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百战精兵,一旦八贤王有个闪失,他也好奏请皇上取消封地。
崇祯被温体仁一提这才想起来,朱聿键最近打了两个胜仗,更是在福建剿匪成绩斐然,如果让他去应该没有问题。当然崇祯也有所顾虑,害怕朱聿键的声望更高,让他更加难以掌控。更何况让藩王出兵平叛,这在大明一朝还从未有过,崇祯多少有些顾虑。
见到崇祯犹豫,温体仁又说道:“孔有德叛军实力强悍,非屡战屡胜的唐军不足以平叛。”崇祯听得眼前一亮,他已经听出温体仁有借刀杀人的意思,心中也不禁有些意动。
“不然,藩王带兵勤王已是大忌,岂有委派藩王带兵剿贼之理。”兵部尚书熊明遇当即表示反对。
“照你说应该如何?”崇祯询问道。
“当从陕西抽调劲旅,急往山东剿贼。”熊明遇回答道。
崇祯冷哼一声:“如今陕西多股流贼作乱,如果抽调兵马,流贼窜入河南又该如何是好?”
第五百三十章 出兵的理由
“河南自有卢象升担当。”熊明遇显然是思虑良久,有着通盘的考虑。
温体仁冷笑道:“卢象升刚到河南数月,岂能组建起一支精兵?你这是打算将卢大人放在火上烤啊。”
熊明遇这种说法的确有些不地道,卢象升还未站稳脚跟,根本不可能挡住流贼的进攻。此时温体仁一心想要陷害朱聿键,竟然抓住把柄帮起卢象升来,这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
“无需再议,就命八贤王即日派兵出征,限期三月荡平叛贼。”崇祯一挥袖子说道。
熊明遇问道:“命八贤王出兵,军饷粮草当如何计算?”
“这个……”崇祯思虑片刻说道:“让他今年少缴纳五十万两纹银,作为军饷即可。”这道旨意由秉笔太监王承恩书写,又经掌印太监曹化淳用了玉玺,即可发往浙南。只不过朝廷驿路不通,要送过去至少也要半个月时间。
比起朝廷缓慢的传讯速度,用信鸽和快船传递消息的夜枭可要快多了,这个消息五天之后已经送到了朱聿键的手中。接到这份消息之后,朱聿键急招文武官员前来王府议事。
在宁波城内的文武官员到场之后,朱聿键将这份情报展示给了大家。宋献策首先接过来看了一遍冷笑道:“皇上这是要借刀杀人啊,希望用孔有德来消耗我们的兵力,我认为可以上书一封,以我军久战疲敝,且粮草不济为名要求朝廷发放军饷粮草,这样至少能拖上两个月。”
“不错,朝廷只免去我们上交的五十万两白银作为军饷,粮草提也不提,这怎么够用?”孙鋡也表示不能接受,毕竟如果真的出兵,他的财政司又要亏大本了。
“事情不能这么算,我们如果出兵山东,应当能获得更大利益。”茅元仪摇头道:“这是我们在国内崭露头角的一次尝试,只要能够成功,未来我们在国内大展拳脚将有先例,这会容易得多。”
“我也认为可行,最近一年移民日益稀少,就连河南的移民也从每月十多万,降低到了一万多人,长此以往我们的殖民地人口难以扩充。去山东或许可以搜罗大量人口,让我们的移民速度大大增加。”民政司副司长孙镐也表示同意。
朱聿键点点头:“我的意思也是去救援,更何况登莱巡抚那是我的师兄孙元化,就算是去救他我也义不容辞。我今天请各位过来,是希望了解一下如果动用近卫师去剿匪,所用资金究竟有多少?是否会影响下半年的建设。”
“王爷不可。”茅元仪连忙站起阻止道:“孔有德手下有两万辽东精锐,更会裹挟大量百姓,近卫师仅有不足一万五千人,实在难以抵敌。”文官们起先没听出什么问题,当茅元仪解说了双方兵力对比之后,他们也吓了一跳,顿时纷纷劝阻,财政司司长孙鋡甚至表示库房尚有六百万两白银,足以支持两到三个师数月作战之用。
朱聿键摇了摇头:“兵贵精不贵多,近卫师兵强马壮装备精良,要对付孔有德叛军足矣。我最担心的还是运输问题,一旦到了山东就是外线作战,一切后勤物资全靠封地内供应,如果有流民也需海上运回,我们的运力是否足够。”
徐骥当即起身道:“王爷放心,宝船的修造还在加速,最近有三艘同时开工的宝船即将竣工,加之此前的三艘宝船,足以运送物资和运人。”
“这样就好。”朱聿键点头道:“我宣布三日后誓师出征,调集两万民夫随行,这次我从陆上进发,待到了山东之后,物资补给由水路调度。”朱聿键之所以要从陆地上去,而不是选择两栖登陆,是害怕崇祯起疑心。
众人连忙大声答应着,此时医学院院长吴有性起身道:“回禀王爷,云南白药的配方属下已经找出来了,此次制药厂日夜赶工,应该可以赶制一批交给王爷,以为作战之用。”
“这么快?”朱聿键眼前一亮,吴有性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神医,当初美国人多方试验,企图找出云南白药的配方,历时数年花费上亿都没有成功。没想到吴有性仅仅一月有余,就找出了真正的药方,看来这也与中医的共通性有关,毕竟美国人对中医是一窍不通的。
