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艘战船与四号、五号和六号战船是非常相似的,只相当于一脉相承的唐军战船放大版,然而仔细查看数据,却完全是颠覆性的。

    三号战船拥有接近1800吨的排水量,这比四号战船几乎大了一倍,其三层火炮甲板安装了80门新式火炮,其中更是有一半都是最新型的10公斤舰炮。570人的定员中,第一次出现了轮机兵这个新的兵种,其人数达到了80人,专门负责伺候位于底舱的8台卧式锅炉和三台新型摇气缸式蒸汽机,它们将通过一根延伸到船尾的主轴,给两个螺旋桨带来940匹马力的澎湃动力,并能在不使用风帆的情况下,达到14节的高速。如果在顺风的情况下三桅风帆全部展开,甚至能提升到与飞剪式帆船一样的17节。

    这艘战船设计之初,朱聿键本来以为使用蒸汽动力,可以完全摒弃风帆的,但是徐光启认为蒸汽机的可靠性不足,同时因为在这个时代设计人员的固有思想中,总是有蒸汽机必须烧煤,而煤的存储量有限,但是风帆使用的风并无限制这样的想法,所以朱聿键就从善如流,同样保留了风帆。

    这艘船的特点除了蒸汽机之外,就是那外部清晰可见的铁甲了。为了加强防护,三号战船用榉木制造,板壁厚达450毫米,外部加挂25毫米钢板。为了减轻重量和减少海水腐蚀,钢板是从水线部分起开始加挂的,以减轻船体重量。此外发动机舱特意全部钢制,并以多层铆接方式固定在三条彼此连接的钢制龙骨上,以保证发动机的震动不会影响船体结构强度。

    这样一艘堪称划时代的战舰,比后世第一艘铁甲蒸汽战舰,英国的勇士号要提早了240多年,可谓当今世界绝对的第一战舰,当然造价自然也不会低。这样一艘战舰单论制造成本,就达到了七十万银元一艘,这也是当初总参谋部反对建造的原因之一。

    对于海军的投资,朱聿键却是不遗余力,在第一艘建造完成并进行海试成功之后,朱聿键就当即拍板再造四艘,随后按照需求继续增购。

 第八百一十七章 陆上推进

    按照徐骥提议的新式命名规则,新的三号战船以首舰“宁波”号的名字,被称为宁波级铁甲舰,后来这种命名方式也被固定了下来,这一型战舰也成了世界造船史上第一种拥有级别代号的战舰。

    宁波级铁甲舰的大量花费并不是唯一的,作为铁甲舰的试验品,三门军用造船厂还建造了二十艘浅水炮舰。因为这是一种花费较少的作战平台,军事研究所希望在这种炮舰上验证各种建造思想,以确定铁甲舰的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这二十艘炮舰没有一个重样的,摆在港口内千奇百怪,有的像是平台上扣了个铁盒子,有的则像三角棚屋,最奇葩的一艘甲板贴近水面,首尾各加装了一个八棱型的钢铁碉堡,另外还有两个更高的圆顶安置在两侧,那是被铁甲包裹的蒸汽机动力明轮。

    这些设计虽然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但却让造船设计师们在毫无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得到了第一手数据,为设计更加合理更加有威力的铁甲舰积累了大量经验,也为今后华夏的海军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艘浅水战舰虽然抗浪性差,使用效果也差强人意,但是朱聿键绝不会浪费的,他很快组建了长江舰队,将其编组后驻守上海寨。这支舰队的任务就是在长江上打击水匪,为经常从河南驶来的移民船保驾护航,甚至被当做拖轮,为逆流而上的航船执行拖拽任务。至于另外一支由三号战船组成的主力舰队则成为了最高机密,等待着真正发挥实力的日子。

    崇祯七年三月末的最后一天,李伦率军攻陷东吁王朝都城阿瓦城,他隆王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唐军驱逐了此地的尼德兰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地,将整个地区划入大明版图。李伦在边境线陈兵三万,迫使阿萨姆国臣服。

    阿萨姆国兴起于十四世纪处,其人口来源大多来自于云南、不丹等地,属于和华夏人同宗同源的黄色人种。这些人对大明王朝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对于唐军更是视为天朝上国的大军。东吁王国长期压迫阿萨姆国,与他们连年发生战争,双方本就是世仇,这次唐军一举消灭东吁,也算是给他们报了仇。

    双方经过协商之后,阿萨姆国愿意奉大明为主,同时允许大明商人在国内自由通商,国内将原本的天城文字摒弃,开始学习华夏文字和读音。李伦则同意不派兵占领阿萨姆国,让其继续享有国家的一切权利。

    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总参谋部的决定,如今唐军树敌太多,实在不适合于如今还算强盛的莫卧尔帝国发生冲突,有阿萨姆国作为缓冲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更何况如今唐军在中南半岛面临同样的问题,战线拉得太长,处处都可能受到袭击,防守部队的数量已经比进攻部队多了五倍有余,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最近最需要的做的就是巩固已得到的地盘,大力修建铁路和公路,同时加大移民力度。而南方则继续进攻满剌加国,以掌控东南亚通向印度洋的入海口,最终达到消灭欧洲四国在亚洲势力的目的。

