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说国际化最终会消退,就是因为由工业革命带起来的欧洲文明,最终没有形成全球性的认同感,形不成全球统一的文化。从兴盛到停滞,再到衰退,为了保住认同感先是求治乱,大家纷纷盯住经济增长率,盯住就业率。治乱也无法给予国民认同感了,还是要走到文化认同上,先从人性的根本研究起,形成一套认同的道理。
这个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中唐到宋朝已经进行过了。蒙着眼睛只信鬼神,抱着洋神的大腿把历史当成垃圾堆,自然就想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从洋人那里东一耳朵西一耳朵听来几个名词,在人民群众面前跳大神。大神要想永远装下去,就只能走明清两朝文明退步的老路,上层结成利益集团,下层按着血缘地域抱团,离心离德。
徐平前世流行精英,讲究精致的生活,说着洋人起着洋名喝着洋酒,衣鲜华丽的灯红酒绿,不屑地看着圈子外面的穷人们。剥开外衣,其实还是当年洋人打进来的时候,买办们剪掉辫子,穿起洋装,学着洋人生活的文化底子。所以洋人的影响力衰退,有的中国人比洋人还恐慌,因为对洋人那只是生活,对他们却是跳大神请来的那尊神。
徐平前世很喜欢看香港的老电影,特别喜欢看一些僵尸鬼怪片,亦乐一部洪金宝主演的《鬼打鬼》,看得特别有意思。现在想起来,那真是文化反应,历史糟粕中的跳大神,对应着文化上的跳大神。文艺能够反应民心,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这就是《诗三百》可以称经的道理。《东方红》可以入经,《走进新时代》可以,“我不下岗谁下岗”就不行。
跳大神的经济学家,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金融的根本是配险配资,不学着洋人你的经济就无法发展。把心中的鬼神去了,其实这话一点道理都没有,人家的文化传统,有人家的道理,你的道理又在哪里?坚持只能够跳大神。银行业的收储放贷可以比作地租,发展到金融就只能比作放高利贷了。没有高利贷农业就没法发展了?宋朝开始规范化的行会商业一样可以,没有金融商业传统中一样有自己的资金和风险的分配方式。
徐平做事小心翼翼,不跳大神,最终开始认识到商业文化怎么从整体的文化中自己生发出来。他拿着前世听来的洋人文化和制度,在这个年代跳大神,不但装不了逼,还会被王安石这些人用道理打得鼻青脸肿。
文明认同感要想凝聚,就要彻底抛掉跳大神的文化,好好去找道理。现在正在建立的商业制度,就是将要建立的商业文化的核心。
第98章 民思无邪
思虑再三,徐平对黄金彪道:“京东路不许银行贷钱给海商,有其不得已处,我虽然为宰相,也不能违其规制。违规则政乱,朝廷求治不求乱,这种事做不得。不如这样,我写一封书,你去找市舶司提举王彬,由市舶司出面向银行贷钱。用这钱买货回来,之后如何还给银行,让市舶司与京东路仔细商量。”
黄金彪喜滋滋地谢过,至于徐平宰相当国,为什么不直接命京东路做事,黄金彪就不操这个心了。作为天下之民,自然信得过朝廷,朝廷做事总是有道理的。蛮人出身,黄金彪却对周边小国的人,一口一个蛮夷,就是因为他有这份觉悟。归明归正,由化外而成天下之民,转变的不只是身份,还有文明认同。
政权治理天下就是政治,核心在一个政字上,政就是正。要立得直,行得正,才能够天下大治。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变手段,所以称权术,没有重大理由不要用,用了后患无穷。政就是按制度办事,制度定下来了,徐平作为宰相也要遵守,赵祯为皇帝也一样。
不学无术是无能,没办法处理突出意外,不学有术则有害,会乱政。
京东路是产丝绢的重地,随着棉花布匹的飞速发展,绢被大量卖到海外。既临海又产绢的京东路,这几年海外贸易发展很快。商业,特别是对外商业发展过快,随之就带来了流通中的货币过多,物价上升的问题。
徐平当政,放松了对民间海外贸易的管制,京东路不得不限制海商的货币使用,尽量让他们以物易物。实物贸易,让京东路得到了对外贸易的好害,抑制了害处,这是不许银行向海商借贷的原因。徐平不按那里的制度做事,干扰的话,就会让当地经济混乱。经济是一个体系,乱了一点全局皆乱,当地的官员就干不下去了,所以宰相也得按着规矩来。
市舶司总理对外贸易,由他们出面解决这个问题,为海商提供流动资金的同时,监管货币不大量流向本地。这个年代交通不发达,商业活动不充分,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扩散速度受很大限制,要由官府从大局上进行管控,以免害民。
徐平发了话,事情一定会解决,虽然不知道怎么解决,黄金彪还是兴高采烈。一时兴起,忍不住向徐平讨酒喝。
徐平笑道:“天近傍晚,左右无事,便与你们小饮几杯。”
说完,吩咐吏人去叫林照等几个人,顺便把张载和刘敞一起叫来。徐平挺喜欢跟这些钻研学问的年轻人谈话,他们在学问上有一种一往无前的锐气,符合时代精神。
吏人上了酒菜,张载、刘敞带几人向徐平敬过,饮了三巡。
徐平问张载:“子厚,这几日到都总署司感觉如何?行军打仗,终不似坐书斋。”
“好,好,军帐里身心舒泰,反觉得前些日子在书斋里气闷!”