“好,就将这些云南白药调往近卫师。如今瘟疫虽然有所控制,但尚未彻底消除,何司长和吴院长可要多多费心了。”朱聿键还是不放心领地内的瘟疫,又嘱咐了两句。
“谨遵王命。”两人连忙躬身。
朱聿键三天起行的愿望并未达成,因为圣旨的速度实在太慢了。如他还未接到圣旨就出发,等于是告诉崇祯,自己在他身边安插了眼线,这可是崇祯最忌讳的事情,朱聿键怎么也要避嫌一下。
足足等了十天的工夫,王承恩亲自送来的圣旨才抵达宁波。朱聿键在王府内跪接了圣旨,王承恩说道:“此次本不该让王爷出征,但是皇命如此也只好勉为其难了,还望王爷能够旗开得胜。”
对于王承恩这个忠心的太监,朱聿键还是很有好感的,他不但是所有太监中最有军事指挥能力的一个,而且为人正直,对崇祯又是忠心耿耿。后世崇祯上吊煤山的时候,王承恩的唯一从于地下的人,可见其忠心了。
两人自从在魏忠贤叛变时结缘,关系始终不错,平时还有书信往来。今天王承恩正好到了宁波,朱聿键自然要尽地主之谊了,他赶快命令在王府内设宴款待王承恩。
朱聿键对饮食没有太多要求,所以王府中也没有好厨子。可是王爷请客去酒楼订餐也不像话,无奈之下只能从宋献策等借重臣那里借了几个大厨,这才置办了一桌丰盛菜肴。
两人在花园里摆下宴席举杯共饮,席间说着一些闲话。等到酒过三巡,王承恩问道:“王爷打算何时出兵?”
第五百三十一章 誓师出征
朱聿键看了看天色说道:“今日已经晚了,我想明日一早就出兵北上。”
“明日?”王承恩险些被菜噎到,按照他的想法此次让藩王出兵,对朱聿键来说实在有些不公平。按理说朱聿键应该多拖延些日子,至少以粮草不足为由拖上半个月再说。没想到朱聿键如此急切,明天就要全军上路,这反而让他有些担心。
“王爷可要准备充足再行出兵,免得粮草不济动摇军心。”这个时候王承恩反过来要劝慰朱聿键,让他慢点进兵了。
朱聿键哈哈一笑,心想我这哪里是准备不足,而是准备的太过充足了。都快半个月了,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不过心里这么说他嘴上却要大义凛然一些。
“身为臣子自当为国分忧,我恨不得肋生双翅赶往山东,为国家剿除叛逆,又怎可耽误时日。”朱聿键大义凛然的样子,让王承恩颇为感动。
“王爷如此心胸天日可鉴,如果大明臣子皆有王爷之胸怀,大明何愁不兴。不知道王爷有什么难处,我自当上报皇上,为王爷解困。”王承恩也表示要大力支持。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尤其是崇祯的便宜朱聿键绝不放过,他故作为难得说道:“其他没有难处,只是军饷难以筹措,不知道公公回到京城可否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再减免今年入贡一百万两白银?”
王承恩闻言却是脸现尴尬之色:“王爷有所不知,我这次一来是传旨,二来是在王爷军中监军,所以叛军剿灭之前,我是无法回京复命的。不过我立刻上书一封,为王爷请命。”
崇祯本是害怕朱聿键故意拖延不进兵,所以派王承恩随时催促的,结果枉做了小人。王承恩也感觉崇祯这样做有些不地道,所以说起来很不自然。
没想到朱聿键却是哈哈大笑:“王公公来我军中监军,实在太好了,我是求之不得啊。我听闻王公公对兵法颇有研究,今后可要多多亲近才好。”
见到朱聿键毫无芥蒂,王承恩有些吃惊,不过既然朱聿键能够如此大度,他也就不需要太过难为情了。席间虽然不再谈论公事,但两人却是相谈甚欢,直到天黑了这才散去。朱聿键为王承恩准备了单独的小院,并亲自将他送去,自己这才回去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朱聿键在宁波城中誓师出征。在宋献策的张罗下,这次送大军出征的活动规模不小,闹得城内人尽皆知。朱聿键更是登台祭告天地,进献三牲,放礼炮撒祭酒闹得好不热闹,直到念过一篇侯歧曾亲自执笔的讨伐檄文之后,这才率领大军从宁波府开拔,沿着官道向北方前进。
这次誓师出征之所以闹得如此之大,都是宋献策的主意。既然这次是崇祯正式下诏书,命令朱聿键出兵讨伐的,索性就让大家全都知道。这等于是有了个先例,今后朱聿键的军队要想在国内有所动作,也就有了先例可依,这样质疑声会小了许多。
除了这一点之外,宋献策也是为了提升民心士气,为将来大捷做准备。只要朱聿键再打败了叛军,报纸大肆报道一番,这八贤王的声望能更进一步了。之前朱聿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