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飞月球虽然时间很短,但也足以让唐风他们几个提前享受一下火星上的引力了。
庞大的火星飞船以固定的速度在环月轨道上的绕着月球飞了多半天,在韩。正将飞船的主控权交给飞船主控电脑之后,以唐风为首的七个人分乘“鹰隼号”登陆仓和“鲲鹏号”登陆舱,开始准备登陆月球。
第九二二章鲲鹏号
“鲲鹏号”登陆舱是火星飞船新配备的一艘重型登陆舱。之所以是“重型”,那是因为利用最新科技才刚刚运送到火星飞船才两个多月的“鲲鹏号”登陆舱,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人类航天史上个头和有效载荷最大的一艘登陆舱。
其实在三年前亮相的“鹰隼号”登陆舱,就已经可以算是人类航天史上最牛叉的登陆舱了。毕竟人类以前登陆月球的时候,登陆舱都是分体式的,一旦登陆月球,那么登陆舱的下半部分将会永久的停留在月球。
可是“鹰隼号”就不一样了。“鹰隼号”采用了最新的重型运载火箭回收技术,再加上应用材料的突破,让“鹰隼号”拥有了可以整体往返母船和登陆星球的能力。而且因为“鹰隼号”采用了新型的应用材料,让“鹰隼号”的有效载荷提升了许多。
作为可以往返于登陆星球与停留在轨道上的母船之间的一体型登陆器,直径为4。4米,长度为16。5米的“鹰隼号”的燃料舱中,一次性可以盛纳高达105吨的化学燃料,几乎是当年阿波罗登月舱的十倍。而且相比于阿波罗登月舱那可怜的仅仅能够让两名宇航员登月的有效载荷,“鹰隼号”的有效载荷更是高达12吨,不仅可以一次性送六名宇航员到达登陆星球,而且上面的维生系统更是可以维持这六名宇航员在登陆星球上生活达两周之久。更别说“鹰隼号”除了可以拉宇航员之外,更是可以装载一些诸如月球车之类的额外载荷。
说个毫不夸张的话,“鹰隼号”除了没有机翼,有效载荷稍微比航天飞机差一点之外,其他方面几乎就和一艘航天飞机差不多。可以说,“鹰隼号”的出现,是人类航天技术的一大进步。
而相比于“鹰隼号”登陆舱,刚刚研发出来并装备在火星飞船上的“鲲鹏号”就更了不起了。
“鲲鹏号”绝对是一个大家伙,因为“鲲鹏号”虽然直径和“鹰隼号”差不多,都是4。4米,但长度却足足超出了“鹰隼号”一倍,达到了33米,这几乎和航天飞机核心部位的轨道器差不多大小了。
而且建造“鲲鹏号”所采用的材料要比当年的航天飞机更好,所以“鲲鹏号”除了可以一次性承载高达280吨的化学燃料之外,更是拥有高达32吨的有效载荷,不仅可以一次性把多名宇航员送到登陆星球上去,更是可以承载诸如重型探测车之类的大家伙。
这种重型探测车可不是小小的月球车或者“好奇号”火星探测车能比的。这种重型探测车不仅可以遥控,更是可以让宇航员乘坐在上面,就好像一辆越野吉普车一样,让宇航员开车在登陆星球上自如的行动。
之所以建造“鲲鹏号”,完全是处于唐风的授意。早在第一次登月行动之后,唐风就感到“鹰隼号”的有效载荷有些不太尽如人意。尽管那时的“鹰隼号”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好、有效载荷最大的登陆舱,但在经历过一次登月行动的唐风眼里看起来,“鹰隼号”还是有所不足。
要知道,登陆火星和登陆月球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事,虽然过程都差不多,但登陆月球更多的是为了检测人类登陆其他星球的能力。而火星就不一样了。
作为人类最有可能进行外形移民的目标星球,火星是需要详细勘测的,但是在以前,勘测火星仅仅是依靠停留在环火星轨道上的火星人造卫星和无人火星探测车来进行的,这些东西都属于电脑控制的东西。
电脑再先进,也不如人脑厉害。毕竟在判断、分析、总结等方面,人脑要远远超过用程序控制的电脑。
正是因为如此,在第一次登月行动结束之后,唐风就命令施密茨博士的团队,开发一种有效载荷更大的登陆舱,同时开发一种可以让人驾驶的火星探测车。
当然,要研发这两样东西,花费自然是不菲的。不过对于唐风来讲,几十亿美元的费用,他还就真没放在眼里。
原本这只是唐风的一时之念,为的是日后登陆火星的时候,可以让宇航员的活动范围更大,更节省体力。结果在星核升级到五级之后,唐风这才发现自己当时脑袋瓜子一热的结果,竟然对星核继续升级以及鹦鹉螺号合理的出现,找到了一个很有效的实施办法。
只不过,唐风的这个想法虽然很不错,但却是把施密茨博士的团队给难住了。
如果按照唐风的要求来建造这艘大个头的登陆舱,那么登陆舱的干重必然会超过“星空”系列重型运载火箭的GTO运力极限。
要知道登陆舱可都是采用的火箭回收技术,也就是说,在登陆舱登陆目标星球的时候,登陆舱的舱体可是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力的,所以,登陆舱必须要用整体成型的方法铸造,就好像重型运载火箭一样。否则,一旦冲击力过大,登陆舱很有可能发生舱体断裂的危险。
