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明白叶羽的意思,因为那封信正好是他自己写的。
那封信的收件人的李景隆,而信的内容是劝降。
朱棣在信中将目前的形势利弊给李景隆一条条摆明,并且劝说他识时务归降,之后的事情都好说,之前的事也可以一笔勾销。
叶羽让朱棣写这封信,就是因为完全拿住了李景隆的性情。
李景隆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这种人在关键时刻最先考虑到的就是利与弊,他会将自身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其他的事都可以不被列入考虑。
眼前这件事就是,李景隆最在意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爵位,至于朱允炆的皇位是否能保住,不是他会考虑的事情。
于是,原本代替徐辉祖统领禁军守卫京城的李景隆,率先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打开了金川门,将北军迎了进来。
至此,李景隆终于又在他的人生中添加了浓重的一笔,他从一个军事白痴彻底沦为了内奸。而后,他将在朱棣的统治下继续苟延残喘的活着,他这一生是为曹国公一脉蒙上了最大的羞耻。想当年李文忠有多么的风光,如今的曹国公一脉就有多么的屈辱。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毕竟是李景隆自己选择的道路。
而最关键的是,在李景隆帮助下,朱棣的北军终于顺利进入了京城,这代表着江山即将易主。
皇城中的朱允炆得到了消息,他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天真,而这一刻他其实也早有准备。只是,此刻的他呆坐在宫中,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真正降临的时刻还是会觉得特别的残酷。
朱允炆环视空空如也的大殿,那些所谓的谋臣一个都不见了,那些趾高气昂高谈阔论的书呆子也不见了。
朱允炆内心的绝望、悲哀、恐惧,在这一刻全部转变为强烈的愤怒,他一把抽出悬挂在龙椅旁的长剑,对着空旷的大殿怒吼:“是你这么这些人给我出的主意,事到临头却各自逃命!全部弃我于不顾!”
然而,悲哀的是,他的怒吼没有得到任何的响应,回应他的只有深邃大殿内不停循环的回声。
“陛下!”
一个急切的声音从门口响起,朱允炆愣愣的抬头看着跑进来的人。
那人冲过来一把拉住朱允炆的胳膊,急道:“陛下!燕王殿下已经攻进京城了,您还是快跑吧!”
朱允炆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人,他努力回想着,自己似乎跟这个人并没有任何过多的交往。
徐增寿?徐辉祖的四弟。
在朱允炆的印象中,徐增寿和徐辉祖完全不是同一种人,徐辉祖是完全忠诚于自己的,而徐增寿则会不停的劝导自己,让自己不要昏头一般的削番,并不停告诉自己燕王是不会真心造反的。
不会真心造反?
呵,开玩笑么?那如今到底是谁攻进了朕的京城中!
“徐爱卿,事到如今,你还是要告诉朕,燕王不会造反么?”
徐增寿停下脚步,他呆呆看向朱允炆,看着朱允炆空洞无神的双眼。
虽然徐增寿没有说话,但在如今意识几乎都涣散的朱允炆眼中,却从徐增寿脸上看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嘲笑之意。那神情似乎在说,让你刚愎自用,如今想后悔都来不及了吧?
朱允炆觉得这是羞辱,他无法忍受这个时候只有自己看不顺眼的徐增寿出现在自己身边,已经几近崩溃的朱允炆根本不想看到徐增寿。
潜意识里虽然觉得自己这不过是可笑的迁怒,但朱允炆还是根本控制不了这种愤怒的感情。
强烈的厌恶感让他将全部的愤怒转嫁到曾为朱棣说情的徐增寿身上,朱允炆毫无预兆的抬起握着剑的手,下一瞬间手起剑落,直直刺入徐增寿的后心中。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复仇()
徐增寿大概不能理解,他吃力的回头看向朱允炆,又低头看了看刺透自己前胸的剑和胸口弥漫出的血迹。
由于长剑是当胸穿透,所以徐增寿其实没有什么时间去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甚至连胸口传来的疼痛感都已经感觉不到,意识渐渐模糊的时候,徐增寿只是不停的想要问出来,为什么……
徐增寿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是想要来掩护朱允炆逃出皇城,他只是想要最后尽一次身为臣子应该尽到的职责。虽然整个靖难战役下来,他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但至少在最后一刻,他希望可以帮助这位年轻的皇帝,哪怕只是帮助他活下去。
但是,徐增寿注定无法完成这个愿望了,因为他已经死在了朱允炆的剑下,死在了他刚刚还一心想救助的人手中。
朱允炆一手拎着剑,呆呆站在徐增寿的尸体旁,他似乎到现在都没有反应过来自己杀了人这个事实。他只是在发泄,发泄满腔的愤怒和恐惧,至于自己杀了什么人,他已经根本不在乎了。
“对,朕是皇帝,朕是天子!就算你们所有人都放弃了,朕也不会放弃!朕只要自己保护自己就好!”朱允炆喃喃念叨着,提着剑缓缓向殿外走去。
失魂落魄的朱允炆在乾清宫大殿门口迎面撞上了一个人,他怔怔抬头,却看到一张陌生的脸。
这张脸是朱允炆从未在宫中看到过得,他皱了皱眉,厉声道:“哪里来的!快给朕让开!”
