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卫国在一旁扯了扯浆糊:“兄弟,既然进来了,就听黄大仙和钟兄弟的,毕竟他俩有经验,他们让咱做什么咱就做什么吧,看千万不能给他们添乱。”张卫国这话里带着颤音,此时他内心已是紧张的不行,他也看出来了,这浆糊不是个精明小心的人,生怕他再生出什么乱子,把几个人都搭进去。
浆糊本就心急,哪里受得了别人的指手画脚,但是张卫国也是聪明,知道他怕钟山,于是将钟山搬了出来。浆糊纵是有万般不乐意,却也没有话说。只好一脸不乐意地答道:“知道了!”
钟山食指竖于唇前,轻嘘一声,示意他们安静下来,然后挪动步子,慢慢朝前靠去。离那石门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忽听得里面“咣当”一声,似是有什么东西被碰落,掉到了地方。
安静地墓道内突然响起这么大的声音,所有人心都“咯噔”一下。
【170】 圆形陵寝()
若是有心脏病的人,估计在这一会儿的功夫得犯了好几回了。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让大家猝不及防。
“你们稍等一下,我过去看看。”钟山低声说道。
“一起进,前后还能有个照应。黄老太太说。
钟山犹豫了一下,没有拒绝。四个人两人一组,各贴着自己一侧墓墙,朝那石门走去。
那声音响过之后,再无其他声音。四个人此时都能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之声的。钟山直感觉自己的太阳穴一鼓一鼓的。
终于走近了墓门。钟山举起手电,朝里面照了进去。由于离的相对较近,所以里面的东西倒是能模模糊糊看个大概出来了。
那里面似是一个圆形结构,空间貌似并不是非常大,但和这墓道相比,自然宽敞的多。地方为青色石板铺就,只看到内室中间有个巨大的棺椁,手电光照射过去,光束中还有尘土飞扬。要想再看别的方向,便只能进去才能以观全貌了。
手电收回来,钟山将光重新打在这道石门之上。石门是两块完整的青石雕琢而成,虽石头很是普通,工艺却挺讲究,这上面是雕花刻鸟,好不热闹。只是中间却很不协调地刻着一个阴阳鱼的图案,那图案中两只阴阳鱼,阳鱼凸了出来,阴鱼凹了进去,恰是符合道家阴阳之说。阴阳图周围是一组八卦,自然就是那所谓的乾、坤、艮、震、巽、离、坎、兑。每个道家之人对这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也未见什么异常。
按理来讲,这墓门之上,一般不是刻画了墓主人一声的丰功伟绩,便是一些随主人爱好的东西,亦或者厉害的人物墓门之上设了机关,如民国时期,大军阀孙殿英盗东陵的时候,慈禧他们的墓门机关很是厉害,竟用了六天时间才给打开。还有更厉害,更具有传奇色彩的便是埃及法老的墓门了,那里带有诅咒,只要谁打开,便会被诅咒缠身。
当然了,谁也没去过埃及,更没打开过那法老的墓地。钟山他们自然不知道那是真是假,但是这墓门上设置机关却是中国老祖宗们的拿手把戏。
钟山盯着这墓门,看着那俩阴阳鱼,然后说道:“这或许就是控制这道石门开关的机关了吧?”
他曾经在祖父墓里也见过这样的石门,那上面便是有些花纹,虽然和这不同,但是同时代的很多防盗技术却是相通的。举一反三,便自然想到了这里。
黄老太太没有说话,而是认真地看着这石门之上的八卦图案。这八卦虽是只有八个卦象,说的更简单一些,其实不过是阴爻和阳爻两部分的不同组合而成。
易经里说,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道德经里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意思却很是一致,道德经里的道,便是太极。
本书不是讲传统道学,不在此详做表述。我们权且简单了解一下罢了。
这八卦再进一步演化,便成六十四卦。世间万物,皆是脱不开这六十四个卦象所示。八卦的顺序不一样,预示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
眼前墓门之上,这八卦的位置让黄老太太看去,有些奇怪,细细看去吧,却又发现不了什么。
观察了片刻,黄老太太也没悟出个什么道理,即便如此,她想也应该和这天官墓整体之局是分不开的,必定也是遵循了阴阳平衡的道理,不由得想这设计墓穴之人高明之处。
从这墓门之上看不出什么门道,钟山和黄老太太便各自带着浆糊和张卫国从两侧贴着门进了里面。
从外面看,只能看个小空间的大概,此时进来之后,才发现这内室真是不一般。果然为圆形结构。
这样的墓室很是少见,中国传统的建筑都讲究方正之说,不论阳宅阴墓皆是如此。而这墓内确是圆形,不由得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四个人背靠着背,各自观察着不同的方向,由于刚才那声音就是从这屋里传出,所有人自然是倍加小心。可是四处看去,却发现除了中间这巨大的棺椁之外,周围墓壁之下,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盏闪着铜光的精致油灯,灯高半米左右,各自靠墙矗立。
