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棹兰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姑娘琴音亦为天籁,今日一聆,受益不浅!” 
天光渐明,红日高升。二人联袂而行,白葭芦苇在秋阳似温还寒的照射下泛出白若银、黄似金的光泽。湖面波光粼粼,远处,君山若隐若现。 
“君姑娘是此间人?”杜寰首先开口。 
轻摇螓首:“我也是东京人,但性好游历,常随兄长们出京游玩。此番来君山是访这里的一位得道高人离箫子的。不巧未遇,只得在君山小住几日,恰巧今日听见公子吟诗,一时兴起,弹琴扰了公子诗兴,冒昧得很啊!” 
杜寰心中暗思,好大的口气,离箫子是道家赫赫有名的人物,道学精深,武功也了得。他住的君山,一般人是去不了的。而眼前这位少女却可以在那儿小住几日,身份委实不凡。他略一沉吟,随即接口:“姑娘琴弹得好,能听到这般佳音,也不枉来洞庭一遭。实不相瞒,我乃岳州转运使,掌理两湖军粮给养。今日得暇,听说洞庭美景,特来一游。” 
“噢,原来是岳州转运使大人,民女失敬了!但不知公子是军功、恩萌、还是科举出身啊?” 
“不才乃景德六年二甲第一名进士,出身寒微,一介布衣。” 
“公子才高。据我所知,一甲的三名一般是内定的仕宦子弟,公子能中二甲头名,必怀八斗之才;而且两湖的军粮给养数目庞杂,临近两广有侬智高蠢蠢欲动,这担子不轻啊!当今必有大用于公子,所以才苦公子之心智,劳公子之筋骨于今日。” 
杜寰侧目看她,肤色如雪,气息微微,似乎可以被一阵风吹倒,但眼角眉梢的坚强镇定,以及那种雍容华贵、不可轻亵的气质却是常人难有的。 
见他凝目而望,君蓉莞尔一笑:“不瞒公子,我是当朝宰辅李沆的远亲,父兄也在朝中,所以知道得多些。言语之间,如有不当,请公子海涵。” 
杜寰忙避开目光,望向湖面,慢慢的道:“姑娘所言极是,枢宇佩服。” 
湖面点点白帆,君山片片青葱。湖光山色,云影徘徊,不时几只水鸟掠波夺鱼,一闪而过,直飞入天。杜寰不禁问道:“这君山上都有什么?” 
“湘妃竹。公子请看,这远远眺望,只不过烟雨葱茏。可是岛上满满的皆是竹。住竹、用竹、食竹、赏竹,这便是君山的生活了。”她突然扬手,那只小舟渐渐驶近,笑意盎然:“公子有兴,可愿随我回君山一游?” 
略一沉吟,杜寰点点头:“有劳了,但不知这小舟——” 
她不答,转身走下兰舟。待杜寰也下了舟后,她素手一扬,接过一个女婢手中的竹篙,轻点岸边,小舟缓缓入湖。湖水摇荡,兰舟轻晃,白衣随风而转,这种飘摇竟让不惯乘舟的杜寰头晕眼花。 

