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司?”宁奕皱起眉头。
大隋三司,执法司,情报司,平妖司。
哪里来的第四司?
“太子的春风阁,在烈潮之前,就已经渗入了三司之中
,茶楼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就像是一张巨大的蛛网,已经在天都皇城内布下。”云洵的神情变得相当疲倦,“李白蛟在东西角力的这些年里,就在不动声色的做这件事,那些在春风阁里喝过茶的饮客,数量庞大到已经无法追究姓名,也根本不知道太子有多少心腹……在三司内开枝散叶,逐渐蔓延成一张巨大的脉络,于是就有了捕风捉影的‘第四司’的说法。”
他看着宁奕,声音沙哑,说出了天都朝堂如今无数人猜测的那个虚无机构——
“监察司。”
“你的仇家,公孙越,据我手下的可靠消息,这三年他在为太子做事,私底下处理了好几桩不属于三司范围的‘大案子’……他明面上是执法司的少司首,但如今权势滔天,如果真的有‘监察司’的存在,那么公孙越就是监察司的大司首,负责周转第四司的人员,手握监察司的名单,而且负责记录三司内部人员的‘罪档’。”云洵想到了那个披着大红袍,昔日极其卑贱的男人,眯起双眼,寒声道:“第四司浮出水面的时候,就是太子棋局收官的时刻,春风阁的苗子已经长大,三司换血,监察司这些年收集的情报,关于烈潮那一日的罪证,将成为三司那些大人物的噩梦。”
包括他自己……支持西境推动天都政变,只需要这么简单的一条,便足以置他于死地。
“我如果回到天都,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监察司’的名单,证明第四司的存在。”云洵吐出一口气,阴沉道:“那股头顶悬着一把刀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宁奕心中默念了公孙越的名字。
天都政变的推手……如果从“因果”的角度来看,其实是由这个“小人物”引起的,二皇子在西境路边收回的一条野狗。
捡回天都之后,被养成了一只足够茁壮的恶犬。
因果的最前面,是宁奕一时的心慈手软。
看来这个漫长的因果还在延续……第四司给天都带来的影响,已经扩散到了自己的身上。
宁奕沉声道:“李白桃的案卷与第四司有关?”
“情报司已经出现了不可探查之地。”云洵点了点头,“太子给了公孙越很大的权限,他的府邸,还有副手的住处,以及平日里好几处停留的地方,都被铁律分出的阵法所笼罩,情报司无法探知清楚状况……李白桃的案卷追查停留在她‘进都’的时刻,据风眼的线报,她曾经入过一次皇都,有宝器探查出了红拂河的流淌出现异常,属于感应皇血涌动的异象,在那之后,南宫娘娘就被幽禁,现在应该已经被‘挪’到了红拂河的洞天里。”
“背负血脉的权贵者,皇血引起的异象各自不同,李白桃的异象出现了两次,其中一次暗扣谪仙离都……所以情报司的猜测之中,洛长生与太子的交易,很有可能就与这位大隋公主有关。”
云洵一口气说完了这个复杂案卷里的详情,然后沉声道:“如果想要查清楚洛长生之死,就必须要查清楚监察司的存在……查清监察司,才能查到公孙越在什么地方幽禁了李白桃。”
第一百二十六章 烈潮将起的初火
宁奕闭上双眼,脑海里展开了一张图卷。
李白桃在琉璃山杀劫之中,替自己送信,若不是她愿意出手搭救,周游先生最后时刻也不会及时出现,那么自己和丫头已在雪灾的杀意之中消融。
宁奕必须要查清楚,大隋公主的下落,如果李白桃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遭劫”,那么这份欠下的人情一定要还。
此事的脉络已经捋清楚了。
洛长生之死,李白桃失踪,都指向了天都虚无缥缈的第四司,以及云洵口中那位“深不可测”的太子。
李白蛟不容小觑。
“我若没猜错,太子养着徐清焰,就是在等你回天都。”
云洵再次取出了一份案卷,按在桌案上缓缓推了过去。
宁奕眯起双眼,“这是什么?”
“天都古籍的迁移记录。”云洵说了一个跟此事毫无关联的线索,他不缓不慢,拎起玉壶,往自己的茶盏内添茶水,同时把这条线索背后暗藏的信息娓娓道出,“在我离开天都之前,我注意到太子在迁移古籍,书库内的古书本来有专人看管。”
宁奕翻着案卷,不动神情,耐心听云洵开口。
“宁奕,你在天都待过半年,教宗陈懿替你借了书库内的诸多古籍,想必你是知道的……书库向来是由三司和两宗协管,太子挪移书库,其实是在‘换血’。”云洵轻声道:“原先情报司留守在书库的人员没有变动,但书库空了,他们还有什么用?”
