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志得到明确的回复之后,就去找杨志勇,说:“机构负责人同意我们明天参加你们的会议,只是交流,不是讲课。”
杨志勇听了之后很高兴,说:“太好了,那我就不再修改计划了,按照计划来执行了。明天是姚德志,下个礼拜是宋浪。”
宋浪想拒绝也来不及了,刚才刘小姐已经明确说了这个事情。逃是逃不掉的,只有迎战才是硬道理。
晚上,德志看了一下笔记,这些东西刚好是刘小姐给他做培训用的材料,还在德志以前做过律师助理,记笔记速度既快又准,随便翻翻,就能发现很多值得讲的东西。加上他自己又有前线工作实战的经历,虽说经验不够丰富,可是比起那些坐办公室的要强许多倍,不至于什么都不懂。
今天晚上暖气格外暖和,德志没穿,感到身上很暖和,他浏览完了笔记,开始翻看别的书,关于养殖方面的,看看能否用在荆楚的项目上面。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今晚德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暖气的缘故。课题内容已经准备好了,说自己做的事,应该不算陌生,又不是胡编乱造,怕什么挑战和提问呢?
正在这时,伊妹发短信来说:“和余哥的关系糟糕透顶了。真想马上离开。余哥真不是人。”
德志问:“余哥怎么了?”
伊妹回复说:“余哥上厕所拉大便不冲水。恶心死了!”
德志说:“人上了年纪,忘性大也是有的,多原谅多包容他吧。”
伊妹说:“谈何容易?他简直不可理喻。又不能说。一旦说了,他一定和你急,还说你不是好人。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不疯掉也会傻掉。”
德志说:“再等等,给他机会,也给自己机会,看看能不能有和好的转机。”
伊妹说:“那好吧。我听你的。学习什么时候结束?”
德志说:“这样才好。要懂得接纳别人,每人都有缺点,给别人机会改正。理论学习已经结束了,现在在实习。明天要去开会,和他们分享我们所实施的项目。”
伊妹说:“真的?那太好了,不错哦,你现在还当老师了,竟讲起课来了。是你去向他们学还是他们向你学呢?真搞糊涂了。”
德志说:“社会工作没小事,也不是什么大事,总之就是每件事需要落实,通过小事,来提升人们的发展意识,来加强邻里的和睦与团结。”
伊妹说:“没错。明天好好讲,争取听到你的更多好消息。”
手机短信聊天,比上qq贵多了,可惜德志的手机不具备聊qq的功能,只能让钱吃点亏。吃亏不算什么,只要让伊妹感到安舒,心里不别扭就行了。有些事情是用钱都不能解决得好的。
就这样,德志稀里糊涂地睡着了,减少了被子也不感到冷,这都是暖气的功劳。
说到暖气,德志想起才来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德志洗的秋衣秋裤晾在外面的晾衣绳上,整整几天都没干,正纳闷呢,王师傅说:“这时候,你晾衣服在外面,就是三个月,都别想干。外面温度低,衣服一会儿就冻成了冰棍,怎么会干呢?”
德志傻了眼,问:“那总不能一个月都不换衣服不洗衣服吧?”
王师傅说:“当然要洗,洗了之后,要将衣服拿到室内,很快就会干的。”
果然,德志将信将疑地把湿衣服拿进来,放在有暖气的房间里不久,衣服干爽了不少。就连汗湿的鞋垫放在暖气片上,也很快就干爽,真的很不错的主意。
德志想着想着,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外面天已经大亮了。宋浪急匆匆地走进来,说:“快点,德志,快点,要迟到了。”德志一看墙上挂着的石英钟,已经七点半。开会的时间是八点半。
德志慌了,赶紧穿衣,刷牙,简单洗了一下脸,刮了胡须。外面的吉普车喇叭开始响了,催他快点。
德志上了车,车开走了,从乡道走到国道上时,德志一拍脑袋,说:“完了,忘记一件事,我说心里老是犯嘀咕呢。”
尤清仁一愣,连忙问:“是什么事啊?要紧不要紧,车掉头吗?”
德志摆了摆手,笑而不言。
!
