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汉室至今没有将这个制度规定完善,更没有设计出一套相应的养老礼!
  历史上,开始考虑设计和完善养老礼,那要等到东汉明帝时期,才会将这个事情视为国家大政,捡起来,郑重的复兴起来。
  所以,后世许多历史学家和史官,都经常说西汉礼乐崩坏,这不是没有原因。
  西汉皇帝在初期甚至连天子礼都没有……
  刘彻现在除了在正式场合,其他任何时候,他的衣着打扮都是随心所欲。
  有时候他甚至会Cos一把将军,穿着特制的胸甲,骑着高头大马,在宫廷散步。
  至于去上林苑游猎,他甚至是胡服加身……
  但并没有任何人会来指责他。
  因为老刘家就没有制定天子礼的打算!
  从前没有——想当年,刘邦当了皇帝,还跟大臣们同坐一席,讲荤段子呢!后来还是叔孙通建议,搞了大朝议,才算停止了这种君臣上下打闹和嬉戏的把戏。
  但……
  依然然并卵……
  太上皇刘太公他老人家当年就带着家臣和家兵,直接跟人干架!
  现在也不会有——因为刘彻才不会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连天子礼都没有,你觉得会有养老礼吗?
  但,刘彻即位后,就一直准备将这个养老礼捡起来。
  这既是因为做这个事情,可以刷无数声望,更是一个可以巩固统治,团结各阶级的大杀器。
  但礼仪这种事情……
  由于宗周毁灭已经几百年了(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的影响就基本GG了),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古代的礼仪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也就尚书和诗经里有些记载。
  但问题是,这种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朝堂上面,黄老派和法家吵成了一团,根本无法达成共识。
  刘彻也不想再在这个事情上面浪费精力了。
  干脆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让“天下人”来决定!
  反正,不管怎么搞,都不会影响其他事情。
  而这个事情一提出来,诸子百家,就连一直有些懒洋洋的黄老派也一下子就精神起来了。
  礼乐,这是中国政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理论上来说,没有其他任何事情,比礼乐重要性更高的了。
  因为,礼乐就是等级,就是社会阶级的划分方式。
  天子用什么礼,听什么音乐?诸侯王又用什么礼,听什么音乐?这是关系到上下秩序的大事!
  所以,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法家虽然不在乎什么礼乐,但,世界如此,他们也不得不依从。
  所以礼乐,在法家思想里也占有重要篇幅。
  至于黄老派,那就更不用说了,礼乐制度,也是黄老派的核心要素之一。
  就连墨家这个浓眉大眼的汉子,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他们也是礼乐制度的推崇者。
  当然,推崇的方向不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在今时今日的汉室,诸子百家,在礼乐上的态度,是相同的——虽然很可能主张和诉求不同,但对其的重视是一定的!
  所以,大家伙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精神抖索,摩拳擦掌,全都准备大干一场。
  许多人都深深的觉得,这次天子召开石渠阁,真的可以说的上是诚意十足了!
  连礼制都可以拿出来让天下人来讨论!
  太完美了!
  杂家的几个代表,更是激动难安!
  杂家追求的,就是类似今天这样的场面——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天下人的天下,当然要由天下人来决定!
  甚至就连朝臣们惊讶无比,在内心深处感觉,天子是不是玩大了?
  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让世俗之人来插手?
  唯有刘彻看着这个场面,有些哭笑不得。
  但偏偏,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好这一口。
  这也是中国特殊的人文和思想环境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
  所谓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大乐与天地和同,大礼与天地同节。
  所以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也就是他这个骨子里是个穿越者的家伙,对此不敏感。
  但其他所有人,却基本上都觉得,这是天下的头号大事,甚至比打匈奴还要重要!
  不过,这样也好!
  正好拿着这个事情,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第1248章 入吾瓮中(一)
  制礼这种事情,自然,儒家是最积极的。
  当下,楚诗派的巨头,现在儒家的精神领袖鲁申公就出列拜道:“老臣窃闻: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商鼎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今陛下欲尊养老,制其礼仪,不可不察也!”
  这话倒是说的中规中矩。
  既然是建立礼仪,当然要有相应的衣服制度和福利制度。
  考虑到如今天下两千的受杖人和上千的三老,基本上全是退休致仕的高级官员和高级军官。
  所以实际上,这养老礼也属于一种中国式的退休机制。
  不然,官员致仕退休,却不能再享有权力和待遇。这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药丸啊!
