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考虑了数日,最终决定参考修改一下汉唐时的边疆政策,在辽东设立都护府,都护府下面设府,如锦州府、沈阳府,金州府,彻底将辽东纳入大明版图。
都护府即驻兵监护的意思,加强边疆统治,处理民族关系,对周边民族实行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
管理辽东的都护府名字,朱慈烺取名征东都护府,设一名大都护,由茅元仪担任征东都护府第一任大都护,正二品官衔。
辽东巡抚邱民仰为副大都护,从二品官衔,又设四名副都护,文武各二人,正三品官衔。
大都护由武将担任,为都护府一把手,负责军事行动,征讨周边,哪里不服打哪里。
副大都护为文官,负责抚慰、叙功、安民、生产、后勤诸事,打完了再谈判讲道理。
在朱慈烺的规划中,征东都护府只是大明第一个都护府,以后开疆拓土了还要设置征北都护府,征南都护府,征西都护府,征海都护府。。。。。。
随驾的翰林院学士陈贞慧建议,都护府不应该取“征”字,最好还是仿唐朝用“安”字,安东都护府好一些,安抚边民。
朱慈烺当即否决了,他正色道:“我大明的疆域是靠将士们打下来的,不是靠安抚送来的,征字不改,以后要改也是改成镇字!”
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安抚”一词,等同于“笑话”二字!
清廷派出使团议和之时,朱慈烺正在反复权衡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究竟是一鼓作气入朝灭了满清,还是西征蒙古,将漠南彻底纳入大明版图?
朱慈烺左右为难,难以取舍,漠南蒙古降而复返,不打不行,打蒙古也相对容易一些。
以科尔沁部为首的三盟联军,出了长城没折腾几天,就被龙武军像赶鸭子一样赶回去了。
漠南蒙古的兵力并不多,战斗力也不强,明军西征蒙古困难之处主要是后勤补给,水土不服。
朱慈烺首先排除了两线用兵的次略,以明军的兵力和战力,可以支持两线作战,但战争打的是后勤和物资供应,涉及到征调民役等一系列的问题。
不同区域的两线作战,消耗的人力物力远比单一战场大得多,需要设立两个后勤供应中心,什么都需要搞两套供应,历史上的大明就是被两线作战拖垮了。
尤其是崇祯十三年和崇祯十五年这两三年,松锦大战抽光了九边所有精锐,十几万明军在堵在辽东打满清,中原各省的十几万兵力又集结在开封府打朱仙镇大战,打李自成,一南一北彻底耗光了大明最后的力量。
其实在崇祯十五年时,历史上的崇祯就已经知道大明要完蛋了,时常提到气数二字,但他还是挣扎了两年。
朱慈烺自认为要是自己空降到崇祯十五年两场大战后,也没法救大明了,只能干瞪眼。
毕竟狠人孙传庭已经证明了,根本玩不动,什么都迟了,后勤不继,打个屁的仗!
即便崇祯不催促进军,明军迟早饿到兵变,不战而溃。
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任何形式的双线作战,朱慈烺都会尽力避免。
朱慈烺越想越头痛,现在是六月份,冬天的后勤补给成本会更大更困难,要打就要尽快打,必须在十月份天气寒冷之时结束用兵。
想到这里,朱慈烺向南京的内阁征询了意见。
听闻皇帝准备继续用兵,内阁的奏本如同雪花般飞向沈阳,大多是持反对意见,各人言说前线军队的后勤供应、粮食、弹药、物资等严重不足,已经不足以支撑下一步的战事了。
为了这此北伐,数年来江南积累了充足的物资,但明军连续作战,补给线拉的太长了。
天武军和靖武军的补给还好,一直走的沿海地区,出关后的关锦之战也是在靠近大海的辽西走廊打的,海运补给消耗小。
但自从收复沈阳,明军继续往北,那补给线就远了,加上天气和地形的因素,后勤的供应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除了辽东的战况,还有中原战场,陕西、山西等地,远离江南,多山多水,后勤颇为困难。
中原地区虽然被明军收复,但由于很多地方受灾高达十几年,加上战乱造成了大量百姓颠沛流离,安抚赈济灾民更是需要天量的粮食。
内阁首辅杨廷麟上书言道:“陕西等收复之地还未稳定,已有部分百姓向流寇、盗贼转化的趋势,如果不尽快安抚制止,很可能会引发大规模动乱,望陛下三思!”
户部尚书张国维也是从战后重建方面反对,言说中原地区久经战乱,现在己经十分荒废,现在刚刚收复,急需招抚居民,恢复生产,如果继续对北方用兵,中原地区秋播造成一定的影响,恢复重建工作就还要推后。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19章 南忧北患
内阁次辅方孔照的奏疏就没那么客气了,他从军事角度分析,直言道:“陛下当以宋太宗高粱河之事为戒,不可轻易再行兵事!”