    在将防守问题安排妥当之后,李伦抽调第一军的两个师,投入到对满剌加的战斗之中,双方爆发了数次大战。本来进攻满剌加的军队隶属于守备军,在炮火上有所不足,这次李伦率领的野战军,却给了对方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满剌加苏丹的部队在大战中几乎被消灭殆尽,就连西班牙和葡萄牙派出的增援兵力也损失惨重败逃而归。

    仅仅用了两个星期的是时间,满剌加宣告投降,唐军兵锋已经抵近马六甲堡垒地区。在葡萄牙人即将绝望的时候,一支庞大的舰队进入了亚洲海域,四国舰队的援军终于到了。

    原来在西班牙舰队逗留南非之后,在陆上进行了多次交锋,然而唐军凭借更加灵活的战术,以及郑芝龙不断送来的补给物资,打得西班牙人损失惨重。尽管后来隐蔽的物资仓库被西班牙人摧毁,但对方已经无力再战了,当然这也是付出高昂代价的结果。

    在长达两个月的战斗中,驻守望南港的三百海军陆战队战死一百七十多人,侯荣亮不幸牺牲,马振山也受了不轻的伤势,而后来增援的郑芝龙部队也有六百四十多人阵亡,一千多人受伤,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西班牙人本来打算派往亚洲的舰队中,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加起来足有近五千人,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战斗,他们的人数已经急剧下滑到一千七百人了。

    阿尔瓦公爵早已经进退维谷,不知道是该留下剿灭残余唐军,还是应该继续前进增援亚洲。在接到阿尔瓦公爵的求援信之后,腓力四世大怒,他立刻又派出十三艘战舰和六十多艘武装商船,在为其送去三千名新的西班牙士兵的同时,也告诉他了亚洲的危局。如果三个月内他还无法达到亚洲,那里的局势将彻底糜烂。

    这个时候,恰好另外三国的增援舰队也已经抵达了好望角,阿尔瓦公爵借此机会停止了对南非的进攻,全舰队再次起航向北航行。新的四国联合舰队组建了起来,这支重新拥有了近四百艘战舰和武装商船的庞大船队,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远征。

    在西班牙军队撤离之后,唐军海军陆战队再次夺回了望南港,但这一切对阿尔瓦公爵已经不重要了,他要去亚洲洗刷自己的耻辱,消灭可恶的大明帝国海军,尽管他不知道所谓的大明海军只是一支地方海军,而他的正式名字叫做明唐海军。

    在得到足够的支援之后,这支舰队以阿尔瓦公爵为首,浩浩荡荡的向着葡萄牙人在南亚次大陆上的几个补给港口驶去。就在新的联合舰队抵达南亚次大陆果阿港补给的时候,他们得到了唐军猛攻马六甲堡垒的消息。

    阿尔瓦公爵闻讯大吃一惊,他知道一旦马六甲堡垒失守,唐军将可以利用岸炮和舰队封锁海峡,整个海峡以东的所有殖民地都将失守,西班牙反攻也将无从谈起。阿尔瓦公爵当即命令补给结束后舰队立刻起航,直接前往马六甲海峡助战。

 第八百一十八章 对岸炮击

    唐军第一军的主力,第一师和第二师就聚集在新山和乌敏岛,与葡萄牙殖民军和西班牙援军隔着柔佛海峡对峙。可是因为满剌加曾经与葡萄牙人长期对峙,双方甚至曾经打过几次仗,葡萄牙人在马六甲早就布置了严密的防御设施以及炮台,这次恰好派上了用场,唐军攻了几次也不得其法。

    柔佛海峡最窄的地方也有12公里,最宽的地方甚至接近5公里。这样的宽度限制了唐军火炮的发挥,只有师属重炮营的6公斤攻城炮,才能真正威胁到对方。葡萄牙人在各处要点修建了防御堡垒,将这里打造的铁桶一般,用海外运来的青石修建堡垒,就算是处于就最大有效射程的唐军攻城炮也很难击破。

    李伦命令第一师组织数次利用渔船强行渡过海峡,都遭到了对方的炮火打击,再加上海峡中水流湍急,结果损失数百人却毫无战果。无奈之下,李伦向海军求援,希望张名振派出海军舰队支援,帮助陆军渡过海峡。

    接到李伦的请求,张名振却有些犯愁,如今宁波号铁甲舰正在海试,另外四艘也在紧张建造之中,可以说海军尚未重新恢复实力。如今听说李伦要求海军支援,他一时间无法调派人手。

    张名振将自己的问题反映到总参谋部,茅元仪在查看了马六甲周围地形,以及如今舰队力量之后,最终决定本土舰队支援。茅元仪询问了徐骥,铁甲舰的质量是否过关,本来海试也已经到了尾声并未发现重大质量问题,徐骥当即保证铁甲舰现在入列绝无问题。

    茅元仪最终决定,以宁波号铁甲舰为旗舰,由张名振亲自率领前往支援。海军除了这艘舰队旗舰之外,还有第一战队的四号战舰,如今它们的规模已经扩充到了六艘,另外因为柔佛海峡比较窄,不适合大型船只进入,只有新组建的第五战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