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51
年来,连接广州和云南省会昆明以及老挝、缅甸的贸易线就经过这里。谁要控制了位于右江上游的这个城镇,谁就控制了整个广西西部。
这个地区有270440平方公里,只比罗马尼亚的领土小一点点。
政治委员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看中了这块地盘,选定百色为起义的地点。
11月初,信使送来了在上海的党中央对邓小平计划的指示:同意,地点合适,时机也有利,国民党领导们正陷入内部的权力争斗之中,所以分不出精力。
尚无经验的政治委员和他的军长以惊人的自信心,把在左江的军队改编成红军第八军,把在右江的军队改编成了红军第七军。现在,反抗反动的卫戍部队和地主们的起义可以沿两岸发动。邓选择12月11日作为起义的日子:两年前的这一天,广州工人起义失败了。
一位当时的指挥员回忆道:“在12月11日的清早,天气很冷,云层很低,下着蒙蒙细雨。还不到8点钟,我们让士兵、居民们到广场上集会。集会开始了,会场上悬挂着有镰刀和斧头的旗帜。
邓小平讲话以后,张云逸也简短地讲了话。
并宣布建立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宣布各负责人的名字。“
真正的斗争现在开始了,即“推翻国民党,消灭贪官污吏和残暴的地主,建立工农兵政权”的斗争。集合平静地结束以后,革命者们在百色张贴了布告,布告上简要地概括了两个讲话的内容。就在同一天,在下游50公里远的平马城(今田东)的墙上,也见到了同样内容的布告。布告上署名的是邓斌和张云逸。
张云逸我们已知道了。
那么邓斌是谁呢?
难道是一名新的干部吗?实际上,邓斌就是政治委员邓小平。
651
建立百色苏维埃政权以后,邓小平的下一个任务就是:向农民进行宣传及组织武装力量。他把第七军分成3个师。起初共有兵力5000人,后来发展到3万人。
反政府的武装力量的司令部就设在他住宿的地方。壮族领袖韦拔群被任命为第三师师长。
邓小平从百色出发采取军事行动,他的联络中心设在右边一条江的岸边。他偶尔去左边那条红的山谷中进行调查。
1930年2月1日,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左江苏区,并把3000名士兵改编成红八军。
这样,25岁的政治委员邓小平便指挥了一支有8000人的军队。
除此以外,他还领导了在右江的11个、左江的6个苏维埃政权机构。
尽管靠近左江的据点又小又弱,但意义极大,因为法国在龙州镇派驻有代表机构,这个机构在苏维埃政权建立时被共产主义者占领了。在印度支那边境内约30公里的土地上,几乎每天都有越南游击队的活动。
1930年2月9日,在中国同志们的支持下,越南革命者发动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者的起义。
1936年,邓小平对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龙州苏维埃政权和1930年发动工农起义的越南人有着关系。法国飞机轰炸了龙州,我们打下了一架飞机。”法国人在数月以后对此进行了报复。
当革命军人和农民们在河谷收割庄稼的时候,邓匿名前往上海汇报。经过近2个月的旅行,他正好赶上了政治局召开的名声不好的整风会议,所有重要人物都出席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共产党领袖李立三发挥了他关于“极端革命形势”的论点。但是,那是十足的荒谬的理论!李立三
751
认为,在中国以至在全世界,革命已全面展开。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只需要进攻几个大城市,这样,其他地区就像撞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轻易攻下。
他要求把进攻的矛头指向武汉。
根据他的指示,所有的红军都应向这个长江中游的大城市进军,并沿途解放其他城市。
后来,在党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党的领导也宣布了这个自杀性的行动计划。所有来自各苏区的94名代表都没有提出反对。
在上海作短暂停留以后,邓小平又乘上了去香港的轮船。
两个半月以后,邓带着新的指示返回了右江苏区。