那刚才那个声音是从哪里开的?还是那么大的声响,似是重物落地一般。可是,这地方也没有什么东西呀。
莫非钟山看着一旁巨大的棺椁,对黄老太太说:“莫非刚才那声音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话音刚落,众人皆是一阵心惊,身上冒出一层白毛汗。这好好的几百年的棺椁,平白无故地发出声音,用脚趾头去想,也能想到定是没有什么好事。
四个人不敢分开,一起走到墓壁下面,看那油灯是否还能点燃。古代的墓室之内,这种东西倒是常见,虽没有这般精致。这油灯铜碗里竟然有盛着满满的一碗黑油膏,黢黑和小拇指粗的油捻子各自竖着,倒像是从没用过一般。
“莫非那盗墓贼进来之后,没有点燃这灯?”钟山心道。
黄老太太犹豫了一下,火把靠近那铜灯油捻引燃,整个墓室顿时亮了一些。
这盏灯点燃之后,黄老太太并不着急再去将其他的灯点燃,而是站在那里观察了片刻,生怕再有什么异常发生。片刻之后,墓室依旧,就点燃了第二盏、第三盏
整个墓室之内愈发亮堂起来,只是,不知道这铜灯里那黑油膏是什么成分,兀自冒着一股黑烟,带有刺鼻的气味。
黄老太太说道:“这味道实在是呛人,一会儿需要的话再点吧。”
钟山点头。
墓内之内亮了许多,几个人甚至不用打开手电,就基本能看清对方的模样的。几个人此时又重新回到那巨大的棺椁前面,细细打量起来。
浆糊一旁嘟囔着嘴,似是很不乐意。
钟山见状,问道:“干嘛呢,撅着这长的嘴都能拴起一生产队的驴了!”
“还说呢,说好的这墓内一定有宝贝,可是咱们进来你看,除了一口大棺材,哪有什么宝贝?”浆糊埋怨道。
“我说你什么时候脑子里净是这些玩意儿了?给我好好呆着。”钟山恼道。
【171】 巨椁怪声()
浆糊只好走到黄老太太身边,一脸地不乐意。老太太轻轻地摇了摇头,也没理他,和钟山等人一起认真观察着这巨大的棺椁。
这棺椁大约和钟山差不多高,也就是说,得一米七好几的样子。众所周知,以前有身份的人去世,都是大棺套小棺的,外面的被称为椁,里面的装死者的才被称为棺。
这椁呢,其实是身份的象征。不同的身份,椁的大小和重量是一样的。一般为木质常见,也有用石头的、铜的。如果是红色的椁,又称为“椁郭”。它的规范化应用,可以上溯到周朝时期。当时规定: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为椴木,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
那么皇帝和皇后之外的棺椁只能用两重了,多用梓木,所以他们的棺椁又被称为“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级分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是用大棺。而且,这天子棺厚八寸,士大夫棺厚六寸,平民百姓的棺材只准四寸厚,还不允许用椁。之后历朝历代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所谓的遵循“周礼”,这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红楼梦里的秦可卿,她死的时候,却是按照天子之椁的标准埋葬的。
眼前这巨大的椁,一看就代表了李之道显赫的身份,甚至超过了他的标准。棺椁本应是一个颜色,一般朱红色为多,正是所谓的朱漆。这漆纯粹是树上弄下来的,能保棺木经久不坏。时间一长,朱色渐变,成为黑色,但是隐隐还是带有红色的。
可是,这李之道的椁却不是一个颜色,而是一黑、一白,沿着棺椁的盖子很分明地分了开来。盖子白色,下面棺身为黑色。白的煞白,像是一张白纸,黑的黢黑,恰如一团浓墨。椁周身雕刻精美的花纹,但是细看去,那些花纹也无一不是朝着最中心的地方,似是从中心那个远点衍射出来的一般。
钟山说道:“黄姑,你可曾听过椁分两色的吗?”
黄老太太摇了摇头。“我活了几十年,偶然也进过这样的墓地,但是这样的椁身,却是从未见过。真不知道这里面有何玄机。”
话音未落,忽然,两声“咚咚”之声从椁上传来。钟山一惊,忙将黄老太太往后拉了几步,拔出匕首,眼睛直勾勾地的盯着。张卫国由于跟在黄老太太一侧,也跟着退了回来,唯独浆糊,他站在椁的另一侧,听到声音,却不见他跑过来。
“浆糊,你干嘛呢!”钟山急忙喊道。
“没事呀。”浆糊随口应和道,然后开始绕到他们这边,却全然没有惊恐之色。见钟山三个人躲得几步开外,便疑问道:“你们怎么了?”说完,手往那巨椁上面又敲了两下。
“我操,你他娘的能不吓人吗?!”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