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应酬赏识自己的大佬外,赵南星就是一直在搜罗志同道合的同伴。
  本质上来说,赵南星和邹元标,当然还有顾宪成这三人都是愿意对吏治和礼教做出自己的表率,同时约束他人,改良吏治,希望大明能长治久安,国势蒸蒸日上。
  但他们都不赞同张居正的很多做法。
  比如揽权,擅专,将公权放入私门等等,还有对禁止书院等学术和言路上的举措,也是极力反对。
  对张居正的私生活,还有与戚继光等武将的交往,这些青年官员更没有丝毫的赞同。
  在他们成长的时候,倭寇已经敉平,对他们来说,文武之防,远大于栽培一个可用的信的过的武将,他们总是用警惕的眼光打量着戚继光和俞大猷这样不贪钱,又能诗能文,能著兵书的儒将。
  象杨四畏这样的无耻贪婪之流,或是张臣杜松那样不识字,只靠家丁打仗的武将,才是赵南星等人能欣赏的武将。
  另外便是他们觉得考成法太苛刻,不合朝廷善养士大夫,尊重儒臣的道理,天下治道,并不是这样,而是朝有正人,纲纪肃然,不必过于求治,包括顾宪成和赵南星在内,他们欣赏的治道,实在就是大明孝宗年间的光景了。
  赵南星比起顾宪成大了一截,胡子也留了好长一截,看起来稳重的多。
  他已经从户部主事调到吏部当主事,预计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文选司郎中或是考功司郎中,一赏一罚,是天下至贵之职,号称天下第一五品,当然,前提是吏部天官得换上赏识他的大佬,赵南星并不急,他还是盛年,而且赏识他的大佬颇多,底下中下层的青年官员不少奉他为首。
  东林党已经隐现雏形,所谓的“三君”现在正都是春风得意之时。
  “梦白兄,大冷天有什么事,写张小简叫下人送来就是,何必自己跑这么一趟?”
  顾宪成笑嘻嘻的迎上去,兜头一揖,赵南星还了一揖,彼此算是见过了礼。
  “尔瞻的事,你听到风声没有?”
  “没有呀……今天家里有年货送过来,我出来的早,没有听说什么……到底是什么事?”
  赵南星瞟了顾家院落一眼,没有说什么,只是攒眉道:“今天有朝旨,尔瞻加吏科给事中了。”
  “好家伙,这一下一步登天了。”
  “可不是,当为他贺!”
  邹元标和顾宪成一样都是万历八年的进士,不过一个是分在户部观政,一个是刑部观政,后来分别为户部和刑部主事,论起来,六部是威武富贵贫贱,武当然是兵部,富是户部,贵是吏部,贫是礼部,贱是工部,也是最不叫人重视的一部,操的是工匠贱业,干点修修补补的活计,威当然便是刑部,执刑法,不威不行。
  各部尚书,吏和礼二部都可称第一,两部的尚书和侍郎都有资格入阁,然后就是兵部和刑部,再下来是户部和工部。
  邹元标原本分部不坏,可惜当年与顾宪成二人被发觉赤条条喝花酒,一时传为笑谈,后为顾宪成回江南几个月避风头,赵南星等人也偃旗息鼓,没有过问朝廷大政,邹元标性子却倔,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到底是对张居正不肯丁忧不满,连上三疏反对,好在吃了点亏,又被点了一下,用词没有那么激切,看起来也算委婉……就算这样,刑部主事的官也丢了,被安排在河间府当推官,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不曾到京师来。
  现在风潮大起,张居正一党被大肆清算,以前被清算过的当然弹冠相庆,大家纷纷从外头被调回京师,重新安排职位,邹元标因祸得福,原本主事到御史或是给事中最少三年到六年时间,甚至终生也没这机会,他却一下子授了吏科给事中,东林三君原本是他最倒霉,现在是他最风光了。
  给事中这制度在大明是很重要的职务,很多人以为就是一个七品的微末小员,其实不然。
  七品官在地方是知县最要紧……一县父母,兵谷钱粮治安水利名教,所有一切都归知县这个亲民官管,好县官使一境平安,坏官就容易搞的鸡飞狗跳,在京师,七品官最牛的就是御史和给事中,而给事中地位犹在御史之上!
