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元标没有在家,只有那个一直伺候的老家人守在家里,果然是在切萝卜丝准备给邹大老爷佐饭,简陋的雨檐下已经腌了几大缸子泡菜,京师虽然有现成的南货行,冬天有不少种类的腌菜和鱼干一类可以购买,也有各色肉食,不过这些都与邹元标无关,邹元标的清廉倒是有名,而且纯出自然,绝不矫情。
  顾宪成刚刚在门前的怨气也是有理由的,前几年,他日子虽紧,也是巴巴的省下一注银子,包括一些南方土物,想着以他与邹元标之间的交情,派人送了过去……谁知道,邹元标竟然坚决不收,叫顾家的下人将东西又带了回去,并且,事后对顾宪成直言不讳,坚拒馈赠,这件事,虽不至于叫两人绝交,但彼此的交往又淡了几分,真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了。
  这也是邹元标为吏科给事中之事顾宪成不知道的原因之一,他对邹元标,确实有几分灰心的感觉。
  今日过来,也算是重修旧好,这一扑空,自然心情大恶。
  赵南星问道:“倒是去哪儿了?”
  老仆倒是知道,很爽快地答道:“去广宁门真空寺了,说是接什么姓石的返任官员,不仅我们老爷去了,还有不少老爷一起去了。”
  “石星?”
  赵南星眼中光芒一闪,已经知道邹元标去接谁了。
  石星在几年之前因为和张居正政见不和而离京,他与张居正意见最深的地方就是在于石星不赞同考成法,原因倒不是护着士绅大族,而是石星知道,考成法下,催科严肃,世家大族还有办法曲避,而一些真正的贫苦百姓,因为这样的催逼而破产,甚至破家。
  另外便是对张居正一些擅权之事和威福自用的不满,对当时很有操守的官员来说,张居正断事于私宅,而且享用起居上过于讲究,败坏士风,实不可忍。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居正也确实有值得叫人诟病的地方,比如相府的豪华和个人的享乐,包括南下之时的三十二人抬大轿和戚继光的鸟铳卫队,都是很容易触犯人君忌讳的地方。
  至于擅权,大约是当时普遍的不满的根源之一,石星也并不算特别。
  对此人,赵南星曾经有多少次想引为同道,但彼此却总是格格不入。
  石星喜欢谈实务,对赵南星的整顿吏治,重整人心,改浮华风气为国初的质朴之风的想法不尽赞同,他目光敏锐,擅于发现一些具体的问题和麻烦,加以解决,在京时,历任好多种实职,都以干练闻名……这种风格,果然不是赵南星等人的同道,就算有心结交,味道不投,也是没有办法。
  而这一次石星回京,明显是要大用了。
  石星在京时,不仅有名望,而且职位也是在中层了,临行之际,官已经做到南太仆卿,正好的四品京堂,位居京卿之一。
  逆了张居正回乡家居,无损石星的名望,事实上,得益于这年余来海漕的方便,还有顺字行的车马邮传已经通行于南方,石星常有议论发出,遍给京中友人信件,对国事颇多真知灼见,拾遗补缺,对张居正的新政已经不再是完全攻击为主,而是提出种种细微需改良之处,虽然表面看起来还是攻击,实际上已经截然不同。
  这些细微之处,赵南星注意到了,不过朝中上下肯定是没有发觉这些细微的变化,石星仍然是中层官员中反张的一面旗帜,这十来年过去,当年高拱留下来的高层和中层大半已经离世或是老朽,比如王宗沭,朝廷原本有意重用,自己却是上了一疏,直言老迈不堪,已经无意仕途,只愿留在中左所,主持辽阳镇的海漕一事……这事在很多朝官眼里就是老的得了失心疯,不过人各有志,朝廷也不会勉强。
  只是这样一来,石星回朝后被重用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赵南星消息十分灵通,石星已经内定为工部尚书,并且还会加宫保荣衔,这一下,就从京卿转为重臣,成为国家最顶级的重臣中的一员了。
  他深吸口气,没有说什么,顾宪成微微冷笑,轻声道:“想不到尔瞻也学会这一套了。”


第608章 之国
  “这一套?”
  “临来送往,盥栉未毕,客已至门,彼此往来,锺相随属,然后以昏倦之余,料理公事,日日如此……这是梦白兄你的名疏里的警句嘛。”
  赵南星摇头一笑,答道:“千里返京,迎一迎没有什么,不算是我疏里说的那种。”
  当时京官风气之坏,已经不止是书帕交往一个变味的礼节问题,每日只知道迎合上司,彼此礼节往来,高谈阔论,不理公务,所以朝廷之事,已经积重难返,张居正在日,尚且如此,这大半年张居正病重逝世,各衙门的公务都十分荒疏,连赵南星都看不下去,上了一疏,专谈此事。
  奈何没有法度约束,上疏只是白费,此时顾宪成拿出来指责邹元标,确实是有些诛心之论,是发泄怒气了。
  “哪几个老爷去的,你记得吗?”赵南星对迎石星的客人名单,倒是十分在意。
  “有御史刘老爷,御史郭老爷,给事中张老爷,刑部郎中吕老爷,御史卢老爷等人,还有几个,我不认得,不敢瞎说。”
  “哦哦,知道了,上复你家老爷说我们来过了,无甚要紧大事,只是给他贺喜,等他有空了,我们再来。”
  “是,两位老爷请慢走。”
  老仆是乡下人,在京里久了,也是一嘴带南京方言味道的官话,当时的北京还是一座方言岛,有朱家皇室从安徽和南京带来的方言味道,要到百年之后,满洲人将东北方言带进来,京师的官话才最终成为后世的模样。
  “梦白兄,刚刚说的这几位,兄可知道究竟是谁?”
