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机会,她有抓住了,所以她还算是幸运的一个吧?起码,她自己是很满意她现在的处况——不仅有女生愿意跟她交朋友,还有男生也愿意跟她玩。
至于这些愿意跟她交朋友的女生以及乐意跟她玩的男生却基本都是被老师厌恶的学生,那都是些不学无术的人,用老师们的说辞就是“那都会是以后初三一班的人”。如此可见,能够容纳王敏的这个圈子似乎有着不甚光明的前景,起码,在别人看来是这样的。但这既然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觉得她在那个圈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乐意在这个位置上呆着,那就这样吧。
毕竟,得到了一样东西,就必然要交付一定的代价。
尽管这代价,未来的她几乎无法承受的起,但当初的这一步,她却是走的那样实实在在,甚至有些义无反顾。所以说,往后她的那些懊恼怨怼其实真心应了那句——“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的活该。
单单变了的自然不止王敏一个,曾经很男孩子的假小子蒋玲也有在此列中。
都说女大十八变,但这外貌上的变还是其次,促成这十八变的首要还属心态的变化。
从前,蒋玲一直没觉得自己大咧咧的假小子形象有什么不好,可当她见识了别的粉粉嫩嫩漂漂亮亮长发飘飘的女生后,不知不觉间竟然萌生了从未有过的自卑感。
她是喜欢蒋卫的,打小就喜欢着,可那样的喜欢多的还是纯真成分,而非男女之爱的仰慕。可她在新的群体里渐渐觉悟了这喜欢似乎有了异样,也开始怀疑是不是正因为自己假小子的形象阻碍了她,她甚至怀疑蒋卫喜欢的就是跟她完全相反类型的女生……
于是渐渐地,这个曾经本色出演的女生踏上了伪装的大道——她不再随心所欲地笑,她不再随便向人展露真实的自我,她甚至不再是她认识的自己。
面对这样的改变,蒋玲从未怀疑过其中的好坏,她就那样一往无前地往这条道上走了下去,她虚伪地活着,却没有一丝的疑惑。抑或,这也是她的福分。起码,她不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掩面啜泣自己活的太累。怕就怕,哪天她突然的恍悟,突然就懂得了这虚伪。不过,那都是后话,她既然选择了这样,就得承担这样的种种,不是?
再来就是王靳了。
怎么说呢,其实王靳一直还是那个王靳,他从来都是想干嘛就干嘛的那种人,也就只有在蒋卫那里他才禁锢过的自己。可能会有人觉得他这样又何必呢?为了一个蒋卫压抑的自我,这真的值得吗?
是啊,值得吗?
应该是值得的吧,因为这么多年的人来人往里,一直在蒋卫身边不离不弃的从来就是那个傻不拉几的坏小子。
不离不弃,是很沉重的一个词,王靳坚持了,所以我想这其中的深意大概不仅仅值得二字。
但自从升上城苑,或许更准确地说是孟祥进入了蒋卫生命中后,王靳的不离不弃似乎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冲击。因为从那次调位以后,跟蒋卫形影不离的那个人不再是他王靳,而换成了声名比他更狼藉的孟祥。
他经常看着孟祥像苍蝇一样围绕的蒋卫,但他又不敢跟他争,那感觉就好像求偶失败的野兽一样,除了在一旁咬牙切齿以外什么也不能做。诚然,这例子举的可能有些龌龊了,但却相当符合王靳对于孟祥的感受。
也是因为孟祥的出现,他突然有种失落了方向的茫然。
小学那么多年里,他从未茫然过自己该往哪儿走,因为他知道只要紧跟蒋卫的步伐,无论去哪都是好的,他从未担忧过何去何从的问题,但这一刻他却迷失了。此时的王靳自然还不会如此深刻地思考,这不符合他的风格,其实他就觉得没人可玩了而已,什么迷失什么失落方向的命题对于他而言太深奥了,真心不适合他。
没人可玩那怎么办?