  御史只管纠弹,给事中最要紧的权力就是封驳。
  就是说,经过皇帝和内阁加司礼监的合法程序的旨意,只要给事中觉得不合理,就可以把旨意给驳回去。
  这个权力,太重要了。
  大明这二百多年,不乏愣头青给事中干出鲁莽灭裂的事情来,为了不妨碍大政推行,所以一般的朝廷大政会商时,给事中不仅可以与闻,而且是可以提出意见,在大政方针上,各科的给事中可以就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内提出意见和建议,肯定是比一般人要好使的多,哪怕是各部尚书,侍郎,亦要给给事中一个面子,论位卑权重,本朝官员,给事中当属第一。
  “我们看尔瞻去,现在就走!”顾宪成十分高兴,比自己升了官还兴奋几分,当下就吩咐人打轿子来,他要和赵南星一起,到邹府去拜会邹元标。


第607章 扑空
  两人说好,顾家下人赶紧预备随家主出门,和赵南星一样,一顶两人抬小轿,不同的就是赵南星只有一个拿衣包照顾上下轿的长随兼管家,顾宪成却是有小厮长随管家,三四个人一起跟着,论起威风来,赵南星比他就差远了。
  出门的时候,顾宪成对赵南星提起贽敬一事,笑道:“书帕一事原本是极雅的,现在流于俗物,我知道梦白兄你极反感此事,不过,你我的交情,原本不该计较,是以小弟虽然冒昧,还请梦白兄不要介怀。”
  赵南星苦笑摇头,答道:“我这刚刚上疏啊……”
  他和顾宪成虽然现在的职位不是清流,不过两人都是京师青年官员中的名流,要想出头挑尖,学问扎实是第一位的,在大明当官可不象后世,只要大佬看顾,司机也一样能提成官员,在此时的大明,已经杜绝了成化年间的“斜封官”一类的弊端,也没有清季那样捐纳为官的事情,只要是官员,最不济也得是举人,而且肯定没有机会留京为官,最多“大挑”出去当知县,而且是偏远少穷地区的知县,正牌进士哪怕是三甲也不愿去的地方,那里才是举人和监贡生们的乐园。
  在京里为官,全部是苦读十几二十年的饱读之士,想叫这些进士们佩服,八股制艺精深只是一块敲门砖,要想成为名流,得拿出点扎实的东西来。
  好在赵南星确实是下过苦功,人也聪明,能成为东林三君之一,学问渊深不待多说,圣学扎实之余,杂学亦叫人佩服,这就是真本事了。
  光成为士林名流是不够的,还得被朝廷的中枢大佬们赏识,有人会经常拜门,比如张居正当国时,门房里经常一窝一窝的官员候着,不一定要见着,只要天天投名帖,被张居正经常扫上一眼,就算是“简在相心”,算是在首辅心里有了这么一个人。
  光首辅家还不行,当朝大佬的几个阁老,该管尚书部堂,都得跑到,有什么差事,公事不一定上心,私事一定要竭力帮忙,这样钻营下来,慢慢自然而然的就熬上去了。
  也有的,什么不做,份内公事办的漂亮,加上有些名望,慢慢也能升上去。
  如果没名气,也不钻营,公事又办的一般,那么好了,到临老致仕时,可能还是一个五品,最多上头不过意,赏一个四品京堂,回家养老去吧。
  上面的路子,赵南星全不愿走,他要做就要走一条不同常人的路,而且是前头先贤们乐做的事……上疏言事。
  上疏言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要切中实际,不能泛泛而言,就算是泛泛而言,也要文采动人,如果再言之有据,成为朝中大佬注意,中下层议论的名奏议,那么未来升官,自然不待多言。
  前一阵赵南星就上了一疏,说起“书帕”一事。
  原本地方官到京师来,在国朝风气尚且质朴之时,地方官赠给该管京官一书一帕,或是遍赠友人,这是雅致之事,万历之后,这十来年风气犹坏,书帕已经改为金银珠宝,馈赠十分丰厚,而名义仍然冠以“书帕”。
  这当然是可值一弹的事,而且说的是全部京官,不存在真正得罪某一派的隐忧,赵南星慨然上疏,其中不乏精警之句,如:人人皆为吏部,财能贾爵,处处都是傍门,面皮世界,书帕长安。
  明人以“长安”称自己的京师,与称兵部尚书为“大司马”一样,是一种美称,因为这些是古人称呼,说出来自然是有一股雅意。
  赵南星的奏疏一上,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成效……这是意料中事,但名声扶摇而上,人人都赞叹奏疏中的精警之句,至于不收“书帕”……那还是别开玩笑了。
  “咳,凡事都有例外,梦白兄你若拘泥,就伤了我们的情谊了。”
  “也罢。”赵南星日子极为清苦,不象顾宪成有家族照顾,当下叉手一揖,笑道:“我们之间算是有通财之谊,为兄谢了。”
  顾宪成叹道:“你我之间一点贽敬算不得什么,士风大坏,奸邪盈朝,这才是我辈正人应该戮力而为之事啊。”
  赵南星深以为然,不觉又站着聊了一阵,谈了谈彼此最近笼络的青年官员谁堪一用,说了半晌之后,方才分别上轿,两顶轿子一前一后,往着正阳门附近的邹府而去。
  到邹府之后,天已经昏黄,两人下轿时,赵南星笑道:“我们今晚扰尔瞻一顿,在他这里用晚饭算了。”
  “得,他这里我真不敢领教。”顾宪成道:“上回在这里吃晚饭,一碟咸萝卜丝就是菜,一人端一碗白饭,尔瞻又是食不语,这一顿饭吃下来,我意是神思不属,回家半天才回过神来。”
  他的话说的俏皮,也有一点刻薄,赵南星微笑不语,却不肯接他的话了。
  两人兴致颇高,不料,却是扑了个空。
  邹元标没有在家,只有那个一直伺候的老家人守在家里,果然是在切萝卜丝准备给邹大老爷佐饭,简陋的雨檐下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