此时,反革命开始嚣张了:法国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摧毁了左江苏区,消灭了红八军。在危急的情况下,邓小平立即召集他的指挥员,并且宣布:红七军转移出左江苏区,接着进攻广西省第二大城市柳州,然后朝东向邻省广东进军,攻击广州。根据极“左”路线,党交给邓的第一个任务是:解放华南。带回的党中央的指示引起了强烈的抗议。邓的指挥员们把这份“左”倾激进的人在办公桌上杜撰出来的计划说成是让人升天的命令。受人尊重的那位壮族领袖请求会议别把剩下的右江苏区作为牺牲品。在邓还在沉默时,其他人都赞成向西、向邻省贵州进军。在那里可以继续开创苏区,危险也少。
静听了一段时间以后,邓仅仅承认反对者的一个意见是正确的:向西进军问题要少些。但是,他在同时又强调,向东进军将有更大的革命意义。结果就这样定了,政治委员的话最有权威性。干部们最后一致决定,壮族领袖留下来,率领1万名士兵保卫百色苏区。
851
然而,保卫苏区的斗争只持续了6个月,然后就如裂开的大堤一样崩溃了。上千名勇敢的壮族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右江河水。反革命在军事上占了上风。
1931年1月,继左江苏区之后,右江苏区也被摧毁。两块根据地在革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
1930年夏末,在邓小平的率领下,2万名战士开始执行一项自杀性的命令:第一旅和第二旅从平马开始运动。第三旅则开始了近2000公里的长途行军,指向在北部的小镇东兰和凤山。
10月初,这里山区的夜晚已相当寒冷。此时,第七军在百色以北400公里的河池会合了。领导者们在这里把军队结构最后定了下来:把3个旅扩编成3个师,邓斌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军长,李明瑞为参谋长。
一位同志在1978年回忆道:“我们离开了右江根据地,从河池和怀远出发向柳州挺进。沿途,我们进攻了村慎四把和长安。战斗十分激烈,我们的战士打得十分英勇。侦察队发现,敌人派增援部队去柳州,以加强防守。我们的党委会根据这一变化了的情况,决定不去进攻柳州,而由长安转向湖南方向。我们决定,去江西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会师。”
客观地分析了形势之后,邓小平意识到,国民党“白狐狸”
的军队在军事上远远地占有优势,即使红军攻占了柳州,几天以后的结局也会与南昌一样。
至迟在这个时候,对邓小平来说已明确了:他的军队不可能沿途再攻占任何一个大城市了。对中央交给他的“解放”华南的任务,他开始沉默。这样,邓命令避开柳州,实际上是违反了党的纪律。
951
然而,即使不与“白狐狸”发生战斗,在继续行进中也受到追兵的袭击。每一次散兵战,每一次小战斗,都消耗了军火,更严重的是牺牲了战士。邓小平的部队越来越小,在沿湖南边境的撤离中,第七军进行了整编,政治委员把他的军队编成了第55和第58团。
当军队抵达三省(广西、湖南、广东)交界的连江时,冬天已来临,气候又潮又冷。隘口成了滑雪道,淌水处成了冰冷的过道。国民党军队又时常突然出现,比这更糟糕的是行军路上的山峰、森林和江河难以越过。
在广东,乐昌江(今天称为武水)洪水暴涨。从南方来的人进入江西必须在这条江的上游处横渡过去。这里,从2000米高的山中泻下的江水奔腾汹涌。
一位指挥员写道:“东昌江又深又急,翻起的波浪溅起浪花。若要涉水过江是绝对不可能的。在陡峭的对岸,我们发现了两只小舟,这使得我们有了唯一的横渡的机会。政治委员邓斌登上了一个山岗观察地形。
他和张云逸军长一起决定,第55团在他的率领下首先渡江。
第58团在张云逸的领导下,和后勤队一起随后过江。
下午3点钟,邓和他的部队渡了过去,并占领了对岸,没有遇上敌军。
5点左右,第58团的大部已到达对岸。等待渡江的还有一个警卫连,两个步兵连,一个带有战地医院的卫生队和后勤队——约600人。突然,响起了枪声,当船回转开过来时,我们已知道,敌人沿韶广公路向我们追来。“
岸边的战斗异常激烈,张云逸和他还剩下的600名战士不得不撤离阵地,后来在另一处地方横渡了乐昌江。邓小平和剩下的部队则独自向江西进军。
061
在损失惨重的江边战役的两个月后,在江西省的小城崇义,两支队伍的红军又会合了。幸福和悲痛的泪水融合在一起,因为2万名战士只剩下6000人。
政治委员让精疲力尽的士兵们首先休息,他则带上几个随从出发到村镇界坝,与驻扎在附近的毛泽东和朱德的红军取得联系。
在回程的路上,邓小平的侦察员突然听到距离不远的崇义传来交火声。不久就确定了,邓的团受到敌人自背面的进攻。
邓小平要来一张纸条,他在上面写道,他估计遇上了袭击,因此无法回去。军队应当在他不在的情况下继续向毛泽东的井冈山前进。他把纸条交给一名通信员,然后动身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