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聿键斟酌之后,决定让大部分人带着郝玉兰走运河,他自己则带上少量随从走海路。朱聿键走海路是有深意的,他知道未来自己想要发展,海上贸易是必由之路。如今有了机会,他需要考察一番这条路是否可靠,此外他也想知道明朝水师如今实力如何,能否给自己一些助力。

    接到朱聿键走海路去宁波的消息,登莱巡抚立刻命令水师全部出动,去天津卫迎接朱聿键以保护他南下。东海是登莱总兵的职责范围,如果藩王在这里出了事情他的责任极大,所以对此事他非常重视。

    朱聿键在参观了大沽寨的建设情况之后,就登上了一艘海船。因为应用之物和大量人手都经过大运河运输,朱聿键只带了李侔和二十名护卫随行,甚至连木兰卫也一个没带。这不是因为郝玉兰重伤,木兰卫无人统带的原因,而是水师之中有不成文的规定,不许让女人上海船。尽管朱聿键对此不以为然,但还是尽量避嫌。

    来接朱聿键南行的是作为登莱水师旗舰的一艘五百料的战船,按照他的估计排水量在两百五十吨左右,应该与欧洲如今的主流船只差不多。只不过作为登莱水师的旗舰,这也是仅有的一艘五百料战船而已,其他的多是鹰船、网梭船甚至是舢板,战斗能力几乎没有,缉私还能勉强凑合。

 第一百三十一章 意趣相投

    这样的水师无多大用处,朱聿键失望之余,也就死了借助大明水师开拓海外的心思。这趟唯一能让朱聿键感兴趣的,就是指挥水师的乃是登莱巡抚孙元化。

    朱聿键一登船,身穿文官补服的孙元化就连忙上前施礼:“殿下安好,下官已经备下最好的船舱,还请殿下去休息。”

    孙元化一副谦卑的样子,让朱聿键看得想笑。只不过外面水兵太多,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忍着,朱聿键只好点头道:“有劳孙巡抚了,还请带路。”

    “遵命。”孙元化引着朱聿键,很快来到了船舱内。这里显然被打扫过了,整个船舱不但干净整洁,还没有任何腥味,这在海船上是非常少见的,至少在这个时代如此。

    见到朱聿键非常满意,孙元化就要告退,朱聿键却说道:“孙巡抚何必着急,我还有事情要与巡抚大人商量。”

    “不知殿下所问何事?”孙元化恭恭敬敬的,始终没有抬头。

    朱聿键哈哈笑道:“大家份属同门,不必如此拘礼,孙师兄随便些就好。”

    “这……”孙元化一愣,他没想到唐王殿下如此随和,竟然对他不论身份只论关系。

    “孙师兄不必拘谨,这里又没有外人。说来师兄跟随老师的时间更长,小弟还需要多多讨教。”朱聿键与孙元化拼命的拉关系,其实最大的目的是他急缺铸炮的人才,而孙元化几乎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军工专家。

    孙元化的态度终于放松了下来,他拱手说道:“殿下说笑了,其实我与老师也聚少离多,难以学到什么高深的知识。尤其是我不喜经史,所会的多是些旁门左道而已。”

    “师兄可不能妄自菲薄,其实我也认为这些旁门左道才是立国之本,比起经史来更加重要。”朱聿键说道:“试问没有这些旁门左道,我们如何能够拥有大炮,又如何取得宁远大捷,让努尔哈赤伤重不治而亡。”

    “殿下说得对,不知道殿下认为如今朝廷火器该当如何改进,才能对建虏更有优势?”孙元化问道。

    “我认为如今最当务之急的不是改进武器,而是建立新的科学体系。”朱聿键道:“我朝所研制的火器,大多是在长期使用之中凭借经验逐步改进,这样的进步速度实在太慢。我认为应该建立系统的科学体系,深入研究科学理论,以理论为基础再研究实用科学,自然是事半功倍。我们也可以将新产品的试制放在实验室内,由专门的人员研究,这些人必须是读书人,对科技理论有着很深的了解,以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研究规模小得多,成本低廉也更容易快速实现。当然如此一来,我们就需要有一批专门研究的人才,这样的发展我称之为从经验科学向实验科学的进步。”

    朱聿键一大套新名词下来,听得孙元化呆愣当场,可是细细品味之下,却又极为可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自己对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因为公务牵扯精力,只能私下里进行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他还觉得实在太慢了。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不再当官,而是全力投入到研究之中,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孙元化这次亲自带领船队迎接唐王,本来是打算见见老师的,结果却发现老师并未走海路。对于没能见到老师,孙元化感到有些意兴阑珊,但这位小师弟给他的惊喜却让他很快忘记了对老师的思念。朱聿键的远见,让孙元化佩服不已,两人越聊越是投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这一路从天津卫到宁波卫有数千里海路,凭借如今帆船的速度,至少要开上十几天时间,而他们更是在海上遇到了风暴,不得已在胶州湾躲避了半个月,这让航行时间大大加长。

