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云剑-第4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浩天叹了一口气:“就从严夫人此前所问的问题说起吧。常家枪七十二路,绝招十二招,这都是大家知道的事情。但是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就是朝廷把下半部枪谱收回去毁掉了,而且规定常家枪法传授下一代不能超过二十四招。”
  严二娘点点头:“我有些明白了。大明朝的武将一代不如一代,看来和朝廷有很大关系。简单地说,鄂国公的一条长枪驰骋天下没有对手,朱棣虽然不敢对常家后人下毒手,但是常家和前太子朱标是亲家,这一层渊源永远摆脱不了。”
  常浩天有些无奈:“何止是亲家这么简单啊,简直就是仇人。成祖皇帝本身就是造反抢到的宝座,怎么可能不防备常家暗中联络建文帝的后人呢?”
  “正因为如此,为了保证常家的血脉传承,我们的祖先想到了一个规避措施,然后报请朝廷同意,才有了洞山寺。”
  “我们常家的男人,只要娶妻生子之后,就自动到洞山寺出家为僧,不再和红尘来往。洞山寺是太祖皇帝留下的遗迹,作为常家的后人也有保护义务,也算是一举两便。”
  熊储看了常浩天一眼:“我看常德林兄弟也快要娶妻生子了吧?”
  常浩天点点头:“在洞山寺看见公子的时候,我生气的缘故,就是现在这里如此之乱,你根本就不应该过来,万一有个什么好歹被牵扯进去就麻烦了。”
  “但是你们既然已经过来了,我也不能就这么让你们走了,所以才秘密下山回家,让德林把你们先拦住。如果没有旁人看见的话,再把你们请进来。”
  熊储这才明白当初感受到知客僧的复杂情绪,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可是问题又出来了:常浩天把自己这些人带进村子,这不是引火烧身吗?这和他们出家为僧,化解朝廷的猜忌策略背道而驰。
  想到这里,熊储试探着问道:“前辈,你把我们带进村子,这不合适吧?”
  常浩天摇摇头:“公子下山之后,我们紧急磋商过。现在天下大乱,还不知道是个什么了局。如果流民席卷天下,常家村肯定难保。”
  “既然如此,我们也就没有必要遵守祖先的遗命,让德林出家为僧。所以,老夫想让公子把德林带走,到一个没有人关注的地方传承常家的香火。”
  一直在门外的汤达突然进来说道:“爷爷,我也要跟着德林哥走!”
  常浩天摆摆手:“走吧,都走吧!你家里到时候我派人去说,他们早就准备让你走了的。”
  带走两个人并不难,况且这两个小家伙武艺不错,所以熊储也没有推辞,而是询问核心问题:“前辈,皇陵那边的防御情况如何?我过去祭祖行不行得通?”
  常浩天微微一笑:“如果是公子一个人去当然行不通,但是汤达就行得通。因为每年除夕,他们汤家都要派人过去祭奠,到时候公子一起进去就是了。现在还有九天时间,公子就在这里停留,免得泄露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熊储担任传授任务,把十二绝招全部传授给常德林和汤达。
  对于两个小家伙修炼的内功,也就是当年汤和修炼的内功进行了一番指点,让常浩天更加兴奋。
  明天就要前去祭祖,熊储还是有些担心,因此找到常浩天问道:“前辈,我听说皇陵卫军因为军饷的问题发生哗变,最后把指挥使侯定国都给杀了,现在情况如何啊?”
  常浩天点点头:“公子不用担心,户部尚书、总督漕运兼凤阳巡抚杨一鹏、守墓太监杨泽、中都守将朱国相、凤阳府知府颜容萱,这些人都是庸才。平日里除了勒索乡里,根本没有干过什么正事儿。”
  “根据我们的探查,现在守墓卫军没有主将,而且年关已到,作为总督漕运兼巡抚的杨一鹏,竟然要大张旗鼓与民同乐,实际上就是要敛财。汤达已经回去了,我这里也准备了一些银两,明天过去安慰那些军士,他们也要过年啊。”
  熊储赶紧说道:“怎么能够让你们出钱呢,我这次专门带钱过来了,就是要打发那些军士的。他们成年累月在皇陵守护我的祖先,我一定要尽一份心意才行。”
  常浩天摆摆手:“呵呵,德林已经跟你走了,我们剩下的都是出家人。常家的所有积蓄加起来也没有几个钱,自然都是你的了。”
  “再说了,明天就是除夕,你带过来的都是银票,现在换现银也来不及了,如何发给那些军卒?这些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明天你们走了以后,常家就不存在。”
  恰在此时,汤达满脸风尘冲到后院叫道:“爷爷、公子:皇陵那边已经搞定了,一千二百卫军现在全部听我的指挥。那个守墓太监杨泽,被知府颜容萱请去过节,皇陵里面根本没有人管事。”
  “跑来跑去辛苦你啦。”熊储搓着手对常浩天说道:“前辈,常德林您就放心吧,我会把它当成亲兄弟看待的。现在汤达已经过来催了,再不走就不行了。”
