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欣赏外这棺椁上面的刻画,林逸大致已经看得出,这棺内人大概也是笃信道教之人,倒是和这宋代大古墓中的人有同一“爱好”,怪不得会埋葬在下面。
另外,道教在明朝一代最为兴盛的应该是嘉靖年间,万历因为深受其害,一开始对此深恶痛绝,可是到了晚期却也开始相信起来,并且厚赐“正一教”仙人,在定陵挖掘中,甚至挖出来一件万历帝为穿过的皇帝道袍。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上行下效,只要皇帝或者当权者喜欢什么,民间也就流行什么。因此在很多明朝的古墓中,基本上都会发现很多关于道教的器皿,以及服饰等。
不过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了,这副棺椁的第一层已经打开了。在大家看来,这棺椁能够有二重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令人惊讶的是,貌似还有一层!
难道是两棺一椁?
抽去外面的“椁”之后,这第一道棺材则是用实木做成的,看样子像是柏木,这种木材结实耐用,在古代也最常见到。
深吸一口气,原本还能稳定住情绪的张队长稍微有些紧张起来,林逸也莫名其妙地跟着紧张起来,因为他们都知道,棺椁重数越多,代表着什么……
“继续打开!”张队长下了命令。
那些考古队员们也都深吸一口气,再次小心翼翼地,使出浑身力气,将那第二层棺材打开。
奇迹再次发生,竟然真的露出一副棺材!
被张队长猜对了,这是“两棺一椁”的节奏。
此墓主身份绝对不简单啊!
再看这道棺木质地则是香樟木,这种木头组成棺材可以有效地防止虫蛀,也能阻止那些蛇虫鼠蚁的侵蚀,因此在古代价格也十分昂贵,能够用得起这样的木材做棺椁的,家中一定十分殷实。
不过让大家继续惊讶的则是马队长竟然再次认定,还能再开出一棺。
怎么可能?
那就是名副其实的“三棺一椁”了,如果真是那样,墓主的身份最起码也是王侯将相之类的要知道长沙马王堆的一号墓也是“三棺一椁”式样。
砰砰的心跳声,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全都忍不住心情紧张,激动起来。
如果真得再开出一副棺材来,那么会出现怎样的奇迹?
“嘎支支!”厚重的棺材被考古动员用趁手的利器,熟练地撬开,然后小心翼翼地移到一旁。、最后一副棺材终于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三棺一椁”的最终结果就要呈现了
再看这最后一副棺材的材质,所有人禁不住大吃一惊,整副棺材竟然是用非常难得的金丝楠木打造而成!
要知道,金丝楠木质坚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金丝楠木生长缓慢,而其生长规律又使大器晚成,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因此一直都是入殓用的极品棺木。
正因为这种木材很是稀少,能够做成棺材的更是绝无仅有,像这么巨大的一块,估计价格方面就能达到数千万。
如果说这副棺材的木质已经让人吃惊不已,那么棺材雕刻的绘画,就更让人大吃一惊了。因为那是非常稀见的“朱地彩绘棺”!
只见这金丝楠木通体内外粉朱漆。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外壁在朱漆上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颜色,绘出龙凤呈祥、双鹿腾云、双龙穿壁,以及仙人、云气、仙鹿等,整幅画面充满海外仙山与神仙洞府神迷迷离的气氛,并以此表达吉祥升仙的意图。
看到这里,包括林逸在内,很多考古队员的精神都已经被紧张和激动搞得麻木了。
不过最后这道棺材似乎比较难开,四五个考古队员全都使尽了力气,还没把这金丝楠木打开。
这时候张队长就有些着急了,撸撸袖子,招呼林逸道:“这家伙重,咱们也上!”
林逸点点头,把外套脱了,直接和张队长一起上去
毕竟是考古队的,毕竟是经常和棺椁打交道的,在人员力气足够以后,这沉重的金丝楠木棺材终于发出了一声咔嚓的声响,几百年积压在棺材里的尸气泄漏出来,幸亏大家伙全都戴着口罩,这才没被呛着
看着已经被打开的棺木,所有人全都激动不已,眼睛死死地盯着那打开的棺木,要知道,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七章。古墓遗书
看着被打开的棺椁,包括林逸在内,所有人激动不已。张队长示意人过来,拿了照相机,先先给棺椁拍了照,然后小心地把整个棺盖打开。
又是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几个人虽都带着口罩却还是觉得恶心。张队长探头一看,立马愣了。
林逸见他表情奇怪,于是好奇地也探头看去,然后,他也愣住了。
棺中是一具保存得极好的干尸。令人惊愕的是,平常的尸体都是规规矩矩平躺着的,这一具却双手上推,双腿弯曲外张。最骇人的是她的头,用力上扬,嘴巴张大,似乎正在奋力呐喊,一脸痛苦至极的样子。
所有人都愣住了,或者说被吓着了,干尸在考古中虽然并不少见,但是像这样保存很好的却少之又少。比较有名的就是辛追夫人,还有新疆美女干尸。
考古队里藏龙卧虎,有的是高手,就在林逸发呆的时候,那位高手已经站出来了,是个女的,负责对尸体做初步检验检验以后再交给权威机构进行二次检验。
经这位女考古队员初步鉴定,该尸体应该为女性,大约二十岁,生活的年代距今四百年左右。尸体既没有受伤的痕迹,也没有中毒的迹象,为什么会以这样诡异的姿势下葬呢?
