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他带兵进了池州衙门,看到了站在大堂上的杨小山终于明白过来了,他在一切都不奇怪。

    “兄弟,我们又见面了。”杨小山转过身来看着韦俊。

    “东王!”韦俊像看到了朝思暮想的亲人,顿时泪流满面。

第308章 曾国藩的疑问() 
池州的林参将带着三千池州守军,光溜溜地来到曾国藩大营,把曾国藩看得一愣一愣的。

    曾国藩大怒,呵斥林参将道:“你不在池州守卫,怎么跑到我这里了,你们的武器呢?盔甲呢?怎么都没了?”

    “不是大帅您让我来的吗?”林参将莫名其妙道。

    “混蛋!我什么时候让你来的?池州虽小,但也震慑着皖南的太平军,你跑来,那池州谁来守?来呀,给我拿下,军法伺候!”曾国藩差点气昏过去,以长毛现在的状况,他觉得三千人足够守住池州了,想不到这笨蛋居然就这么放弃了池州,白白便宜了长毛。

    “冤枉啊,大帅,是常都统说是您让我过来帮忙攻打天京的,还说是您让他在池州组军,还说要我们的武器装备借他用一下。”林参将看到曾国藩的卫兵来拿自己,连忙大呼冤枉。

    “什么,是那个常山?”曾国藩皱起了眉头,“这家伙搞什么鬼?骗我三千人的装备?这不是儿戏嘛?池州虽不是战略要地,那也是我湘军一刀一枪拼下来的。战场无小事,他想在池州组军,哪有那么容易?”曾国藩心里暗道常山在胡来。

    “胡闹!池州丢了谁来负责!这责任你负得起嘛?亏你还是老湘军!”曾国藩对林参将发了火。

    “大帅,末将也知道事关重大,可那常都统说如果出了问题,唯他是问,还写了军令状,让我带给大帅。”林参将连忙从怀里拿出杨小山的军令状递给曾国藩。

    曾国藩满是疑问地接过军令状,状子上如林参将所言,这常山言之凿凿,他以人头担保池州不会丢,要在池州组军,攻打长毛。

    “这常山是不是疯了?就算你骗了我的装备和城池,要想组军也没那么容易,临时拉起来的队伍根本没有战斗力。现在仗都打到这份上了,初上战场的新兵全是炮灰,基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一个纸上谈兵的公子哥,我非要去恭亲王那里告你一状!”曾国藩一向强调自我休养,说什么心静如水之类禅修的话,但此刻他也被杨小山气昏了头。

    “拿着好好收起来,这就是以后在恭亲王面前打官司的证据,这次就算不军法处置了他,也要恭亲王把他调回去,别在这里添乱了。”曾国藩让幕僚把杨小山的军令状收起来,准备这一次一定要严惩他。

    曾国藩是百分之一百的确定杨小山绝对守不住池州,狡猾的长毛肯定会嗅到气味,来打池州。

    可是几天后,传来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常山劝降了长毛的高级将领右军主将韦俊,韦俊率三千太平军集体投诚,成为清廷和长毛交战以来第一个投降的高级将领。

    这一下可把曾国藩跟看傻了,他是一个喜欢“打呆仗”的将领,信的就是手上刀枪的实力,这常山的做派让他接受不了,这小子“太神”了吧,嘴皮动动就能赢得千军万马?

    “学启,长毛那边你最熟悉,这投降来的韦俊会不会是诈降?”直到现在曾国藩都不能接受杨小山能劝降长毛高级将领的事实。

    “大帅,这回恐怕还真不是诈降。这韦俊是伪北王韦昌辉的弟弟,天京事变后,东王旧部就处处容不下他。最近我也听说那长毛杨辅清一直打压他,所以这韦俊投降朝廷是很有可能的。其实属下也一直计划策反这韦俊,想不到常都统竟然先下手了,属下实在想不通他怎么会了解到这韦俊的情况的。”程学启自从投降了曾国藩,因为他对太平军非常熟悉,在湘军攻打安徽的时候,出力不少,于是受到了曾国藩的重用。

    “这么重要的情况,你怎么不早说?”曾国藩埋怨道。

    程学启吓了一跳,连忙解释道:“这韦俊虽然过得不如意,但他对太平天国却忠心耿耿,属下也没有什么把握策反他,所以没有敢对大帅说。”

    “这常小子嘴皮子怎么这么厉害,听说他在四川就劝得那石达开自杀,这回一来就劝降了韦俊,实在让人无法理解!”曾国藩摇了摇头,觉得太神奇了。

    “大帅,属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程学启低头思索了一番,犹犹豫豫道。

    “有什么只管讲。”曾国藩看了他一眼,知道他的话一向很有价值。

    “那属下就斗胆说了,这常都统的做事风格很像那天国的东王世子杨小山,做事总是出人意料,旁人根本无法猜测他的下一步行动,还尽打神仙仗,总让人觉得太神奇。”程学启大着胆子说道。

    “你是怀疑这个常山就是杨小山?”曾国藩吓了一跳。

    “属下打探道,那伪天王洪秀全封了杨小山东王之位,可我们在战场上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杨小山带领的队伍,他到底去哪了?也没人说得出来,这也太奇怪了。”程学启替曾国藩分析道。

    “这个常山面相却是古怪,我这么多年看人下来,他的面相我实在看不透。”曾国藩点点头,他也觉得这常山有些深不可测,做事从不安套路出牌。

    “你还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吗?”曾国藩也畏惧常山的背景,这事可不能乱说,如果说这常山就是杨小山,那岂不是太后和恭亲王都看走眼了?

