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酒徒-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新登记录籍,他们就变成了合法的平民,但是,这些人一无土地,二无安身立命之所,这些人该怎么安置?
  一时间,李隆基头疼不已。
  ……
  ……
  御书房里正在召开小朝会。
  每每有在朝会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李隆基都在召集他的近臣在御书房里再次机会讨论,成为约定俗成的小朝会,十多年来已成定制。不过,令李隆基失望的是,在御书房里,众臣还是争执不休,没有弄出一个结果来。
  其实,在这些大臣心里,这数十万的新农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包括李林甫在内,多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顶多是分散到各州府县,任其自生自灭罢了。但是,这话并不能明着说,毕竟谁也不愿意当恶人。
  萧睿保持着异样的沉默,他在一旁冷眼旁观,这才发现,似乎只有裴宽才有那么一点点“平民心”,言语间多顾及到了这些人的生计,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他们的死活。
  就在有人提出这些人全数纳入军中的建议后,李隆基终于忍不住发怒了。他冷哼了一声,狠狠地一拍案几,沉声道,“这些人老弱妇孺兼有,如何全数充入军中?再者,就算是充入军中,朝廷又拿什么供养他们?”
  “李林甫,你来说——”李隆基顿了顿,摆了摆手。
  李林甫叹息一声,他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低低道,“皇上,实在不行,还是让他们重新沦为家奴吧。这样就解决了朝廷的心腹之患……”
  李隆基眉头一跳,“呃?”
  李林甫一系的几个官员马上群起而响应,浑然没有看到李林甫嘴角的那一抹阴沉。
  章仇兼琼皱了皱眉,上前道,“皇上,臣以为,李相之言不妥。”
  李隆基玩味地看着章仇兼琼,“章仇爱卿,你不妨直说,朕听着。”
  李隆基心道,章仇兼琼你总算是愿意站出来跟李林甫唱对台戏了?不能不说,李隆基扶植章仇兼琼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他牵制李林甫,但章仇兼琼入阁以来,行事低调,虽然与李林甫不相来往,但也没起什么冲突。而对于李林甫的政令主张,他多保持着沉默。
  但很显然,章仇兼琼知道自己尴尬的角色,明白,沉默不能继续保持下去。所以,在这件事上,他毅然站了出来。不管他说什么,不管他提出的建议如何,有无可行性,只要是站在李林甫的对立面,就成了。
  所以,章仇兼琼只是反对,并不意味着他有比李林甫更高明的处置方法。
  “皇上,这些流民之所以成为无籍的黑户,根子在于大量不在册的土地,如今土地都被朝廷收回,他们……”章仇兼琼不紧不慢地说道。他的意思很明白,没有了土地,贵族们还会要这些流民黑户干什么?
  李林甫笑了笑,“皇上,是臣疏忽了,章仇大人说得对。”
  说着,李林甫借着回身的功夫向萧睿投过意味深长的一瞥。萧睿正在梳理自己的心绪,突然察觉到李林甫老奸巨猾的眼神投来,不由呆了一呆,又暗暗苦笑。这老丈人当真是一个老油条,自己在想些什么,或许能瞒住天下人,但似乎就瞒不住李林甫。
  萧睿确实有一个非常奇特的设想。但他正在犹豫,该不该提出来,而提出来又会不会得到大唐皇帝和大唐朝廷的同意。毕竟,他这个设想,太过惊世骇俗了些。也就是他这个穿越千年的穿越者,心思才能如此天马行空纵横四海吧。
  李隆基也在打量着萧睿。他知道萧睿肯定是有想法,不知曾几何时,这玄宗皇帝似乎已经习惯了萧睿那些稀奇古怪的新鲜点子。
  “萧睿,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李隆基见萧睿还在犹豫,直接就点名了。
  “皇上……”
  “嗯?”萧睿刚起身开口,就被李隆基瞪了一眼。
  萧睿一怔,继而醒悟过来,苦笑着躬身下去改口道,“父皇——”
  这一声“父皇”,萧睿叫得其实有些“羞答答”,但听在众臣耳朵里却犹如一声霹雳。就连李林甫和章仇兼琼,这两个跟萧睿关系甚是密切的人,都不禁很是吃惊。
  私下里叫叫,也就罢了,因为萧睿毕竟是李宜的丈夫,李隆基的驸马。但现在是小朝会,正式的场合,李隆基让萧睿公开称之为“父皇”,这意味着李隆基已经决定正式承认和公开萧睿的驸马身份。
  虽然只是一个称谓,但期间蕴含的意义大了。
  一时间,众臣心里都暗暗思量着,投向站在李隆基身侧的太子李琦身上的目光也变得凛然了些。
  看起来,皇帝这是在给新太子增加砝码呀。章仇兼琼心想。
  而李林甫却是心中笑开了花,他隐隐觉得,这个心机深沉的大唐皇帝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陷入了某人一点点精心构陷的泥潭中,沦陷而不自知了。其实,他还真是冤枉了萧睿,最起码,萧睿并不觉得,一个驸马的身份有什么好争的。
  似乎是没有察觉众人眼神中的复杂和诡异,萧睿继续道,“父皇,萧睿以为——”
  萧睿说到这里,突然上前去用手指着悬挂在墙壁上的大唐山河地理图,在南诏外围与剑南道之间的爨区和僰人聚居区域画了一个圈,缓缓道,“父皇,南诏雄踞西南,国力日渐强盛,虽然皮逻阁目前臣属我大唐,但是长此以往,南诏必将成为大唐西南的祸患。”
  虽然李隆基等人对萧睿顾左右而言他有些疑惑,但萧睿的话还是引起了大唐君臣的某种共鸣。虽然南诏臣服,但南诏的国力日渐强盛,南诏王皮逻阁又不是一个无能之辈,所以将来南诏必将坐大,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
  要依着李林甫,就算是倾尽国力,也要灭了南诏才好。但这种想法太过疯狂,李隆基焉能同意:大唐周边蛮夷藩属众多,还能都灭了?
