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赞叹,时而大笑,时而震撼。
停顿
停顿是演讲中奇妙的“休止符”。恰到好处的停顿往往比语言能更有效地传达思想,更具有戏剧性。“今天,我们将向大家推出第三类笔记本电 脑。”2008年1月,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对观众说道。在介绍之前,他停顿了几个节拍,接着他说:“它就是所谓的macbook air系列。”他又停顿了一下,才抛出了震惊全场的标题性口号—“它是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停顿也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恰到好处的“停顿”对于一次成功的演讲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促使人们对主题进行深入的关注和思考,使演讲者的信息更加有效而 巧妙地得到传达。乔布斯演讲从不急于求成,他赋予演讲以生命,让它“自由呼吸”。当他阐述一个关键点时,他时常缄默数秒钟,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演讲效果。 大部分演讲者语速很快,好像赶着读完事先备好的阅读材料。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们的阅读资料准备得过多,导致宝贵的演讲时间不够用所致。乔布斯向来都是不 慌不忙,他的演讲都是经过精心排练的,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放慢速度、恰到好处地停顿,让听众准确地接收他传达的信息。
音量
音量的高低起伏应配合演讲的内容。呼吁、号召时自然提高音量、加重语气。如果演讲中一直使用较高的音量或较重的语气,则无法突出重点,反而给人以嘈 杂、夸张的感觉。乔布斯不断地调整音量以增强演讲的戏剧效果。当他一开始在发布会上演讲时,他通常会使用较低的音量,而当他介绍某种产品时,就会提高音 量;相反的情形他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例如,当他介绍第一代ipod时,他提高嗓音说:“能够做到任何时候都将你的整个音乐库随身携带,这是欣赏音乐的巨大 飞跃。”紧接着,他又压低嗓音说:“但ipod最酷的地方还不只是这些,它可以将你的整个音乐资料库都装入口袋里。”
就像抑扬顿挫的音调和恰到好处的停顿能够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一样,音量的高低起伏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语速
语速和演讲的节奏密切相关。乔布斯的演讲有张有弛,语速拿捏快慢适中,起承转合驾轻就熟。进行示范演示时,他往往会使用正常的语速,阐述标题或主要 信息时语速则大大减慢,他希望大家理解并记住重点。当乔布斯第一次介绍ipod时,他压低声音几近耳语,强调这一关键的转变。他还通过放慢语速来增强戏剧 效果。表14–3展现的是其语速变化的例子。
领袖风范
演讲中,肢体语言和言语表达方式同等重要,这些都属于演讲中适用的“软技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在他的《无声的信息》(silent messages)一书中,研究表达和交流的技巧。他发现,肢体语言正是意识、思维的表达方式,也是暗示的表达方式;非语言因素是交流中最具决定性的因 素,其次是语调等与语言有关的因素,排在第三也最不重要的因素是实际的谈话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乔布斯说话的方式为其赢得了听众的尊敬。听众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敬畏和信任—他就像一位领袖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无论是从事社区工作,还是把自己变成地球上最有势力的人,他所吸取的最宝贵的教训就是:“永远表现出信心十足的一面。”
人们永远都在对你评头论足,尤其是在初次见面的前90秒内,你的肢体语言和你说话的方式可能使你的听众受到一定的启发,也可能让他们大失所望。乔布斯之所以是一位激动人心的沟通大师,是因为无论是声音还是手势的运用,他都已经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
揭秘战无不胜的英雄
{小}{说}{网}
微软公司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品位。我不是说小范围的狭义上的缺乏品位,我的意思是他们完完全全没有品位!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广告大战”
2006年,苹果公司强推“‘我是苹果机mac’/‘我是微软pc’”系列广告,让消费者联想起拥有苹果机的乐趣和拥有微软pc的苦恼。“拥有一台 苹果机”的广告迅速成为近年来公司宣传最著名最惹眼的电视广告之一。胖乎乎的演员约翰·霍奇曼(john hodgman)扮演笨拙的微软pc,而喜剧演员贾斯汀·朗(justin long)则扮演灵巧时尚的苹果机,两人同处于对比度鲜明的白色背景中,广告围绕着一系列故事情节展开。其中微软pc性格沉闷,缓慢失意,而苹果机则表现 出一种友好、随和的个性。这个系列的广告在短短30秒内尽情演绎了反派(微软pc)和英雄(苹果机)的情节。
在早期的一个广告(天使和恶魔版)中,苹果机mac角色给了pc角色一部 iphoto相册。此时,“天使”和“魔鬼”出现了(都由pc角色扮演,区别是服装,“天使”身穿白色西装,“魔鬼”身穿红色套装)。天使鼓励pc赞扬苹 果的创意,而魔鬼则催促pc将iphoto撕为两半。这个比喻喻义很明显。“‘我是苹果机mac’/‘我是微软pc’”系列广告可以把标题替换为“我是好 人(英雄)/我是坏人(反派)”。
英雄一旦出场,他能带给听众的利益就必须明确。一个和听众息息相关的问题—为什么我要关心—必须立即给出答案。在苹果系列广告中有一则名为“跳出盒子”的广告,苹果机mac和微软pc这两个角色都要从盒子里弹出来,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苹果机mac:准备好了吗?
