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数第72军最好。虽然新编第14师参加了伏击第33师团的作战,但他们很快就从第30集团军补足了弹药,达到了战前数量。两个师都是战前的数量,但两个师的战斗力却不能与第74军相比,甚至也比不上第70军。
当然比江西保安部队要强上一截,仇战可没有把江西保安部队考虑进去。在整个战役的第三阶段,他们仅仅担负着对高安守军的牵制任务。
在战场上的十个师虽然还有七八万人,以现在的情况不担心鬼子还能对他们做出一点什么,但要想吃下鬼子的第34师团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到了后期只怕并不比万家岭之战好,最终也得象万家岭战役一样不得不放弃。
没有了子弹和炮弹。不管是苏式装备、美式装备还是中正式国产武器。最终都仅仅是烧火棍,吓吓老百姓还差不多。
“仇战,将军和参谋长询问你对第三阶段作战的看法……”罗卓英与王耀武的分歧上报到了薛岳那里。而薛岳和吴逸志又把球踢到了仇战这里。毕海航把两人的分歧详细地向仇战说明。
“围师必阙……”良久,仇战说了四个字就又看他的地图了。他这四个字里有诸多含义,他相信薛岳和吴逸志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罗卓英和王耀武同样能明白。
这四个字表达了仇战对这一战的看法。歼灭鬼子第34师团是不可能的。现在不是计算兵力的时候,而是计算补给的时候。仅仅以什么七比一的数量说明不了什么。一千拿着‘烧火棍’的人面对一挺弹药充足的重机枪,绝对是一千人输仗。
第二点表示他更倾向于罗卓英的方案。既然不能全歼鬼子的第34师团,那么退求其次转而为尽量多歼灭鬼子,以最少的代价换取得大的利益。
第三点是说明第三阶段的战术要点。这四个字出自《孙子兵法》,实际上是一套战术运用。给敌人一个活命的机会,这样敌人就不会死战。出于求生本能,他们的战斗意志就会很薄弱。再加上撤退时的混乱就可以给包围部队和追击部队创造分割包围的机会。
让其逃出一部,反过来可以全歼敌人大部。而且可最低限度地降低自己的损失。韩信著名的十面埋伏之阵就是对这四个字最完美的诠释。虽然霸王不断地逃出一个个伏击包围圈,但最后让霸王的兵越打越少走投无路。
“参谋长骂人了。”
“骂什么?”
“你小子,翅膀长硬了,徒弟教起师傅来了。给老子打起哑迷来了,回去再收拾你。”
“你编的吧,狐假虎威借机骂我?”仇战瞪着毕海航说道。以吴逸志儒将的名气,怎么会暴粗口。
“不是参谋长,是将军……是将军说的。”毕海航忙解释道。他越来越受不了仇战这种眼神了。一看就知道要使坏,又拿他与唐桂林那点事做文章,他有点受不了了。
“将军要是找我算帐,我就找你算帐。”仇战瞪着他说道。完了,毕海航暗中叹了一口气。如果是将军这样骂他是有可能的。至于算不算帐是另外一回事,无非又是敲他的竹杆。
“罗司令和王军长共同来电,他们的意见已经达成一致,感谢你的建议。他们会很快调整战术,后阶段的战斗指挥就看你的了。”很快就收到了罗卓英和王耀武的联合电文。估计薛岳和吴逸志也是来了一个原文转发,四个字。
仇战却皱起了眉头。皮球踢到了他这里,而且他又不能传出去。从战役层面上,罗卓英并没有把战役指挥权限给他,只是把战斗指挥的权限给了他,应该说是给死神和阎王的弟兄们。
“命令:同时转发战区司令部和前敌指挥部。阎王二营集结,随51师一起移动。阎王三营于预备第9师和第19师结合部移动,面向第34师团作战。阎王一营分成三部分,活动于两师的结合部及两翼。
独立狙击中队作为预备队,于今天晚上机动至泗溪与杨公圩一线待命。配合第26师与105师行动。独立炮兵中队进入西北方向,随第72军行动,同时策应整个战场。炮弹打完了就分散到各师的炮兵中去担负指挥任务。
死神由分散改为以小组集结。在各师组建精锐突击部队,配合突击部队突袭鬼子阵地。各部务必完成穿插分割作战任务,不能让鬼子收缩抱团突围,不能让鬼子有喘息的机会逼其自乱阵脚。我们才有机可趁……”
第397章:上高会战17()
毕海航兴奋快速地发送命令。围师必阙四个字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但仇战下达的作战命令中所包含的意思他很清楚。简单的几个命令,却在布置着一局大棋。
在这种情况之下,阎王除了少数的一部分人能从战略层面地使用战术之外,其他人都不能担负指引作战的任务,还不如让他们作为战斗部队参战。
而死神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完成战场指引的作战任务。他们指挥的突击部队就是战场上的一面旗帜,只要他们指向哪,常规部队就可以在指挥官的指挥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阎王三个营九个中队,再加上死神六个小组及独立狙击中队,可以组织二十多支突击部队,完全有能力完成仇战布置的作战任务。完成穿插分割作战任务,让鬼子收缩抱团,不让鬼子有喘息的机会。
