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7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典人吃惊于华军对严寒的耐受程度,甚至超过了他们自己,这简直可以称作奇迹了。本来瑞典人谋划得不错,先利用大军在东方打开缺口,再抽调兵力返回来进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华军。利用寒冷的气候打时间差,在至多半年内在东西两线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可惜古斯塔夫二世培养起来的军队太过高傲了,他们自以为天下无敌,却不知道世界并非只有欧洲那么大,战争的方式也绝非古斯塔夫发明的那一种。当华军开始快速穿插,逐一攻克瑞典城镇的时候,他们还宛如在梦中。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克里斯蒂娜女王

    华军之所以能够如此耐受严寒非常简单,这不仅仅是有大量军队来自于冰雪省驻军的问题,在这支大军中还有大量常年生活在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和阿塔帕斯加人,他们世代生活在北极圈内,又如何会害怕寒冷。而有这些北极圈猎人的生活经验作参考,华军的抗寒能力自然是直线提升,以至于完全超越了瑞典军队的意料。

    坚持战斗寸土必守,这是克里斯蒂娜女王唯一能够发出的命令了,作为古斯塔夫二世的女儿,年仅十三岁的女王还无法完全掌控国家,大部分工作都由枢密院内阁首相奥克森谢纳伯爵管理。

    奥克森谢纳伯爵是个好战分子,他崇拜古斯塔夫二世,认为只有战争才能为瑞典取得最好的利益,所以他才摒弃前嫌,与世仇沙俄联手对付大明,希望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可惜奥克森谢纳过高估计了瑞典军队的战斗力,却大大低估了华军,造成了目前的窘迫局面。

    面对着几乎亡国的局面,奥克森谢纳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克里斯蒂娜女王的名义,号召全国民众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得不说历经古斯塔夫二世管理的国家,百姓有着极强的尚武精神,当以女王的名义号召他们对华军发动进攻的时候,揭竿而起的情况就在瑞典全国蔓延开来。

    当瑞典人开始反抗的时候,华军的确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本来对瑞典人的待遇不错,只要不是反抗分子华军甚至会按月补助他们一些粮食,以弥补瑞典缺乏耕地和食物的情况。然而在欧洲宗教的力量要高于利益,当女王陛下号召全体百姓发动全民战争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拿起武器,冲向态度和蔼的华军士兵。

    瑞典人的精神值得鼓励,但可惜他们全国也仅有三百余万人口。多年的战争已经让瑞典青壮缺乏,这次组成联军时俄国许诺了大量物资补给,以换取瑞典抽调了二十万大军,几乎将全国的青壮年都调走了。

    即使在瑞典国内,也基本上都是二线部队,他们不但年龄偏大,战斗意志也要弱上许多。刨除这些军队剩下的百姓,大部分都是老弱和妇女而已。当他们拿起武器冲向华军的时候,所能得到的只有死亡。

    发现瑞典民间抵抗情绪激烈之后,刘芳亮立刻转变了政策,将对民间的安抚改成了血腥镇压。大量守备军兵力被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抽掉了过来,加入到镇压地方的行动中去。

    三十万守备军撒下去,很快就见到了效果,他们以连为单位驻守各地,就能够抵抗任何五千以下规模瑞典民众的冲击,结果造成了瑞典全国百姓大量死伤,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给霍恩元帅的求援信已经发出,但要想送到对方手上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等到大军回援恐怕半年都过去了。这就是十七世纪世界的运转速度,又有哪个国家能够与华军依靠宝船队和铁路线的运兵速度,以及利用电报的消息传递速度相抗衡。

    眼看着回援的军队遥遥无期,国民却在大量死伤,短短的一个月内,瑞典民众的死伤就超过了十七万人。这主要是毫无军事素质的瑞典民众,以极其原始的方式对各地华军发起集群冲锋,才造成了如此惨烈的状况。

    年仅十三岁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在发现这种情况之后,立刻召集众臣下令停止抵抗,派出使者向大明帝国投降。“绝对不行,如果投降瑞典将毁于一旦。”奥克森谢纳表现得异常激烈,他很清楚投降意味着什么,丹麦和西班牙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如今克里斯蒂娜女王尚未亲政,作为枢密院内阁首相的奥克森谢纳伯爵是有权利驳回女王要求的。

    “可是我不忍心看着民众们去死,如果人都死光了,瑞典一样会没有的。”克里斯蒂娜女王的话也有道理,让许多大臣连连点头。

    “可是西班牙人投降后被并入了葡萄牙,如今他们都成了二等公民。丹麦人则大部分成了奴隶,这不是比死亡更加难受吗?”奥克森谢纳伯爵摆出如今的事实,这是任何国家都不敢投降的原因。

    “是死是活那是民众的选择,我没有权利替他们选择,如果你坚持要战争,我只能选择退位。”克里斯蒂娜女王虽然年纪幼小,但作为古斯塔夫二世的女儿却非常有主见,她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想法。

