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当然,对于这些上位者来说,不过是烧了几间楼房,烧伤几个人,只死了一人而已,这算什么大事?
对董一兄弟来说,表弟以及亲兵的生死才是关键,董家丢不得这个脸。
对于茅坤、郑若曾来说,试探对方会不会立即将手伸入镇海,试探对方出手的力度,这些才是大事。
通商事是随园立足朝中的根基,是茅坤欲起复的契机,是郑若曾一展抱负的机会,这些哪一件不比案件本身更重要?
“元宵走水,楼房被焚,行人烧伤,自然是要找出源头的,自然是要赔偿的。”董一奎慢慢说:“如此,食园扣留士卒,理应放还。”
这话儿说的很明白,董家已经赔过钱了,你们就应该放人。
茅坤冷笑道:“尚有一人至死,杀人者偿命。”
“证据确凿?”董一奎笑道:“何人首告?”
海瑞再也忍不住,戟指大骂,“杀人灭口”
“住嘴!”王本固呵斥道:“此事关乎甚大,微末官位,也敢妄言,来人,叉出去!”
如今是试探镇海,试探宁波,试探随园的最好机会,王本固如何能容忍海瑞坏事。
三两个杂役迟疑着将海瑞拉了出去,门外犹自传来夹杂着地方口音的骂声,甚至传来嚎啕大哭,偶尔听得见“太祖皇帝”厅内众人都黑了脸。
郑若曾不自然的端正了下坐姿,勉强笑道:“扣留士卒,理应放回,此事就此作罢,如何?”
王本固试探问:“据说昨日不慎食园两人带伤?”
“董参将亲兵亦有人负伤,两相抵消,就此作罢。”郑若曾快刀斩乱麻。
还真是这位做主,董一奎瞄了眼王本固,“便依郑先生所言。”
郑若曾起身笑道:“说起来也是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般最好。”
一场风波看似就此结束,但无论是王本固还是郑若曾都心里清楚,这才刚刚开始。
但就在此时,一直肃立垂头的郭远上前两步,猛地抬头扬声道:“张富贵人在何处?”
第九百零二章 影响
食园。
已然夜深,二月的东南,带着湿气的入骨寒风呼啸而来,刮得林子一片呼呼作响。
不大的卧室中,郑若曾疲惫的躺在床上难以入眠,在心里来回盘点今日之事。
先逼出董一奎,对方以势相迫,最终和解……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镇海,是随园的退缩。
当年钱渊率钱家护卫横行东南,向来所向睥睨,无论碰上何事,从不退缩。
这一次的退缩,以及王本固、董一奎的咄咄逼人,倒是和朝中局势相符。
王本固判断的没有错,留在东南的诸人中,钱渊最倚重的是唐顺之、孙铤,最看重的是戚继美、杨文,最信任的是父亲钱锐和张一山。
但所有人中,能够真正拿主意的,最重要的那个人,就是郑若曾。
也只有郑若曾通过书信,隐隐得知钱渊的诸般计划。
与此同时,食园的另一头,也有人难以入眠。
但与郑若曾不同的是,郭远是因为愤怒而难以入眠。
自去年初董一奎、董一元入浙,边军士卒在城中肆无忌惮,不知道惹出多少是非,这次焚毁数屋,烧死一人,甚至杀人灭口,使民不举官不究,不了了之。
更让郭远愤怒的是,诸位文武官员来回算计,不过交易而已,何人想到过如今不知生死不知何处的张富贵?
若是少爷在,绝不至此!
躺在床上的郭远猛地直起身,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沉默片刻后下了床,随便披了件衣衫,冒着寒风出了屋子,敲响了隔壁的房门。
打开房门的洪厚睡眼朦胧,只听见郭远斩钉截铁的说:“我要入京,去找少爷做主!”
……
一盏油灯,两杯清茶,桌边的王本固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对面的董一奎细细聆听,不时点头赞同。
“随园能在朝中有如此地位,早年因钱渊、徐渭媚上得先帝宠信,后因随园掌控东南通商,使税银输京。”
董一奎连连点头,却心里吐槽,咱是老大粗,但消息也不是那么不灵通的……你王子民早年就和钱展才有仇。
董一奎甚至很清楚,随园能有如今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媚上,更重要的是钱渊两度南下,力挽狂澜,设市通商,之后又在先帝驾崩当夜,亲率护卫扶今上登基。
王本固细细解释道:“天宿久在边塞,理应知晓,自嘉靖二十九年后,边军饷银年增,但至嘉靖三十二年后又再度减少……”
“嘉靖三十六年,大同、蓟门遭俺答袭击,粮饷缺额甚多,但户部拨银补齐,也是从那一年开始,边军饷银再度年增。”董一奎接口道:“东南设市通商,也正是嘉靖三十六年。”
“不错。”王本固抿了口热茶,笑道:“所以随园才能凭此立足朝中,嚣张至此,跋扈至此。”
对这种装模作样的文官,董一奎有些无奈,但只能接口道:“今日倒是看不出嚣张跋扈?”