君蓉丢下竹篙,坐于杜寰之前,轻轻的道:“公子若不惯行舟,莫看湖水。你我闲谈即可。” 
杜寰点点头,举起手中竹箫问道:“适才姑娘所言之竹,可是这种?” 
一支长长的碧箫,箫体碧绿,有如纯玉所制。但这确是湘妃竹,点点血泪映着日光,闪出一种奇异的光泽。君蓉微颔,捧箫轻吟:“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这可不就是湘妃竹吗?”她抬起头,望着他深邃的黑眸,那双眸子似乎会说话,会读懂人的心事。她轻问:“这杆箫是从哪儿得的?” 
“以前我只是吹一般的竹箫。三年前,在应天府的凌霄楼饮酒,遇到一位异人,他是一位道士。我们谈得投机,把酒共论天下事,一连喝了一天一夜。最后相别,他以此箫送我。”他目光一闪,豪迈之情立现,神采竟飞扬起来。 
君蓉小心的把玩着这杆箫,箫上有字,她轻轻读出:“翔凤,是它的名字吧?我记得西汉王苞的《洞箫赋》有一句是‘翔凤箫箫’,写得妙极,这名字来源于此吗?”她抬头望着杜寰,慢慢的道:“公子遇到的道长可留名姓,生得怎样?” 
“碧髯碧发,我当时赞其为竹仙呢!只是未曾留名。” 
“公子有缘。那便是离箫子了。我几年前也见过的,这些年来竟未有缘得见。”有些怅然。 
杜寰神色一郁,离箫子,有道的仙翁。那日赠箫,言犹在耳:“翔凤在天,苦觅栖梧;欲泽黎元,声断南浦;浴火涅槃,褒褒其羽;四海求凰,何慰彷徨?”这是谶语吗?他十指轻按,箫声悠扬而出,像是翱翔在九天的凤。君蓉浅笑,按弦作歌,清音五弦,如水般清澈:“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琴声箫声回荡于湖面上,天上留云也似乎驻足倾听。歌罢,水上风吹浪拍,泠泠清绝。 
“此琴可有名字?”他住箫抚琴,这琴极朴素,但冰弦金轸殊为光彩。手指微动,声如金玉相击,挑拢几下,已是清泉泄出,柔风拂来。 
“这琴唤作逐辉。”声如琴音,风吹过,淡淡的清香送来,一种淡如莲花的水云之气。 
杜寰转眼望着湖面,已不晕了,湖面极美,闪闪的金光映出了金色的云天,他沉吟了半晌,低吟:“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君蓉眉一蹙,凝神望着他冷峻的脸,待他吟毕,缓缓的说:“公子,到了。” 
君山上果然全是竹,二人漫步其中,一边赏竹,一边谈天,从音乐谈到风光,又从风光谈到笔墨,继而又是诗文、武功,最后又谈到了朝政。 
“以岳州为例,驻禁军二十余万,月耗饷也逾百万,但军中实际上过战场的兵卒不足万余,其中真正可以作战的又只有三成,其余皆为懒散疲惫之师。依此类推,全国陈兵百万,每年国库收入十有八九用于养兵,养的兵却不堪一击。如此下来怎生了得!再加上更戍法的实行,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不但不能训练兵士,而且会使得军心涣散,迁兵伤民,更戍的用度也大大减损了国库。”杜寰侃侃而谈。 
君蓉已走进前面一座水轩。这轩临君山的内湖而建,名为宜修轩。内湖开遍了莲花,已是秋季,但这里依然菡萏未销,碧绿临风而举,嫣红映水摇曳。这便是君山一奇——君山芙蓉,千年不凋。但二人均无心观景,入轩坐下。君蓉接过久候于此的女婢手中的紫砂。紫砂晶莹,玉手纤柔,相得益彰。“公子请茶,这是君蓉自制的芙蓉夜雨——” 
碧绿的茶水倾入紫砂杯中,片片茶叶逐水翻飞,继而又舒舒缓缓,飘飘袅袅,像是雨中永远盛开、永远挺拔的芙蓉,随之而来的是淡淡的如同莲花一般的香气。 
君蓉一边倾茶,一边道:“公子适才所言极是。这更戍法是祖制,难以改动。但可以折中而行。比方说,可以分禁军为小队,派得力之将督导,限期限任务明奖惩,或许可以提高军力。公子以为如何呢?” 
杜寰点点头,心中不由得一热,这个女子真的很不简单,很聪明、很大胆、也很有见识。既不失南国佳丽的温婉,又兼有北地胭脂的豪爽。这样的女子太少了,知音相惜,竟有畅谈心中之事的冲动。 
就这样,他们从清晨相识,一直谈到日暮西斜。红日欲垂,映着君蓉的玉颜,也映着湖水中的莲花。杜寰暗暗思忖,君蓉,是君山的芙蓉,风吹不谢,雨打不败的芙蓉吗? 

只此一聚,两年来再未相逢。杜寰在当年的勘察中破格被提调入京,先做了枢密院参知,未几月,太子举荐他为枢密院枢密副使,一年后又转为枢密使,从正六品直升为正一品,正可谓春风得意。杜寰虽在议政理军上颇有成绩,而且为官勤恳,一心只为社稷着想;小心慎重,不敢参与半点是非纷争。但是群官仍私下议论纷纷,尤其是几个皇子大臣,更是扬言杜寰的升迁是别有根由,言语之间暗含讥讽、挑衅与辱骂。对此杜寰只是一笑置之,他也怀疑自己的升迁太过诡异。但他素怀大志,位高权重是一展鸿图、匡君爱民的必备,所以只要尽心尽责、自问无愧,他就心安理得了,也不屑于与流言计较。况且他明白,这个枢密使虽可以调兵,但没有一兵一卒在手,而且即使下了调令也必须经过指挥使才能出兵。禁军百万由“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分管,互不统属,京外驻军可以联合而制内变,京中驻军也足以制约外乱。三衙的指挥使分属“五神”“五鬼”,即寇准、李迪、丁渭,三人相互制约。再加上自己这个外人,年少新进,更应感天泣地以报君恩。赵恒的这种理兵之法可谓多方防备,貌似分权,实集大权与一人。政局莫测,盘根错节。 

杜寰渐渐的习惯了这种变化,也逐渐的由两年前的少年潇洒变得越来越冷静理智,沉稳含蓄。公务之余也会偶尔怀念自己的那些轻松闲适的林泉生活,怀念那个秋日的湖边畅谈,感喟自己在几年里心境变得苍老。但公事一多,这种心思就只是一晃而过,心中唯一充满的是大宋的国事与百姓的安乐。但是不知为何,那个飘洒的身影,那个轻柔舒缓的声音,那种淡若莲花的水云之气常常闪过眼前,拂过耳畔,沁入心底。他打听过,李沆宰相并没有姓君的远亲,那么君蓉又是谁呢? 

三 相望长吟有所思 
瑶光宫竹苑。竹林丛中,一所小小的素室。屋内很洁净,四面轩窗一开,竹影落满全室。风吹来,竹林龙吟啸啸,凤尾疏疏。白衣少女自吟自弹,她长得极为美丽清秀,令人望之难以呼吸,似乎人间的浊气会污染了她。目光柔和平静,又含有一种睿智与明慧,看上去不过十七八岁的人,却具有难得的沉稳与理智。 
在窗边竹椅上,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闲适的倚着,手中一把泥金的湘妃竹扇,明黄扇坠,明黄腰带,平金荷包,处处显出一种尊贵与王者风范。待少女弹毕,他缓缓开口:“君蓉,这首蔡中郎的《琴操》,自汉季以来,只有王摩诘、刘禹锡才得其中三昧。今日听你弹来,也深领其旨了。” 
“四哥,您过誉了,我不过随手挑拢,怎能自比前人,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