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样的思想教育之外,畜牧专家也在向成人们传授新的畜牧技巧,让他们得以定居在一地,由游牧变成养殖,这样的效率不但更高,而且还能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何乐而不为。
他们只需要建立起牧场,利用自身的优势大量放养牛羊,农业司下属单位会定期收购肉类和奶类,而商人会高价收购皮毛。他们有了钱之后,可以平价换取必须的盐茶和铁器,这样的生活不正是他们一直所憧憬的吗?
牧民们变得越来越安定,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生活,而部分年轻人甚至加入了冬季的狩猎队和伐木队,前往北方狩猎毛皮或者伐木。这是冬季北方唯一能够赚钱的行当,只要干上三四个月可以获得不少工钱。因为政府对他们的救济只持续到春天,到时候就要通过劳动赚取生活费用了,所以加入冬季工作的蒙古青壮很多。
对于这样的情况,周立勋是大力支持的,这表示蒙古人开始融入华夏族的生活之中了。试想等到他们习惯了赚取工钱购买自己必须的物品,利用自己的劳动享受幸福生活,谁还会再回到饥寒交迫的游牧生活之中。在没有高层蒙古贵族的压迫之下,蒙古牧民们被迅速同化了。
周立勋忙着同化蒙古人,赵宽所面对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在大雪过后,道路已经无法通行四轮马车了,而铁路的修筑距离此地还非常远,对各城补给就成了大问题。
根据军方的估计,一旦春暖花开之后,沙俄就会开始准备重新夺回鄂毕河以东的各个据点。按照总参谋部的计算,这场大战至多只能拖到六月,然后整个西伯利亚边疆区就会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
入住的军队可以等到春天再集结,但是后勤补给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再准备就太晚了。尤其是地理位置最险恶的鄂毕城,那里是如今唐军所控制最靠西的据点,由于道路并未修通,物资难以运到那里。
因为粮食弹药不足,那个大城只有五千驻军,如果依靠他们抵挡沙俄的第一波进攻,恐怕城市很快就会易手。必须在春暖花开之前,给鄂毕城送去足够的补给物资。经过赵宽的调查,担负这项运输任务的工具很快被找到了,它就是马拉雪橇。
因为纬度非常高,西伯利亚边疆区进入十一月之后,松软的雪层表面就被冻硬了。这是高纬度地区的特有现象,本来足有一米深的雪层表面白天被阳光晒得融化,夜晚则再次结冻,这样反复几次之后,雪层表面就形成了硬壳,而这层硬壳足以支撑巨大的重量。
马拉雪橇不要使用太好的战马,只需在蹄子上打了防滑钉的劣马即可。因为雪橇在雪面上滑行阻力非常小,拉动起来并不困难,一匹马所拉的雪橇除了赶车人以外,还能拉上足足五百斤货物,并在雪层上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前进。
依靠这样效率高的运输工具,大量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从北海送往鄂毕城。沿途有大量堡垒进行接应,运输队伍完全没有在野外过夜的痛苦,他们反而能够在一个个堡垒吃上热饭睡上热炕,如果马匹太过劳累还能换马,这样的条件让运输队可以舒舒服服的将后勤补给物资甚至是增援部队送到鄂毕城前线去,整个边疆区的防御能力在快速增强。
然而这样的形势完全无法让赵宽放心,他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对一切危险都考虑在前面。在后勤补给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他又开始发愁兵力问题了。因为需要掌控庞大的沿海省和东波利亚省,刘体纯手下的兵力被极度分散。何况在与哥萨克人发生冲突之后,北方殖民地的战略态势急转直下,他们需要面对西方的沙俄和南方的蒙古、满清势力,兵力早已入不敷出了。
虽然不是军事主官,赵宽还是与袁崇焕联名将自己的忧虑上报给了朱聿键,希望能够得到解决。朱聿键接到这份情况之后,立刻找了政务院和总参谋部的官员们来商讨。
茅元仪的想法非常简单,从辽东汉民和朝鲜人中间扩军,在冬季这个间歇期之中,至少为北方再训练一个守备军,以便应付春季对沙俄的作战行动。可是总参谋部的想法很快遭到了政务院的反对,财政司司长孙鋡是其中表现得最激烈的一个人:“王爷有所不知,如今封地内的情况虽然越来越好,但财政依然不容乐观。”
“我们的税收很少吗?”朱聿键皱了皱眉,他感觉自己努力了这么久应该不至于收不上税来。
“当然不是,今年的前十个月,我们在工业印花税上收取了一千一百万两白银,商业贸易税八百万两白银,农业税四百万两白银,此外还有其他收入近五百万两白银。因为冬季两个月的商业活动比较少,估计所能收取的钱会少一些的,大概还有两百万的入账。”孙鋡解释道。
“想不到我们一年的财政收入有这么多了?都加起来这不是有三千万两白银了,如今朝廷每年也只能收入一千三百万两而已。”朱聿键笑道。