所谓的高粱河之事,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翻车的典故。
赵光义御驾亲征北汉,带着宋军直接冲入北汉境内,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北汉瞬间被砍得不成人形,宋军一鼓作气灭了北汉。
喜提军功章的赵光义英姿勃发,仰天长啸,在飘飘欲仙之下,脑海中闪过一个目标——干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成就“宋武大帝”兼任“天可汗”的梦想。
众所周知,拥有着常年纸上谈兵深邃智慧的赵光义同志翻车了,高粱河大败,驴车漂移,以一己之力将“铁血强宋”变成了“弱宋”。
方孔照提宋太宗高粱河之事,便是提醒朱慈烺千万不要膨胀,就像当年的宋军一样,接连两场大战,还未封赏将士,万一士气不振。。。。。。
阁臣杨士聪的行文最温和,他说清廷已经元气大伤,再无力量再进军辽东了,他们想要恢复到站前的国力,起码需要二十年的时间,陛下没有必要为了这群小角色而耗费国力,修养两年再干他们也不迟。
教化部尚书李岩也建议,陛下该回来办科考选拔人才治理地方了。。。。。。
看了这些建议,朱慈烺渐渐陷入了沉思,抉择怎么处理着东西两处这些反骨崽。
这时,杨其礼向朱慈烺汇报,龙骧夜不收在混同江(黑龙江)附近发现一群奇怪的生物。
从情报介绍所看,那些奇怪的生物被称为罗刹鬼,个个金发碧眼,胡子泛红,状如鬼魅,性情也极为凶残好斗。
据说罗刹鬼非常蛮横,所过之处跟八旗军南下有的一比,强行要求周围部落居民缴纳财物和貂皮。
根据当地部落人的反应,这些罗刹鬼早在十年前就出现在勒拿河流域(西伯利亚东部,距离黑龙江约两千里),建立了雅库茨克城,作为南下辽东的基地。
崇祯十六年夏天,一群罗刹鬼沿勒拿河下行南侵,越过外兴安岭侵入辽东,十一月到达达精奇哩江中游达斡尔头人多普蒂乌尔的辖地后,四处抢掠,灭绝人性地杀食达斡尔族人,被黑龙江地区人称为“吃人恶魔”。
就在上个月,罗刹鬼趁明清在辽东大战,在精奇哩江解冻后直接闯入黑龙江。
“毛子?”
朱慈烺知道,这罗那鬼就是俄国人,不过据他了解,毛子从万历三十四年就越过乌拉尔山脉入侵西伯利亚巴拉宾草原。
此后数十年间,毛子一次次的蚕食鲸吞西伯利亚,在各处要害建立城堡,并不断派出使团到漠北蒙古各部游说,企图劝说蒙古人归顺俄国,同时还四处收集蒙古各部及大明的情报。
西伯利亚南部是喀尔喀蒙古的漠北草原,各部人口众多,对毛子种种意图怀有强烈的抵触,喀尔喀蒙古的车臣汗汗,还曾多次派人到莫斯科进行交涉。
蒙古人的余威貌似起到了作用,毛子的南下意图受阻,便将目标朝向东面的辽东地区。
根据朱慈烺的了解,这帮毛子应该就是沙俄富有冒险精神的哥萨克人,他们拥有近代军人的素质,有着精良的盔甲,犀利的火器,马战步战都可,几十个就能干翻上千名当地原住民的厉害角色。
历史上的雅克萨之战,康熙动用七倍的兵力好不容易才啃下哥萨克防守的雅克萨城堡,(俄军450人,中方史料清军3000人,俄方史料清军人)。
打了两场,签订了看似平等,实则认怂的条约,割让了尼布楚到贝加尔湖东部的广袤土地,也意味着主动放弃了西伯利亚的占有权。
朱慈烺将关于毛子的情报放在一边,执笔写了封谕令,让驻扎在宁古塔在明军派出骑兵继续往北,把那几百个毛子往西边的喀尔喀蒙古赶。
漠北蒙古与满清始终有联系,也不臣服大明,朱慈烺迟早要解决他们,倒不如先让他们和毛子狗咬狗,拼个你死我活。
除了北方的罗刹鬼,朱慈烺近日又收到一份内阁的奏本,海上的红夷鬼又搞事情了。
大明皇家海军平番舰队总兵郑鸿逵向朝廷汇报,平番舰队与尼德兰人在海上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
当初大明与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共同签订了《五国通商条约》,条约第一条就是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三国所有拿武器的军人,必须从大明领土上撤出,限期一年。
然而三年过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识相的撤出了殖民地,但尼德兰人却依旧赖在东番大员不肯走。
北伐期间,情报部发现尼德兰人通过琉球、日本九州、朝鲜釜山这条航线,往清国运送火器。
内阁首辅杨廷麟当即命令平番舰队总兵郑鸿逵,向对尼德兰人下达最后通告,要求尼德兰人必须全部撤出东番!
然而这个要求被尼德兰人当场拒绝,他们认为明军陷入了北征的困境,日益强大的靖海舰队也北上了,没什么可怕的。
通告被无视,郑鸿逵面子上过不去,随之下令出兵,双方在澎湖发生小规模的海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