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武军的装备更加精良,且装备的和鼎步枪就有九斤半,再配上刺刀、装子弹的皮包、手榴弹等物,更加沉重。
然而,时代变了,随着火器的迅猛发展,再厚的盔甲都扛不住一枪撂倒。
明军的盔甲虽然制作精良,但基本失去了防护的作用,沉重的盔甲不仅不能为步兵提供多少保护,反而会因为沉重影响步兵的机动性。
该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朱慈烺拍拍手,一队御林军捧着盔甲走进来,他说道:“朕让尚衣监打造了一些样品,大家都来看看怎么样。”
接下来,徐盛和一队英俊高大的御林军充当模特,现场换起了衣服。
首先展示的是普通军士的军服,类似皇帝仪仗中的旗手卫罩甲。
一顶帽儿盔,海军为蓝色,陆军为黑色,冒顶有红缨,将领的冒顶有一对孔雀翎。
甲是深红色布罩甲,外包金边,胸背处缀方补,胸部方补分成图案对称的两半,背部方补为完成的一块,上身类似马甲,有布结扣,以铜扣扣之。
新式军服很轻便,上厚下薄,内衬带有少量铁片防刀剑,手肘处甲叶较薄,使得整只手屈升灵活。
因甲衣一体,士兵穿着非常快捷方便,就如穿上一件外衣一样,临战时可在不到半分钟内完成着装。
新式军服不仅区分了不同将领,每个军职还分为好几套,也有平时穿的礼服。
礼服的造型就更漂亮,最大的特点是带有曳撒。
在以往,只有大明的官员、内官或者朝廷赐下的服饰才能带有曳撒,如麒麟服、飞鱼服。
这玩意代表的是身份,没想到天子竟然用来当普通军士的礼服。
接下来展示的是将官的军服和礼服,相比普通军士的,他们的军服看起来更加华美,威武。
一个字,帅!
就连原本长得不怎么样的人,穿上这身行头后,整个人的形象陡然拔高三个阶段。
各将看着啧啧称赞,没看眼笑,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一身得体的服饰,会让人看起来更有精气神。
军人,必要时也得靠军服来显示英武之气!
接下来,众将就军服防护方面展开了讨论,一些将领对军服上身罩甲内衬具体加多少铁片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以后对外战争,对手不一定都拿着火器,比如南洋那边,听说有很多土著还拿着原始武器。
因此,新式军服防刀枪等冷兵器还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众人商量,最终明军天武九年款的军服正式定了下来。
第861章 帝后微服出巡
天武九年(1652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皇宫内外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宫女侍卫,人人都穿着喜庆服饰,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天,宫廷画师要从早到晚都跟随天武皇帝左右,将所见的各种热闹场面如实地记录下来。
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宫廷还特意请来了民间的杂技班子,身着盛装的朱慈烺和皇后徐晨芸坐于殿前首座。
太子朱和陛,二皇子朱和墿,三皇子朱和岱,以及四个小公主陪在身旁。
台上各种杂技表演者尽显其能,有钻圈,有倒立,还有一些魔术等等,各种表演惊险刺激,令人目不暇接。
表演台旁,有着专门助兴的钟鼓司乐队,他们敲锣打鼓,呐喊助威,营造出了一份热闹非常的氛围。
元宵节最主要的娱乐项目是赏灯,各地官吏在这一日,纷纷向宫中进奉特制的灯饰,各种花灯的设计精美绝伦,让人眼花缭乱。
宫中的宴会结束后,天色尚未昏暗,太子朱和陛依旧觉得不过瘾。
他跑到朱慈烺身边,请求道:“父皇,听说民间的灯节很热闹,皇儿想出去看看!”
