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天大的灾难和折磨了。
  他可是发了狠誓,要给娘子挣上一身风风光光的诰身,顺带报答一下长久的扶持资助,好在那些娘家人面前,好生扬眉吐气一番的。
  事实上,一听说要去淮上赴任,那几个临时结交的放官,也不免露出某种幸灾乐祸,或是同情之色了,然后就无一例外的冷淡了继续攀交的心思。
  而江宁当地,那些盘踞在城中,等待行在有所放官时,毛遂自荐作为幕属从僚,一同上任的,前官吏清客人群。一听说这位秦老爷是在淮上贵就,顿然也做了鸟兽散,显然是不看好他的去处了。
  倒是那些陪酒的女伎,却是颇有些主动迎合的心思,甚至不乏愿意拿出私房钱倒贴随他上任,做一个临时的如夫人也好的娇娥。只可惜,他却没有这个心情和寻思了。
  但是,国朝的任命,可不是那么好逃避的,限期之内就需赴任,就算其中生病了,也的病死在任上才行。不然于他,或是与他的家人,都是极大的罪责株连。
  因此,秦学士在江宁城里,“莫愁妖娆”“玄武妩媚”的两湖风月中,继续买醉蹉跎了好几天后,还是不免在奏进院派人催促和护送下,收拾少得可怜的一点行囊,踏上了北去的海鹄快船。


第528章 经略(三)
  当前方和韵的新作,被送到我面前,供以赏鉴的时候。
  我正带着阿骨打,在巡查过的童子营少兵队的驻地里用餐,喝着刚收割未久的晚稻、新麦,玉米碎、高粱米、扁豆,一起熬成的杂粮粥,吃起来自有一种谷物的清香味。
  佐食小菜,唯一的荤色,乃是稻田里现抓的泥鳅裹面炸酥,盐霜裹的土豆片,糖汁拔丝瓜条,还有芋头和菜油打成的泥,再来点桑葚酿的果酒,就成了最简单的一餐。
  除了编管的劳役营外,拿出计算过亢余外的剩余物资,组建女营和童子营,也是当初入主青州时,针对本地妇孺居多现状的应对举措。
  虽然以驻军的势力,以及外来填户的比例,如今本地这些老弱妇孺,是不大可能被煽动起来反抗我的统治,但就放在那里任其自生自灭,也未免太浪费了。
  北地的妇女,同样具有大多数劳动人民,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性子和忍受力,也有相应的劳动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大多数,次等劳动强度的工作。
  因此,从去年的冬天开始,各种军队相关的被服厂、织染场、缫丝厂、桑田、果园都用上了女营来劳作。
  而这些本地的孩童,虽然眼下能吃了一点,能做的事情也不多,但是放眼从长远看,这岂不是最好洗脑和逐步塑造起来的潜在兵员和基层干部么,这可是一笔包赚不赔的长期投资。
  故而我哪怕自己掏腰包,海路从夷洲等地运粮过来补充日用,也要将这个基本处于负收益的日常制度,维持运作下去。
  因此我,甚至颁布了一条有个人色彩的专门政令,就是本地十岁以上或是以三尺半为标杆的孩童,都必须送到官府去接受工读为名的,为期五年的强制集体生活。
  为了避免过于强烈的军队色彩,这些临时设置的地方被叫做学工营,每旬允许回家居住两天。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在消息传开后,与原本遭受冷遇的预期不同,各地送过来的适龄不适龄孩童几乎排满了征收站点之外。
  我这才知道我错估了忽略了什么,作为古人可是没有计划生育的概念,为了节约物资起见,天黑后唯一剩下的娱乐节目,就是造人,于是生的多夭折的也多。
  特别是在灾荒之年,为了减少家中吃饭的嘴巴,卖儿卖女也是一种常态,甚至易子相食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时候,在漫长冬日的煎熬中,苦苦支撑嗷嗷待毙的人们,突然听到有地方愿意接受这些孩童,还是官府背景下的机构,自然是越快摆脱累赘和负担,越好了。
  他们甚至担心有所限额而,在第一时间争先恐后的赶了过来。许多小孩,甚至还是饿着肚子,被送进营地,正所谓的能省一点就是一点。
  至于我担心地方上的反弹和抵制,拆人骨肉的骂名,善政变成恶政澄诸如此类的事情,却也没有多少发生的土壤。
  至少,在报警了乱世的流离动荡之苦后,这些地方百姓似乎有着一种,相当朴素的等价交换情节,就是世上从来没有白落的便宜,这些孩童既然被送过来,形同卖身给官府了,就如同那些行业学徒一般,需要用今后生涯的服务和努力来偿还。
  说不定还因此,能够在官府的管辖下,获得一条生计和糊口的本事,因此,且死活不论,该打该骂,怎么折腾和管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此,在初成规模之后,与劳役营重的成人们一般,童子营中一些身体状况较好,表现的比较坚韧肯吃苦学得快的,则被专门挑选出来,编为专门的少兵队。