    这段时间以来,朱聿键几乎是足不出户,每天与孙元化在船舱里讨论各种科学知识。孙元化自感到受益良多,心中暗暗惊叹这位师弟博学多才,尤其是朱聿键提出的万有引力三定律和三角函数,更是让孙元化彻底着了迷。朱聿键却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他对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同时对孙元化的知识水平也暗暗称奇。

    时间很快在这样的讨论中流逝,转眼他们就到了宁波港口。因为这个时代通讯手段落后,没人知道朱聿键何时到来,所以码头上并无欢迎人群。朱聿键邀请孙元化在宁波住上几天,也好去拜见徐光启。孙元化却是因为这些天所获的知识太多,一心想着回去整理归纳,所以就以职务在身为由,谢绝了朱聿键的挽留,带着水师返回登莱去了。

    对于这位师兄的离开,朱聿键也是扼腕不已,尤其是他还有着极高的铸炮才能,如果能留下来必然有很大益助。只可惜孙元化官职在身,朱聿键总不能阻了人家的官途,无奈之下也只能挥手告别。

    当然临别的时候,朱聿键忍不住出言询问应该如何造炮。正不知道应该如何补偿朱聿键传授给自己的知识,对于师弟的询问他自然倾囊相授。当然铸炮对经验的要求很高,光是解说无法直接教会他,最后孙元化却给朱聿键出了个主意,用青铜铸炮。

    在这个年代,铸炮的材料基本上都变成了铁质。但融化铁需要的温度高,造成其流动性差,杂质也难以沉淀,一旦模具表层无法快速排出水汽,原本沉积在铁水或者模具内的水珠就会蒸发,在铸铁的表面形成砂眼。砂眼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会让炮壁变薄,增加周围铸铁的受压力矩,造成炸膛的危险。

    反观青铜就要好很多了,这种金属硬度堪比钢铁,融化温度却要低得多。而且青铜流动性好,不容易形成砂眼,是铸炮非常好的材料。如果说青铜主炮唯一的问题就是它的韧性不好,为了增加炮身强度,只能将炮管壁做得更厚一些。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掌军政

    铜比铁密度大,铸造的火炮也更加笨重。不过现在是解决有无问题,朱聿键要使用的一批大炮,估计也会用于守城或者守海港,放在固定炮台上,重一些也无关痛痒。

    宁波府靠近应天府这个京师重地,自大明朝开国以来,从未封过藩王驻节,所以王府自然也是没有。整个宁波城虽然富户居多,也都是一些中等大小的江南庭院而已,跟本住不下太多人,这可难坏了先行抵达的宋献策。

    大规模修建王府,这个办法耗费时间太久,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程,按照大明朝的惯例,哪个王府不是要修上十几年的光景,有规模宏大的甚至几代藩王才能修成,这显然缓不济事。更何况宋献策也知道,朱聿键对那些奢华的享受并不感兴趣,他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够了,从不追求过度的奢华。

    宋献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在东钱湖东岸,买下了一栋大宅子进行改造。为了能装下数百名护卫和朱聿键的家眷,他将周边的街区都买了下来,对房屋重新进行连接整修,并建立起三米多高的宫墙。

    这些施工尚未完成,朱聿键就已经到了,宋献策只好将其迎入了未建成的唐王府之中。

    “主公走海路竟然来迟了,我等很是着急啊。”宋献策询问道。

    朱聿键摆摆手道:“人算不如天算啊,我们在海上遭遇了风暴,只能在胶州湾等了半个月,要不然早到了。”

    “所以说还是运河更安全,主公万金之躯以后还是不要轻易涉嫌的好。”宋献策的劝慰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为朱聿键已经被王府内的情况吸引了,他看着周围忙碌施工对人员呵呵笑道:“这个王府还算不错,康年兄真是有心了。”

    “这只是暂时居住而已,如果主公想要个像样的王府,还是重建一座的好。”宋献策回答道。

    “千万不要。”朱聿键连连摆手:“我志不在此,如果有那么多钱,还是发展一下地方经济的好。”

    “殿下果然仁善,看来浙南百姓有福了。”孙承宗笑着走了进来。

    “太外父大人安好,这一路可有不适?”朱聿键笑眯眯的说道。

    孙承宗道:“没有什么不适,只不过我耽搁了几天行程。宋大人先来的宁波府,我却是晚了几天,也是昨日才刚到这里。年纪大了不以筋骨为能,如今还有些乏累。”

    “太外父大人出了什么事情?为何迟了几天?”朱聿键很意外,他们应该是一起走的,想不到竟然并未一起抵达。

    孙承宗神秘的一笑:“我自然有自己的道理,浙南刚刚入手,事务千头万绪,恐怕你一时和很难理得清。我就自作主张,将整个家族都移了过来,族中那些尚未入朝做官的家人随你调遣,免得人手不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