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多尔衮已经为满清俘虏了超过十万生女真,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地区的生女真部落几乎都被他抓捕光了。为了继续捕捉生女真,多尔衮希望在入冬之前,去更北方的小兴安岭,甚至是外兴安岭看看,希望能够有更大的收获,但是这次他却吃了大亏。
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他们花了十天时间就吞并了四个生女真部落,然而在发现满桂的蒙古部落之后,情况就变得不妙起来。本来多尔衮以为对方是从蒙古大草原上迁来的蒙古部族,如果是已经投靠了满清的部族,说不定还能成为抓捕生女真的助力,结果对方显然不是。
后来多尔衮又认为他们是林丹汗手下的蒙古部落,来松花江平原是为了打探消息,以探听满清的虚实。结果双方大战了一场,对方的战斗力却异乎寻常的强大,让精锐的八旗军损失六千余人。幸好对方老弱妇孺很多,青壮数量则不足,结果败退而去了。
为了得到确实消息,确认这支蒙古部落的来历,多尔衮让阿济格率领一万骑兵继续追击,希望能抓捕一些掉队的人,得到确实消息。没想到满桂始终在后面断后,保护着老弱一路北行,让阿济格始终找不到机会。
第五百章 皇太极的策略
一路追去的阿济格意外的发现了“朝鲜”堡垒,并进行了全军围攻。根据阿济格所说,城中守军绝对不超过一千人,他们却依仗古怪的堡垒,轻松将他们击败了。八旗军损失两千余人,尽然连城头也没摸上去,这对于自诩强军的满清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诸多满清贵胄对此愤愤不平,大有派出大军再决胜负的想法,皇太极却想得更远。从崇祯二年开始,朝鲜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战斗力之强,战术运用之大胆,让八旗军为之肃然。
如今的朝鲜似乎是励精图治,不但将鸭绿江一线经营得铁桶一般,似乎还开始插手北方地区,将满清龙兴之地收入囊中,这是非常危险的先兆。如果任由对方发展下去,难保不会与明军南北夹击,让他死无葬身之地。想到这种可能,皇太极就不寒而战,他立刻在廷议上提议派出大军反击,坚决消灭朝鲜军的堡垒。
这个时候范文程却走了出来:“皇上请三思。”
“范爱卿有何可教我?”皇太极对汉臣都是非常尊重的。
范文程连忙说道:“以臣认为天聪三年(皇太极汗位年号,相当于崇祯二年)之祸,已经让满清元气大伤,而朝鲜军的力量之强,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现在与其硬拼殊为不智。”
“范丞相似乎太过软弱了吧,如今朝鲜军已经步步紧逼,眼看就要将我等包围了,难道还要当缩头乌龟不成?”阿济格气呼呼的说道。
范文程微微一笑:“贝勒爷所言有理,只是我们在天聪三年元气大伤,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才刚刚有了些起色。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壮大自身力量,尽快恢复元气,我们最好的目标应该是蒙古草原上的林丹汗,而非击败也无多少好处的朝鲜军才对。”
皇太极听得连连点头,如今朝鲜军颇为强大,是个很难啃的骨头。如果现在与其硬拼,会大大拖长满清兴起的时间,对皇太极来说得不偿失。现在满清最好的做法就是向西发展,先消灭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将整个蒙古拉入自己的麾下。
有了足够强大的蒙古骑兵作为支撑,就能彻底改观满清人数太少的缺陷,将军队大大扩建。在得到足够兵力的同时,满清还能将入侵大明的路线大大加强,避开难以攻克的山海关一线,同时有了支持陕西流贼的通道。
皇太极的谋划非常狠毒,他在吞并蒙古扩充兵员的同时,还会通过晋商大力支持陕西流贼,让他们逐步成长为大明的心腹之患。只需假以时日,流贼就能极大的消耗大明国力,让他能够有可乘之机,到时候他会将大明和流贼一锅端了。等到满清入主中原,就能够调集整个大明的力量转头对付朝鲜,必然如摧枯拉朽一般容易。
如果朝鲜与朱聿键没有任何关系,皇太极这样的谋划可谓相当实用,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只可惜皇太极和范文程都不知道,他们现在放弃对付朝鲜,会让未来遭遇怎样的困境。
不提皇太极谋划的对林丹汗行动,此时孙承宗的信件,已经送往了宁波的八贤王府邸。朱聿键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他看到孙承宗写来的信,兴奋的拍案叫好。满桂的加入让他手中有了第一支堪称精锐的骠骑兵,有了这种精锐的蒙古骑兵,相信在北方的扩张中会大大提速。而利用蒙古妇孺腾出壮劳力加入军队,同时还能起到监控的效果,更是绝妙好计。
这样一来几股势力互相监视,都能够为自己所用,未来只要打服了日本,北方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全力牵制建奴开发北方领土,他相信在与俄罗斯的哥萨克骑兵相遇时,必然能够一战。