第083章 学成返乡
德志不好意思说,大家也不怎么问了,大概猜出不离十,那就是德志没有上卫生间。
德志的早上三部曲,其中一个就是要上厕所大解,要排毒不累计毒素在体内,这个习惯已经养成很多年了。因德志以前排便没有规律,总是不舒服,怎么治也治不好,德志只好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个比较的问题。定时排便是最好的办法。
德志坐车,尤清仁不敢让宋浪来驾驶,因今天要进城,怕被交警捉住,罚款不说,就是名声不好听了。永清基金会的车牌是三资企业的,黑色是,比较显眼,为了不给机构和外资企业脸上抹黑,宋浪想过过开车的瘾也不能,这是关键时候,当然,如果行走在旷野或者在返回途中,完全可以由宋浪来代驾。
德志昨晚睡得较晚,今天又走得急,在车上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等醒来时,车已经进了城。说是城,其实就是小县或者市里的一个区,规模不大,房子不高,街道也不宽,也规划得不算好。城市的空气里弥漫着二氧化硫的味道,行人中有的戴着口罩。街道的设计,在大路两边,大都是横平竖直,到了小巷里,就比较自然了。
德志看到车已经拐进了一条较窄的街道,然后在一处上写着免费图书室门前停下来。这里就是永清基金会阳直办事处。楼上楼下共两层,一楼是图书室,二楼是办公室和电脑室,那里集中着阳直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他们办公都在县城里,很少下乡,大多数在城里处理问题,开会是例会,每个礼拜一次。
德志的首要任务是要上厕所。刚才在车上,已经胀得不行了,下车后,他等不得杨志勇的一一介绍,说:“不好意思,我内急,一会儿再见,请问厕所在哪里?”
杨志勇告诉他厕所的位置。德志就冲进去了。里面很干净,并且有淡淡的香味儿,女性化十足的厕所,装扮得主色调就是粉红色的,让人不知不觉地容易陷入非分之想之中。德志离开老婆有一段时间了,看到这些,就容易想家,“小弟弟”就又不老实了,硬邦邦的,甚至尿道口流出清清的水,那绝对不是尿液。但德志不敢多想,马上要开会了,赶快收心,准备发言。
德志从厕所出来,身上轻松许多,他拐进了图书室,大家围坐在一圈,留了个空缺在大白板处,好给讲者讲课用。杨志勇看看人来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向大家介绍德志。他也分别向德志介绍了他们的人,德志记不住,只记住了来自美国的郎夫妻,他们是美籍华人,郎是医生,他的妻子是律师。有自己的事业,也有一大片农场。
他们为了黄土高原上的医疗以及其他农村生计项目,漂洋过海地来到中国,舍小家顾大家,着实让人感动。不知道他们要继续为中国服务多少年,也不知道是否把中国当成了自己永久的家园。德志在他们面前,不敢多说什么。只是把自己在前线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了说明,大家也问了一些问题。
他们的特殊背景,使政府不容许他们住在村里,只能住在县城。他们的负责人经常要向公安安全部门进行沟通工作,这就使得他们的工作和我们不同。德志他们可以住在村里,和村民接触,了解村民的需求,他们却不能,即便了解,也是来自村干,早已失去了真实性和全面性了。想来,德志他们也算比较幸运,遇到开明的县政府,否则也会和他们一样,被困在县城里,被人蒙骗了。
郎医生介绍说:“有爱心团体来参观我们的项目,开车下乡,没有进村,远远地一指,说是我们的项目,大都可以通过验收。”德志心想,这就是遥指杏花村了。杏花村很出名,这些偏僻的村庄可没杏花村幸运。下乡看项目,不和村民接触怎么知道项目的始末呢?看来,爱心人士确实很相信爱心工作者来做项目了。
德志没忘了简单介绍一下刘小姐给他们做的培训内容,看得出来,大家对此感到很新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德志无非是拿来现学现卖罢了。即便卖,也有很多卖点,对于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来说,怎么说都是经验,是书上学不来的东西。
会议进行一个多小时,最后在歌声和祷告声中结束。
完了之后,德志和宋浪被请到楼上办公室来了解一下他们的项目。目前,他们在国内ngo里做得比较成功,许多人慕名而来。在德志来之前,dashing基金会的领导刘小姐和香港办的负责人曾来看过一次,大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来合作项目。
永清基金会的分部办公室在大原。在办公室听完介绍后,德志和宋浪被邀请上车,到大原去看看分部。
从阳直到大原大概需要四十分钟。德志坐的车很拉风,连警察看了都要敬个礼,看来,永清基金会和省公安厅厅长的关系非常好,不然,就不会拥有这样的车牌。其实,车不咋地,就是牌子值钱,是身份的象征,一般的小警察是不敢马虎的。
想象中的分部应该是一幢大楼,实际到了现场一看,就傻了眼,原来只是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这里竟然是分部办公室,连阳直的办公室的一半都没有。好歹阳直那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样样俱全。这里完全像是大奶奶的房,不如偏房或者二奶的房间漂亮。
大家进去参观一下,德志发现他们所定的目标很宏大,就是服务全国,但目前来看,离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内地想要有大的发展,非常困难,要想在内地做强做大,必须依托香港。让更多的人脱贫,是所有ngo的目标。
中午他们请吃饭。不错,很丰盛的午餐。
下午,德志宋浪返回基地。
次日,德志跟随郎医生下乡,看看乡村医生跟进的婴孩护理项目的进展。同样,德志在车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