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室建立后,吸取了战国时期,列国质子回国即位后,立刻翻脸,对其待过的列国大打出手的教训。
  典型的例子就是晋文公、秦昭襄王以及秦始皇。
  于是,大力研究洗脑之策,而且大获成功。
  外藩质子,只要来到长安,那么回国后,铁定就会变成亲汉派,而且是那种顽固不化的亲汉派,就跟后世留学欧米日的公知们一样,任何事情,都是汉朝最好,本国垃圾。
  甚至于,发展到最后,都主动请求内附。
  譬如南越国王室与东瓯国王室,都是王室先叛变了,要内附。
  但偏偏闽越这里就变调了。
  先后的几代国王,都是励精图治,一心想要一统百越,甚至进取中国的野心家。
  别说内附了,其国中的上层贵族里,亲汉派的力量甚至微乎其微。
  譬如,前世,郢死后,小猪所立的闽越王丑(繇王),有着大义名分在身,又有汉军撑腰,可还是被其叔叔余善边缘化,最后闽越国的事务,尽操于余善之手。
  前世,刘彻不明所以,如今,他算是明白了。
  感情,汉室的洗脑教育,从来没有发挥过作用。
  闽越人一直是自己在教育自己的继承人。
  这样的质子,在长安待的越久,必然心越大。
  就像春秋战国时,那些列国质子一样,回国以后,立刻就是要励精图治,发愤进取。
  因为,若不这样干,那么,其国家社稷基业,就必然要灭亡。
  就好比后世天朝的八十年代,有些人出国,见到欧米的发达工业设施与现代化军队,回国就努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与科技发展。
  但还有些人出国,见到国外的花花世界和强大国力,立刻就崩溃了,臣服了,从此就欧米视为主子,言必称欧米如何如何,将本国的一切都视为糟糠。
  说到底,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刘彻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难怪公知没养成,却养出了一位‘爱国者’……”刘彻冷笑一声。
  所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屁股不同,对人的评价当然也不同。
  但是,不要紧。
  以前世的记忆来看,这个许观的教育很失败。
  他光塞给了郢要自立自强的想法,却没有教他应该怎么自立自强。
  最终让闽越国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今,许观教育郢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最多五年。
  一切都还没有定型,还来得及洗脑。
  只是常规的洗脑方式是不能用了,不能跟对南越和东瓯、濊人一样,用儒家来洗脑。
  只能用一些特殊的办法。
  摧毁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刘彻于是问道:“那位闽越王世子,今年多大了?”
  “回禀陛下,闽越王世子,今年八岁被送来长安,今年应该是十三岁左右……”王道答道。
  刘彻点点头,汉室对外藩世子的控制力还是很严格的。
  以南越王为例。
  自赵胡开始,南越王的历代国王,都是在差不多四五岁的时候,被送来长安,然后经过严格的教育和洗脑,等到其父亲不行了,才会礼送回国。
  这些质子在长安,享受的是国宾的待遇。
  住最好的房子,睡最好的美人。
  同时,皇帝或者太子,会亲自带着他们在身边,日夜教导和施恩。
  像是后来决定内附的南越国末代国王赵兴的父亲赵婴齐,小猪一度让其负责宿卫工作,担任天子的宿卫武官。
  在制度和惯性的力量下,配合洗脑教育,赵婴齐养成了一切服从长安的习惯,听到天子诏三个字,立刻就会条件反射的下跪,赵婴齐取的王后,甚至就是长安给他安排的汉女。
  要不是赵婴齐这个人比较残暴,爱杀人,害怕内附后,杀人犯法被廷尉追究,恐怕,内附的决定还轮不到他儿子做。
  等到赵兴即位后,整个南越国的汉化和内附,都是不可避免了。
  虽然丞相吕嘉为首的一批本地贵族顽固的抗拒历史潮流。
  但其国中包括王室在内的许多贵族,却都已经做好了“箪食浆壶以迎王师”的心理准备。
  等到吕嘉叛乱,汉军讨伐的时候,大军还没过豫章,南越国的边境大将就“拨乱反正”“归义朝廷”了。
  当然,这些是南越质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闽越和东瓯,汉室就没那么重视了。
  像是质子郢,要不是刘彻忽然脑洞大开,想到要见见他,恐怕整个朝廷都将这个人忘记了。
  毕竟,固有的认知使得很多人都认为,三越中只要南越臣服,区区闽越、东瓯这样的高皇帝与吕后所立的藩国,还不是一纸诏书就能使其不战而屈?
  刘长派遣一位将军,就灭亡南海国的事情,更加剧了人们的这个观念。
  不过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刘彻问道:“朕不是命大鸿胪将那闽越王世子带来见朕吗?如今人在那里?”
  王道答道:“回禀陛下,大鸿胪那边还没消息,要不,奴婢去催一催?”