  现如今……这些被额外挑选出来高矮不一的孩童,正在暑热的空气中抖擞着身体,按照军队的编管和缩水标准的操条,一板一眼的操行着。
  他们的武器,就是和他们四尺长的短木棍,这样等身子长大一些,运用娴熟之后,大抵可以当作矛列和铳队来操练。
  日常则是一个房子三十人大通铺的集体生活,一个大舍就是一个火三什的编制,各有少年队的火长和什长,外加一名小旗手和号手的配置。
  每天鸣号起床,聚旗而操,操后在简单早食之后,就开始进入军属的工坊,做一些分拣,零碎手工活计直道午时鸣钟。
  而在基本管饱的午食后,则是越野跋涉和营外操练,以及一些器械练手对抗,直到天黑收队。
  晚上隔三岔五的有夜读和讲习会,主要是启蒙识字和输灌,军队式的集体认同感、优越感。
  正所谓谎言说上一百遍也就成了真的,更何况是这些,接受反复日常输灌的孩童,基本三观任由我们,想向怎么塑造就怎么塑造了。
  因此,为了慎重起见,他们的教材都是我亲自参与编列和监制的,在斯巴达式古典军国主义教育的框架下。
  格外强调大集体下的服从与配合,忠诚与荣誉观,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式”,朴素的奉献道理,乃至只要追随在我麾下,共同努力以改变世界不合理现象的隐性内涵。
  按照未来的预期,其中,在每年的专长和优势最终会淘汰掉一些身体素质不够,或是其他方面不适合军队的人员。
  被分流转派到其他领域去,继续服务,哪怕是作为最基础的产业工人,或是集体农庄的成员,也是有所用处的。
  军队只是一个批量塑造的大方向,而我治下的其他领域,同样也需要足够自行培养的批量人手,而不是全部靠外部选拔和就地补充。
  这些带有集体烙印,批量培养出来的年轻人,稍加历练成长起来之后,完全可以作为日后基层组织的一部分。
  而作为某种表现出色的荣誉,其中第一批成员,将安排到我身边服役,由阿骨打进行带领,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预备亲兵。
  目前他们参与劳作的,主要是军械作坊和制铳工场的流水分拣、打磨之类低强度工作,既是一个对武器兵备熟悉的过程,同样也有利于保密和管理。
  投产后这一个月的全力开工下来,位于沂水畔的水力制铳工场,靠来件配套组装了大概有一千六百只,一式和一式改的标准长铳,平均造价在十六缗左右;则算成钱的话就是一万五千钱,十五枚大银宝。
  另外通过改造利用国朝提供的老式火铳,至少也获得了两千只杂色火铳的来源,每杆的改装费也须得约五缗,合计四千五百钱。主要贵在身管、机件的加工精度所费,这还是除掉海路捎带的运输成本了。
  相比之下,身管枪机加工工艺更简单的短铳和喇叭铳的产量更多一些,如果不太讲究精度的话,产量至少可以在长铳的基础上翻上一倍;至于三眼铳,短手炮什么要求不高的铸件,成品数量就更多了。分出产能来继续生产这些初级产品,一方面是二三线装备的需要,另一方,则是主要是用来作为培养足够数量,熟练工的日常工艺流程……
  因此……这些铳器的数量看起来很多,但是也只够装备一两个主战营,或是若干个部分火器化的防戍营而已,而我出战一次,磨损和遗失的备件,就已经远超过这个数字了。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切都还在草创之中,作为自行独力生产火铳和大小炮身管,所需要的技术前置,以目前的条件来说,还早得很呢。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根据那只肥孔提供的域外工匠所带来的手艺和技术,结合广府原有的五金铸造技术,以及青州当地匠人造钟和大型鼎具的手艺,特别是铁模湿铸法和水力热锻的初步试验成功。
  从小批量产出上说,除了虽然名为炮但只能打铁渣,形如后世大号抬枪口径的转管小炮外,已经可以尝试性做出一些诸如斤重炮、舢板炮之类规格,射程较近的小口径铸铁炮。
  只是受限于材料和工艺强度,在具体使用寿命和耐磨损上,铁膛就远不如传统铸铜炮了,属于用数量弥补质量而相对廉价的,中短距离火力压制替代方案。
  毕竟,作为一种货币原料和日常应用广泛的贵金属,铜在我的治下,依旧还是稀缺物的。
  另一方面,作为少兵队的专属待遇,他们也有类似于成人的副食补贴,一些禽肉和蛋类的营养补充,虽然落实到人头数量不是很多,而且是作为集体荣誉的激励手段来发放的。
  如今蒙山丘陵的大小谷地之中,除了放牧牛马猪羊这些体型较大的牲畜外,其实还有十几处小型动物和禽类的养殖场。
  种苗大多数是开春后,来自南方培育出来的速胜快长的鸡鸭鹅鼠兔品种,只是到了靠北方的淮上,就不免因为水土不服和船上的颠簸惊吓死了好些。
  但是剩下来的,在广府请来的家禽畜饲养老手照料下,经过了为时不短的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