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信知道自己二哥的为人,他当即起身道:“主公请恕我直言,宋兄手腕灵活,在江湖上行走已久,对情报工作应该可以胜任。至于我二哥为人太过方正,不如做些刑罚方面的工作。”

    见到李仲再三请求,李信又如此说了,朱聿键只好点头答应:“这样好了,就让宋献策先生负责情报,李仲另组建一支宪兵队,专门负责护卫队的军纪。”

    “宋某从命,只是这情报系统建设之后,还请主公能赐下个名号才好。”宋献策询问道。

    朱聿键摸了摸下巴说道:“这样好了,情报系统就叫做夜枭,护卫队也太难听了,就叫做唐勇如何?”为了不遭人诟病,朱聿键没有建立军队,而是将护卫队称为唐勇,直到许多年后,唐勇才正式更名为唐军。

    “好名字。”众人都连声叫好,数年后闻名于世的唐勇和夜枭,就这样被朱聿键一言而决了。

    送走如释重负的李仲之后,朱聿键带着三位重臣,与一干亲兵护卫,开始清点唐王历年以来的账目与资产。不查还好,一查之下朱聿键被吓得目瞪口呆。唐王府中如今存放着两百三十万两雪花白银,一批无法估价的珠宝,绫罗绸缎无算,还有各种粮食六百余万斤,其中有些已经腐烂无法统计。

    田产方面除了这占地数百亩的唐王府之外,还有近五万亩良田,这还都是南阳府最肥沃的田地。这些土地分为大大小小的七十多个农庄,绝大多数都有佃户耕作,他们每日辛劳却要将收成的七成上交唐王府作为地租,而那些佃农平时都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一旦遇上灾年就只能成为流民。

    除了这些田地之外,唐王在河南各地拥有布庄、酒楼、茶庄和商铺共有一千多家,几乎遍布整个河南省。朱聿键似乎听说过,在明末的十几个藩王之中,唐王因为与皇帝血缘最远,还是其中最贫穷的一个。朱聿键可以想象,自己如今手里的财富会比受宠的福王等人相差多少,估计连人家的零头都赶不上,哪怕自己如今手上的财产,已经包含有福山王和安阳王的财产也是一样。

 第七十八章 四轮马车

    朱聿键不禁感叹,明朝的藩王们还真是富有,如果将这些钱财用于国家建设和抵抗外侮,大明王朝必然强盛如昔,又怎么会被农民军和满清两面夹击,最终面临亡国的命运。如今朱聿键已经将自己完全放到了大明王朝统治阶层的位置上,为这个王朝的兴旺着想,打算着如何才能从藩王手中弄出钱来,将其运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很快朱聿键就对王府的财产进行了重新分配,所有商铺都被他收了回来,交给张书堂管理。张书堂自然不会亲自去管理商铺,他只是负责朱聿键手中制造玻璃镜和火柴的工厂,以及最新建设的香皂工厂,将所有产品投放到商铺中贩卖。有这些拳头产品,只需要再从李春玉和陈式舫那里购入其他货物补足,商铺的生意必定异常火爆。

    三种工厂都被开设到了伏牛山中的山寨里,那里是朱聿键自己地盘,安全有绝对的保障。除了这三家工厂之外,最靠近伏牛山外沿的一个山寨还建立了水泥工厂。

    这个按照朱聿键所给的配方,将石灰石和粘土放在一起煅烧之后再研磨的工厂,很快制造出了原始的水泥产品。朱聿键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利用这些水泥,在伏牛山区的各个山寨之间,修筑起宽阔的水泥公路。伏牛山并不算陡峭,这些公路从山谷内穿行也容易修建,加之现在正是秋末农闲,让百姓们去修路还给工钱,他们也十分愿意。

    按照朱聿键的要求,这些水泥公路都必须能够让四辆马车并行,同时要承载至少5吨载重量的马车行驶。朱聿键打算设计一批四轮马车,利用其更大的运载能力,加强各个山寨与南阳府城之间的商品流通速度,让工业能够蓬勃的发展起来。工业的发展与运输息息相关,运输的规模与成本,决定着工业产品对商业的吸引力,也决定着工业的竞争能力。

    在没有动力车辆之前,四轮马车绝对是最好的运输工具,无论是运货物还是运人。华夏历史上之所以始终没有大规模使用四轮马车,而是一直使用双轮马车,归根结底还是道路质量问题和转向问题。

    因为四轮马车的运载量虽然大,但对路面要求较高,双轮马车虽然运载量低,却对路面要求低了许多,哪怕坑坑洼洼的路面也能行驶。此外中国的四轮马车始终没有研制出转向装置,难以快速转向,爬坡更是不可能,因此虽然清明上河图之中就有四轮的太平车,却因为实用性不强而一直没有普及。

    有了水泥公路之后,道路的平整程度高了几个等级,四轮马车自然应运而生了。朱聿键身为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对马车的设计自然毫无压力,仅仅半天时间,他就将四轮马车的图纸画了出来,交给王府的匠作营处理。