  刘彻想了想,摇摇头道:“算了,朕再等等吧……”
  刘彻负者手,转过身子去,吩咐道:“传令内史,朕今日将与闽越王世子视察思贤苑,同时还将前往细柳,检阅细柳营,最后去巡视轨道马车!”
  那位闽越王世子郢,已经在许观手下,接受了五年的教育。
  虽然才十三岁,三观也还没完全建立起来。
  但想要消除,却还是要费一些功夫的。
  甚至,若这位世子聪明一些,狡猾一些,演技好一点,汉室后续的洗脑,可能会造成反效果。
  毕竟,这个年纪的少年,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开始觉醒反叛心理了。
  假如想将他变成一个亲汉派,那么,刘彻就需要彻底摧毁他的所有认知,彻底打垮他的所有侥幸心理。
  让他哪怕回国后,都永远记住汉室的强大,上国的威严。
  还有什么比展示肌肉更能屈服他人的?
  两国交锋,未战先怯的一方,肯定是赢不了的。
  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只要屈服和震慑住了敌国高层,使之怯懦与畏惧,那么,真是如同秦国一般,可以予取予求了。


第536章 帝国主义(二)
  元德二年,正月初九,上林苑,思贤苑。
  刘彻的天子撵车,缓缓停在了当初的太子行宫前。
  宫闱之中,隐隐有着朗朗读书声传来。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
  这思贤苑里的幼童启蒙事业,刘彻登基后,作为潜邸德政,并未废除,反而加强了不少。
  很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新君即位后,就连皇室的宫廷教师也被要求,每月至少来思贤苑上课一日。
  刘彻身边的侍中、郎中、尚书、谒者们,也俱被要求每月必须有一天来思贤苑,或教导幼童,或指导农民劳作,修葺水利,改进耕作方式等。
  而且,根据刘彻规定,所有侍中、郎中、尚书、谒者,必须在回宫后,写一个工作报告,递交给上司,由尚书令汲黯汇总。
  然后根据工作成绩,给予奖励或者惩罚。
  另外,刘彻还规定了,所有侍重、郎中、谒者以及尚书,可以自由申请,自愿来思贤苑定点上课或者指导农民,满三年,经过尚书令与少府审核后,即可选择:或外放地方郡国,出任千石司曹副手,或进入九卿衙门担任六百石以上佐吏,或成为地方县丞。
  这是刘彻抄袭的后世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以及天朝太祖的上山下乡政策后改良的试验版本。
  因为拿不准,也不清楚有没有效果,所以暂时被放在思贤苑里试点试验。
  试点进行了一年多,申请来此常驻的侍从官的人数,至今也才七八人。
  却是让刘彻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想想也正常,天子近侍,哪怕只是个跑腿的,地位也比外面的千石县令高级多了。
  侍从官的顶点,更是直达九卿的少府。
  想要让一帮类似后世团中央书记处和秘书处的官二代、富二代们放弃身处中央的优渥地位,去下面教导泥腿子,这多少有些强人所难。
  就是这申请来此的那七八人,也大都都是三四十岁,郁郁不得志,早已在尚书令和郎中令那边边缘化了的家伙。
  这些人所求的,自然也就是致仕之前,谋求一个更大的官职,更高的秩比,好为子孙后代铺路。
  想象中的大批侍从官竞争的场景,自然成了一场空。
  不过,这样也好。
  这种来自后世的政策,越低调越安全。
  刘彻从撵车上走下来,举目四望。
  思贤苑与一年前相比,可谓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为刘彻的老巢和大本营所在,登基后,根本用不着他这个皇帝发话,下面的官员,就会把大量的优惠政策往这里堆。
  更何况,墨苑最初的大本营也是在此。
  虽然现在墨苑已经搬迁,但是,墨家的墨者们,对思贤苑却是很有感情。
  每到休沐或者他们觉得攒够了钱,是时候出门践行自己的理念时,这思贤苑常常成为首选之地。
  于是,就有了刘彻眼前的这一幕。
  一座座水车林立于苑北的河岸边,刘彻只是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视线所及的范围内,起码有十台水车正在工作。
  水车的水轮,在水力带动下,将处于低处的河水自动送至渠道之中。
  即使是冬天,万物萧条的季节,这思贤苑里,却依然非常热闹。
  尤其是河岸边的水车旁,甚至挤满了围观的民众。
  一袋袋的小麦被送至那里,然后通过水力磨坊,研磨成麦粉,再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就变成了初级的面粉。
  如今,这些面粉的销路根本就不用愁。
  长安城里,一石粟米只能卖最多五六十钱,但一石麦粉,起步价就是两百钱,就这还有价无市。
  麦粉利润,三倍于粟米!
  去岁响应号召,种植冬小麦的农民都赚死了。
  尤其是思贤苑。
  去年几乎有一半的土地,改种了冬小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