那就找别的人玩儿吧,班里的人也就一个蒋卫让他觉得好玩的,所以班里的人也就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了。既然班里没有那就到别的班去瞧瞧吧,但一班是萧禹的地盘,他连走过去都觉得空气污浊就更别说到里头去交朋友了,那么三班呢?三班的人实在无聊的紧,比自个班上那群只会吵吵闹闹的更无聊,也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初一找不到,那就初二吧,但初二的人也没几个是乐意跟他这新丁玩儿的。初二还不行,那继续向上爬,初三机会总能多点了吧?还真别说,在初三二班里,还真是被他找到了一个相逢恨晚的兄弟。
这个让王靳称作相逢恨晚的男生叫张允,是个成绩不上不下的学生,这不上不下自然是相对二班内部而言的。张允是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心智自然比一般孩子早熟,而这种早熟却不是让人欣慰的温润体贴,反而是让人不舒服的现实心机之类的。
他所以会让王靳看重,主要还是因为他冷漠的气质。对,就是冷漠,仿佛什么人在他眼里都是卑微到地底下的存在一样。那样的冷漠说穿了其实就是一种具有防御性的自我保护,在我看来,不是他瞧不起别人,而是怕自己被人瞧不起才如此先行把自己给武装了起来。在受到攻击前,他早已经是个全副武装刀枪不入之人了。
如果非要刨根究底透析的张允,他其实只不过是个脆弱胆小却故装强大无畏的孩子罢了。而这个孩子为了加强自己的武装甚至不惜跟社会上的不良拉帮结派,做出一些伤天害理之事。可能会有人说他这是一时误入歧途了,但到底是不是还真不好说。
因为在那样的“歧途”里,他活的比人们口中的正途好过,在那里他不用担心谁谁谁会瞧不起自己谁谁谁又讽刺的他死了老爸谁谁谁又暗骂他有娘生没爹养的野种,他也不用为了这些没完没了的东西跟他老妈生气吵架,那样的日子,让他觉得很累,让他生不如死,甚至让他生无可恋。
所以,他需要这歧途给他的心安,给他的前途'1'。
而王靳却说这样一个心理不甚健康的孩子是他相逢恨晚的兄弟,如此一来,真心不难看见王靳之后的路会如何走向。
都说朋友是面镜子,其实说的真好。
你选择了怎样的朋友,就证明你是怎样的一种人,你可以否认自己不全是那样的人,但你绝对无法否认你在其中的自在。
是的,王靳喜欢跟张允呆一起,也欣喜着张允向他展开的世界,只是他从未看清过张允这么个人,他以为朋友就都会像蒋卫那样的无害,殊不知这世界只有那么一个蒋卫。这也是为什么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会摔的那么的惨重的原点吧!在王靳这里,遇人不淑一词或许就能完全概括的他跟张允的相逢恨晚。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比危言耸听吓人多了。
一道选择题,可以有很多种答案,但从来都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然而做出选择的人却往往有五花八门的选择。选择了,这接踵而来的对错也就必须由选择的人来面对承担,王敏蒋玲王靳如此,蒋卫萧禹孟祥也将会如此,没有人能逃的了这例外。
作者有话要说: '1'这里的前途只是单纯地表示“前行的路途”,而非什么美好的未来的意思。
这章写的有些长了,本来想用他们来做初一的结案,但貌似还得下章才可以了。
☆、第 33 章
对于城苑的新生,初一的这年过的可谓相当的意念化。
举个例子吧,倘若你问蒋卫初一这一年有什么感想,他大概会认真地思索一番,然后告诉你,这一年他认识了孟祥,别的怕是基本想也想不起来。
同样的问题要是问的孟祥,他估计会嬉皮笑脸地胡说一番最后来一句这一年认识了蒋卫,完了再煞有其事地点点头并追加一句“很不错”。
到了王靳那里,却可能会得不到答案了。他其实也觉得这一年过的相当的抽象,他甚至无法从具体的事件中举出一二来形容,如果非要说点什么那估计他会提到张允吧!
再来就是很久没露面的萧禹,他的这一年过的可能是上面几个人中最精彩的一个了,只是他却也毫不例外地遇到了其他几人一样无法形容一二的尴尬局面。他没错是过的很不错,但却又有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压抑,真真教人郁闷啊。
这初一明明是那样转折点的一年却仿佛被什么蒙太奇了一样,任他们如何回忆都觉得那是场不真实的梦,当真教人有些莫名其妙啊。
但不管怎样,初中第一个暑假还是在预期中不折不挠地向他们展开了臂膀就是了。
也是在那个暑假,新闻里开始出现恐怖分子这个在往后不绝于耳的新生词汇。
但是那样的新鲜却并没有引起多少的关住,起码在蒋卫他们这群孩子里那是一点涟漪也激不起的可有可无。
然而,就是这个被人们视而不见的存在,在那年新学期开学没多久的一天里让他们,甚至是让整个世界都深刻地铭记了。你说,这像不像是一种被忽视后的打击报复?就好像是在讥讽人们的漠视而进行的极端行为一般……
那天,蒋卫也从电视循环不停的报道里把飞机穿越大楼的画面看了一遍又一遍,那大楼崩塌的瞬息像极了完美的艺术创造。单单那个毫厘间的顷刻,就教每一个目睹的人都有种一眼百年的刻骨铭心。
的确,消耗了成千上万个生命,可说是用生命堆砌出来的艺术,你说,能不震撼,能不惊心动魄吗?
那时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一幕的蒋卫也被震撼的不轻,当他亲眼看到大楼灰飞烟灭的过程时,脑中闪过的不是那里死了多少人,而是为什么钢筋水泥造就的大楼会是那样的一种坍塌,仿佛用沙子堆砌的城堡被轻轻一推就哗啦啦化为须有一样的儿戏?
那样的过程,真心让他又惊又疑。
“据说是因为大楼的结构钢筋被高温融化了才导致的崩塌……”当时也在看新闻的蒋爸爸是这么解释的,尽管当时的他也同样疑惑着。
但听闻了这一说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