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看着这些乱糟糟的家伙,心里面闪过一丝厌恶的情绪。
  官吏的素质和能力,实在是堪忧啊!
  这要是在大天朝,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国家的二号首长亲自下场杀人,地方的官僚,怎么得也得做个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根据首长的指使,弄出几百甚至几千篇各种花式文章,从三百六十五个角度阐释,为什么那个家伙该死,首长震怒的有道理,天朝百姓有救了。
  然后还有无数个红头文件,N个各种XX讲话精神座谈会和学习讲座。
  可惜,这些官僚此刻除了拍马溜须,竟无一人想到这一关节。
  让刘彻本来准备好的腹稿,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难受的要命!
  这还是关中呢!
  可以想见,关东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官吏素质,要差到什么地步了!
  刘彻估计,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估计,一个县也找不出几个识字的吧?
  局面如此,对官僚的素质期待过高,显然是不现实的。
  没有办法,刘彻只能赤膊上阵,开始循循善诱起来,希望,这些笨蛋里能有一个或者两个稍微有点政治敏感的人物,认真想一想,琢磨琢磨。
  “自孤高皇帝太祖建制以来,汉家向以生民活民养民为第一要务,生民之功,善莫大焉!是故,我汉家以休养生息为国策,轻徭薄赋,驰山河盐池之禁,许百姓自由耕作渔猎,为的就是增加户数,恢复生产,使天下安康!”
  “溺婴弃婴,不举子女,陋习陋俗,孤意以为,当禁绝之,广发天下,使百姓明知,生养子女,繁衍生息,本乃天命也,无故溺子,弃婴,不举,乃是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刘彻说完,叹息了一声,也不知道,这些人中可有能知道他意思,并且愿意出来当那个排头兵的没有……
  民间溺婴弃婴,这样的事情,不管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还是一个人的立场来说,都是必须要禁绝的!
  人口,对于国家来说,既是负担,也是财富。
  五十多年来,汉室人口急速暴增。
  半个世纪,就几乎增长了一倍多,目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秦末战乱前中国人口的鼎盛时期。
  由此引发了土地兼并加剧等种种问题。
  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来说,人口越多,国家才会越强!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每多一个人口,刘家每年就能多收一算的口赋,倘若是男丁,那么,等他二十三岁以后,还要承担起服役的责任。
  因而,人口越多,能办的事情也就越多了。
  所以,后世天朝太祖说——人多力量大。
  这确实是至理名言!
  可以想象一下,倘若现在的中国若有一亿人口,以汉室的尚武之风加上民间的预备役建设水平和动员能力,什么匈奴什么西域,都可以准备跪安了。
  就匈奴那拢共不过两三百万的人口,西域诸国加起来几百万的人口,只有被碾碎的份!
  所以,这才是刘彻真正发怒的地方。
  溺婴弃婴,这等于是在杀死那些将来可能给他当兵纳粮的百姓,要是不禁绝这个风潮,每年单单是正月与五月出生的被溺死的孩子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溺死的孩子,他国库不知道要少收多少小钱钱了!
  而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是以,在刘彻看来,那个姓安的廧夫的所作所为,真正是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悬头城前,都算是便宜他了!
  若有可能,刘彻还打算给他立个铁铸的跪像,永生永世,让世人的唾沫来鞭笞他!
  可惜的是,刘彻口水都说干了,新丰的官僚还是毫无反应。
  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这些事情。
  关中承平日久,歌舞升平了五十多年,地方上的事务,像什么修渠道,新建水利,修葺道路,都是少府一手包办。
  想要这帮除了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思维和眼界能开阔到放眼全天下,着眼未来,确实是难为他们了!
  反倒是跟在刘彻身边的几个舍人,脑筋转的比较快,聪明些的,立即就明白了过来。
  太子这是要借着这个事情,插手丞相的事务啊。
  准确的说,是要把丞相当成个傀儡了!
  原因很简单,汉室制度,丞相的职责,不就是上佐天子,下安黎庶,外抚四夷吗?
  现在的丞相张欧,天子他是佐不了了,四夷嘛,也没几个人愿意鸟他,要再把这个民政的权力拿走,他不就成了个空架子,橡皮擦吗?
  顿时,就有人心花怒放起来。
  太子权柄越大,对他们这些近侍随从,好处自然很明显。
  说不定,就借着这个机会,会有几个幸运儿脱颖而出,成为类似张汤、汲黯那样的政治新星。
  想明白这些,刘彻的随从们那里还忍得住?
  一个个迫不及待的想要在太子面前表现一番。
  但,此时,无人知晓,一场剧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第370章 剧变(二)
  长安,未央宫。
  天子刘启端坐于御榻之上。
  眼睛却从未离开过,案几上的奏疏。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合过眼了。
  没有办法!
  最近朝廷上的事情特别多。
  赵王刘遂到底该杀还是该贬?