  众人无语,默默听着。
  “父皇,当今之计,唯有限制南诏的发展。”萧睿手指着爨区一带,“爨人和僰人所在,南诏人觊觎已久,如果让南诏屯兵了爨区和僰人区域,南诏必成西南霸主,如果其再与吐蕃勾结,大唐西南危矣。”
  李隆基有些明白了,他陡然一惊,“萧睿,你的意思是……”
  萧睿用力在地图上一点,“父皇,既然这样,不如我们釜底抽薪——将爨人和僰人转移出来,然后让流民移民过去,在这些地方设置郡县,直接纳入剑南道管辖。如此一来,这些地方皆成大唐疆土,南诏可死心了。”
  不能不说,萧睿的设想是一个惊天的设想。一出口,就让众人目瞪口呆。理论上是可行的,让西南蛮夷所居变成汉人定居区,直接纳入大唐版图,在扩充大唐疆土的同时对南诏构成了震慑和牵制。但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
  李隆基眉头一皱。
  裴宽冷笑了一声,“皇上,萧大人当真是小儿痴人说梦呀。爨人和僰人世代居于此地,你凭什么叫人家搬迁离开故土?他们又怎么肯?再者说了,爨人和僰人加起来也有接近20万,如何安置?”
  听见众臣的不解和嘲讽之声纷纷响起,萧睿不以为意。他早就料到,他的想法一出炉,肯定是惊世骇俗的。
  “父皇,诸位大人,爨人和僰人虽然世代定居此地,但此地地贫民穷,气候恶劣,物产甚少,爨人的生存只有依靠南诏和大唐。可以说,爨人和僰人的家园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乐土。”
  “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南诏人的威胁——如此种种,假如大唐能为之找到一块安置乐土,想必爨人和僰人是不会拒绝朝廷的美意的。”
  裴宽撇了撇嘴,“萧大人,你说得容易,就算是爨人和僰人肯搬迁,那么,本官请教萧大人,你要在什么地方安置这些蛮夷之人?”
  “父皇,诸位大人,这里——西域,大唐在西域有诸多军屯之区,腾出一块绿洲来安置爨人和僰人想必不是什么难事吧?再者,西域地广人稀,绿洲颇多,朝廷安置爨人和僰人以及国中流民过去,一则减轻了朝廷的负担,二则可以开辟绿洲增加土地,三则可以牵制西域诸国,巩固大唐在西域的统治……”
  萧睿缓缓地讲述着,足足讲了大半个时辰。从地理到政治,从经济到军事,从民族融合到荒漠开发,拉拉杂杂地说了一大通。虽然其间有很多“词汇”让李隆基君臣听不太懂,但大体意思也明白了。
  总之,萧睿的构思给大唐君臣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无限美好的画卷。假如这个构想得以实现,不仅西南边陲安枕无忧,还将西域逐步推进西域的民族融合和泛大唐化。假以时日,大唐帝国的威名必将无与伦比。
  当然,这些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能不能转化为现实,其实并不容易。不说别的,数十万的大范围迁徙定居,耗费巨大,比打一场战争也差不了多少。同时,还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制定、落实等等。
  御书房里,君臣鸦雀无声。
  ……
  ……
  沉默了好久,李隆基才长出了一口气,苦笑道,“萧睿,你这种心思,让朕吃惊。不过,细细想来,也并非是不可行。只是,真要推行起来,怕不是那么容易。”
  李林甫摇了摇头,“皇上,萧大人所言貌似虚幻,但其实可行。老臣觉得,只要朝廷恩威并重,完成这番移民搬迁,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耗资巨大,如今的国库怕……”
  “是啊,皇上。”
  众臣开始插话,多角度多层面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裴宽一直在沉默,突然他躬身一礼,“皇上,臣赞同萧大人的意见。爨区和僰人聚居点地广,安置20万流民不成问题。这些流民擅长农耕,一定会在爨区安居下来……假以时日,爨区与剑南道连为一体,必将为国库增加无尽的税赋收入……”
  “而且,臣对西域颇有了解,西域虽然荒漠无比,但可以开垦的绿洲土地众多,如果让爨人、僰人和一部分流民进入定居垦居,一来可以减轻朝廷的压力,二来可以为朝廷在西域提供兵员、粮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