听了张载的话,徐平觉得稀奇。张载号称要读遍天下书的,怎么厌烦起书斋来了。
刘敞摇头叹气:“前些日子,除了教将校读书,我与子厚等人还兼删削各地采风使所上诗哥、杂剧。这差事,唉,一言难尽——”
黄金彪听了,瞪着眼睛问道:“原来朝廷还采小曲杂剧啊!我最喜欢的是——”
“打住!”张载猛地伸手止住黄金彪,“不要提,我现在听了没有心情喝酒!”
徐平大笑:“子厚,你们这个样子可不像是个做学问的啊。孔子编诗而为经,岂是容易做的事?你们现在做圣贤事,当诚心敬意而行。”
张载连连摇头,问徐平:“相公,您看过采风使采来的那些——杂七杂八吗?”
徐平点头:“大约有浏览,公务繁忙,没有尽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采风使采来的,皆是淫词俚曲,可说满篇皆邪。编这些,于我等士子而言,实在强人所难。”
徐平道:“民间小曲吗,就是这个样子。百姓皆是凡夫俗子,口中所唱,为其心中所思,其所思为其所欲。你们以为百姓的欲是什么?天理伦常?还是既寿永昌?自然最多的还是吃喝拉撒睡,还是男人想娶个如花美眷,女人要嫁个如意郎君。为学者,就要从这些各种各样的小曲、杂剧里面,找出百姓对政的思,找出为政的道理。比如乡间俚曲,便有少女怀春,想嫁一个如意郎君。你觉得少女怀春是离经叛道,败坏风俗,那就不足以其之为学。最起码的,要从看她们想嫁的是什么人,知道天下以什么为美。看她们想的是如何跟意中人结识,看天下之道德。你学的越深,从里面看到的东西越多。只看少女思春,那是勾栏瓦子里的话本人做的事情,是他们的眼界,你们若只是如此,可就不对了。”
民歌本来就是泥沙俱下,诗三百里面的内容,是经过了数百年清洁删减过的。哪怕如此,孔子还要说一句思无邪,告诉后人要看里面的民所思,不要盯着情情爱爱看。这是民歌的特点,做学问的人就要从这里面,真正找出政治的道理来。徐平前世,有文化人一本正经地讲诗经,说里面只是老百姓唱的方言小曲,其实并没有什么文化含义,不过是后人拜孔子,强行说这些诗是什么经。这就是,没文化,别装文化人。
民所思,本来就是庸俗欲望居多,想当大官,发大财,男娶好媳妇,甚至妻妾如云左拥右抱,女的要嫁天下所有人都想嫁的那种男人。民思无邪,是他们朴素的想法,政权的学者就是要从这里面,找出哪些是跟政治的互动,进行引导修正来修德。徐平前世,民歌已经不流行,音乐更多被商业的包装等因素影响,民思便转到了其他的地方。比如论坛上对时事的讨论,比如最低俗的网络文学。女频中的耽美、女强、军婚、总裁等等,男频文当中的强者文化,不受一切束缚,毁天灭地打碎一切,睡天下最漂亮的女人,骑天下最烈的马,把一切不合己意的都要杀光,做天下最强的人,一切皆由我支配,依然着在反映着社会文化。被小姑娘们所幻想的对象,男人要成为的那一种人,集中承载着人们对社会的观感。好与不好就在人心,满意不满意也是在人心,是由文化投射出来的,政权要做的是从其中理出自己的施政方向。怎么分析,怎么整理,怎么引导,与民互动建立新文化。诗经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其民思民意的本质没变,有这个本质在,就是经。
第99章 就松不就严
刘敞道:“相公言民思无邪,自然极对。只是,采来的小曲当中,有的过于恶俗。”
“这也是有的。小曲并不全是民思,歌以咏志,求的是民之咏志之思。小曲当中,确实是有心邪之人,宣其心中之恶。便如东邻绫罗家有财,把来杀了做包子,衣服卖了换酒喝,便就不能算民心之思。百姓有贫有富,为富者不仁,贫者宣其心中之怒,这就是天下之民所思,诗经中也有硕鼠篇吗。写为富者如何不仁,受欺者奋起而争,就无邪。不涉天下之事,只宣泄其不法之欲,便就取而废之,禁民传唱,甚至刑其作者。”
说到这里,徐平叹了一口气道:“为政最难,便就是对度的理解与把握。世事有度而无界,为了天下为一,便立一个界在那里。年深日久,事情从远离界限的地方,会越来越靠近界限,这界限便越来越模糊,终究此界被破要重新立界。只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