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鲸-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研究鲸史时就曾见到过一本发霉了的书,从它散发出的鲸味来看,我断定它的内容必定和鲸有关。



只是,它是用荷兰文写的,我无法读懂。



于是我以一桶抹香鲸油的代价请我的朋友斯诺给翻译了一下。



他告诉我:



那不是有关捕鲸的书,而是一本商业书,但所幸的是里面有一篇关于捕鲸业的文章。



从他翻译过来的文章里,我找到了一张表格,是关于当时荷兰的一百八十艘捕鲸船在一次巡游中所配备的饮食补给的统计情况。



现在我抄在这里:



牛肉四十万磅

佛里斯兰猪肉六万磅

鱼十五万磅

硬面包五十五万磅

软面包七万两千磅

牛油两千八百小桶

泰克塞尔和来顿奶酪两万磅

奶酪(次等)十四万四千磅

杜松子酒五百五十安克

(约合五千五百加仑)

啤酒一万零八百桶



看了这张表格,简直让我大吃一惊,天哪,荷兰的捕鲸船简直是把整个食品库都搬上了船。



虽然我们在看这些表格时,联想到这些美味,食欲不禁大增,可如此这么多的东西,我们不知道荷兰人究竟是如何来消化的。



于是,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来计算每一个荷兰水手究竟在一次航行中消耗多少食物。



首先是牛油和奶酪,他们消耗之多令人惊诧。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荷兰捕鲸船那时所去的地方是荷兰北面的海域,也就是格陵兰附近。



那里经常是冰天雪地,身上没有足够的油分不足以御寒,所以,这也养成了他们爱吃油的习惯。



要知道,在北极附近的爱斯基摩人经常是以油代酒的,在追击胜利后,大家举着盛满鲸油的杯子,一饮而尽。



现在这是多么的难以想像。



不知道荷兰人是不是入乡随俗,但有一点,他们对油的消耗量是大大地增加了,这一点有表格为证。



然后是啤酒,竟达一万零八百桶,叫人惊骇。



一艘荷兰的捕鲸船每次巡游的路线是从本土出发,到格陵兰附近打一个未回,这样他们每一次需要的时间大概就是半个月左右,多也多不了几天。



总共一百八十艘船,就算每船三十人的话,一共五千四百人,这样正好每人平均摊到两桶啤酒。



要知道,在平常,这两桶啤酒可是一个人十二个星期的饮用量啊!



现在他们两个多星期就要消灭它,难道他们每天都烂醉如泥般地趴在甲板上吗?



可这还不包括数量同样可观的杜松子酒。



我不禁大加怀疑。



但怀疑归怀疑,事实是荷兰人不仅没醉,还每每满载而归。



这其中肯定是有缘由的。



想了好长时间,我不得不又把这归于极地地区的寒冷气候,在那里,一切都不是常规的,而啤酒正好是荷兰人保持体能的好办法。



因为这很适宜他们的体质。



如果在赤道下的我们也这样喝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



在桅顶打瞌睡甚至掉到海里,在小艇上醉倒被鲸尾甩走,总之,只可能是这类的结果。



上面又是论证又是举例他说了一大堆,无非是想说明一点,那就是:



从二三百年前捕鲸的始祖荷兰人开始,捕鲸船在饮食上就是多么的奢侈。



英国人把荷兰人的这一点继承得极为卓越,而且发展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英国的捕鲸船上有这么个说法,就是:



即使你巡游一圈儿,一条鲸也没捕到,落个空船而归,你也不要忘记把你随船带出去的酒都喝光。 


……



103.失去气概的鲸骷髅

 小说

关于鲸鱼的脑袋、喷水口、嘴巴、牙齿、尾巴、前额、鳍以及鲸的其他的各个部分,我已经利用各个不同的场合向你讲解过了。



下面我要讲的是它给人的整体的印象。



就整体印象而言,鲸鱼给人最深的无疑是它的躯体。



据我的计算,最大的格陵兰鲸的身长有六十英尺,体重有七十吨重;最大的一只抹香鲸的身长在八十五英尺到九十英尺之间,身体最粗的地方在四十英尺左右,重量应该在九十吨以上。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经过周密的计算得来的,但并不是实际测量的。



因为,没有哪一台秤可以称得起这庞然大物,这个能顶一千人以上重量的家伙。



因为不可能把一条活生生的鲸鱼带到你面前展示给你,所以我们只有来看它的死后的骨架,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骷髅,借此来增加一点认识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条鲸骷髅总长度为七十二英尺,据此推算,它活着的时候应该是九十英尺左右长。



