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提议继续抵抗,那作为提议者,你的人马就得往上顶,给大家做个表率。
要是提议不打,认怂,面子上又说不过。
沉默片刻后,一众满洲王公将目标投向几个汉臣,示意他们开口背锅。
议政王大臣会议,原是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也称“国议”,存在着浓浓的奴隶主贵族军事民主习俗。
后来多尔衮攻取朝鲜,定都汉城后,吸纳了汉军旗和朝鲜旗的重要人物参与议政,推动了满清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大学士宁完我跟着跑了一路,原本削弱的身形快要跑散架了,他颤颤巍巍的跪了出来,上奏道:“臣建议朝廷立刻招筹士兵,训练士卒,打造军器,并严守各地的关隘,以拒明军入朝。。。。。。”
济尔哈朗开口道:“这不是废话吗?”
多尔衮闭着眼睛摸了摸光秃秃的脑袋,这狗东西说的跟没说一样,招兵上哪去招?大清连年征战,八旗满洲兵的青壮男子几乎死伤殆尽了,根本就招不到人了。
上次辽东大战后,大清土地骤缩,蒙汉八旗的人口越老越少,此战又损失了不少,到是有不少辽东军投降了,但多尔衮对他们不放心。
奴才的力量太过庞大,也会威胁主子的安危,多尔衮也在想办法如何削弱汉军旗的实力。
理顺了这一切,多尔衮才清楚的认识到,清廷目前所处的局面是何等的恶劣!
无论军力,还是财力物力,大清都已经和大明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对手了。
多尔衮非常的后悔,早知是这样的结果,当初就不该出兵了,或者听从洪承畴的话,缓行南征,早早退守锦州,重新布置关宁锦防线层层消耗明军,大清多积累几年,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17章 议和
宁完我讲完那句废话后就缩了回去,接着全场再也没人发言。
多尔衮又等了一会儿,看了又看,终于忍不住点名道:“洪大学士,你来说说。”
纵观全场,也只有洪承畴最值得信任了,计狠莫过绝粮,功高莫过救主,罪极不过谋反,功再大亦不敌救驾忠心之功大。
在多尔衮心中,洪承畴就像是古典型的女子,开始不从,等到献身后,就对大清忠贞不二,是个好值得培养的奴才!
而且洪承畴这几个月来所表现的才智、见识、阅历,比在座的所有垃圾强上不止一线,如今大清危在旦夕,如此人才若是放置不用,简直是天打雷劈。
见多尔衮点名问自己,洪承畴微微一笑,出列道:“皇上,依臣来看,惟今之计,只有和明国议和,或可保我大清无恙!”
话音刚落,都郡王费扬果一拍桌子,站起来道:“放屁!我大清东吞朝鲜,南下东瀛,兵锋所指,群敌退避,怎可言和?你这南蛮有何居心?”
在场的几个满洲王公对洪承畴都不感冒,所有人都认识这家伙,明国蓟辽总督嘛,一个难啃的老梆子,老对手了!
他们本想出来挤兑几句,一看二愣子费扬果跳出来,个个微笑着重新坐稳。
费扬果是努尔哈赤最小的儿子,也是老汗遗留的三个血脉之一(朱有能被排除了),没有子嗣的多尔衮如果挂掉了,按照兄终弟及的办法,只能从阿济格和费扬果二人中选一个继位。
这家伙现在自己出来秀智商竖立对手、作死,再好不过了。
“退下!”多尔衮瞪着费扬果,想要怒斥几句,气急之下血气再次翻涌,连连重咳。
洪承畴微笑道:“皇上,无妨,年轻人嘛,豪横一些很正常。”
他看向费扬果,指着北方淡淡一笑道:“上万明军一路追来,就在平壤府内,要不都郡王带兵去料理了?”
费扬果一怔,接着抱拳道:“打扰了,你们继续。”
他退回座位,摸起桌上的一个水果,低头啃了起来。
多尔衮没有理会这个傻缺,沉呤了一会儿,才道:“洪卿,你以为明国会和我大清议和吗?”
想起崇祯十二年的战事,失利的皇太极同样想议和,然而朱慈烺压根不当回事,依旧强行打下了盛京。
洪承畴道:“臣有六成把握,明军在半年内连续作战,先打中原,后出关与我大清作战,占领了那么多地盘,必然需要时间来稳固。”
“臣估计,明军的后勤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了,只要我大清割地、称臣,议和定可谈成!”
洪承畴原本有九成把握,之所以说有六成把握,是因为天武皇帝此人从不按常理出牌。。。。。。
话音刚落,满洲大学士刚林就怒道:“大胆!我堂堂大清皇帝,要学南宋皇帝,靠割让国土,屈尊辱身救生吗?”