  京里御史甚多,最近最出风头的御史是山东道试御史羊可立和李植,江东之这三人。身为张四维的门生心腹,他们连上弹章,连续弹倒了冯保和王国光,戚继光,还有梁梦龙等多位大佬,很明显的,这三人还会有继续下一步的动作,举朝之中,也是将眼光看向这三人。
  谁都知道,这三位涉及到绝大政争,里头的水深的很,所以一举一动,格外引人关注。
  张居正这十年来,当然不可能才援引最近被处理的十几个大臣,他的门生故旧就不止百人,历任中朝和封疆的当然很多,在中下层,在六部当郎中,员外,主事,在都察院当御史,在国子监,在地方府县任职的当然也很多,这些人,要么是因为关系而进入张居正一党之中,要么就是因为对张居正的事业持赞同态度,慢慢引为同党。
  现在朝中大政变幻不定,这些官员自然也是在观望,同时还有不少敌对势力,正在等着递补上来,所以李植三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被视为大政变化的开端,天下目光,尽在三人的身上。
  前几日,皇帝有旨:御史李植,江东之,羊可立尽忠言事,摘发大奸有功,俱着于京堂不次升用。吏部知道。
  这一道旨意,抵这三人十年经历,从七品御史,一下子就到四品京堂,一日之间,连升六级。
  而这一道旨意,也是明显表明了皇帝的态度,就是对张居正和其余党,一定会穷追猛打,绝不会轻轻放过!
  李植更每常对人言道:“至尊喜我,呼我为儿,每观没入之宝便喜我在侧。”
  虽然无耻,亦是引人注意,更有不少无耻之徒大加羡慕。
  御史在最近绝对是风头人物,不过顾宪成平时和邹元标往来不多,邹元标往来的御史,顾宪成光是听一个姓,是绝对没有办法猜出人物来的。
  好在赵南星与邹元标平时往来较多,没有怎么为难,便是说道:“刘士忠,郭维贤,张维新,吕绅,卢洪春……”
  “等等。”顾宪成突然道:“这些人,我感觉其中有脉落可循!”
  “对喽。”
  赵南星做了一个赞赏的表情,对顾宪成道:“你长进了,居然能听出来这其中的要紧之处。”
  “梦白兄莫打哑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人,和当年被刺身故的黄道瞻,还有在外的沈榜,张梦鲤,还有跑到辽阳的赵士桢等人,俱是张党。”
  “张党?”
  顾宪成当然知道这不可能是张居正一党,但被唤成“张党”又不是张居正,而且绝不会是张四维,他是一时想不明白,这张党到底是哪一党?
  现在阁中大学士是张四维,申时行,许国,还有一个王家屏和王锡爵呼声很高,转眼入阁。另外,沈一贯,赵志皋等人也是未来的后起之秀,只是这些人现在想独立一党,实力根本不够,申时行的基础都太弱了,只是江南籍官员支持他,隐隐算是江南一脉的党首,但这种党太松散了,不如晋商团结和财力充足,连晋党也是远远不如张居正经营出来的势力,更遑论其余各党。
  现在又出来一个“张党”,一时间顾宪成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呵,”赵南星冷笑一声,提醒顾宪成道:“勋贵之中,想一想。”
  “我知道了。”顾宪成不是笨伯,立刻拍腿道:“张惟功。”
  “对喽!”
  “他一个武臣,怎么罗致到这么多清流成其一党?”
  “这其中当然有原故。”
  惟功招致人,并不是一定要有相当的身份,总是看品性,人格,然后慢慢找机会,施恩于人。
  就算是你无欲无求,你总有家人老小,是人,就有弱点,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当时他又是清理京营呼声很高的少年勋贵,一心做事,名声很好,加上多方设法,在一些新科观政进士和七品官员之中,罗致到了一些可以够资格托以心腹的人。
  现在几年时间过去,张党渐成雏形,其中颇有一些清流御史和六部之中的郎中和员外郎级别的官员,不怎么显山露水,但实力也不可轻侮。
  “好家伙,这人可真有手腕。”
  顾宪成也是咋舌,毕竟国朝在永乐年间是勋贵势大,比如文臣和勋贵相争,永乐年间,必定是勋贵无事,文臣被贬,或是直接杀了了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