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事殷士儋不知受何人唆使,在大众广庭之下,大骂昔日同僚高拱嫉贤妒能。
从根本上来说,高拱的上位是因为隆庆帝,其他人畏惧高拱和隆庆帝之间的深厚关系,但殷士儋显然是不怕的。
高拱向来公认是隆庆帝潜邸旧臣的头面人物,即使钱渊也难以相比,殷士儋的表态正式拉开了潜邸旧臣之间的分歧和内斗序幕,这是高拱不想看到的,不是高拱不想这种分歧表露出来,而是他知道……这是隆庆帝不想看到的。
第一时间接到消息的高拱并没有慌慌张张,而是径直请见,但听到陈洪明确的说出陛下不见之后,高拱慌了。
隆庆帝虽然信重高拱,但实在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几乎满朝皆敌,就连殷士儋这样的潜邸旧臣都要刀锋相向。
你身为次辅,抢走了票拟之权,抢走了批红之权,将内阁、司礼监、兵吏礼三部都视为自留地,对随园处处针对,如今,连殷士儋都容忍不下?
隆庆帝看了眼手中的折子,叹了口气,“无虚言?”
“臣不敢虚言瞒上。”锦衣卫指挥使成国公躬身道:“均为棠川先生亲口所言。”
棠川是殷士儋的号。
隆庆帝揉着眉心感觉心累,“正蒙会元出身,殿试探花郎,入裕王府多年,又主持顺天府乡试,同校《永乐大典》,虽然不常觐见,但至今仍是翰林侍读……”
成国公低着头没说话,心想这事儿的确是高拱做的不地道。
殷士儋虽然脾气火爆,又因为入礼部的路被高拱堵住而恼火,但也不会傻到以自己为由大骂高拱嫉贤妒能,他推出来的人是当年在裕王府中存在感不强的胡正蒙。
按理来说,胡正蒙嘉靖二十六年探花出身,十多年的资深翰林,曾主持顺天府乡试,又是潜邸旧臣,和陶大临、孙鑨、林燫一起校录《永乐大典》,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早就该晋升了。
但奇怪的是,胡正蒙至今还只是个翰林侍读,不说凭借青词晋升的李春芳、徐渭,也不说已经是翰林侍读学士的殷士儋、林燫、张居正这三位同年……嘉靖三十五年进士的孙鑨、陶大临都已经是翰林侍读了。
最关键的是,胡正蒙至今还没有入詹事府,裕王府的潜邸旧臣除了钱渊全都是翰林官,在隆庆帝登基后,殷士儋、张四维、林燫、诸大绶陆续入詹事府,就连钱渊都进去了,但胡正蒙没有。
虽然胡正蒙的存在感不强,但这件事还是在朝中一度引起私下讨论的……难道陛下看不上胡正蒙?
而今天殷士儋的直言相斥让所有人恍然大悟,原来是高拱。
兼任礼部尚书的高拱掌翰林院事,任何升迁都是过他的手的,而礼部左侍郎高仪掌詹事府,三番两次举荐胡正蒙入詹事府,按理来说这是陛下钦点,但实际上要看批红……而如今的批红之权被高拱把持。
这是铁铁的嫉贤妒能啊!
(
第一千七十六章 尔等无耻
高拱为什么要针对胡正蒙?
胡正蒙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而裕王府中除了胡正蒙,还有殷士儋、林燫、张居正三个同年,这本来就很受高拱警惕。
张居正如今是死心贴地跟在高拱屁股后面,而殷士儋以同年的名义时常和林燫、胡正蒙来往,隐隐有同盟之态,这更受高拱排斥。
最要命的是,胡正蒙是绍兴府余姚人。
众所周知,虽然随园一党的魁首钱渊是松江府人氏,也有杨铨、陆一鹏、陆树德、潘允端这样的同乡,还有如福建闽县的林烃,陕西的孙丕扬,但更多的是浙江士子。
而这些浙江士子绝大部分都是绍兴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一甲三人诸大绶、徐渭、陶大临都是绍兴人,还有陈有年、冼烔、孙鑨、孙铤、吴兑……
胡正蒙和随园大部分人都是同乡,隆庆帝未登基时常去随园,身边跟着的如果不是高拱,那就是胡正蒙。
而且当年钱渊南下击倭,设市通商后返京,迎来送往两次都是胡正蒙出面……潜邸旧臣中,除了关系复杂难言的高拱、张居正之外,与钱渊来往最多的就是胡正蒙。
隆庆帝登基之后,高拱渐渐露出本性,而对其很了解的陈以勤、殷士儋也聚拢起来以制衡高拱。
高拱不在乎陈以勤、殷士儋,但对胡正蒙很重视……因为随园。
如果有随园撑腰,胡正蒙有可能比殷士儋、陈以勤、张居正、诸大绶、张四维更快得以入阁,成为随园在内阁的代言人。
所以,高拱一直压着胡正蒙的升迁,殷士儋、张居正、随园这些潜邸旧人都心知肚明,而隆庆帝也看得出来。
今天这些被殷士儋毫无保留的吐露出来,对高拱名望的杀伤力不言而喻……关键在于大家都会往后面去想,你高拱压着高仪、李春芳,又压着殷士儋、陈以勤,还压着胡正蒙,想干什么?