济尔哈朗也道:“我大清的土地已经没多少了,再割能割哪呀?”
也有人道:“打不过人家,不议和怎么办?你上?”
“议和没问题,割地称臣还需要再商量下。。。。。”
“不如先派个使臣去摸个底,能和谈就和谈吧,别折腾了。。。。。。”
讨论了半个时辰,眼看多尔衮又要熬不住了,清廷的议政大臣会议临时达成了一致,议和!
议和虽好,可让谁去啊?
当年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去议和,就被那个狠人当场给砍了,脑袋差点都雕花了,损失我大清一员能臣,至今都没能替那死鬼报仇!
现在大清又要议和,谁还敢去?
“别看我,我不去!”
内院大学士宁完我当场表态,自己坚决不去!如若有人非要逼迫,他表示会立即辞官养老!
二鞑子鲍承先也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面露决绝,言语之间同样不含糊。
“刚林,你是我们满洲大学士,要不你去?”
“我汉语不好,跟他们聊不上。。。。。。”
“希福大学士,要不你去?”
“你们爱谁去谁去,老子才不去!”
“。。。。。。”
满清上下来来回回推了半天,也没定下到底派谁出使大明,多尔衮最终决定张贴皇榜,从朝廷内外海选使臣。
“皇上有旨,主动请命出使大明者,无论生死,成功与否,皆加封一等精奇尼哈番(子爵),赐巴图鲁称号!”
战事从急,多尔衮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以爵位激励。
“我去!我主动申请出使大明!”
平壤城中,传来一位勇者的声音。
众人寻声看去,却是一位披头散发的之人,此人站在一辆驴车旁,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不知遭了什么罪。
“你是。。。。。。牛金星?”
有人认出了他,上前打招呼:“千里迢迢的,你还没死?”
牛金星抱拳道:“常年流窜,习以为常,小场面。”
那人抱拳道:“佩服!佩服!”
牛金星揭了皇榜,径直往多尔衮所在的御营。
“此次回来,牛先生是想干一番大事业?”御营前,洪承畴微笑着询问。
他知道,牛金星是流贼出身,跟过李跑王,本就能跑,能跑回来也没什么惊讶的,要是跑不回来才是废物呢。
在投降多尔衮之前,洪承畴从未见过牛金星,当年在陕西围剿李自成,牛金星还没成为李自成的谋士。
不过洪承畴对牛金星的大名早有耳闻,他在北京城对待降顺官员的事迹,世人皆知。
作为士绅地主的代表,洪承畴对其恨之入骨,然而此时,他却想拉拢牛金星,为了目标,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牛金星也早就听说过洪承畴,在北京城时,他还亲自写信劝降洪承畴归附大顺。。。。。。
人生,总是那么充满意外。
牛金星显得很低调,微微颔首道:“未来之路坎坷,某不得不抓住每一次机会,还请大学士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洪承畴笑了笑,道:“好说,现在整个大清国,似你等这般英勇之人,着实不多了,面见皇上后,若是有时间就来我住处,洪某设宴为你践行。”
牛金星眼神忽然亮了一下,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六月初八,大清使臣牛金星,携使团二十人,内含姿色上佳的朝鲜妙龄女子十六人,正式出使大明,乞降议和。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618章 征东都护府
关锦大战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明军如猛虎下山,在辽东战场连续获胜,势如破竹,一直干到牡丹江,击溃了宁古塔的满清守军。
三十六年前,努尔哈赤派兵进驻宁古塔,并以此为基地征服了北琴海、三岔口、乌苏里斯克、穆棱、宁安、密山、珲春等地的女真部落。
宁古塔的位置非常好,是满清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控制着周围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地盘。
大清的皇帝都跑了,那还打什么的,清军毫无战意,迅速溃败,明军毫不费劲的将宁古塔收回。
光复辽东后,后续的事情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朱慈烺坐镇沈阳,一直忙活着这些事情。
战后统计,包括歼灭、俘虏、投降的清军人数,明军的阵亡、受伤、伤治不愈、伤愈归队、伤愈离伍等,还包括出动的民夫劳伇、消耗的粮食、弹药、物资、缴获的战利品等等。
这些繁杂的工作,朱慈烺自然不用动手,他只负责看结果。
战后事宜,最重要的莫过于如何在辽东建立长久的统治,行政机构设立,官员的委任,留守军队的驻扎调动。
永乐九年,大明在辽东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西至斡难河,东到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的广袤地区。
奴儿干都司境内有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达斡尔等族人民,大明在这里设置了四百多个卫所,任命各族首领掌管各个卫所,给予印信,仍其习俗,统其所属,以时朝贡。
现在朱慈烺取消了卫所制,奴儿干都司自然也不能继续复立了,而且他也不愿再用各族首领担任新的行政长官。
朱慈烺考虑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