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终结者-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刻一片安静,没人再敢说这样的话。
  顾莫杰也不打算追究。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为陆文君撑场子。
  “谁说互联网领域,美国都没出现过的问题,我们中国就不能出现了?过度分享这个问题,陆总监是和我反复讨论过的,有足够的用户行为大数据支撑。我认为,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至于为什么至今为止,美国那边还没出现‘内容过度分享’或者说‘社交过度分享’这个问题,我觉得和美国市场这几年的社交产品竞争态势有一定的关系。
  美国市场的SNS分享发展,比中国平均早三四年。我们08年的市场格局,和他们那边05年差不多。
  当初FACEBOOK也是有严峻的竞争威胁的,老牌博客分享MySpace,在04年、05年一直是压着新秀FACEBOOK的,到06年之后FACEBOOK才彻底把MySpace甩在身后。
  然后07年,谷歌终于从和微软、苹果的对耗中抽出身来,发现SNS和一切分享社交领域都被FACEBOOK独大了,拉利佩奇赶紧回身弄了‘Google+’,一度给扎克伯格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但很快扎克伯格宣布了公开的FACEBOOK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并允许供应商们在经过特别设计的FACEBOOK页面中投放广告,分享了Facebook开放平台的收益。此举赢得了几千家微件开发商的响应,凭借开放的庞大供应商联盟,Facebook在社交功能取得并巩固了领先优势——这一招,其实和苹果利用IOS分享利益给广大APP开发商是一个道理。
  扎克伯格的新招,成功狙击了‘Google+’的入侵,仅仅一两年就稳住了局面。
  所以,我们看到,到08年年底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市场上SNS和其他一切社交分享领域,正好处在FACEBOOK一家独大的格局下。美国市场,正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进入IOS和安卓联手肆虐、布局智能手机的时代。
  所以,美国人在社交内容分享方面,不存在远超过市场需求的外生性加速推力——反正就是FACEBOOK一家独大自己和自己玩,跑快一点跑慢一点无所谓。
  而今年以来,中国的情况截然相反。我们和腾讯正在血战的最高峰。战争年代,科技进步速度和过度资源供给肯定比和平年代要强得多。
  如果只有一家,或许要两三年才能走完的路,在两家血腥对咬的时候,你追我赶或许一年就走完了。因此,我们比美国人更早进入‘过度分享’时代,我觉得没有什么逻辑上的问题。”
  顾莫杰的话,可谓高瞻远瞩,明断未来数年。
  历史上,新浪微博因为缺乏有力竞争者,着实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把国内的移动网民逼到“过度分享”的状态下。那才是历史的本来面貌,在一家人独自走走停停、看看沿途风景的条件下,应该走出来的速度。
  如今双雄对咬,一切都成倍加速了。
  现在的关键是:过度分享提前出现了,要提供怎么样的新一代差异化服务,去让用户从过度分享中解脱出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呢?


第一百四十二章 先把中国人喂撑
  “让我们回想一下,一年之前的国内网民,包括那些少数的、第一批使用智能手机的移动网民,他们在寻找内容和咨询的时候,是怎么解决需求的?
  有可能老派一点的,是打开他们常看的各大门户网站,浏览一遍每天的分类新闻;
  或者主动打开博客网站,刷刷他们关注的名人公知的文章;
  或者点开自己心仪的男神女神的QQ空间/初见网看看动态;
  最不济的,是知道了关键词之后有的放矢找内容的,还会上百度搜索或者初音浏览器,搜一下关键词。
  但是,不论上述四种方法中的哪一种,都是用户主动找上门去看的。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拿来主义’,‘开动脑髓,自己去拿’。
  现在,情况变成怎样了?
