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她……冬妮·布登勃洛克,他们还是要齐聚在她身边,向她表示吊唁和慰藉……!
普灵斯亥姆的悼词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下去,他故意去触动这场丧事在每人身上留下的伤口。他令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受到的是何等重大的损失,他懂得怎样使那些自己不会落泪的人淌眼泪,而那些被感动的人也确实感激他这种作法。当他谈到“耶路撒冷晚会”的时候,死者的所有那些老朋友都泣不成声,唯一的例外是凯泰尔逊太太,因为她什么也听不见。她只是带着聋子所惯有的那种痴呆的表情茫然向前望着。此外神情依旧的也还有保尔·盖尔哈特的那两位后裔……盖尔哈特两姐妹。她俩手挽着手站在一个墙角,眼睛像平时一样清澈。她们的心中在为老夫人的去世而高兴。不但高兴,而且,如果不是她们生来就不懂得忌妒和怨恨的话,她们一定还会嫉妒她。
讲到卫希布洛特小姐,人们只看到她一个劲地用力擤鼻子,发出一声声轻脆的声音。但是布来登街的三位布登勃洛克小姐也没有哭,她们没有抹眼泪的习惯。她们的面容虽然比平日减少了一些辛辣,但心平气和的满足表情却掩饰不了。“死”到底是不偏不倚,最大公无私的……以后,当普灵斯亥姆牧师的最后一声“阿门”消逝在空中以后,四个戴黑三角帽的杠夫走进屋子来。他们走的既轻且快,以致他们的袍子在身后边涨起一个鼓蓬。他们一进屋就直奔到棺材前面。这四张专门给人家打杂的面孔谁都认识,每当有第一流的宴会举行,他们总是被雇来端大盘子,人们也总能看到他们在游廊上举着大酒瓶灌摩仑多尔夫酒厂的红酒。此外,碰到第一流或者第二流人家办丧事,他们也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做这种事同样也是驾轻就熟。他们很具有职业素质,知道棺材这样被几个外人生生从亲族家人之中抬走,而且一去而不复返,这是多么沉重的时刻,所以这件事必须办得麻利,办得不拖泥带水。几个轻快敏捷的动作,既无拖泥带水,也无杂乱慌张,他们已经把棺材从灵架上抬到肩膀上,让人几乎感觉不到这本来是伤心欲绝的场面,那被花圈盖满的寿材已经从圆柱大厅抬了出去,既不显得延宕,又不失于匆迫。
女太太们仪止端庄地围到佩尔曼内德太太和她的女儿四周来跟她们握手,但她们在答谢的时候有些含混不清,她们的话说得既不太多,也不太少,她们说得恰到好处;而一些男客们,则时刻准备着出门乘车……于是这长长的一行穿着黑色孝服的送葬行列慢慢地蠕动起来了,他们穿过一条条潮湿的灰色街道,走出城门,沿着一条树叶已经落光的、受着冷雨冲打的林荫路缓缓前进,一直到达目的地……墓地。乐队在一丛树叶几乎落净的矮树后面奏起丧礼进行曲,人们跟在棺材后面,从松软的土路上走过去,走到一块矮林的边上,这里,一块顶着一架大砂石十字架的镌着皋塔式的粗黑字体的石碑代表着已经到了家族先辈长眠的地方……一块雕着家族纹章的石头墓盖躺在一个四周环着翠绿的黑洞洞的墓穴旁边。
地底下深处就是给新来的人准备的地方。这里的地基在议员亲自监督下,扩大了许多,把几位布登勃洛克先人的尸骨向两边移开了一些。在哀乐的尾声里,棺材由绳子系着摇摇晃晃地向墓穴里面降下去,最后当棺材发出噗地一声轻响触到地面的时候,此时牧师已经戴上了一副腕套,站到墓旁开始讲那些照例要讲的话。他那训练有素的清晰、热情而虔诚的声音从墓穴上边传过来,飘散到凄凉冷静的秋空里去。最后他向穴坑里俯着身,呼唤着死者的全名,为她做最后一次祝福。当他的话声停住,所有参加送葬的绅士们都用戴着黑手套的手把礼帽摘下来默祷的时候,天空露出一线阳光来。已经不下雨了,只有零星的雨珠还从树枝上和灌木上落下来,夹在这嘀嘀口答口答的雨珠声中的,还有一两声小鸟的轻脆、短促的啁啾声,好像在对人说着什么。
接着客人们一一地走到死者的两位儿子和一位兄弟面前,向他们表示节哀之意。
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的深色厚呢料大衣上挂满了银色细雨珠,当客人们依次走过来的时候,他站在他的兄弟克利斯蒂安和他的舅父尤斯图斯两人的中间。他的身体看起来有些发福……这是在他的珍重摄卫的身体上显出的唯一苍老的迹象。在他那两撇上翘的胡须尖后面的面颊也比从前丰润了一些;只是他那原本白生生的肤色,由于失掉了血色,苍白得有如死灰。他紧紧握住每一只伸过来的手,这时他的一双微微红肿的眼睛便带着疲倦的殷勤的神色凝望着对方的脸。
??