这样一弄,问题就来了。“鹰隼号”还好说,“鹰隼号”是按照“星空”系列运载火箭的极限有效载荷来设计的,所以鹰隼号可以一次性的被运送到火星飞船。
但“鲲鹏号”就不成了,“鲲鹏号”的干重几乎是“鹰隼号”的两倍,而且个头几乎快赶上航天飞机了,再加上“鲲鹏号”也不能像火星飞船一样,将零部件运到火星飞船再组装。所以要一次性的将“鲲鹏号”运送到火星飞船,就必须要考虑用其他的方法。
最后,施密茨博士的团队经过严密的计算之后,决定采取往“鲲鹏号”上捆绑助推器的办法,这才解决了“星空”系列运载火箭推力不足的问题。
所谓捆绑助推器,就和当年美国人发射航天飞机一样。航天飞机的干重可是和“鲲鹏号”差不多,个头也差不多,因此要想把如此重的大家伙运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上去,必须要为运载火箭增加额外的推力。于是美国人想出了在航太飞机上捆绑助推器的办法。
在发射航天飞机的时候,在航天飞机上捆绑上推力足够大的助推器,然后和运载火箭一起点火升空,航天飞机上的助推器加上运载火箭的推力,所产生的总推力足以把搭载着航天飞机的运载火箭送到预定轨道。
而“鲲鹏号”就是用这个办法在今年的三月份才被运送到火星飞船的。
第九二三章火星航天服
“鲲鹏号”的建造周期可是比“鹰隼号”还要长,并不是因为“鲲鹏号”的个头大,而是因为“鲲鹏号”里面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
“鲲鹏号”内部的空间可是远远超过了“鹰隼号”,即便是不使用“鹰隼号”登陆火星,单单采用“鲲鹏号”,也可以一次性将全部十二名宇航员全部运送到火星表面。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备用情况,指的是“鹰隼号”出现问题无法使用的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办法。要是按照正常的计划,登陆火星的时候,“鹰隼号”和“鲲鹏号”将会同时出动的。
“鲲鹏号”的出现,可以说又为火星飞船上了一道保险。“鲲鹏号”的燃料舱中可是装载着高达280吨的化学燃料,如果不使用“鲲鹏号”的话,这个大家伙就相当于十二个燃料舱所储备的化学燃料。
而如果“鲲鹏号”不拉宇航员登陆,完全拉各种物资登陆火星的话,仅仅“鲲鹏号”上所携带的物资,就足以让宇航员在火星表面建造起一个小型的前进基地来。这个小型前进基地中所安装的维生系统,可以供十二名宇航员在这个小型基地中生活长达六周的时间。
“鲲鹏号”的出现,也让唐风对载人火星探索计划有了一个小小的调整,那就是在火星表面建造起一个小型前进基地。既然要搞,为什么不搞的大一点呢?
当然,这些东西都要在一年半之后才能实现,毕竟光是下一个火星发射时间窗口,就要等到2021年的11月份了。因为火星飞船的速度提升,所以火星发射时间窗口要推迟一段时间。
毕竟以前计算火星发射窗口的时候,是按照火星飞船飞行七个月计算的,那个时间窗口是在2011年的7月份。现在火星飞船的速度大大的提升,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火星,所以这个发射时间窗口必须要推迟,否则按照以前的发射窗口来行动的话,等火星飞船到达指定地点时,火星还没有飞过来呢。。。。。。
现在唐风他们要开始真正的登月行动了。当然,为了检验“鲲鹏号”的各项功能指标,“鲲鹏号”这次也跟着参与登月行动。
“鹰隼号”上依旧是由韩。正来担任指令长,法国人让。雷诺担任“鹰隼号”的驾驶员,英国人吉米。约翰逊为“鹰隼号”上的乘员。
“鲲鹏号”则由俄罗斯人亚历山大。鲍里索夫同志担任指令长,加拿大美女艾米丽。辛格担任“鲲鹏号”的驾驶员,美国人鲍勃。阿诺为乘员,至于唐风,打酱油。。。。。。
两艘登陆飞船按照事先预定好的程序,依次脱离火星飞船,开始沿着一定的角度切入登陆轨道。
因为月球的引力要比地球小得多,因此这两艘登陆飞船都飞的相当的轻松。无论是在空中调整下落姿态,还是最后点燃主反冲火箭,都要比在地球上轻松的多,而且两艘登陆飞船的燃料消耗也非常的小。
远在地球贝儿公主岛航天中心的地面控制中心内施密茨博士,在两艘登陆飞船安全降落之后,立刻就推算出了这两艘登陆飞船如果登陆火星的话,会消耗多少燃料,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让人非常满意的。
也就是说,不管是执行了三次登月行动的“鹰隼号”,还是首次执行登陆任务的“鲲鹏号”,都表现的近乎于完美。
当两艘登陆飞船安全的在预定地点降落之后,身穿新式航天服,或者干脆叫“火星航天服”的唐风当仁不让的第一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