了一条:“为了海疆平静,我们双方要合作对海盗进行清缴,这样才能保持东亚海域的贸易繁荣,我希望贵国能够交出刘香以为惩戒。”
在过去刘香是个很重要的筹码,他既是尼德兰人扩张东亚势力的向导,又是最可靠的补充。如今刘香实力大损,尼德兰人短时间内也没有了对抗明唐海军的想法,这个人的利用价值也就没有了。
为了这个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华奸,雅各布才懒得为此多费口舌,他点头道:“没有问题,不过我们只负责提供他的老巢地点,抓捕工作我们无力进行。”
“没有问题,只要双方严格签订了条约,我们会抓捕刘香这个海盗,并恢复东亚地区的宁静,相信我们双方在今后的海上会和平共处的。”朱聿键笑着说道。
“但愿如此。”雅各布回答着,现在的条约也算勉强能够达到公司高层的底线,不会让公司利益又太大损失了。
等到尼德兰人离开,宋献策拱手道:“主公睿智,竟然能够将尼德兰人玩弄于股掌之间,逼迫他们签订如此条约,实乃千古未有之才。”
朱聿键起身道:“外交就是妥协的艺术,如何让对方做出最大的让步,就看你对敌方的弱点了解多少。除此之外,一个国家的外交绝不仅仅取决于外交人员的能言善辩,国家的军事实力才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只要拥有令对方恐惧的军事实力,外交人员就能游刃有余的应付。”
“王爷此言直透本质,卢某受教了。”卢象升笑着说道,这次他第一次见识了朱聿键对西夷人的打压,其攻势真如水银泻地,让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此次大胜红夷人,又让其再也不敢犯我疆界,也算是大功一件了,相信建斗兄回去也足以交差。”朱聿键笑眯眯的说道。
“还要多谢王爷睿智,卢某未立寸功,却得享荣耀实在有愧。”卢象升叹息道。
“其实我也知道,此次建斗兄前来,肯定是受人排挤的,相信有此大功,就算外放也能更有些把握。”朱聿键随后对着宋献策说道:“具体的条款尽快拟出来,让尼德兰人回去盖印。记得要写成白话文,尽量减少误解的可能,以免将来误会。”
“属下立刻去办。”宋献策连忙答应着。
第二天早上,雅各布带着《宁波条约》返回巴达维亚,卢象升也带着副本返回了京师。见到情况已定,朱聿键立刻命令李伦撤回兵力防守福建,将夷州岛和几内亚岛的地盘交给李侔驻守。同时将第一军的第一师抽调回浙南五府驻防,朱聿键打算率领近卫师前往日本教训一下不安分的幕府,不过在出发之前,朱聿键又给柳仲明下达了命令,利用棉纺织机械的原理,研制毛纺织机械。
宝船已经全数派出,为美洲运送第二波移民过去,而他想率领部队进攻日本,就必须等到陈式舫给他凑够商船才行了。这种事情可不是一时能够办到的,哪怕路途再近那也是一万多人的投送,短时间内难以集结如此多的商船。在经过陈式舫的解释之后,朱聿键只好将行动安排在了明年的初春。
第四百九十二章 北方的深秋
此时已经是入秋时分,各地都在忙着抢收粮食,因为前年所大力修建的水利设施得到充分利用,今年浙南五府得到了一个大丰收。加之朝鲜的收成也不错,甚至连夷州岛开发的土地上,也有极大的收获,让本已经空虚的粮库再次充盈了起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算来年再有大旱,他也不怕了。当然居安思危的思想必须要有,在浙南五府和朝鲜的水利工程基本完善之后,今年冬天将开始加强福建和夷州岛的水利工程,争取为来年的农业生产做准备。
不过在这些丰收的土地之上,有一个地方可不是有粮食就能够安然过冬的,那就是以海参崴为起点的北方基地。整整一个夏天,刘体纯都在指挥着北方守备师以海参崴为基地向外大力扩张。吴之番和赵率教的骑兵师在黑龙江以北向着西方极速扩张,刘体纯则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大量的修建堡垒。
这些堡垒不光是防御性的设施,它还集冬季保温、粮食存储、附近农地耕作人员驻扎等功用,简直就是一个小的城市。每个堡垒内都有在附近耕作的大量屯民,以及猎户、伐木工人、道路维护工,以及其他维护类的工人,有矿藏的地方甚至还有矿工的存在。
这些堡垒每个都能控制方圆百里的范围,堡垒间以道路相连,并修筑有高耸的烽火台,以便于互相通讯,它们呈两列拓展在远东平原上,成为两个骑兵师扫荡的后勤补给基地,目前已经向前推进了上千公里。
在另外一个方向上,以张鼐率领的一个团分散驻守在五个堡垒内,牢牢掌控着黑龙江附近的这一大片黑土地。这片有荒原、松林和沼泽构成的北大荒,在经历了一年的劳作之后已经有了些摸样,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被开垦了出来,不过也付出了近一万日本劳工死亡的代价。