第四章
,
一个星期以后,在布登勃洛克议员专用的办公室里,在靠墙的一张靠背椅上,坐着一个小老头。这个人胡子剃得干干净净,雪白的头发一直垂到前额和太阳穴上。他的腰是塌的,背是弯的,两手倚在自己手杖的白色弯柄上,兜翘的尖下巴搁在交叠着的两只手上,嘴唇不怀好意地抿得紧紧的,嘴角下垂,看着议员的那两只眼睛显得又狡猾又讨嫌。看了这幅景象,谁也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议员竟没有设法避开和这样一个人打交道呢?然而托马斯·布登勃洛克靠在椅子里,身子傲岸的上仰着,神色安然自在,而且从他跟这个阴险狡诈的老头说话的语气听来,这个老头与一个普通而又善良的市民没什么不同……约翰·布登勃洛克公司的老板和经纪人塞吉斯门德·高什两个人商量的是孟街上那所老房子的房价问题。
磋商颇费周折,因为高什先生报出的价钱……两万八千泰勒,被议员认为是压得太低了,而这位经纪人却指天誓日地说,谁若要再多加一个铜子儿都是只有疯子才干得出来的事。托马斯·布登勃洛克夸赞这所房子地点适中,地皮又大得出奇,而高什先生则一边故作声势地表示不满意,一面咬牙切齿地挤着嗓门发表演说,表示他出这样的价钱已经是在冒倾家荡产的大风险了。他这场解释性的演说,从其感染力和生动性来看,仿佛在戏台上表演……哼!他要是把这所房子再脱手,那得等到几时?谁肯要?要的人又肯出多少钱?需要这块地又拿得出这么多钱的人一百年里能遇得上几个?他的最尊贵的朋友和庇护人能不能向他担保,明天从布痕来的车就载来一位在印度发财还家的人,而且还准备在这块地皮上安家?这所房子将要窝在他……塞吉斯门德·高什的手里……他将要弄到手里一个累赘,那时连后悔都来不及了,他没有时间再爬起来了,因为他的时辰已经到了,他的墓穴已经挖好了,已经挖好了墓穴……因为他很迷恋于最后的一句话,所以他就一直顺势胡说八道了下去,什么瑟瑟发抖的鬼魂啊,噗噗地落在棺材盖上的土块啊等等。
但是这仍没有让议员满意。议员谈到这块地皮具有种种可以分开的优点,谈到他对自己的弟妹所负的责任,他坚持非要三万泰勒的价款不可,以后他摆着一副烦躁和愉快交织的神色再一次倾听高什先生的针锋相对的反驳。经纪人先生几乎表演了两个小时,在这两小时里,他把自己的全套作战的本领都使出来。在这场戏中他身兼不同的角色,扮演一个假仁假义的坏蛋。“咱们就一言为定吧,议员先生,我的年轻的恩主,八万四千马克……这是我这个诚实的老头儿能出的最高价钱了!
”他甜言蜜语地说,脑袋左摇右晃,做惯挤眉弄眼的脸上摆出一副天真老实的笑容,一只大手微微颤抖着向前伸去。然而这只不过是谎言和欺诈而已!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也透过这张虚伪的假面,看出这个奸狡成性的无赖汉正在心里作什么样的丑笑……最后托马斯·布登勃洛克宣称,他还要再花些时间考虑价钱的问题,至少要跟他的弟妹们商量一下,才能决定是否接受两万八千泰勒这个房价,虽然看情况这个条件是很难成功的。他提议把谈话转到别的话题,他打听起高什先生的生意和他的健康情况来。
高什先生很不如意,他姿势优美地一甩胳臂,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的境况顺利的说法竭力否认。
他已经到了风烛残年,正像他刚才所说的,他的墓穴都已经掘好了。每天晚上他喝热酒的时候,在酒杯举到嘴唇上以前,哪次也要把一杯酒打泼大半杯,真是见鬼,他的胳膊竟哆嗦得这样厉害。可是沮丧也好,咒骂也罢,全无用处……身体已经不听使唤了……可是这也就随它去吧!反正他这一辈子已经见识了不少东西了。世界上什么大事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革命和战争的惊涛骇浪他都经历过,而且,坦率地讲,他也不是没有被感染过……啊,想当年在那次有历史意义的市民代表大会上,他和议员的父亲约翰·布登勃洛克老参议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压制住暴乱群众那一触即发的怒火,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啊!简直是刻骨铭心的经历啊……啊,他这一生是丰富的一生,他并没有白活,就是他的内心也并不贫乏。该死的,他是感觉过自己的力量的,一个人,只要他具备了怎样的力量,那他也就会产生怎样的理想……费尔巴哈这样说过。甚至到了今天,甚至现在……他的灵魂也不是空虚贫乏的,他仍然认为在精神上他很年轻,他的心从来没有失去、也永远不会失去对伟大的事物的感受力,他的心将永远忠实地、热烈地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就是到棺材里他也不会改变这些理想,绝不放弃!可是理想之所以存在,难道像凡夫俗子所认为的,是为了实现它们吗?绝不是的,正像天上的明星,可望而不可及……啊,希望啊,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希望,而不是现实。尽管希望是那么虚幻,至今它能领导我们沿着一系愉快的道路走人生的旅途。这是拉·罗什福考说的话,这句话说得很俏皮,不是吗?……是的,他的高贵的朋友和恩主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