  河南郡的事情该怎么收场?
  还有这天下郡国,千头万绪的事情,他都要盯着。
  不盯着怎么行?
  看看河南郡罢!
  一不留神,地方官都敢明火执仗的杀人了!而且杀的还是太子属臣!
  再看看各地的诸侯王吧!
  这些家伙现在是老实了!
  但以后呢?
  天知道这些家伙会不会在暗中串联?搞什么阴谋诡计?
  眼睛不瞪大一点,随时都可能出问题。
  因此,这两日,他是接连召见九卿甚至还派人去长安城里,将那几位已经致仕的先帝时期的元老,请来宫里商议。
  商讨的内容,当然是对诸侯王的压制以及加强对地方的监管。
  首当其冲的,就是现在眼下,摆在他面前二封奏疏。
  这第一封,名曰:请建陵邑以强根本疏,讲的就是,弋阳的陵寝主体工程差不多有个样子了,陛下可以考虑广迁天下豪强富户,以实关中。
  想了想,他提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可字。
  汉家天子建陵的目的,就是如此。
  想了想,他在上面补上一句:即命御史大夫照此办理。
  很显然,他现在已经对丞相张欧的办事能力,彻底失去信心了。
  不过,这位丞相本就是他找来的橡皮擦,摆设、傀儡。
  因此,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他将这封奏疏挪开,继续去看下一封,这是一个考虑了许久,也是这两天一直没有合眼的原因。
  这封奏疏是晁错上的。
  名字很直白——请削诸侯王御史中丞。
  自刘濞死后,跳的最欢的就是晁错了。
  这位御史大夫,似乎一点也不满足打败了吴楚的成就。
  他要再接再厉,继续削藩大业,不过,在经历一场战争后,他似乎也不再直接提及削地了,改为削官了!
  不止是要罢免掉诸侯王们的一些官职,不再设置,更要收权。
  把原先诸侯王们可以任命的官员级别从两千石直接降低到四百石。
  四百石以上,统统都要长安来任命。
  说实话,这个疏很不错,道理也摆的很明白。
  原来刘濞之所以敢造反,就是因为他权力太大,朝廷管不了,所以,为了防止再出现第二个刘濞这样的逆贼,应该收权,罢官,削减诸侯王的权柄,还要加强监管。
  只是,前脚刚打到刘濞,后脚就动诸侯王的奶酪,这让刘启非常犹豫。
  正因此,他纠结了两天,不断的找人商议和探讨。
  经过吴楚造反之后,刘启也开始不愿意再弄出吴楚那样的乱子了。
  更重要的是——太尉周亚夫提兵平灭了吴楚。
  倘若万一再逼反一两个诸侯王,岂非还得太尉上阵?
  几十万兵马放在一个异姓大臣手里,时间久了,会不会出问题?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话刘启虽然不知道,但刘氏过去五十多年的历史,用血和生命,告诉了每一个坐在皇位上的天子,枪杆子,必须捏在自己手里!
  不然,自己随时都可能是第二个诸吕!
  是以,吴楚刚刚平定,地方还没肃清,他就已经迫不及待的下诏,让驻荥阳的大将军窦婴打着慰问的旗号,跑去吴地,持天子节“看望慰问前线将士,有功之臣”。
  想着这些事情,刘启也感觉有些疲惫了。
  于是,吩咐身边的宦官去端来一碗人参汤。
  这两天,他就是靠着人参汤撑过来的。
  在过去六个时辰里,他起码喝了四碗人参汤来提神。
  还别说,效果真是不错!
  宦官们将人参汤端来,刘启喝了之后,感觉疲惫感消失,他又能继续翻阅奏疏了。
  就这样一直忙到后半夜,他才在身旁的一位宦官的劝告下,勉强答应去休息。
  可是,刚一站起身来,他就感觉有些头晕目眩,差点摔了一跤。
  “哎,年纪大了……”刘启摇摇头,若是十年前,别说熬上两天两夜了,就是三天三夜,他也能撑过来。
  但现在,即使靠着人参汤,好像也不怎么给力了。
  身边的宦官都很机灵,一看这情况,连忙上来搀扶。
  但刘启天生好胜,不服输,他用力的推开前来搀扶的宦官,道:“朕,还没老到要人来扶的地步!”
  似乎是想要表现一下自己还是年富力强,正当壮年,区区熬夜根本打不垮他的精神,刘启迈着大步,走下台阶。
  皇帝老子的御榻之下的台阶,按照制度,一共是五十五阶,以符合汉室崇尚五这个数字的意境。
  若在平常,刘启自然是健步如飞。
  可偏偏,此刻,他的精神和注意都因为熬夜以及多次用人参汤反复刺激提神,而变得空前散漫。
  而且,跪坐的太久了,双脚的血管和神经以及反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