“那自然是有缘由的。”王本固忍不住笑道:“掌控东南通商,何等大事,如何能置于他钱展才之手?”
“从唐荆川、孙叔孝、赵大河到孙文和、陆子直,从宁波到台州,从浙江到福建……”
如果是钱渊在场,一定唾这货一脸……现在知道东南通商是何等大事,历史上你还不是捕杀汪直,以至于东南大乱。
王本固洋洋得意的解释道:“朝中决不许随园始终掌控通商事,元辅不许,内阁不许,高新郑亦不许!”
董一奎目光闪烁不定,虽然不知道台州知府方逢时的背景,但郭中是高拱的亲家的消息已经传遍浙江官场。
迟疑片刻后,董一奎低声道:“听闻今上潜邸时厚待钱龙泉?”
“的确如此,陛下当年随意出入随园。”王本固点头道:“先帝驾崩,钱展才率护卫护送陛下入西苑。”
“那钱龙泉与高新郑?”
“哈哈哈,天宿勿忧。”王本固大笑道:“此事非隐秘,钱展才与高新郑当年在裕王府中便是对头。”
看了眼若有所思的董一奎,王本固补充道:“陛下亦不许。”
董一奎眉头一挑,重复了一遍,“陛下亦不许?”
“先有天宿南下出任总兵,之后浙江巡抚、巡按,再到按察使、台州知府、绍兴知府……”王本固曲起手指敲了敲桌面,“如今只剩下宁波府了,而宁波府中,只需要拿下镇海县。”
“计从何出?”董一奎也不傻,知道面前这位中年官员是想把自己当枪使。
“慢慢来,慢慢来。”王本固心有成算但不想提前泄露,只笑道:“不过以势迫之而已,只要通商不绝,陛下乃至朝中诸公,均乐见其成。”
“那需末将做甚?”董一奎的姿态愈发低了。
“不急不急,自然要用得到天宿。”王本固的态度也温和起来。
自从徐阶有意使门生取代庞少南巡按浙江,王本固就开始做各种准备,或者不仅如此,自从嘉靖三十五年钱渊抢走浙江巡按后,王本固就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东南诸事,他总觉得,自己会来到这儿。
所以,王本固对东南的事算是门清,甚至还曾经私下拜访过在浙江丢尽脸面的赵贞吉。
所以,王本固才会有了这一次的试探。
如果这次的事放在两年前,王本固相信,董一元的下场不会比赵贞吉好。
当年赵贞吉搜捕汪直,钱渊赶赴杭州,兵围巡抚衙门,钱家护卫肆无忌惮闯入衙门……但这一次,在郑若曾的主导下,钱家护卫如此隐忍退缩。
不过,这也符合随园如今在京中的现状……虽然不甘心,但只能步步退缩,试图保住镇海最后一块自留地,但外间的猛兽已经露出森森白齿。
王本固打听过,当年围困巡抚衙门的将领是浙江游击将军鲁鹏,曾经在上虞大捷与孙丕杨并肩作战,并得钱渊相援。
如今,鲁鹏仍然驻守杭州,但被董一奎收拢的乖乖巧巧……王本固如何会用不到董一奎。
王本固的视线并没有穿越重重迷雾,看清钱渊刻意向下延伸影响力,但他却很清楚,戚继美、侯继高、杨文、张一山都是钱渊旧部,而且都驻守在宁绍台三府。
想试图抢班夺权,就要以防万一对方狗急跳墙……想单刀直入,王本固知道,不可能绕过浙江总兵董一奎。
(
第九百零三章 一击致胜
窗外仍然一片漆黑,但天边已经微微泛白,一夜过去了,董一奎已经有点撑不住了,但陷入沉思的王本固仍然精神抖擞,他似乎看到了前方露出的光明,似乎看到了自己执掌大权,不仅仅是唐顺之、孙文和,更有钱展才、徐文长在自己面前俯首。
王本固觉得,自己只是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机会,能比某人做的更好。
但他也知道,想做得更好,首先要削弱甚至扫清那个人在东南的影响力。
侯汝谅的弱势让王本固失望,但董一奎的来投让他燃起了希望……说到底,钱渊在东南的赫赫威名是从数度击倭,力挽狂澜开始的,所以,钱渊的影响力相当一部分都在军中。
在卢斌叛去徐阶门下之后,王本固一度兴奋,但很快发现,接下来的那些将官个个都是钱渊的死党。
杨文、张一山是钱家护卫出身,王本固不抱指望。
侯继高和钱渊交情极深,数度并肩,又是乡党,还曾公开斥骂卢斌。
而戚继美干脆就是钱渊一手扶起来的,军中遍布钱家爪牙。
所以,王本固在离京之前曾经向徐阶建议,找机会将戚继美、杨文等将领陆续调出浙江,可惜徐阶没有点头。
事实上,徐阶也想这么干,只是那日恰巧得到消息,钱渊入西苑,与陛下同食烤肉,显然宠信依旧。
再之后,徐阶也找不到机会了,钱渊迅速出手补上了这个破绽,以许晋商组建船队出海为条件和杨博交易,辗转换取戚继美、杨文等人留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