  所以,刘彻笑着点头说道:“申公所言甚是,其令有司依申公之议,制汉之养老服章!”
  太常窦彭祖立刻就出列受命:“臣谨奉诏!”
  这衣服的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其实,用什么颜色的衣服来作为国家赏赐和配备给地方三老以及受杖人,也是已经呼之欲出了——除了象征汉室的绛服外,还能是什么?
  而申公旗开得胜,大大鼓舞了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斗志。
  在申公之后,韩婴也立刻出列,拜道:“老臣窃闻之:古者王者养老,皆尊事三老,兄事五更,今汉室有三老而独无五更,臣愚以为大不妥也!”
  三老与五更,曾经在遥远的古代,共同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三老,指的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名望之士,五更则是退休致仕的高级官员。
  显然,三老的地位是高于五更的。
  所以在汉室,这两者合一,共同组成了三老。
  如今,韩婴却要将这两者再次分开。
  这让刘彻心里面非常开心。
  事实上,他提出养老礼,并且拿到这石渠阁上,就是想让儒家帮他把这个话说出来!
  汉室的三老,威权太大了!
  某些名望高的三老,甚至在地方上,地位是高于郡守和郡尉的。
  郡守与郡尉在他们面前,就跟三岁小孩子一样,只能乖乖低头挨训!
  甚至,即使刘彻这个皇帝,在他们面前,也得做个样子。
  在过去数十年,三老群体,帮助刘氏,稳固了统治根基,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在现在,却已经有些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开始出现弊端了。
  毋庸置疑,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的萌芽,就是在汉三老群体之中迸发出来的。
  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退休致仕的两千石甚至是九卿,在回到家乡后,所能拥有的莫大权柄。
  他们上可以跟皇帝通信,不爽了就告御状。
  下可以让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服从和崇拜——家乡出了个九卿,这是莫大的荣誉!特别是年轻人,肯定极为崇拜对方。
  现在,汉室的陵寝制度依然存在,而且因为汉室立国至今也不过五十几年,这弊端还看不到。
  但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就肯定能看到了。
  虽然说,如今随着技术和社会发展,门阀制度,在理论上,已经被消灭在萌芽之中——原因很简单,知识和权力,不再是被某一小撮人所把持,只要你愿意,并且有能力,那就不需要其他人的提携和栽培,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成为学霸,走上人生巅峰。
  但,地方抱团现象也肯定会非常明显。
  刘彻可不希望在未来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一个个特殊利益集团所把持。
  要避免这一点,就得对三老制度下手。
  但皇帝是不可能对三老制度下手的。
  因为,汉室的最高国策,就是以孝治天下。孝是高于德和忠以及义的最高道德标准。汉人认为,一个人倘若连孝道都做不到,那也就不要指望他能做好其他事情了。
  推崇孝道,就肯定要崇老,尊老。
  而崇老尊老的天子不可能对三老制度下手。
  这成了一个死结。
  直到某天,刘彻从故纸堆里翻出了五更制度,顿时惊为天人,心动不已。
  五更虽然依然特权阶级,但待遇比之三老,自然是下降了一个等级了。
  天子尊事三老,兄事五更,这一句话,就足以地方上的那些退休官员们的权力,缺失一个最重要的拼盘。
  也意味着他们,几乎不可能再举着几杖,跑到县令甚至郡守的官衙里,去找县令和郡守要一个说法了。
  所以,刘彻一直就在蠢蠢欲动的想要找个机会,将五更制度复活。
  但,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到任何一个可以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说出这个话的借口。
  因为,刘彻很清楚,将三老划分为三老与五更。
  这其实就是在砍福利。
  砍福利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
  作为一个明智的皇帝,他当然不会将下面人的怨恨和怨怼,揽到自己身上来了!
  一个好皇帝,永不背锅!
  于是这事情就尴尬了。
  直到石渠阁之会的构想开始萌芽,他才发现,这石渠阁是最好的机会。
  因为崇古的儒家肯定会想捡起三老五更制度。
  这是儒家的天性!
  就跟萝莉控看到Loli,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做出一些猥琐的怪蜀黍举动一样,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而事实也证明了刘彻的选择!
  韩婴果然跳出来,提出了五更制度。
  太完美了!
  刘彻几乎就是迫不及待地说道:“明尊三老、五更,圣王之道,朕岂敢不从?其令有司从韩子之议,定三老五更之制!”
  他更是进一步的指出这个事情的迫切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