  常浩天牵着熊储的手来到前院,熊储才发现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常德林身后是二十四匹快马,上面都是清一色挂着长枪的小伙子,年龄都和常德林差不多,最大的也就十六七岁。
  “这是我们精心挑选留下来的二十四名亲兵,他们都是孤儿,从小和德林一起长大,练武都在一起,今天也都带走吧。”
  常德林和那些亲兵看见常浩天出来,顿时翻身下马向爷爷跪别。
  俗话说:少年不知愁滋味。这是绝对正确的。
  小孩子心里单纯,没有什么牵扯不清的事情。
  男孩子更是没有其他的心思,唯一想到的就是可以出去野了,所以一个跃跃欲试,并没有什么悲痛的心情。
  殊不知这一去,就是战火纷飞,尸横遍野。而且突如其来,让熊储都有些措手不及。


第491章 内心隐忧
  皇陵位于凤阳县城南十八里,洪武二年两次大规模修建,洪武十二年竣工。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
  皇陵陵墓堆土而成,是椭圆形覆斗式大平顶,高出周围地面一丈八尺,占地两万余亩,种植松柏九千八百株。
  皇陵墓碑高两丈四尺,由碑座、碑身、碑额三部分构成,碑文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笔题写,一共一千一百零五字。
  在这片碑文中,太祖皇帝没有忌讳自己出身低贱,记述了自己的卑微身世、僧侣生活、戎马生涯、开创大明江山的全过程。
  陵前北部的金水桥向北,有长三十六丈、宽两丈七尺的神道,两旁对称排列着雕琢精美的三十二对石像生。
  陵园有城垣三重,周长二十八里,其内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宫阙殿宇,壮丽森严”。
  享殿,又称为正殿、祭殿、皇堂。正殿九间,丹阶三级,屋顶为黄色琉璃,青笔彩绘。
  熊储等人来到皇陵,是崇祯七年大年除夕傍晚时分,作为凤阳汤家祭祀队伍的一员进入皇陵享殿。
  这是一支两百多人的庞大队伍,除了常家村常德林带过来的二十四人,其他的都是汤达从汤家村带过来的人。
  庞大的祭祀队伍,也让熊储领略到了皇家祭祀的复杂礼仪,增长了好多见识。
  牛、猪、羊“三牲”齐备,火谷、悬谷、金谷、水谷、土谷“五谷”齐全。
  火谷,包括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百姓的主要粮食。
  悬谷,包括苹果、梨、柿子、李子、板栗等众多悬挂结在树上的果实。
  金谷,包括西瓜、南瓜、冬瓜、豆角等藤蔓植物上的瓜果。
  水谷,包括莲藕、菱角等水生植物。
  土谷,包括白菜、萝卜、土豆、番薯等众多的四季蔬菜。
  熊储初略估算了一下,这一次祭祀的物品加起来,十二车起码超过三千斤。
  难怪那些守墓卫军、太监非常热情,因为这些东西最后都要进入他们的口中。
  仅仅是一头牛、一头猪、一腔羊加起来就是一千多斤,另外还有用于祭祀的米酒三百六十斤、黄酒三百六十斤,足够过年了。
  再加上巡抚、知府、中都城守将、各地县令、官宦家族轮番祭祀,各种祭品最后肯定堆积如山。
  熊储心里已经有些明白了,难怪守墓太监杨泽在这里能够呼风唤雨,因为他掌握着祭祀的大权。谁先谁后,这都有好多讲究。
  好在汤和的后代在这里是首屈一指的大户,虽然人不多,但是背景深厚,所以能够被安排在第一个进来。
  当然这说的是晚上,白天就不行,因为白天要接待南京的皇室祭祀队伍。
  本来汤家历来都是白天祭祀,但是因为熊储的敏感身份,万一在大白天碰到几个容貌相同的叔伯兄弟那就露馅了,所以今年专门拖到晚上过来。
  这一次,汤家出面的就是少爷汤达,领祭的是汤家的一个老总管。
  汤达是陪衬,掩护主角熊储主祭才是根本目的。
  严二娘作为熊储名正言顺的第一位平妻,在熊储身后参加祭祀行礼。
  整个祭祀活动一直持续到华灯初上,整个园陵全部都是灯笼高挂的时候,熊储等人才默默退出享殿。
  汤家的大部队都回去了,但是汤达却留在了皇陵卫军兵营。
  本来汤达安排熊储等人进入凤阳城,并且包下一座酒楼过年,但是熊储不想节外生枝。
  朝廷最近连续下旨,正在抽调各地的军队围剿东窜的流民义军,今年的南京、中都、京师都是人心惶惶,根本没有几家能够安心过年。
  凤阳城作为大明中都,也是一个单独的小朝廷。那才真是天子脚下的核心区域,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大问题。
  好在皇陵卫军兵营里面已经几乎空了,多出来好多地方可以住宿。
  原来,因为常家给每一位军卒发放了二十两银子,让他们能够安顿家里的过年货,暂时平息了军队的怨气,所以对于熊储他们的到来十分感激。
  熊储过来以后,让常德林和汤达到皇陵卫军兵营进行了解,凡是有家有口的,另外奖励十两银子全部回家过年,正月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