“天都书库,原先隶属于莲花阁,老师离世之后,真正有权调动核心文卷的就只有太子,陛下入长陵后再也没有消息,太子数月之后以皇权钥匙打开书库的最后一扇门,宣布替父接手天都皇城,以及中州的大小势力。”云洵笑道:“从那之后,我就一直在留意他的‘变化’,三年来温水煮青蛙,不急着吞掉东境,不急着收回北境,也不急着杀掉‘前朝罪臣’,还有那些‘叛党反骨’……天都太平,事事如意,但我知道,三年前的烈潮还有余烬,总有一天还会燃起,所以我时刻盯着余烬里的白灰。”
“这就是烈潮将起的初火。”
“太子把书库里迁移出的古籍,选择性的放置到了新的地点……不出意外的话,一部分放到了‘第四司’的所在地,另外一部分,则是放到了东厢。”云洵沉着神情,抬起两根手指,语气不善,“说明东厢是一个极其‘安全’的地方,或者说是太子足够信得过的地方,换而言之,徐清焰也是太子足够相信的人。”
宁奕低垂眉眼。
“徐清焰离开天都奔赴紫山风雪原,连这等僭越之事,太子都不曾动怒……”云洵戏谑的笑了,“宁先生,太子为什么如此放心啊?”
宁奕不得不把思路往一个很坏的角度去想。
云洵成功的用一番言语,把太子“深谋狠略”的形象树立起来,这位情报司大司首这三年来饱受刀悬之苦,天都三年前的烈潮一直在心中燃烧,时刻提防着太子要对他动手……不得不说,太子对于前朝之事“悬而不决”的这一招棋,实在狠辣。
能够让太子信任的,只有掌中之物。
随时都在掌控之中……亦或者说,随时都可“摧毁”。
如今受
命出使灵山的云洵,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玩物”。
“甚至把徐清焰送到珞珈山去修行?”云洵摇了摇头,“如果不出意外,徐姑娘体内的也有着‘毒’,太子对她用了与我相似的手段,所以他不用担心……只要那个人还想活,那么就不得不受制于他。”
一个具有可能性的猜想。
但宁奕的心中却不这么认为。
他与太子见过几次面。
若需要靠“下毒”来驾驭一个人,那么李白蛟不可能走到今天。
但云洵有一点说的很对,太子对徐清焰如此放心……一定有原因。
……
……
“与灵山的谈判就在半个月后,太子希望灵山的禅律二宗能够在‘东境’之事上达成一致,与天都签订‘契约’,这样可以避免未来的战争事态扩大。”
竹楼风吹。
好几份文案案卷被云洵摆在桌面,这些是天都此次出使的内容。
天都与东境之间的矛盾,日渐激烈,此事已经到了很难和平解决的地步……从二皇子李白鲸的应对就能看出来,琉璃山篆养鬼修,收买南疆宗门,这是想借一境气运,与天都抗衡。
铁律诏令,三龙争位,在未有新皇登基之前,每个继位者选定的老师,都可以作为争夺助力……袁淳老先生的紫莲花在烈潮之中凋零,但琉璃山的甘露还活着。
叶长风把韩约的本尊钉在山底。
但不妨碍鬼修壮大,若是有一日韩约脱离凡俗之身,站在了光明之下,这场皇位争夺,或许还有转机。
这就是李白鲸寄托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天都使团出使之前,东境一定与灵山谈过了。”云洵很笃定的开口,“只不过灵山不可能签下所谓的‘协议’,李白鲸一定许诺过灵山极大的好处,东境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灵山,但佛门要看皇城的态度,这就是我这趟出使的意义。”
宁奕陷入了沉思。
云洵的情报司,在大隋四境之中手眼通天。
但也只是在大隋四境之中。
显然他还没有收到“东土”的情报。
鸣沙山发生的大火灾,信息还在封锁之中,因为佛门信仰根深蒂固的原因,三司官员在东土还是寸步难行。
宁奕知道,东境鬼修掠夺小雷音寺气运,干扰浴佛法会禅律之争,这是一桩大罪。
宋雀刚刚回到灵山,等此事上报大雄宝殿之后,灵山对于东境的态度会发生巨大的转变,甚至可能会就此事“讨伐”琉璃山。
太子的出使,在这股推力之下,很难不成功……云洵在担心什么?
宁奕端起茶水,轻轻啜了一口。
“太子准备给出什么?”
云洵的神情有些萧索,他看着宁奕,万分认真道:“太子什么都不准备给。”
宁奕陷入了沉默。
“太子要灵山臣服,作为签下契约的条件,佛子可以不用进都城,每年的上贡会减少,在东境战争爆发的那一日,灵山要与天都一同出征。”云洵的眼神里带着嘲讽,太子把这份文书交个自己的时候,他的反应与宁奕差不多,作为天下大都,皇城这边几乎没有给出任
何实质性的许诺,好处。
“我想了解‘东境’的筹码。”情报司的大司首只觉得一阵头疼,“很久之前,我与禅律两宗大宗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