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我要向广大的人民说一声‘还是保险好’。
通化市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王文进
1o月6日通化日报3版表了一篇新闻:
老来住新房全家谢党恩
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第四村民组魏德财今年86岁老伴76岁42岁的儿子是个残疾人;两个孙子都在小学读书;一家5口人的生活非常困难他们住的房子是4o年代建起来的土草房年久失修威胁着人身安全。针对这种情况桃源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为魏德财一家人建一栋砖瓦新房。让一对老人安度晚年让他残疾的儿子及两个小孙子过上好日子。
于是在二道江乡的积极资助下从今年5月1o日开始村两委会责成桃源村木制品厂施工建房。经过22天的紧张施工一栋54平方米的3间砖瓦新房建起来了全房造价1。242万元。魏德财老两口看到村里无偿地为他们盖新房心里很是过意不去3次准备午饭但都被参加建房的人婉言谢绝了。
事后村党支部书记邓春明、村长王长有等同志亲自对新房进行了质量验收。魏德财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搬进了新居。此时此刻魏老太太看见这3间崭新的砖瓦新房心情格外激动。她对村干部们说:“这要是在过去的旧社会被房子砸死都没有人管。可现在就不同了我家生活困难国家救济我我家房子坏了党给我盖新房。还是最亲社会主义最好啊!”(王文进)
1o月13日通化日报4版表了一诗歌:
党旗的风采
王文进
庄严的党旗迎风飘扬镰刀锤子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您是走向胜利的象征您是夺取政权的保障。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有多少先烈为了您血洒疆场?
烈士的热血染红了党旗唤醒了人们拿起刀枪。
从此党旗变的格外鲜艳指挥着千军万马勇杀豺狼;
从此镰刀锤子更加庄重像利刃刺向敌人胸膛。
在火红的党旗照耀下国泰民安、民富国强;
改革开的缕缕春风使工业农业生产蒸蒸日上……
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愿党旗千秋万代永葆青春愿党旗的风采更加灿烂辉煌!
12月15日通化日报2版表了一条消息:
农民赵景飞采河沙走上致富路
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第七村民组农民赵景飞过去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近年他利用哈泥河两岸的大量河沙资源采挖建筑沙不但还清了欠款还添置了彩电、冰箱等。
今年春天他和本组农民詹连臣投资45oo元合伙购买了一台抽沙机共抽沙8oo车收入达1。8万元。(王文进)
12月19日通化日报2版表了一篇读者评报:
《通化日报》丰富了我的文化生活
通化日报创刊以来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掌握政策、了解改革开的窗口;是我获得信息、学习科技的园地。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又是一名‘通化日报’的忠实读者。从通化日报问世的那天起我就和贵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主要是通化日报牢记面向读者的办报宗旨集政策性、文学性、艺术性、生活性为一体。及时报道了我市各地在改革开中取得的成绩;报道了农村在展商品经济中科技致富的好经验;同时也还用适当的篇幅刊登了山城的文学爱好者创作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星期天更让我喜爱那琳琅满目的‘白山芳草’、栩栩如生的‘山城纪实’、丰富多彩的‘书报摊’、喜闻乐见的‘影视娱乐’像一块强有力的磁石紧紧的吸引着我使我对通化日报有一种爱不释手的亲切感。
由于自己的水平所限从来没有向报社投过稿件。但我通过阅读通化日报以后对我激起一种试想写稿的。于是我鼓足勇气用这双长满厚茧的大手拿起了这枝颤抖的笔写起了稿件。说也奇怪我写的第一篇稿件‘武老汉的贴心人’栽登了出来由歪歪扭扭的草体字变成了排列整齐的铅印字这对我无疑是莫大的鼓舞。我手捧报纸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我这枝颤抖的笔在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下在通化日报这块沃土上辛勤的耕耘着。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报刊表新闻、散文、诗歌、随想录、建议、体会等作品33篇;其中通化日报27篇。使我开阔了眼界使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充实。
为此我要向报社的编辑同志和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的读者说一声:通化日报丰富了我的文化生活。(王文进)
文进从1991年2月14日在通化日报刊登了‘他们温暖了一颗孤独的心’以来到今年12月底共表稿件33篇其中今年表25篇。加上通化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稿件67篇正好是1oo篇。这是市级以上采用的稿件还有二道江区广播电台播出的稿件就有上百篇。
