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平息和压制下下去。
时间如开闸的流水一般的很快跨入更加炎热的月份。有气无力的蝉鸣声,被隔在厚重的门背后。
“你想做什么……”
谜样生物有些警惕的瞪着我。
因为日常安排的增多,让一度逍遥自在的谜样生物叫苦不迭,所以找个商量重要事情的借口,跑来和我呆在一起,变成她难得的休闲时间。
只是没想到我带着她直接下了进一步扩大的冰窖,顿时有点。
我当然没有心情对她做点什么,至少现在的这种体形下。只是,从恢复经营的天工号和八云社,我得到一些期待已久的好消息,顺便也叫上了她一起分享。
一堆的实验工具和器械。
“这是什么……”
谜样生物,有些好奇的仔细打量着麻纸上一小堆,类似海水刚晒出的粗盐一般的灰白颗粒。
“小心。”
我将她拉开一定距离,然后递给她一个沾湿的口罩。
“这东西有毒的……”
我用镊子小心的夹起一小撮颗粒,放到一个石质容器中,然后用点燃的线香凑上去,只听清脆的噼啪一声爆响,一股奇怪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线香则直接消失了一小截。
然后我又放了一些进去,然后用捣药的长柄炷,稍微用力一敲,又是噼啪一声青烟袅袅。
“难道……”
谜样生物的脸色有些惊讶。
“没错,就是雷汞,最原始版本的雷汞。”
我颇为得意的道。
“也是后世雷管和子弹底火的重要成分……”
“我让八云社的匠师,用汞与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汞,再与酒精混合反应,最后得到的结晶体。”
“所以有毒性,稳定性也差……”
原理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却没那么容易,汞还好说,先秦以来就相当常见的制品,硝酸得用精炼硝石,从矿山炼铁的废气蒸馏物,过滤提纯的名为绿钒水的浓硫酸里,二次反应得到的;然后酒精也是从高度酒里用较低的费效比,多次繁复蒸馏出来。
这还要感谢广府当地发达的制糖业的副产品,大量甘蔗渣酿制的廉价烧酒的市场供应。
虽然还是试验台上的手工产品,但是起码有一个批量化生产的方向了。
虽然有易挥发,有毒,带有腐蚀性之类的缺陷,但是对于近代那些射击次数有限的枪炮来说,却不算什么问题了。
虽然底火什么暂时不太可能一步到位,但是作为雷管的发展方向,确实可以在爆炸物领域上更进一步的。
然后我又引着她,来到另一张特制的工作台上,另一件,则是天工号精密加工技术的产物。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前圆后方的长金属块,其实是几大锻铁件构成,却要感谢这个时代,已经初具规模的锻造技术。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枪机……”
我解释道。
这个时代最好的燧发枪,用的还是转轮燧发枪,有一个缺陷,就是击发次数稍多,转轮的机括,就会逐渐失去弹性,当然对于燧发枪的射速来说,真心不算什么。
因此我直接将之改良为更加简单耐用的撞锤燧发枪,进一步简略掉装填和发射准备的间隙。
当然我不是不想一步到位所谓撞针枪,问题合适的压缩弹簧,这个时代还没有诞生呢,相比之下,各种弹性螺栓和铆件的应用,在这个时代已经相当普遍,甚至形成一套规范性的标准。
这个枪机的构造,则是来自论坛上军迷和发烧友反复讨论过的,近代后发枪的样式雏形,所谓德莱塞步枪,霍尔步枪和卡曼尔莱德枪的综合体。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枪管后部有一个可以向上掀起的圆管,其原理就类似后世的子弹壳,将火药和弹丸依次加入塞实,再扳下旋紧,让管口的螺纹与枪管凹槽密闭,就防止大多数火药气体泄漏的问题。
更何况我还有一样大杀器——密封胶圈,原本是打算用在蒸汽机上到,没想到先在火枪设计上用上了。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橡胶,但是却又一种沿用了数百年的替代品——杜仲胶,当然无法和硫化橡胶比硬度,主要是作为车轮防磨减震,以及防水的雨衣雨靴等生活用品上的应用。
此外我在弹药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改进,就是所谓的纸壳定装弹,当然是因为没有底火的缘故,只能做到火药和弹丸的定装,但是这也足够。
这样下来,虽然还有残烬比较多,密闭圈受热老化快等缺陷,但是对于射击次数有限的原始版后装枪来说,却不算问题的问题了。
要知道因为材质和火药的限制,这个时代的火铳,还是必须做的比较厚重结实,才能给人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感,射速,前装意味这只有站立和半蹲队列,才能装填的限制,不得不靠队列宽度来加强火力数量和威力。
一只原始的后装枪,已经足以秒杀这个时代大多数火器了。
这样我距离梦想中排队枪毙的弹幕时代,有更进了一步。剩下唯一能限制我的则是枪管的加工和选材。