  网民已经遗忘掉‘拿来主义’了,他们改用了被鲁迅先生斥为‘送来主义’的方法。
  是我们和马化腾的推送,把网民的智商变低了,把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检索能力养退化了。
  他们只要躺在床上翻开手机,微博的‘@’和转发、朋友圈的分享、公众号的推送,会把内容源源不断塞进来。塞到只要他们想,哪怕每天在床上躺着看24小时手机,都有看不完的内容和咨询扑面而来。
  这,就是过度分享。而我们下一阶段和马化腾的竞争策略,就是要提供差异化的选项,让那些讨厌过度分享的、有主动思想的独立意识网民,也拉近我们的圈子里来。”
  陆文君这段话虽然不是骈四俪六,却也铿锵有力,由浅入深,把未来“初见”核心竞争力的顶层设计思想,给阐述清楚了。
  “初见”并不是要减少分享,那不是解决过度分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是要给那些厌恶过度分享的人,一个新的选项,多一种选择。
  而马化腾和张晓龙,是不可能第一时间想到这一点的。因为他们是做小白社交起家,他们害怕一切限制内容流动的创新,他们也没有这个逼格去冒险。
  “这事儿,有点空泛吧?技术上没什么可操作性啊。”集团COO叶维伦捻着胡渣子,有点不置可否。
  “具体操作,确实还有待深化,但是目前,我们已经想到两个招数了,可以供大家讨论。”陆文君说着,走到连投影仪的笔记本前,打开她的个人文件夹。
  “第一个招数,其实是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叫做‘付费邮件阅读’功能。
  今年年初的时候,《连线》总编凯文凯利的一个朋友,是个做小众电邮的创业公司老板,想到了一个问题:随着网络的越来越普及、带宽成本的越来越低廉,群发垃圾电子邮件这种广告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其相对于传统网页推送广告的成本优势。
  买谷歌推送,每个有效点击可能要给十几个美分;买FACEBOOK的页面广告,点一下也要这么多成本。而把自己要推广的产品和商家,用垃圾邮件的方式群发到数以百万计的用户邮箱里,却没有任何财务成本,只要给点带宽费流量费就行了。
  哪怕垃圾邮件的宣传效果很差,五十封里面也没人点开仔细阅读一份,但因为其无本生意属性,发送方还是赚了。
  和垃圾邮件这种模式相应的,还有在各种贴吧和社区用发贴机群发广告贴,比如百度D8里那些半个三更作案的黄图哥。在外挂脚本的帮助下,这些广告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广告,成本起码低了一到两个数量级。
  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就是用网络虚拟电话进行群发短信,给手机用户。在2G时代,这种事情几乎做不了,但是随着3G时代网络电话的渐渐冒头,我们可以看到短信广告和短信诈骗已经开始飞速冒头,未来几年甚至会进入一个爆发式的高峰期。
  这种种爆炸式增长的垃圾信息,其实也是一种‘过度分享’下泥沙俱下的表现形式。其他领域,或许我们还没有办法解决。
  但是在电邮领域,却有一个解决的招数,那就是‘付费邮件阅读’。
  所谓‘付费邮件阅读’,按照最初设计,是让一部分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邮箱设置为‘有收信门槛’的状态,凡是给这些邮箱发邮件的发送方,必须有绑定支付手段,并且电子账户里有足够多的余额作为保证金。
  然后每个收信人可以给自己的邮箱设置‘阅读费门槛’——比如我,作为初音集团的用户体验总监,我觉得自己是名人、大忙人,时间宝贵,所以我的邮箱可以设置阅读门槛为50美元。
  凡是给我发信的人,只要邮件被我点开阅读了,发信人的账户上就会自动扣除50美元支付到我的账户里来,作为‘劳驾我赏光阅读了他们的邮件的劳务费’。
  那样,那些发垃圾邮件的人就要掂量掂量,给名人发广告,是要成本的。那些随便乱发的行为就会受到根本性遏制。
  同时,有些广告主觉得他们推送的东西我肯定需要。比如有一个化妆品公司,专门为我这样的人群设计了一款唇彩,他们觉得我很有可能购买,甚至我购买了之后,可以形成一定的名人广告效应,那么他们宁可掏这个50美元阅读费,也要把广告发到我邮箱里来。
  假设他们发了100个女性名人、花了5000美元广告费,最终有那么十几个女性名人买了他们的化妆品,并且分享了‘初见圈子’或者‘微信朋友圈’,那么这5000美元的广告费绝对是值回票价了。
  有这些发信门槛卡在那里,大多数网民的电子邮箱里,垃圾邮件的数量起码减少九成以上。用初音邮箱的用户,就再也不会被过度分享所苦,当邮箱里真的有邮件提示的时候,他们也会更快去阅读——因为到时候他们就知道,凡是有新邮件进来,肯定是真的有要紧事要处理,而不是来广告了。”
  满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
  听陆文君洋洋洒洒解释到这一步,所有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还是在搞“分享经济”么?
  这还是“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么?
  这简直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啊!
  发电子邮件,发送人还要给钱?普天之下,有人敢这么做么?
  在初音内部数年来一直负责电邮和网盘业务的邹胜,皱着眉头反驳道:“这太匪夷所思了吧,真这么搞,只怕初音邮箱的用户反而会一下子跑掉一大半。给别人发信还要钱,谁受得了。”
  “这些只是技术细节问题,我觉得可以解决。首先我说过,这是一个可选功能,不是强制功能。绝大多数用户,不是忙人不是名人的,可以不设置自己邮箱的阅读门槛,依然让别人想发啥就发啥,不用给钱。而且我们可以强化现有的邮箱好友通讯录功能,设定成凡是加入好友通讯录的人之间,相互发送电邮不要钱,只有不认识的人给陌生邮箱发信时,才有可能要钱……”
  “相互认识的人之间发信不收钱,这个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