    克里斯蒂娜女王的坚持让奥克森谢纳伯爵沉默了,作为古斯塔夫二世最亲密的战友,这位伯爵多年来可谓是鞠躬尽瘁,他没有多少政治野心,所想的只是尽力辅佐古斯塔夫二世的女儿管理好这个国家。如果克里斯蒂娜女王要求退位,他的坚持也就没有意义了。

    看到奥克森谢纳伯爵落寞的眼神,克里斯蒂娜女王反而安慰他道:“奥克森谢纳叔叔,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如果继续抗争下去,受到伤害的只会是我们的国民。作为一个女王,我要做的是让国民生活的更好,而不是利用他们去送死。如果上帝真的要我做出选择,我宁愿用自己换回国民的生命。”

    “陛下,你要做什么?”奥克森谢纳伯爵听出克里斯蒂娜女王的语气有些不对,当即询问道。

    克里斯蒂娜女王对着奥克森谢纳伯爵微微一笑道:“据我所知大明帝国如今的实权人物是监国摄政王,也就是曾经到过法国的八贤王殿下是不是?”

    “是的。”奥克森谢纳伯爵点头道。

    “非常好。”克里斯蒂娜女王点了点头:“我听说在大明帝国一位王爷可以娶许多位王妃的,为了保存瑞典国民的生命,我要求你向华军提出停战申请,同时我要求嫁给这位王爷,以整个瑞典为嫁妆。”

    “什么?”众多大臣皆失声惊呼,奥克森谢纳伯爵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什么?那个女王要嫁给八贤王?”刘芳亮接到瑞典方面的国书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对方居然会提出如此的要求。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瑞典退兵

    “司令,我看这是缓兵之计,是为了等待他们的援军。”已经升任第二军军长的孙可望提醒道。

    “也不能这么说,欧洲王室的地位在国内是非常尊崇的,身为一个女王就算再为了国家,也不可能拿自己做局的,否则她很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王位。”刘芳亮摇头道:“更何况这个女王只有十三岁,她还有大把统治国家的时间,如何会做这种毁掉名誉的事情。”

    “既然如此咱们就用电报问问老师的想法吧,反正她那支所谓的援军已经损伤大半了,就算回来了也没用。”孙可望显得无所谓,如今大局已定,他对此事并不着急。

    这个重大消息随着电波飞向宁波府城,联军却在莫斯科城内吵翻了天。“不行,这是绝对不行的,瑞典不能单方面撤军,你们这是撕毁盟约。”多尔哥卢基大公咆哮着,坚决反对霍恩元帅的撤军要求。

    “违反盟约?当初我们的盟约是联手对抗明帝国,如今我的祖国正遭到明帝国军队的进攻,我率军回去抵抗也不算违反盟约吧。如果一定要履行盟约,我认为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战斗同样适用,三国应该共同出兵在那里对抗明帝国。”

    霍恩元帅的这句话将多尔哥卢基大公彻底堵在那里不说话了,当初结成三国联盟,俄国的意思主要是借助他国的兵力保卫自己的国土,如今华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的时候,如果抽调兵力去支援瑞典,这就有违初衷了。

    见到多尔哥卢基大公不在说话,旁边的科涅茨波尔斯基元帅安慰道:“没有关系,即使瑞典军队返回祖国,我们也能发动反攻。”作为波兰军队的最高统帅,他有着这样的底气,因为波兰还有一支纵横无敌的骑兵尚未动用,那就是威震东欧的翼骑兵。

    三十多年前波兰的立陶宛大公扬?卡罗尔?霍德凯维奇九世率领着两千五百名翼骑兵和一千三百名步兵在吉尔霍尔姆战役中击败拥有三千骑兵的一万两千名瑞典士兵,造成瑞典军队高达八千人的阵亡,自身仅伤亡三百,那也是波兰翼骑兵的成名之战。

    自那次之后,波兰军队就很看不起瑞典人,即使古斯塔夫二世带来了瑞典军队的兴盛,他们依然浑不在意,认为与波兰翼骑兵相差甚远。这次科涅茨波尔斯基元帅将国内几乎所有的一万名波兰翼骑兵都带了来,所以他才对胜利充满信心。

    此时规劝也是无用,尽管对一万翼骑兵是否能击败消灭二十万哥萨克骑兵的华军持怀疑态度,多尔哥卢基大公也只能选择默不作声了。霍恩元帅显然知道科尼茨波尔斯基元帅的依仗,他满含深意的看了对方一眼提醒道:“以如今华军的强大,已经不是骑兵所能抗衡的了。上次大战我们投入了二十万哥萨克骑兵,结果在半个多小时内就倒下了十三万,这一点请你注意。”说完他带上自己的军帽扬长而去。

    作为历史上的仇敌,霍恩元帅能够如此提醒波兰人,已经算是看在盟友的面子上了。只可惜科涅茨波尔斯基元帅却将其视为危言耸听,他认为正是因为霍恩元帅的无能,才葬送了十多万哥萨克骑兵,而自己手中的翼骑兵也非哥萨克骑兵能比的。

    瑞典军队撤走,让联军数量一下子降低到了一百四十万左右,面对着压上来的华军,多尔哥卢基大公希望再拼一次,以争取战略主动权,科涅茨波尔斯基元帅也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