“可是我们收得多,花得也多,更何况今年如此多大财政收入,还是因为王府的棉纺厂和远洋贸易的收入都被王爷捐给了财政,这些钱算入商业税收才会有如此的规模。”孙鋡说道:“实际上我们的三千万两白银之中,要交给朝廷三百万两,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每年要投入三百万两白银,另外造船厂除了商业船只建造利润被投入军用之外,财政司每年还要投入一百八十万两。铁路和公路的修建每年投入五百万两,北方的棱堡修建是四百万两,向各殖民地移民每年两百万两。”
“一千八百八十万两?这么多,不过还是剩了一千一百二十万两,也不算少了。”朱聿键笑道。
第五百七十四章 义务兵役制
“王爷难道忘记了军费吗?”孙鋡叹道:“主力军和守备军各有十万人左右,主力军平均每个人月饷在二两五钱银子左右,守备军平均为二两银子,这样每月就需要支付四十五万两白银,一年就是五百四十万两。海军少一些是两百七十万两,另外每年的军械制造和弹药补充,还需要两百万两左右,加之给官员的工资每年八十万两左右,实际上我们的财政仅仅是持平,根本没有任何盈余,如今财政司的仓库里,只有百万两左右的存银。”
“不会吧,每年赚这么多,怎么我还是这么穷。”朱聿键叹气道。
“主公对外发展过速,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宋献策说道:“不过澳洲的绵羊养殖和毛纺织工厂已经建设好了,只等明年秋季收获羊毛,就可以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了,到时候会有一笔进账。”羊毛其实是在春季收割的,不过澳洲处于南半球,宋献策所说的北半球的秋季,就是南半球的春季了。
宋献策继续说道:“另外根据李信大人的来信,北美洲已经开始种植烟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等过上一两个月将东西运到,我们也能再入账一笔。”
“可是这些与扩军比起来是杯水车薪啊。”孙鋡摊摊手上说道:“一个守备军可是四万人,如果一旦组建起来每年就要多加近百万两饷银,我们根本支付不起。”
“可是如果没有这支军队,我们在北方将遭受巨大损失,这可不是百万两白银能够弥补的。”茅元仪坚持道。
“王爷,属下有个办法,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沈继荣突然站了起来,作为唐王钱庄的掌柜,他现在可是封地内财神爷般的存在。所有商人都在围着他转,希望能够弄到一笔贷款周转,不过他把关却非常严格,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绝不发出贷款。结果钱庄建设了两年,才发出了一千三百万贷款,如今还有差不多一半已经归还了,与此同时他却被钱庄吸引到了一千万两存款,钱庄如今可是良性运转之中,每年都有数十万盈余。
见到手下这位金融人才说话了,朱聿键笑道:“你说说看,有什么好主意可想?”
“属下认为可以铸银币。”沈继荣说道:“我曾经试验过,如果以含银九成的合金铸造银币,会让白银的硬度提高不少,避免长期使用中的磨损问题。另外我们可以使用水压机直接冲压,不需要因为铸币而出现火耗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
看了看周围吃惊的官员,沈继荣说道:“我测算了一下,如果将钱庄银库内的千万两白银全部铸成银币发售出去,我们能够净赚一百多万两白银。何况我们是以银币换取白银,再继续铸币,这些钱都等于是细水长流,我们会始终赚取利润的。”
“此计不可,银币含银九成岂不是欺骗百姓,万一大家不买账又如何应付?”潘独鳌反对道。
沈继荣给他耐心的做着解释:“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我们只要承认彼此等价,银币就能够正常流通了。如果封地内禁止使用白银,必须兑换成银币才能进行商业活动,相信那些商人会同意的。更何况白银在商业中非常麻烦,需要查看成色并称量切割使用,而我们的银币是定值的,可以稳定的直接使用,避免了许多麻烦,商人们肯定欢迎。”
“好主意啊。”朱聿键笑着拍案道:“这下子唐王钱庄就有了银行的功能,我看以后更名为唐王银行好了。”
“何为银行?”沈继荣问道。
“其实我们的钱庄现在已经有了银行的大部分功能。”朱聿键将银行的功能大略讲述了一遍,沈继荣听得连连点头。
“王爷认为可行?”宋献策问道。
“当然可行,而且我们不但要造机制银元,未来还要发行纸币。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完备的货币体系,让大家能够方便快捷的买卖物品。此外今后我们的银行要开设支票簿,让商人更轻松的进行大面额交易。”朱聿键笑着解释道。
这件事很快被定了下来,不过扩军问题还是无法将解决,毕竟铸币只是临时的,随着银币的大量散发,利润会逐渐减少,根本无法提供扩军的经费。
“我看这样如何?咱们改改军制。”朱聿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