如今已经是深秋了,整年的劳作告一段落,那些不再耕地的日本劳工,又被调往矿山工作。位于外兴安岭附近的奥古今煤矿里,一直使用着超过两万名通古斯奴隶矿工,他们所开采的煤炭除了通过海参崴港口运往高丽省作炼钢之用,还有一部分储备在各个堡垒之中。
为了让移民渡过一个温暖的冬季,海参崴和各处堡垒的房屋着重增加了墙壁厚度以保温,同时还利用朱聿键以前发明的那一套暖气系统,将所有房屋都串联起来,将其引到城内的大量锅炉上。
在移民们渡过的第一个严冬内,他们将成为全世界第一批拥有集中供热的居民房。这些烧暖气的锅炉,需要大量的煤炭,但已经是深秋了,各堡垒的煤炭储备量依然不足。为了加快开采速度,才会将倭奴全都调到矿山去采矿,以便尽快获得足够数量的煤。
倭奴都被调到矿山去了,那里有专门的守卫进行看护,张鼐所在的北大荒就闲了下来。经过一年的建设,所有沼泽地内水都被排光了,北大荒最危险的地方成了良田,剩下的荒野同样成了张鼐等军人最喜欢的狩猎场。
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张鼐喜欢带着少量士兵深入北大荒,去打猎物改善伙食。他最喜欢的猎物有獐、狍子、野猪、马鹿,有时候甚至能猎到东北虎和狗熊。当然后两种动物相当凶猛,需要极高的狩猎技巧和心理素质,才能打到一头。
朱聿键曾经对这里的人下达严格命令,不许狩猎貂、旱獭等啮齿动物,以防止传染鼠疫。当然对于张鼐来说,他只狩猎大型动物,因为肉多也足够好吃。这一天他又带着七八个人骑着马出堡垒狩猎了,今天的运气相当不好,他们转了大半天的时间,连只野兔也没有打到,张鼐不禁有些烦躁。
就在这时,一名去搜寻猎物的士兵骑马返了回来:“报告团长,发现大量人员正在向我们的堡垒移动。看那些人的穿着,很像满情人、通古斯人或者蒙古人。”
“什么?”张鼐大吃一惊连忙说道:“继续侦察,我们返回堡垒,通知点起烽火,全地区戒严。”
众人也不管什么打猎了,他们调转马头,急匆匆的向着城内奔去。等到张鼐入了城,这里已经戒备森严,狼烟也点了起来。作为防御满清的最前线,张鼐所部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他知道一旦满清对唐军发起进攻,他就是最前线的一道,根本没有人能为他预警,因此这里的堡垒都保持着最高的警戒状态。
大量侦察兵被发散了出去,沿途监视那支没有旗号,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大部队。不过侦察兵接连发回来的情报,让张鼐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根据侦察兵的发现,这支队伍至少有十万人,但他们并不像是一支军队,反而像是正在迁移的蒙古部落。这些人中有大部分是老弱妇孺,他们不但骑着马,驾驶着勒勒车,还有十多万头牛羊。
手里拿着这个情报张鼐却是越看越迷糊,如今已经是深秋季节,蒙古部落为了躲避冬天的严寒,让牲畜有草吃不至于被饿死,一般都是向西面的北海,也就是后世的贝加尔湖转移,而这个部落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向着东部这边而来,这是大违常理的。
“严加监视,全城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在情况不明的时候,他也只能加强战备了。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行进,这支庞大的队伍终于接近了堡垒。蒙古人似乎对这里有堡垒同样非常吃惊,当他们看到这个强大的堡垒和上面严阵以待的士兵时,所有人都有些手足无措。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的情况,大家停住脚步呆呆的看着挡住去路的堡垒,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
“族长,我们的道路前面发现一个大型堡垒,我们很难绕过去,现在该怎么办?”一名魁梧的千夫长在族长的身边说道。
第四百九十三章 满桂的部族
那名骑在马上高大魁梧的族长,看上去已经五十多岁了,实际上他却没有这么老迈。主要是因为最近风餐露宿,他那一脸的络腮胡子没时间修理,脸上因为风吹而满是渍泥,所以才看起来这么老,其实他只有三十多岁罢了。
如果是朱聿键、赵率教,甚至是袁崇焕站在旁边,他们一定可以叫出对方的名字,当年的大同总兵满桂。自从当年与祖大寿分道扬镳之后,满桂没有稍作停留,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了部落内。
满桂这个族长虽然年轻,但是在部落内却相当有威望,这次袁崇焕勤王被捕,已经让他伤透了心,所以他立刻就提议脱离政府掌控,向北迁徙寻找更好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