明朝的元宵节从正月初八开始,要一连张灯十夜,一直到正月十七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正月十五这一天,民间各地会有各种大型灯会,更是把赏灯的气氛推向高潮。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表示应允,他也想看看大明盛世下民间的灯会,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搞出来的秦淮灯会。
洪武五年元宵节,朱元璋别出心裁地下旨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
永乐七年初,明成祖朱棣更是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
戌时初,朱慈烺和皇后徐晨芸,以及太子朱和陛三人换了一身微服出巡的行头,前往秦淮河边。
从他们走出午门时,一路上到处都是精心扎制的鳌山“万岁”灯,以及用松柏树枝扎成的灯棚,据说是仿照玉皇大帝巨鳌的形状而建造的,被称为“鳌山灯棚”。
洪武大街上,传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街上人潮涌动,有不少货郎在高声叫卖,一片热闹非凡。
朱慈烺头戴黑色便帽,身着浅青色的绣金道袍(明朝常见的服饰),携美带子,悠然观看。
皇后徐晨芸身穿一套素白的古典才女的服饰,配合他的绝美容颜,看起来很仙气。
这一对高颜值的才子佳人,往街上这么一站,引得不少人频频侧目,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两人同龄,时二十四五岁)
旁边的太子朱和陛戴着玄青绉纱制作的六瓣有顶圆帽,也叫“爪拉帽”,他手指前方,欢欣雀跃。
前面正有几个童子在燃放烟花爆竹,一个长者从一只大木箱子里往外取爆竹,分发给众孩童。
见惯了宫廷盛景的太子见到民间的这些街头场景,大觉新奇好玩,欢呼着跑了过去。
徐晨芸阻之不及,想要追过去。
朱慈烺轻轻的拉着她的手,摇头一笑道:“难得出来热闹,就让他跟孩子们一起玩会儿吧。”
说着,他右手轻轻一挥,四周立时有数十名看似游人的精壮男子悄悄跟了上去。
帝后二人边走边聊,慢腾腾的跟在后面,慈爱的看着与童子们一道围在货郎车旁的太子。
货郎车上琳琅满目,顶盖上挂着各色彩灯,车上摆满了孩子们喜爱的各种玩具和零食,惹得孩童们手举新制的铜钱前来购买。
太子朱和陛眉开眼笑的拿着马形的彩灯,正和旁边的一个手提蟾蜍彩灯的同龄童子交流着。
这些彩灯有着各种吉祥的寓意,马形灯寓意马到成功,蟾蜍灯寓意蟾宫折桂。(科举应考得中的意思)
另外还有漂亮的象形灯、螃蟹灯、兔子灯、仙鹤灯、官员灯,以及象征着太平有象的象形灯。
朱慈烺打量着周围,眼前的画面,让他心中愉悦。
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身着得体,喜上眉梢,再无那种衣衫褴褛,麻木绝望的状态。
这时,皇后徐晨芸指着旁边的扎堆的人群道:“夫君,你看那边!”
朱慈烺循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却是杂耍表演。
在元宵节夜市中,杂耍表演永远不过时,也深受民众的喜爱,饶是出生富贵,母仪天下的皇后,也抵挡不住喜爱。
没有宫中规矩的约束,此时的徐晨芸很兴奋,尽显小女生的心态。
“今日宫中不是有过表演吗?”
朱慈烺没有说这种没水平的话,而是直接挽着徐晨芸的腰肢,笑着道:“娘子,咱们过去看看吧。”
帝后二人大婚已经七年了,期间朱皇帝虽纳妃数人,去年选秀又挑了三个才人,但他对皇后依旧一往情深。
爱是什么?双方之间的强烈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
朱某人与徐皇后的感情,就是前者,源自灵魂上的爱!
纳妃则是后者,两者差距甚大。
当然了,朱某人也非常喜欢和皇后进行后者的交流,这不,皇后似乎又有喜了。。。。。。。(提前预告,四皇子朱和墘)
帝后二人携手前往,欣赏着化妆演出的各式杂耍。
演出的队伍里,有的扮作扛着毛笔的道士,有的扮作光头凸肚的弥勒佛。
还有四个手拿刀枪剑戟的人骑在竹马上,扮演着《三英战吕布》的戏文故事。
杂耍演出的后面,是一个由外国使臣组成的献宝队伍,他们牵着瑞兽、扛着珊瑚,兴高采烈向“皇帝”展示各种宝物。
此处场景宏大,还配有敲鼓、吹笛者组成的一个乐队,形象的表演着《万国献宝图》。
那位身着戏服的“皇帝”,饰演的赫然是天武皇帝朱慈烺,正接受万国使者朝贺的场景。
徐晨芸掩嘴而笑,凑过来轻声道:“夫君,他们在演你呢!”
朱慈烺微微一笑,负手而立,饶有兴趣的悠然观看。
看别人演自己,这种稀罕事朱慈烺还是第一次遇到。
。。。。。。。
本章一些内容场景,参考了《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此画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862章 大报恩寺琉璃塔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在各类戏曲作品中,不乏涉及到皇帝内容的,对于封建时代的演员来说,扮演皇帝可不是闹着玩的,规矩极多,特别是本朝的皇帝,搞不好还要招致杀身之祸。
首先,龙袍的道具你得安排好了,不能逾越,龙袍的质量,龙爪的数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前朝龙袍的使用稍微宽松一些。
朱慈烺眼前的这位“天武帝”,身上穿的龙袍其实类似四爪蟒袍,且衣服的质量只是普通的衣料。
款式也略有不同,戏服以大袖、大腰的黄色袍子替代皇帝的黄色丝绸龙袍。
台上这位“天武帝”在自称时,也并非自称朕,而是用寡人。
因为自秦始皇称帝后,君王就不用“寡人”了,给王爷用了,不过演戏嘛,避皇帝的讳很必要,王爷就没那么大牌面了。
在天武朝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