那人不作声,只是直视着朱允炆,脸上没有一丝的表情。
朱允炆见对方根本不理睬自己,不禁怒道:“朕让你让开!听到没有!”说话间,朱允炆再次举起手中的剑,用力向眼前的人挥了下去。
眼看着剑便要当头劈到那人身上,那人却不见有一丝挪动,他只是轻轻举起手,一把抓住朱允炆握剑的手腕。
朱允炆的手被人抓住,他想用力挣脱,那人手上的力道却奇大,无论他怎么挣扎都无法摆脱。
那人盯着朱允炆看了很久,抓着对方手腕的手上使力越来越大,攥的朱允炆生疼。
朱允炆疼的额头直冒冷汗,就连想反抗都挤不出半个字,只觉得自己的手腕都要被捏碎。
两个人就这样僵持了片刻,那人突然手一松,拉着朱允炆的力道瞬间卸去,朱允炆一个踉跄后退了几步,险些跌坐在地上。
“你、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出现在宫里!”
朱允炆似乎因为刚刚的疼痛感而找回了许多理智,他捂着疼痛到僵硬的手腕,疑惑的看着来人。也因为头脑总算清醒下来,朱允炆这才发现,来的并不是一个人,那人身旁还跟着一个自己颇为熟悉的身影。
在看清另一个人的瞬间,朱允炆便立刻火冒三丈:“李兴!你为什么会跟这个人在一起?原来,原来你背叛了朕吗?!”
朱允炆此时的语气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愤怒来形容,他的声音中还夹杂着悲痛的情绪在里面。虽然他并不亲近李兴,但毕竟是一直跟在他身边服侍的人,朱允炆对李兴多少还存在一些信任和依赖。
而李兴如今的背叛,则成为了在朱允炆伤口上撒上的那把盐。
李兴似乎是觉得到了眼前这个形势也不必要再跟朱允炆假客套,于是他面对朱允炆的问话时竟然是选择不予理会,反而对那个面无表情的人说道:“夜少主,王爷还在皇城外等着,您动作快一些。”
跟李兴一起来的人是夜殇,她听到李兴的话后点点头,应了句:“李公公放心,我动作一向很快。”
“那就好,咱家先在外面候着。”
李兴退出大殿后,还不忘将门关起来。
殿中只剩下夜殇和朱允炆两个人,夜殇冰冷的目光落在朱允炆的脸上,她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一双眸子迸射出显而易见的仇恨之光。
朱允炆不是傻子,他当然看懂了这个人眼神中的含义,他十分恐惧,但却更加不解。他自幼长在皇城之中,并不曾与什么人结怨,而眼前这个人他也确信自己没有见过,那么为什么他会对自己如此仇视,这仇到底从何而来?
夜殇的目光从朱允炆身上移开,落在趴在血泊中的徐增寿身上。
沉默片刻,夜殇缓缓说道:“徐大人应该是来带皇上出宫的吧?皇上真是糊涂,为何要亲手扼杀自己的希望?”
朱允炆没想到对方有这样一问,先是愣了愣,随后恨恨的说:“徐增寿此人一向是亲近燕王的!他来带朕出宫?哼,只怕是要把朕带出去献给燕王请赏吧!这样居心叵测的贼人,朕怎能放过!”
夜殇的视线重新落回朱允炆身上,她嗤笑一声,问:“亲近燕王?将你献给燕王请赏?居心叵测?敢问皇上,这些是你的猜想,还是事实?”
朱允炆怔了怔,夜殇的这个问题竟然问住了他。是猜想?还是事实?朱允炆自己心中也没了方向。他只是单纯的觉得徐增寿一直与燕王走的很近,又是燕王的内弟,所以才先入为主的对徐增寿产生怀疑……若要说有多么确实的证据证明徐增寿勾结燕王,他却真的拿不出来。
夜殇见朱允炆发呆,扯了扯嘴角,道:“看来不过是皇上的猜想罢了。在皇上眼中,亲近藩王就是谋逆,就是居心叵测,那么皇上,您可有真正信任过谁?”
“朕……”朱允炆答不上来,他真正信任过谁?似乎他自己都不知道。
从出生起,朱允炆就注定了与他人的不同,他身为太子之子,从小生活在皇城之中,但是说实话,他对这里并无好感。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在他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怪物,这些人不顾一切,使用各种阴谋手段,就只是为了权力。
“没有人真的愿意站在朕的身边!他们都是有目的的!母后培养朕,是为了让朕做皇帝!皇爷爷亲近朕,是因为朕像死去的父亲!黄子澄他们亲近朕,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和权力!他们没有一个人是真心对待朕!”
朱允炆的声音充满悲切和绝望,他似乎是在发泄从小到大的所有痛苦,在这个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