谋划到此处,朱聿键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当年康熙之所以能够在雅克萨一战打败俄罗斯军队。是因为对方劳师远征没有后勤补给,兵力只有区区几百人,而康熙却是本土作战,能够动员数万兵力。以这样悬殊的兵力小胜一场,还签订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都能吹成千古贤君,后世的史学家的确够不要脸的。不过这个情况也让朱聿键认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后勤补给始终都是军队最大的问题,康熙之所以打赢了雅克萨之战,就是因为他的后勤补给线足够短,能够支撑大军的作战。如给朱聿键照这样打下去,很可能在与哥萨克人遭遇的时候,是在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
如果双方真的在西伯利亚中部相遇,补给线的问题就是同样严重的,而他因为腹地还有蒙古人和满清的威胁,劣势还要更大一些。万一发生俄罗斯人和满清,乃至蒙古人联合起来,唐军很有可能战败而丢失大好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后勤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朱聿键看着那副放大的北方地图,手指划着已经建设起来的一连串堡垒,心中有了一个决断。铁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因为其恐怖的运输量,足以帮助前方支撑数万大军的补给。
后世俄罗斯为了连接东西方领土,建设了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但是这条铁路为了安全性,远离与华夏的国境线,结果因为纬度过高而出现了诸多问题,其维护成本之高昂,让国家难以负担。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无力维护这条铁路,结果造成其逐年残破,到了最后火车甚至只敢开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成了名副其实的老牛拉破车。
如今的朱聿键与后世的俄罗斯不同,他有着更加有利的地利优势。如果按照现今正在推进的中线堡垒群建设铁路,会比那条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维度低许多,也就没有了那么多问题。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他向西推进的优势将大大增加,在对付哥萨克人的时候也会极为有利。未来如果想要控制北方,大可以利用这条铁路为干线,修建南北向的支线铁路。
第五百零一章 开拓团的收获
朱聿键越想这样的做法越可行,如今的沿海铁路刚刚修完了从宁波到台州府的一段,尚未将福建的诸多海港串联起来,他还计划修建支线铁路串联内陆各府,同时延伸一条铁路到萍乡煤矿,为三门钢铁厂提供更多的资源。
不过现在看来,这些铁路的战略价值,都无法与北方的铁路线相比,他决定明年抽调三分之二的铁路工人,先前往北方修建铁路,宁可封地内的铁路修建慢一点,也要先满足北方扩张的需要。
为了能够方便北方的铁路建设,朱聿键决定在平壤的钢铁厂建设一个铁制品加工厂,为北方铁路制造铺路用的钢轨,甚至是火车头和车厢,将高丽省北方发展成一个强大的重工业基地。
朱聿键对叛乱的发生是非常注意的,例如美洲的土地虽然会利用移民将其变成华夏领土,但为了防止将领发生叛乱,也会禁止重工业发展的,如果有判断也没有可以依托的军事工业。当然这种情况对于高丽省和北方并不适用,因为他一旦未来掌控了全国,那里会和国内连成一片,根本不存在飞地难以掌控的问题。
谋划好了这些,朱聿键立刻给孙承宗写信,说明了自己对北方拓展的大力支持,并说明了要建设北高丽重工业区的谋划。这些事情确定之后,具体实施就让政务院去操心,朱聿键则可以安安稳稳的住在王府里,享受冬季难得的悠闲了。同时朱聿键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们身上,加快对他们的培养,尤其是已经七岁的郑森和施显,以及九岁大的施琅了。
在这一年的冬季,朱聿键享受了难得的悠闲时光,他就像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忙活了一年之后,冬天三个月总要休息一下。朱聿键在王府内休息,也经常去研究所转转,顺便指导柳仲明等学生,开始研制毛纺机以及制作呢子和毡毯的压辊机。
唐军已经完全休息了,尤其是北方顶着朝鲜军名头的军队,已经因为严寒躲入了各个据点,但是南方温润的气候,即使冬天也不算冷,这里的扩张行动依然在进行。拓养坤和吴淮这一年来可谓春风得意,他们带着数千流贼俘虏组成的开拓团,在几内亚岛上大杀四方。澳洲的土著居民大约有八十万左右,其中九成都居住在几内亚岛,真正住在澳洲大陆上的人并不多。这些土著居民还处于石器时代,即没有锋利的武器,也没有足够的凝聚力,一个个松散的氏族体系很快被开拓团所摧毁,数十万土著居民沦为了开拓团的奴隶。
在抓捕活动中,拓养坤和吴淮惊奇的发现澳洲土著抵抗情绪很低,只要供给他们足够的食物,就算让他们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也没有关系。对于新几内亚岛的开发,两人也多了个心眼,他们从国内聘请了一些矿产专家在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