    王府的匠作营其实就等于府中所圈养的一批工匠,这些工匠什么职业都有,铁匠、木匠、瓦匠一应俱全,平时只负责为王府修理各种工具或者进行日常维护工作,工作虽然比较清闲但待遇也不高。

    在得到这个匠作营的时候,朱聿键还兴奋过一段时间,因为他虽然前些日子就得到了赵士祯所写的《火器精要》,却始终无法制造出实物来,其问题就是他手下没有精通火器的匠人。

    本来朱聿键以为匠作营有这样的匠人,可是一问之下才知道,一般火器匠人都在京师火器营服役,民间这样的匠人极少,就算有也被各地方势力当做宝贝般雪藏起来。王府不能参与军事政事,安全又有当地驻军全力保护,自然没有对火器的需求,所以王府并没有火器匠人。护卫要想使用火器,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向其他地区购买。

    对于外面出售的那些火器,朱聿键曾经查看过,其中最先进的鲁密铳也不过是火绳枪而已,这还是非常稀少非常贵的武器,而数量最多的甚至还是火门枪。这样落后的武器,如果用在战场上,简直是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因此朱聿键只好强压下自己对火器的想法,先尽力炼好钢铁,打造足够好的冷兵器。

    四轮马车的制作并不难,这其中铁匠的工作不多,大部分活都要木匠来做。朱聿键设计的马车也与传统的四轮马车不同,他的前车桥和双辕杆是制作在一起的,在其末端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接起来,加上前轮比后轮略小,因此新马车比传统的四轮马车更加容易转向。马车的安全性也很重要,朱聿键在车夫的位置上,还增加一个如后世三轮车一般的杠杆式刹车,以做到突发情况下的急停。

    为了增加马车乘坐的舒适性,新的四轮马车还有独立悬挂系统。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没有液压系统,甚至连弹簧都制造不出来,朱聿键的马车独立悬挂系统,实际上只是将车厢与底盘分离,中间用皮索进行吊挂,这样的稳定性稍差一些,而且容易损坏,但至少坐上去要比传统马车舒服得多。

    有了这多多新设计,让原本笨重迟缓的四轮车优势大增。经过十几天的工作,一辆两匹马拉的轻型四轮马车就被打造了出来。朱聿键设计的四轮马车充满着华夏古典风格,符合本国人的审美观,而内部的舒适程度更是要比两轮马车强得多。

    这种轻型马车是用来载客的,载重量大约是八百公斤左右,足以承受连车夫在内的五个人及其行李。相信只要水泥道路修通,使用这种四轮马车的商人会趋之若鹜,而随后还有一种四匹马拉的载货加重型马车,其载重量可以达到两吨左右。

    有了这种马车,伏牛山区的工业将受到极大刺激,发展会越来越提速,朱聿键也打算先借此大展拳脚,发展出一片大明王朝的经济示范区来。

 第七十九章 炼钢和炼铁

    扩大工厂改善运输是重要的关注点,根据朱聿键的估计,只要经过冬季的全力准备,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唐王府的所有产业将呈现出爆发状态,每月的进项很可能会突破三十万两白银,这还是将合作伙伴李春玉和陈式舫所得刨除的净利润。

    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资金流入,他的许多计划就能够得以展开了,至少如今田见秀正在训练的三千唐勇,就可以再扩军一倍。因为朱聿键知道历史上农民军的厉害,所以始终对保护自己产业的武装力量非常上心,现在虽然无法制造火器,他却在冷兵器方面下了大力。

    首先是防护问题,刀砍和箭矢都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唐勇士兵要防护的重点,这就要求他们佩戴足够强力的铠甲,只不过朱聿键一直没有改进炼钢方法,铁匠们只能用唐朝就开始使用的古老灌钢法,效率低产品质量也不容易保证。

    要想增加钢产量并稳定质量,就必须进行工艺改进,这一点朱聿键非常清楚。当他们他建立高炉和炼焦炉那么轻松是因为华夏早在数十年前有了使用焦炭炼铁的历史,这比欧洲的工业革命要早了一百多年时间。只不过以前大家都使用露天堆放的方式炼焦,效率差上许多。

    炼焦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煤炭中的硫含量,避免铁因为含硫过高而变脆。但是传统的炼焦方法不隔离空气,让硫以二氧化硫的方式散失时,也造成了碳氢化合物的大量损失,反而降低的炼铁效率。朱聿键主持建造了炼焦炉,让煤炭在缺氧的情况下焦化,大大降低了碳氢化合物的损失,才让炼铁更加高效,硫含量也降低了许多。

    只是朱聿键发现,随着黄铁矿的增多,炼铁硫含量再次超标,既是他提前对铁矿石进行脱硫处理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朱聿键决定在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以碱性的石灰来中和硫化物,这才将炼铁的质量稳定下来。

    有了铁以后,炼钢就成了大问题,按照古老的灌钢法需要将生铁融化后灌注到熟铁之中形成钢,但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