当然是想让狗腿子张居正、张四维能尽早入阁给你打下手呗!
那这天下是朱明天下,还是你高拱的天下?
隆庆帝倒是没想过后一个话题,但也对高师傅充满了不满,太能惹麻烦了,和徐阶斗,和六部斗,和科道斗,居然和当年一个战壕的同僚也要斗!
所以,隆庆帝第一次拒绝了高拱的请见,甚至让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芳近身侍候,将陈洪赶去了司礼监。
很诡异的是,隆庆帝拒绝高拱请见的消息很快就传的满朝都是,觉得高拱失了圣心的言官似乎得到了鼓励,弹劾奏章像雪花一般洒满了整个通政司。
随园正厅。
“胡兄。”
“元嗣来了。”
胡正蒙苦笑着起身向刑部郎中张孟男回礼,“都是受了随园连累,同来讨债?”
“正是如此!”张孟男脸上的笑容同样苦涩。
言官疯狂的弹劾高拱,几乎将所有事都拿出来说了,半年之前那一场宁波知府之争也成了弹劾高拱的理由,为此张孟男也被拎出来了。
用那帮科道言官的话来说,看看你高拱干的那些破事,连你的内侄张孟男都看不下去了!
甚至还有几个科道言官跑去揪着张孟男……大义在先,元嗣兄,一起上书弹劾高新郑这权奸吧!
好吧,张孟男只能溜了。
来随园,一方面是因为张孟男看得出来,这一场京察几乎将所有人都卷了进去,但只有随园一党没有,这是难得的法外之地,另一方面张孟男这半年来其实来随园次数不少,和陈有年、吴兑、杨铨、周诗等人相谈甚欢。
胡正蒙来随园次数更多,今天来一方面和张孟男一样是躲清闲,另一方面是来找徐渭麻烦的。
“真的没有!”
“徐某对天发誓!”
“正甫兄为人刚烈,徐某何能驱使?”
徐渭哭笑不得的连连否认,殷士儋的突然发飙真不是随园的手笔。
胡正蒙眼神狐疑,看起来不太信,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殷士儋突然出手给了高拱沉重一击,以至于陛下拒绝相见,怎么可能是巧合?!
“文长兄所言当非虚言。”张孟男突然插嘴道:“毕竟,展才远在万里之外。”
胡正蒙先是一愣,然后做恍然大悟状,“的确如此!”
张孟男瞥了眼徐渭,“虽文长兄心思机巧不弱他人,但非背后使绊之辈。”
胡正蒙也看了眼徐渭,点头重复了遍,“的确如此!”
徐渭也是无语了,钱渊这货还自以为除了睚眦必报、尖酸刻薄之外的名声不错呢!
看胡正蒙放松下来,张孟男不由赞道:“胡前辈真是坦荡。”
胡正蒙哈哈大笑,“胡某有自知之明,非中玄、叔大这等人杰,无操持国政之能。”
“太过谦了。”
“非过谦,倒是展才、文长、文中有此资质。”
徐渭笑着寒暄了几句,心里有点失望。
其实钱渊、徐渭、孙鑨曾经就此事商议过,随园核心人物大都年纪尚轻,最有可能入阁的诸大绶、徐渭就算得隆庆帝钦点,也至少要熬上七八年,那么随园在接下来很长时间内必须在内阁有自己的代言人……至少是在政治上和随园保持一致的人物。
潘晟虽是翰林出身,但无论是政治手段还是理政能力都稍逊一筹,高仪有此能,原时空中也得以入阁,但秉性软弱,在礼部对高拱从不敢正面相抗。
最早钱渊选中的就是胡正蒙,可惜这位仁兄没什么雄心壮志,当年在裕王府就混日子,隆庆帝登基之后继续混日子。
这次胡正蒙意外的露脸,如果没有意外,不管徐阶、高拱党争如何,胡正蒙必被连连提拔,如果肯沉下心,也不失一个选择……真是可惜了。
想想也是好笑,张居正为了入裕王府付出了太多太多,严嵩倒死都没能将手伸进裕王府,而胡正蒙却轻易得手又轻易抛却,真是不同人不同命啊。
徐渭索性也不去想这些了,高拱都未必能闯过这道关,虽然徐渭和钱渊之间密信来往从未断绝,后者也给出了相应的计划。
但徐渭不太看好高拱……他觉得,徐阶还没正式开始发力。
渐渐的,陈有年、周诗、林烃、吴兑诸人都来了,胡正蒙本就是浙江人,张孟男和诸人都是同年,与陈有年、吴兑走的很近,众人相谈甚欢。
但等到黄昏时,随园小厨房来人准备点菜的时候,钱铮手持几张薄纸走了进来。
几张纸在徐渭、孙鑨、吴兑等人手中一一传过,渐渐的,诸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张孟男的身上,眼神均颇为诡异。
距离随园不远的高府的书房里,面色铁青的高拱愤怒的将面前的书桌掀翻在地,破口大骂,“尔等无耻!”
第一千七十七章 制衡的奥秘
看着怒气勃发,恨不得将面前一切都砸烂的高拱,张四维不禁往后退了半步,再一次低头看了眼手中这张纸。
呃,是有点无耻,但都是翻旧账,至于如此吗?
这张纸是都察院御史欧阳一敬弹劾奏折的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