细细观察后,人们发现尸体两腿之间有一片黑色的东西。众人研究了半天,也看不出那是什么。
林逸也在一旁看着,不过他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对于这些事物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是见大家对此疑惑不解,林逸就忍不住说:“那个……那黑色的东西,会不会是胎盘啊?”
张队长眼睛一亮,说:“有可能,不过要检验了才知道。”
那女的忍不住看了林逸一眼,然后上前,取了一点去研究
须臾,她对着张队长点了点头。
不用说,经检验,那女尸两腿间的黑色东西,竟真的是一个完整的胎盘!
众人皆觉惊悚无比,定下神来仔细推断,一致认为事实应该是这样的。
女子生产之后出现休克,家人误以为她死亡,将她埋葬。结果她醒来后,发现自已在棺材里,拼命挣扎呼救,流出了胎盘,最终活活闷死在棺中。
她呼救了四百年也无人应答,没想到现在才被解救出来。
如果说所有人对这位可怜的女子,以及她的命运感到惋惜和惊悚的话,那么林逸此时的目光则落在了这位女子身边的陪葬品上。
准确地说,她的陪葬品还算挺多,有很多都是女性使用的首饰,饰件,还有翡翠镯子,夜明珠等等
不过林逸关注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一函锦黄缎面的古书古墓遗书!
女子棺材中陪葬首饰很常见,陪葬古书的则少之又少。想一想,也是,太奇特了。因为古代读书的多为男子,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教导,女人读书的很少,因此在很多古代女性墓葬中陪葬的书籍古书也很少,就算有也是一些《女训》,《列女传》,还有教导“三从四德”内容的封建女子专著。
林逸看着那函古书,心中发热,忍不住看向张队长,张队长知道他的意思。不过这古书看起来品相很好,不像那南宋墓中那些,都沤成稀泥了,所以根本没有大肆修复的必要。不过林逸那希冀的目光还是让张队长咳嗽一声说道:“那些陪葬品暂且慢慢拾掇……嗯,那函古书也不知道有没有问题,林同志啊,你帮忙检查一下吧。”
林逸等的就是这句话,立马点头,重新戴了洁白的手套,非常小心谨慎地把那函古书取了出来。
……
是什么?
《女训》,《女经》,《列女传》,还是
在猜测中,林逸轻轻地把那书函打开,然后看见上面四个大字“朱氏家谱”!
家谱么?
竟然是家谱!
没错,就是古代大家族最具有权威,也最喜欢公祭收藏的家谱。
俗话说,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家谱又称谱牒、族谱、宗谱、家乘、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团体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已有家谱雏形的记载。
林逸记得清楚,大文人梁启超曾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千年文明古国,历经沧海桑田,身处其中的百姓家族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
长期以来,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随着时代变迁,家谱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许多尘封已久的家谱走进收藏机构和公众的视野。
作为藏家,在林逸看来,如今的家谱、尤其是皇家名人家谱,将成为未来藏界投资的新热点,其市场升值潜力不容忽视。
而说到名人家谱,林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当首推“天下第一谱”《孔子世家谱》。
据林逸所知,在有关孔子的谱系中,由孔子77代嫡孙孔德成等于1937纂修的铅印本《孔子世家谱》最为完整。据此可知,孔子裔孙多次出现单传情况,自孔子而下就连续七世子孙单出,自九世起孔氏人口方逐渐增多。谱内收录散处全国的孔氏裔孙共182支。全谱154册,体例精严、剪裁得当,系目前国内馆藏册数最多的线装家谱。
不过说起来最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孔家家谱,应当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纂修的《孔子世家谱》。
该谱文字为朱红色活字印刷,异常精美。曾任京师图书馆馆长的梁启超收藏过该谱,在第一卷开头右下角,赫然印有梁启超阴文方印。国家图书馆方志馆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