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武成势的青狼部族人本就骁勇善战,同时也崇尚武力,大多数族人对于山羽关更是奉若神明,他们中,当然会有人顾全大局,可同时也会有人会为此冲昏头脑,而做出想要复仇的举动,而这样的人不需要太多,只用一小撮,两三万人就够了。”
李丹青平静的说道,神情很淡漠,没有丝毫的以往在这个时候,应该浮现在他脸上的得意。
他只是像在诉说着某个事实而已。
公孙止皱了皱眉头,虽然枯月山的战败已经过去了十余天的时间,李丹青的改变也已经有些时日,但公孙止还是有些不太适应这幅模样的李丹青。
四郡之地的雪很大,一刻不停的下着,落满了二人的头。
公孙止收敛起心底的思绪,问道:“可这么一小撮人,就算真的来了,我们通过伏击将之围剿,可依然无法动摇青狼部的根本,在其余三郡驻守的辽军肯定也已经收到了消息,这个时候定然在赶来驰援的路上,到时候他们几面围剿,我们还是得……”
李丹青闻言却看向公孙止反问道:“如果你是青狼部的首领,这个时候你手下有那么一批甲士要不顾一切的攻伐敌人。”
“你的手上大概有十七八万人的样子,而这批气势汹汹的主战的甲士不过两万人亦或者三万人。”
“你知道这大概率是敌人的陷阱,若是不管这些甲士,让他们前去,这两三万人大抵都得死在那里,你能保留主力,但主力多少会受到这事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敌人会如同之前般,拿这两三万甲士的名做文章。”
“比如把他们带到阵前,亦或者把他们的头颅送回去,以此激起剩余的大军的愤怒,燃起大军内更多的主战之声,让事态进一步失控。”
“你会怎么做?”
公孙止闻言一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他的神情略显兴奋,看着李丹青便言道:“世子的意思是,如果来的辽军数量不多的话,咱们将之击溃之后,可以继续以此做文章,刺激剩余的辽人,诱使他们出手?”
不得不说,在听闻这个计划的刹那,公孙止确实有那么一丝茅塞顿开的感觉。
青狼部骁勇善战,如果他们能够将前来的贼军斩杀,再以此做些文章,就算不能让青狼部再做出错误的抉择,前来迎敌,也多少可以让内部生出间隙,甚至分裂。
可听闻公孙止这番推测的李丹青,却在这时摇了摇头,他言道:“这是群龙无首之下,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可我问的是,你如果是青狼部的统领你会怎么做?”
公孙止听闻这话,顿时有些犯迷糊,他眨了眨眼角,看着李丹青,说道:“世子可把我问住了……”
“这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
李丹青在这时言道:“青狼部如果真的是群龙无首,但这个时候早就有人带着大军攻杀下来了。”
“可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大军还是在凶阴山上按兵不动,方厚土前去送信时还特意看了看,用他回禀的话说是,如今辽军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他们口中的神台的修筑,并没有什么乱子。可见哪怕是山羽关死后,青狼部依然有人可以镇压住众人,让他们维持平衡……”
“而有这样的人在,他就一定会权衡大局,统筹诸方,做出在他看来最有利于青狼部的决定。”
“所以,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怎么做,就成了事情的关键。”
公孙止很认真的听着李丹青所言的每一句话,但结果却是,他听得似懂非懂。
他面露苦笑,也不再花费心思去揣摩李丹青的问题,索性直接了当的问道:“所以,世子觉得那个人,会怎么做?”
李丹青倒是并不在意公孙止的愚钝,继续说道:“如果他无法镇压那些决定迎战的辽军,而我们的大军,他们此前应该也做出估算,知道我们的人数决计不会超过十万,而他们手中的青狼部主力却有十七八万之多。”
“这近乎两倍的数量差距,加上青狼部的军队本身就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一定不可能做出舍卒保车,看着几万人马来送死,甚至给自己剩余的部队埋下可能哗变的隐患,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青狼部的掌权者而言,最好的决定,就是被那群激进的辽人所裹挟,将大军主力一并拖出,与我们决一死战。”
“毕竟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我们双方倘若真的打起来,他们都没有半点战败的可能性。”
公孙止虽然确实有些语段,但李丹青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自然也听出了门路,他在心底暗暗点头,可新的疑问又涌上脑海,他问道:“世子也说了,青狼部中还有可以掌控青狼部的人在,他既然可以在山羽关死后,让青狼部的大军继续有条不紊的修筑神台,那世子为什么又笃定,他就不能在这个时候压下那些试图反击的激进辽人,反而会被他们裹挟呢?”