此时他们就如同粟原坂五郎所形容的一样,就象一群狼围着鬼子,而且还是一群利爪利齿的狼。可以从鬼子坚固的身体上咬下一块肉的狼群。
仇战对第三阶段的作战已经想了很久才想出这个方案来。届时战场一定会非常混乱,不要说他无法面面俱到地指挥作战,就算是罗卓英和薛岳也无法进行细致地指挥。
战时主要依靠的是前线指挥官的战场指挥能力和战场判断能力。主要在师团一级的应变和机动能力。战区、前敌指挥部、军,三级都会在这样的战斗中失去指挥能力。
如果中基层的指挥官能力越出彩,那么战场就越乱越好!乱这人多的优势就完全呈现出来了。如解放战争的锦州会战就是这样。解放军与国民军在战斗中一片混乱,师、团、营连都不能相互指挥,最后拼的就是中基层指战员的指挥能力,靠的是部队的战斗力。
不过鬼子可不同于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军,他们还有能力不让战场混乱,混乱只有在被全部穿插分割之后才会出现。而且鬼子会尽全力不让战场混乱的,谁都清楚混乱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硬伤,他们可伤不起。
这场战役的后期实际上是乱与不乱的较量。仇战是在尽全力让战场混乱起来。而鬼子会尽量不让战场混乱。谁成功了,谁就在战斗中得到优势。
下午,除了上高外围的激战之外。鬼子在忙于调兵遣将,国民军更在调兵遣将,为第三阶段作战做最后的准备。
仇战只需要盯住鬼子的第33师团就可以了,相对大贺茂要盯着那么多的国民军部队来说,他要简单得多。
一直到晚上,鬼子第33师团仍然没有出动,仅仅一些前锋部队在城外做战前准备工作。很沉稳,让人感觉到他们仅仅是一种佯动而已。
3月24日凌晨。战况愈演愈烈,鬼子独立混成第20旅团居然趁夜在泗溪之敌的接应之下渡过锦江,只留下部队兵力于锦江南岸依地形之利与第51师对峙。主力并于第34师团向上高外围进攻。
斜交阵地的优势明显地显露出来了。从杨公圩开始,第33师团不断地留在防守部队。然后在泗溪及58师主阵地留下大量的兵力。
加上连日来的伤亡已经显得进攻兵力不足。不得不抽调独立混成旅团的残兵败将来加强对上高外围阵地的攻击。
凌晨鬼子对第58师主阵地的进攻失败,接着对上高城正面的第57师部队进攻再一次失利。随着鬼子独立混成第20旅团加入战场。
鬼子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对第57师、58师和两师西北地区的结合部进攻猛攻。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攻两师的结合部,对于鬼子来说结合部是防线上的弱点,也是最容易突破的。
在鬼子强大的攻势之下几度失守,双被两师给夺回来。位于宜丰的新编第15师以一部向战场移动。当初把新编第15师摆在宜丰荷舍地区就有这个方面的考虑,一旦鬼子转向西北,他们马上就可以向战场增援。
午后彻底地把鬼子控制在上高城外围阵地前。鬼子最后的爆发力已经全部用尽。就算他们再打几天也不可能有什么建树。
而整个战场上的局势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不利。国民军已经对他们发起了全线攻击。第26师和51师对锦江北岸发起猛烈攻势。
第105师和江西保安部队也对高安地区发起猛攻。并节节取得胜利,不停地向高安推进。高安对于他们来说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绝对不容有失。
进取无望,大贺茂必须要为退路做好筹谋。前沿部队已经与国民军成胶着之势,国民军好象知道他要准备撤退,一直没有停止过逆袭战斗。要想把部队撤下来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第33师团终于再一次出来。以215和214两个联队为两翼,以师团部及特种部队(担负非步兵作战任务的单位)为中路倾巢出动。
第107师看这架势根本就不敢阻击。随即向高安方向撤退。控制于奉新与高安之间,保持着战略位置上。
第33师团一路高歌猛进,下午时分就已经赶到了村前街。国民军重兵都摆在了鬼子第34师团的正面。村前街至棠浦一线的防御形同虚设。
傍晚右翼的215联队就攻至棠浦,随后转道官桥进攻位于泗溪前沿的张言传预备第9师阵地。激战于泗水两翼。已经接近仇战所处的位置,他马上命令路小璐的地藏王小组前去支援。
第33师团的中路从村前街向杨公圩方向进攻,左翼的第214联队向龙潭方向进攻。意图以一个联队破开国民军泗溪方向的攻势,以中路重新控制杨公圩鬼子第34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