因为从经验来讲,一条大鲸活着的长度比死后的鲸骷髅长度要多出五分之一左右。



在这七十二英尺的长度中,脑袋和嘴已占去了二十英尺,剩下的是它的大脊椎骨,为五十英尺上下。



它的胸骨,实际上是它的肋骨,只有脊椎骨总长度的近三分之一,同脊椎骨连在一起。



胸骨在鲸的生前裹护着它的内脏。



肋骨每侧有十根,从颈部开始数起,每一根有六英尺长,第二根就长了一些,第三根又长了一些。



以此增长下去,到了第五根的时候,长度就已经到了八英尺多。



第六根可能和第五根一样长。



可从第七根开始,长度就开始等量地减少了。



直到第十根,只有五英尺多一点的样子。



虽然长度有差别,但它们的粗细却是一样的,只是中间的略弯一些。



于是有的地方拿它来架在小河上,做桥用。



打个比方,这大鲸的骨架摆在这里,很像一艘放在造船架上的就要建好的船。



只需稍加加工,就可以下水了。



其实,这些鲸骷髅已经无法再现它在世时的强大了,我们可以看这个实例。



这条鲸骷髅的中间的最大的肋骨是八英尺长,而据我所知,它在世时最粗的地方的直径有十六英尺,而最粗的地方恰好就是最大的肋骨所在的位置。



所以,同裹着数以吨计的大量的鲸肉的活鲸比,现在的鲸骷髅只是反映了鲸的一部分规模。



大量的像鲸肉一样无法保存的部分都失去了,像原来丰满有序的鳍,现在只是一堆零乱的骨节。



原来威风凛凛让捕鲸者心惊肉跳的鲸尾,更是荡然无存找不到踪影。



所以,光来看一看鲸的骷髅是无法完整准确地体会鲸的全部风貌的,那充其量不过是一具标本意义的骨头而已,是它生前的缩影。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见了它就算是见了鲸鱼了,简直是差得远呢!



可是你要不做一个真正的水手,到惊滔骇浪的大海上去,亲自下到小艇里,手拿标枪,向大鲸挑战的话,你又怎能充分地体会大鲸的雄伟,被它的伟岸气概所震慑,并从中完整无缺地领略大鲸恢宏的精神呢?



可见,不管是什么东西,即使生前再强大再威武,死后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那就是:



灰飞烟灭。 


 ..



104.鲸的化石

小说

要想写出一部巨著来,你就必须先选择一个大的题材,这是我对大家的忠告。



从跳瘙身上是永远也发掘不出撼世的题材的,因而以跳蚤为主题的作品是不可能伟大和恒久流传的。



我选择了鲸和捕鲸的人们做我的作品的主人公,我从他们非凡的身上找到了我取之不尽的灵感。



他们身上有着我永远发挥不完的感慨,有着我永远汲取不完的思想。



我因为要写这非凡的内容而情绪激昂起来。



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了他们的影响。



比如,我总是会把稿纸上的字写得像招帖上的字那样大,总希望我的笔用一只秃鹰的羽管做成,总希望用维苏威火山的喷火口来做墨缸。



而一旦我的思绪围绕着大鲸运动,想把它描绘下来的时候,我又总是很快地精疲力竭。



涉及的东西大多了,要想把他门写清楚,恐怕我的著作要和鲸的身躯一样巨大了。



要做好这些准备,我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从事有关的研究,必要的考古就是其中之一。



在进行有关的考古工作之前,我必须向大家提供我的有关从事过发掘工作的履历证明:



我的履历证明是石匠和泥水匠,曾经开挖过壕沟、运河、水井、酒窖、地窖以及各种水渠,



现在,有关鲸的考古开始了。



首先我们要接触大量的鲸化石。



我们现在所能接触到的鲸类化石,最早的都是第三纪的,这些化石和现在的鲸类不完全一样,但基本上还可以算做是一类。



最近三十年间,在下列地方陆续发现了一些鲸类化石:



阿尔卑斯山山脚的伦巴第,法国、英国、苏格兰、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马。



其中阿拉巴马州的鲸化石是1842年发现的,当时把这只大骷髅发掘出来的农民给吓坏了,竟然怀疑它是降自天上的天使的尸体。



当地的医生一致认为它属于一种大的爬虫类,直到把其中的一些骨头送到英国后,才被英国的鲸类学家认定是鲸。



我置身于这些鲸化石之中,我的周围满是鲸骷髅:鲸的头盖骨、牙齿、嘴巴、肋骨和脊骨。



我在努力寻找着这些鲸化石和现在的大鲸们之间的相像之处。



我感到每一块儿都似曾相识,但又有些陌生。



我的思绪返回了人类刚刚降临到地球的那最初的年代。



那时地球的表面处在一片洪荒和浑沌之中,人类已经走上了安第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现在的热带地区则没有任何陆地可言,那正是大鲸的世界。



我被大鲸吓坏了,我恐怖地想:



既然它比我们人类更早一步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么是否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