    “属下没有证据,都是属下胡乱想的。”程学启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诬陷朝廷重臣这罪也非常大,足够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他连忙跪下回答道。

    “不要紧,你今天就这么一说,我就这么一听,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不过我有一件事让你帮我做。”曾国藩沉思了一会,扶起程学启道。

    “大帅尽管吩咐,让学启上刀山下油锅,学启都在所不辞。”程学启连忙表忠心道。

    “没那么严重,本帅只是想让你去调查一下这个常山,有任何异常直接向我报告。此事要绝对保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所有调查要完全保密,秘密进行。”曾国藩关照道。

    “属下明白,一切按大帅的吩咐去做。”程学启领命道。

第309章 李秀成的境况() 
太平天国在安徽支离破碎,但在苏南和浙北却如鱼得水,这和李秀成是分不开的。如果说英王陈玉成继承了杨小山的勇气和韧劲,忠王李秀成则继承了杨小山的智慧和仁德。

    如果单纯比较英王和忠王的战斗力,英王陈玉成明显要比忠王李秀成要高一些,战绩也更好。李秀成有一些文化,他的作风相对稳打稳扎,没有那么锐利。所以他的队伍很少打硬仗。

    当然李秀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队伍火器装备率是最高的,他的卫队更是清一色的洋枪。

    相对于陈玉成所在的安徽,李秀成控制的江浙一带战争环境要好得多,也没有那么血腥。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抓到太平军的俘虏,高级将领基本都是凌迟处死,就算投降的太平军,如果是两广的老长毛也是定斩不饶。就连已经死去的太平军将领,湘军也是要开棺戮尸,手段非常残忍,这与曾国藩一直强调乱世用重典,不杀不足以以儆效尤是分不开的。

    反观李秀成二破江北大营,活捉清朝扬州知府,攻破杭州,俘获浙江布政使林福祥、总兵米兴朝,二次西征生擒勇将李金旸。面对这些被俘的清朝官员和将领,李秀成既没有用酷刑折磨他们,也没有高声呵斥他们。而是待之以礼,问他们愿不愿归顺,不愿也不怪,依然礼送他们回去,赠予盘缠。

    可悲的是,这些被李秀成放走的官员和将领,反被清朝当作“降贼”失节加以杀害。从广西起就与太平军为敌,率领江南大营围困了天京好几年的张国梁战死之后,寻到他的尸首时,李秀成不但没有将他挫骨扬灰,反而以礼安葬。破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自缢身死。李秀成给予银两,让其亲兵护送其灵柩回乡。攻克苏、杭,对投降、归顺的清军,李秀成无一杀害。愿参加太平军的,留在军中,不愿的送他们回去。即便是满人,也一视同仁。

    李秀成的仁在这个残酷的时代,让他发出耀眼的光芒,让无数人逃过一死,保住性命。

    可也是这个仁害了太平天国,李秀成对敌人都这么仁慈,对部下更是爱惜到没有原则。造成他手下的大将军阀风气十足,因为李秀成打下的地盘大,他的将领们地盘意识非常浓重,每人各管自家地,以致到自扫门前雪,兄弟部队挨打也不帮忙。

    庐州被打,李秀成不是不想帮忙,但他对手下将领的控制能力太低了,任由他们在江浙扩展地盘,却根本不顾安徽战局的惨烈。

    坐拥江浙的富饶,太平军在这里发展很快,李秀成刚打下苏州的时候也不过一万多人,而后来随着战场的节节胜利,他的财富与日俱增,兵力也翻了七八倍。之后他的手下也在各地屯兵,加上从石达开处回归的十多万太平军也投靠了他。他名义上的队伍最高的时候有六七十万之多。

    听起来李秀成的队伍相当庞大,但数量是上去了,战斗力却非常孱弱。这些人里各地投降来的绿营兵,地痞流氓,饥民等占大多数,所以李秀成的队伍声势很吓人,但也仅仅是靠人多吓走人少,遇到敌人的精兵往往很难获胜。更何况李秀成真正能调动的仅是自己养的私兵和堂弟李世贤的队伍,其他人听不听他的,还得看情况。

    虽然李秀成掌握了苏南和浙北的大量土地,但上海这座重要的城市却一直没有攻破。

    第一次攻打上海,是李秀成刚刚拿下苏州后,清廷大量的溃兵逃到了上海,并对周围的太平军的领地造成了威胁。但上海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洋人在这里有非常大的经济利益,为了不和洋人撕破脸,李秀成没有死磕这座城市。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