李丹青闻言看向不远处被悬挂在半空中的山羽关的尸首。
风雪汹涌,早已将这位叱咤风云的辽军大将的尸体冻僵,他甲胄之上结满了霜雪,几乎已经成了半个冰雕。
李丹青看了他一眼说道:“山羽关临时的关头,依然想尽办法要将自己的儿子送走,这里面当然有身为父亲想要保护自己儿子的本能。”
“但我猜测,这背后还有那么一层原因,辽人部族素来讲究血脉传承,山羽同涧是他的嫡出,虽然一些情报上显示这位少将军有些本事,但我观他那日的表现,定然不可能是能在这般大变之事态下,还能稳住青狼部的人物。”
“所以此刻青狼部的实际掌权人,定然另有其人,但是谁我却说不准,不过可以推论的却是,那个人对于青狼部的掌控也远没有达到山羽关的地步,所以山羽关才需要将自己的儿子送回青狼部,为的就是让山羽同涧为那位掌权者执旗,二人相辅相成,方才可能压制青狼部。”
“可只要我们的信送到,以山羽同涧的性子,必然愤懑难当,那掌权者若是阻拦,双方也必然生出间隙,山羽关死前努力维持的微妙平衡也必然就此打破,一旦二人无法联手,那位掌权者也就没了完全压制青狼部甲士的可能,所以就定然会走到我所说的多数人被少数人裹挟的局面。”
“所谓阳谋,不外如是。”
“他明知道,这是个陷阱,却还是一定会往里跳……”
听完这些话的公孙止身子一颤,在这时终于算是完全理解了李丹青的算计。
他表面看上去还算平静,可心底却已然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能如此准确的推论出这其中种种,甚至算出青狼部内部的情况,这样的心思与城府是公孙止几乎无法想象的。
一时间他对于李丹青的敬畏更是到了一个难以形容的地步。
“可如果他们真的举大军来袭,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公孙止又问道。
李丹青在这时收回了看向凶阴山的目光,也不回答公孙止的提问,只是反问道:“我让将士们带够三日的粮草,你分发下去了吗?”
公孙止当然有些奇怪李丹青的答非所问,但方才李丹青的那番话已经彻底蛰伏了公孙止,他不敢迟疑,在那时赶忙应道:“都按照世子的意思,将粮草分发下去了。”
“嗯。那就好,剩余的粮草数量应该还不少,你这就去安排人手,把那些粮草集中起来,一把火烧了吧。”李丹青这样说罢,转身迈步,就朝着营中走去。
公孙止闻言下意识的想要应下,可话还未出口,却又意识到了不对,毕竟那些粮草数量丰厚,这白白少了岂不是可惜。
更何况与辽人的大战绝不是两三日就可以落下帷幕的,只带三日的粮草,其余的尽数毁去,那接下来他们的将士该吃些什么呢?
这一系列的困惑都在一瞬间涌上了公孙止的脑海,他暗暗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李丹青的命令,他赶忙在这时抬起头,看向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的李丹青。
他的嘴刚刚张开,一道寒风却忽然袭来,公孙止的身子在那时一颤,双眸之中神情陡然变得复杂。
那道寒风来得很急,也很大。
吹得周围的旌旗猎猎作响,也吹落了之前那落在李丹青头上的雪……
而直到这时,公孙止方才看见,原来这位李世子头上的青丝,不知何时,早已与漫天的飞雪,融为一体……
只是一夜的时间……
世子就白了头……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兵合一处
“少将军既然做了决定,在下身为国师,既然不能改变少将军的心意,那就只能随少将军一同前往。”
“这是在下应尽的本分,少将军不必多虑。”
两天之后,凶阴山的山脚。
身着黑袍的木先生朝着一脸错愕的山羽同涧拱手拜道。
山雨同涧顿时有些发愣,这样的情形多少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两日前,他收到了武阳人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放到了他的帐篷中的信。
信上的内容,让山羽同涧近乎歇斯底里。
他难以接受那个被他崇拜的父亲,那个驰骋沙场,鲜有败绩的青狼王,在死后这样被敌人侮辱。
他与木先生爆发激烈的争吵,而就在木先生要动用武力将他制服的时候。
他父亲的旧部,涂谷蛮出手,站在他的一边。
与自己手下的亲信全部战死不同,涂谷蛮跟在他父亲身边多年,在青狼部中有足足三万的精锐死忠。这三万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可以说是青狼军最强的战力。
他的站队,让木先生措不及防。
木先生倒是有想过武力镇压,但无论是山羽同涧特殊的身份,还是涂谷蛮在青狼部中的威望,都让木先生投鼠忌器。
这样的组合,木先生不敢保证以自己尚浅的根基能不能指挥动剩余的辽军对他们出手,而就算真的这剩余的辽军对他言听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