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第34师团后撤的战略要点,以一个联队控制龙潭这个后撤的战略要点。
同时把第70军两个师分割于泗溪和杨公圩地区,配合后撤的第34师团全歼两个师,以报会埠伏击之仇。
只要全歼了这两个师,那么第34师团后撤就没有任何障碍了,最后还顺带干掉中国两个师。本息就全部收回来了。
预备第9师全力阻击鬼子第215联队。这215联队是伏击鬼子第33师团中后卫部队,还拥有较强的战斗力,双方的战事顿时成为胶着状态。
鬼子的速度非常快,新编第14师根本就没有来得及阻击。他们马上从棠浦至宜丰之间包抄上来。新编第15师也快速南下。第26师和51师同时开始向锦江南岸发起袭击。
仇战表情严肃地看着地图,鬼子第33师团有动作有点让他感到意外,但并不是没有考虑过。脑子里内不停地计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但罗卓英的应对之策是最佳的方案,他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就算是第33师团成功地增援进来,对整个合围作战影响并不大,最多就是这仗打得艰苦一点。
他们的作战计划本就没有打算全歼鬼子第34师团。不就是增加了两千多鬼子吗?以他的作战计划,同样可以进行分割包围作战。仇战也不担心鬼子会一夜之间飞出包围圈,一万多人在战斗脱着状态中不是说脱离战场就脱离战场的。
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要控制鬼子从杨公圩方向撤退的线路,以逼鬼子改变撤退线路并把战斗焦点转移。以眼前的战局来看第26师和51师必须要加大牵制力度,最好是第26师攻占杨公圩,由第51师负责南线的防御。
“向前敌指挥部建议,第26师开始加大渡江作战力度。”仇战对毕海航说道:“提前把战斗重点延伸至袋口。逼鬼子做出应对之势,为我军赢得时间。”毕海航快速地发送电文。
“命令,阎王二营暂时向26师移动,配合26师做渡江作战准备。”仇战等毕海航发送完毕后接着说道。毕海航只好继续。
天慢慢地暗下去,各处战斗仍然在继续着。仇战叹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第33师团的中路和右翼肯定无法穿透国民军的防线。只要杨公圩和龙团圩不失,鬼子就仍然在包围圈中。
第25日凌晨仇战得到了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鬼子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全线后撤,连夜从上高城下撤回高安休整。兵力只剩下两千来人。第34师团向泗溪收缩,但第57和58师一直咬住没有放松。
坏消息是张言传的预备第9师放弃阵地且战且退向东北方向的土地王庙方向撤退与唐伯寅的第19师靠近。以避免被鬼子分割包围的命运。鬼子第34师团与33师团215联队在泗溪汇合。
随即,鬼子第33师团215联队和部分34师团部队控制于从泗溪至棠浦的官桥地区,前敌指挥部已经放权给各部队见机行事,他的撤退无可非议。但却让泗溪北部地区大门洞开。
仇战马上建议前敌指挥部,以新编14师、15师和暂编第9师于官桥地区布置阵地。第26师务必截断鬼子从杨公圩撤退的通道。第105师向龙团圩攻击并占据之。第107师赶赴预备第9师和19师结合部,让第70军完整地布置防御线和封堵包围线。
这样等于又重新形成了包围圈。而且这个包围圈更为厚实。第34师团从杨家圩撤退的路被堵,那么就会选择从北突围。
第398章:上高会战18()
当发现向北突围的机会没有了,就只能转道向东部丘陵地区突围,以与还有包围圈外的第33师团另外两支增援部队汇合,直接冲击第70军布置的防线。这样就会陷入机动能力不足的困境。突围的速度受到影响,国民军就有足够的时间蚕食鬼子被包围的部队。
罗卓英按照仇战的建议,一边组织战斗一边调整部队。国民军又快速地移动起来。只有第72军的两个师放缓了速度,他们还得要等鬼子第34师团向北突围时再补上去,要穿插作战还得要有一定的战略空间,同时减少泗溪鬼子数量,以减轻第51师的作战压力。
下午第26师在阎王二营的帮助之下成功渡江攻占了杨公圩,并与第70军联成一片,接着第105师攻占龙团圩。两军五个师联成一片,在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保垒,那怕是鬼子第33师团和第34师团夹击,也难以刺穿这道雄厚的防线。
随即第51师全线压上,泗溪之敌马上加强了锦江沿江防御力量。随之第57和58师又借鬼子调动之机前压。顿时鬼子全部收缩在了泗溪地区,一部开始向官桥移动。
可惜第72军的两个师马上前压,堵住了鬼子第34师团向北突围的通道。并与第70军的预备第9师阵地联成一片。