这些稿件的播出和表极大的调动了他的写作积极性。既为乡、村两级完成了宣传报道任务又宣传了新人新事;歌颂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现在他是一个没有工作岗位的人从9月17日以来到年底3个半月的时间他基本上属于搁笔休息阶段。
1993年即将来临他期待着新的工作岗位;他期待着新的工作目标;他期待着新的工作任务。他翻阅着这些被采用的报纸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以种地为主;以脸朝黄土背朝天为天职。从来没有奢望过能在报纸上表自己写的文章;从来没有奢望过能在广播里播出自己写的稿件。但如今广播里频频播出他的稿件;报纸上屡屡表他的文章。这使他的心情无法不激动。对只有小学6年文化的农民来说他感到很知足;他感到很自豪;他感到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他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他;他感到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手打vip章 第十四章 六八、母亲寿诞(上)
六八、母亲寿诞(上)
母亲一生路坎坷
受尽贫穷磨难多
八十寿诞喜庆日
从此过上新生活。
1992年最后的一天天告气晴朗万里无云寒气逼人冷风刺骨。
12有31日文进和丽霞按约定的时间上午9点3o分在市内新站相会。
现在的新站除了一片白茫茫的银色世界外其它的一切和往常一样:马路上各种各样的汽车像流水一样的川流不息所不同的是汽车尾部冒出的灰白色烟雾比起夏天来要多、要浓重这主要是天气冷的原因;人行道上人们来去匆匆。他们穿上了厚厚的、五颜六色的棉衣;街道两旁的商业和服务机构显的很繁忙;新站大桥下是一个天然的溜冰场。一群少男少女兴高采烈地在滑冰:有的动作娴熟有的处于中等水平有的正在学习;一些1o多岁的小朋友很有兴致的在玩冰嘎、培雪人;对面的玉皇山上游人比春、夏、秋三季少了许多……
文进和丽霞的这次约会是一次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约会。因为他即将走上工人阶级的岗位是他在农村和她的最后一次约会;也是今年年底最后一天的约会。他和她在今年哪个月都有一次到两次的约会唯独这个月没有。因此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相约弥补了这个月的空缺。因此说这次约会显的尤为重要。
文进和丽霞见面后各自的喜悦心情无法言表。每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每人的眉梢上都爬满了喜悦。他和她穿过一条马路拐上了1o里江堤。
这条1o里江堤是他和她来到市内的必由之路。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寒来暑往;不管风里雨里。凡是来到市内必在1o里江堤上谈心;必在1o里江堤上握手、拥抱……
上了江堤之后丽霞挽着文进的胳膊他用深情的眼睛望着她说道:
“妹我在23日那天去你家我给你写了一张纸条想约你出来。可你丈夫在家我无法把纸条给你。最后我把纸条扔在炕上扔在你的身边。可你一点也没现一点感觉也没有。我十分担心怕让你丈夫看见他要是看见就糟了。正在这时他转过身去找棋盘多亏我眼疾手快又让我把那张纸条拣回来了握在手里。那天在我走的时候这张纸条一直没有机会送给你。因此我在28日又去你家。那天冷风刺骨天气特别冷。我为了约你出来走一走又踏上了去你家的冰封雪路。到了你家之后幸好你自己在家我们这才有了今天的约会。”
丽霞听到文进说给她往炕上扔纸条的事情她感到很吃惊。她压根就没有往那方面想。于是她说:
“哥23日你去我家我真的没有看见你给我往炕上扔纸条要是看见的话我能不拣起来吗?就算我再傻也傻不到这种程度。”
文进看着丽霞吃惊的表情他确信她真的没有现那张纸条。于是他向她解释着说:
“妹我想我在24日考完试到月末还有7天的时间要约你出来走一走。如果要是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再住上一次旅店可惜没能如愿。”
丽霞听到文进这样说她感到很后悔。她看着他的表情自责的说
“哥这都怪我怪我这么粗心。我怎么就没往那方面想呢?”
文进看见丽霞还在为那张纸条的事情而自责感到于心不忍。于是他握着她那只冰凉的手安慰着她说:
“妹事情都过去了什么也来不及了。今天能出来我们在一起散散步也是不错的。”
丽霞听到文进对她的安慰她的心情好了许多。她换了一个话题说道:
“哥11月27日那天晚上简直太美好了。我回家做梦也想着那天夜里的情景。”
文进听了丽霞的述说他对这个问题也有同感。于是他附和着她的话说:
“妹咱俩相爱6年住了两次旅店。这对你我来说也算是不容易了。我们相爱一场也算是没有白爱总算有两夜完整的夫妻生活。”
丽霞此时的心情非常好尤其是对11月27日住旅店的那个晚上这对她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但她还有一种隐约的担忧。她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小鸟依人似的呢喃着说:
“哥你对我太好了我真的怕失去你。我怕你当了工人之后抛弃了我。虽然我们爱的不明不白但我们爱的真真实实;但我们爱的死去活来;但我们爱的如醉如痴。”
文进听完了丽霞的话觉得她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他是绝对不能抛弃她的他抚摸着她的秀。安慰着她说:
“妹你放宽心吧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