微软pc:还没有。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出去之后,你有什么伟大的计划?
苹果机mac:也许,我会制作一部家庭电影,创建一个网站,试试我的内置摄像头。我只要一跳出盒子就能大显身手。你呢?
微软pc:首先,我得下载这些新的驱动程序,我要清除我硬盘驱动器中的试用软件,我还有大量的操作手册需要阅读。
苹果机mac:听起来好像你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有一堆麻烦事。我准备开始啦,因为我已经兴奋得跃跃欲试了。等你准备好了告诉我一声。(说完,轻松地跃出盒子)
微软pc(无奈):其实,我还有一部分在其他的盒子里。好的,等一会再见。
有人批评苹果公司的系列广告活动,称其流露出自鸣得意的优越感。无论你是喜欢还是反感这些广告,如果只是为了使人们在茶余饭后提起苹果公司时有话可 说,那么广告的效果无疑是很好的。事实上,广告如此成功,以至于微软公司也反唇相讥,推出了自己的广告系列,通过各行各业著名的和不出名的人物之口,自豪 地宣称:“我是pc。”苹果公司先发制人,早就将pc刻画成书呆子,而苹果电脑自己则扮演一个酷哥,一开始就赢得了年轻人的偏爱。虽然微软公司的广告同样 赏心悦目,但缺乏苹果公司广告中的情感冲击力,原因之一就是微软公司的广告中缺少对手的烘托。
30秒搞定一切
iphone手机的应用程序多达10 000项,苹果应用程序商店大获全胜。苹果公司在电视广告中将iphone和ipod touch的一些突出的功能演绎得淋漓尽致。该电视广告收效甚佳,因为在30秒内,他们画了一张图,图片交代了问题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宣传一款名为沙扎姆(shazam)的“听声辨歌”苹果软件时,有人旁白道:“当你不知道正在聆听的歌曲的歌名时,是不是快急疯了?(引入 问题)启用沙札姆后,你只需锁定iphone中的歌曲,几秒钟内就会有一个充满磁性的嗓音告诉你歌手是谁、出自哪张专辑。”口号始终如一:“这就是 iphone,一个应用程序,让你永远摆脱生活困境。”
30秒钟的广告时间内,苹果公司成功地抛出问题,并且运用一个应用程序一次性解决问题。这些广告证明,引入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其实并不需要太多时间。记住:在用广告妙语收尾之前不要耽搁太多时间。
卖的不是电脑,是人生体验
在确定了强劲对手并及时引进英雄之后,苹果式叙述法的下一步是:展示英雄如何从强劲对手手中成功地拯救出受害者(消费者)。解决方案必须简单明了, 没有晦涩的术语。例如,访问苹果公司网站时,你很快会找到“为什么你会爱上苹果机”的主要原因。网页帮读者仔细分析了拥有苹果机的好处,基本避免运用复杂 的技术语言。例如,在介绍macbook pro电脑时,网站没有使用这样的专业语言:“它配备了频率为2。4千兆赫的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内存容量为2gb,主频为1 066兆赫,内存类型为ddr3 sdram,还配备了每分钟达5 400转、容量为250gb的串口硬盘。”该网站给潜在客户列出了这款新电脑的好处:“选择苹果机的理由?它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先进的intel多核 处理器让各种应用程序飞速运行,超前的工艺创新堪称奇迹,量身定做的操作系统—这就是选择苹果机的理由。表里如一,能实现pc所能做的一切,并且只会更 棒。当然好处还远不止这些。购买和拥有苹果机将带给你愉快的体验。”
由此可见,你的目标客户购买的不是一台2。4千兆赫的多核处理器,他们购买的是一种快乐的人生体验。
与他的竞争对手迥然不同的是,乔布斯的演讲基本上剔除了令人心烦意乱的数据、统计资料和专业术语。在2006年macworld大会接近尾声时,乔 布斯又一次运用了其标志性的“还有一件事要向大家宣布”,这一次带给大家的新品是新款的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配置英特尔酷睿2微处理器。乔布斯只用了几分钟时间,概括了问题之所在,并描述了这款新的英雄产品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