鬼子第34师团和第215联队全部包围在了东西约十公里,南北约五公里的狭小范围内。而其变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慢慢地变成从泗溪至官桥一线的南北姿态,然后再从洒溪和官桥两个方向分成两路向东突破。
近一万的兵力,还携带着很多重型武器。不管是从哪个方向突围,都不利于兵力展开。反而会让国民军形成更厚的防御。还不如分两路相互配合行动。
把泗溪地区主力向官桥方向移动,以一部向东杨公圩地区攻击。随后官桥部队向东突破,而进攻上高的部队向泗溪地区收缩,顺势向东突破。两支部队相距四公里的样子,还可相互配合作战。
外围除了第33师团接应,还有退守高安独立混成第20旅团的增援策应作战。穿透由第70军和第49军组成的防御体系应该没有问题。
但他们没有想到从后面追上来的第74军和第72军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后果。那才是让他们害怕的攻势。
此时前敌指挥部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第51师全力渡江进攻泗溪之敌,逼其主力北上,第58师全力攻击泗溪至官桥的通道。第57师继续从上高正面把鬼子逼向泗溪,让鬼子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应对。造成其部队的混乱并打乱其突围布置。
必须在鬼子做好突围准备前破坏他们的突围布置,也就是仇战所说的不能让其收缩兵力完成突围布置。
第51师在阎王二营的配合之下成功渡江,前锋部队猛烈地冲击鬼子泗溪外围阵地。果然鬼子加快了从上高后撤的速度,沿湘赣公路向杨公圩进攻的鬼子也回快了速度,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战略空间。
仓促之中,鬼子一部改为向官桥方向移动。随之官桥之敌向北和向东同时进攻。但他们向北进攻的部队马上被阎王一营的部队从官桥分割出去,并被第72军部队包围。官桥之敌甚至不敢前去救援。
向东进攻的部队前期推进的速度还算可以,但随即发生的事情让他们难以想象。进攻部队突然被截断。被众的国民军层层包围。官桥之敌不敢再轻举妄动。只好再从泗溪抽调部队,这样从泗溪沿湘赣公路撤退的鬼子兵力更加不足。
整个第34师团顿时陷入惊慌之中。他们想不明白战斗为什么会打成这样。唯一清楚的是位于南昌的粟原坂五郎。他早已向圆部和一郎讲过,中国的狙击部队是一群狼,能在他们坚固的防御体系上咬下一口。更何况是在这种机动的情况之下。
以最快的速度突破包围圈的突围计划是他提出来的,不仅能确保成功突围,还有可能重创或歼灭第70军部队。前期做得非常成功,但后期仍然为国民军所制。见势不妙他又建议两路配合突围,由外围两支部队接应。
但随即被国民军强大的攻势所化解。他又把此归结于仇战的指挥。实际上仇战也是冤呀,完全是罗卓英和王耀武的‘阴谋’好不好。只是仇战在前期给出第三阶段作战的几个要点而已。
乱了,整个战局开始混乱起来。此时粟原坂五郎也有一种无助的感觉。面对一个失控或将要失控的局面,他也无能为力。
同样,仇战也无能为力了。这样的局面除非在战后推演才能看出每一步做得对不对,眼前是无法进行判断。不过他喜欢这种乱的感觉。因为他的阎王和死神不会乱,只要他们不会乱,那么国民军就不会乱。
一夜的混乱,明天还会持续。但明天的结果是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就算是上天也不知道。就象战场上的战士无法预测自己能不能在这场战斗中活下来一样。
3月26日。鬼子放弃了沿湘赣公路向南突围的方案,反而把部队向官桥方向集结。第70军两个师被迫放弃泗溪周围的阵地完全收缩到土地王庙附近,与第107师及第49军的第105师和26师的阵地联成一片,第107师转为预备队。
北抗鬼子的第33师团一部向南增援,西堵鬼子第34师团突围。此时撤退至高安的鬼子独立混成第20旅团重整兵力,以没有参战独立步兵大队为主,集结了近三千人向龙团圩第26师和第105师阵地进攻。
第72军之新编第14师从棠浦地区逼至官桥北部地区,新编第15师从西北宜丰地区逼至官桥西北。
第74军三个师从西北、西部和西南三个方向压缩包围圈,死死咬住了鬼子后卫部队不放。第57师追击至潘家桥地区,完全截断了泗溪与官桥地区的交通线,第51师攻打泗溪鬼子守军。第58师从官家桥正西迫近官家桥地区。
阵地完全变成犬齿交错之态。国民军在完成合围的基础之上开始试图分割包围。此时是突击部队和阎王、死神各部最卖力之时。只要突破鬼子的防线就可以乘势穿插,把一部队鬼子分割出来。
常规部队马上对分割出来的鬼子重兵包围,然后慢慢地吃下去。虽然是几十几十地吃,但对鬼子的消耗却是前所未有的大。
整个战场,每个小时都有成百的鬼子死在了国民军这种战术之下。对于每一个军人来说,就算自己没有亲手杀鬼子,但看到一个个鬼子死在面前也有着莫名的激动。士气达到了前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