我现在需要不断的实验各种管径、厚度和长度,以找出一个重量。威力、精度和可靠性都比较折中的方案,然后作为批量化的标准。
起码我有多种精炼铁料的选择,南朝有所谓四大名铁,来自东海道的扶桑铁和琉球铁,来自西海道的南安铁和天竺铁,可以说各有优势。
“需要我做什么……”
谜样生物闻弦歌而知雅意的道。
“更大数量的铁料。”
我开门见山。
“因为手工加工的报废率还比较高……”
“还有来自倭国的硫磺……”
“同样需要借用宇文家的渠道去获得……”
“至于硝石,我会从天竺那里想办法的。”
随后,我有带她去见了躲在某处私家工坊里的沈岳,作为某种交接。
这位沈瘸子,很是吃了几天饱饭,洗刷干净身体,又剔掉了杂草一般的须发,穿上量身裁制的青绸布衫之后,佝偻的腰背也挺直了不少。
人模狗样的可以看到曾经为一代大匠的某些旧日风采,很难让人将他和之前那个蟑螂、沟鼠一般,披着麻袋片,在垃圾里翻捡的驼背瘸佬,联系在一起,只是他残废的手臂和眼睛,却是没法恢复回来。
所以他只能作为指导和监工,兼带调教一些细节,而无法身体力行大多数需要亲自动手的工作。
但是他还是画出了几种机械的结构图,呈现上来供我参考。作为一代大匠,最宝贵的无疑就是他头脑里的设计和经验了,我为此专门雇请了两个受过专门绘图训练的人,去协助他,将这么多年积累的想法和方案,慢慢梳理出来,变成一份份图纸和表格。
我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端的大匠,我还需要的是一个比较容易推广和普及的工艺传承体系和门类。对于这一点,经历了太多事之后的他并没有任何意见。
我虽然有很多想法,也有一定业余爱好为基础的动手能力,但是毕竟距离专业领域,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在这个时代已经成熟的设计体系上,进行改良和修正,无疑是事半功倍最容易见效的捷径。
第148章 惊闻
在这个时代发展成熟的水力机械,似乎已经到了某种极限,越来越大的转轮和越来越粗的传动机构,对于河流和水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更别说配套的占地空间。
遍布在大小江河之上的各色水轮,已经成为南朝统治的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作为民用生产倒是无所谓,但是作为强度更高的军工生产,就有些发展潜力不足和缺乏后劲了。那些工坊主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代价,将河流拦截起来,用堤坝制造更多的水位差,然后又引发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上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环境适应性更好的蒸汽机,哪怕是费效比更低的原始版本,就显得尤为重要的。
好吧,虽然距离三酸两碱的打工也体系,还遥遥无期,但是至少证明了这个可以发展的方向,然后依靠投入和时间来慢慢堆积了。
我将沈岳这个前大匠及其配套人员,交给谜样生物去负责的理由很简单,她有原料也有人手,以及相应产业积累,作为以开银矿起家的白银一族,现今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种矿山生产、冶炼的机械,以及时代积累下来的匠师。
我只要负责时常关注进度,提供以下方向,好节省出精力和时间来,做其他方面,比如武装和建设,政治和经济上的谋求等等。
用比较二次元的话说,有些东西在我手上属于政治和武力上到额加成,到了她手上,就会变成研发和生产上的加成。这是我们自然而然行成的分工。
交代好事宜之后,我驱车出行,再次来到河边的训练场,已经被拓展了许多,囊括了包裹原本的仓场、果园以及一座小山头在内的方圆之地。为了把周边的地头,拿下来没少费一番功夫,这还是因为这地方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出,就算是打柴和狩猎,也有点得不偿失。
树荫环抱之中的果园林木,已经有些许挂果了,都是些桃、奈、李子之类的青实,而逐渐特地被砍伐和平整出来一大块空地,就成了某种特殊的训练场。
如同爆豆一般的噼啪声,终日不绝于耳。一阵又一阵的灰烟,被掠过林梢的海风吹走之后,又一次次的重新笼罩在场地中。
自从梅山行馆之后,我也得到了某种意义上准许状,可以在私家的场地内,继续操练这些隶属于后军置制的“辎重护卫队”,防止他们因为“多见繁华,而武艺荒废”。
自从梅山行馆之后,我至少得到一百多号人富有占地经验的铳手,以及其他经过残酷战斗淘汰下来的老手,因此短暂的修整之后,让他们一拖三或是一拖四的模式,对新补进来的人,进行传帮带。
其中重点就是铳队的加强和扩编,身为穿越者,这么可能不向往枪炮轰鸣的浪漫呢。更何况长兵、铠甲和弩一向是历代政权,重点管控的对象,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