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妖孽般的天武帝强势崛起,众将对新一代皇太子不敢小觑,一个个正儿八经的将其当成大明的储君。
朱慈烺笑容满面,抬了抬手道:“众爱卿,都平身吧!”
朱慈烺在铺着整张虎皮的御座上就坐,挥手让诸将坐下。
待太子朱和陛坐于朱慈烺身边后,众人才依次安坐,拘谨的看着首座的皇帝陛下。
朱慈烺看向殿中各人,笑道:“今年朕又将你们召来,没让你们在家温存,可不能埋怨了朕。”
众人一阵哄笑,皆言陛下旨意如天,无人敢耽搁片刻。
朱慈烺命宫人给诸将上茶,宣布进入议事环节。
首先,首席军机大臣孙应元宣读了圣旨,自明年正旦起,大明废除义务服兵役制,改为募兵制,从优选择兵源。
诸将微微点头,表示赞成。
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大明拥有天武三军十五万人,靖武军、定武军、安武军、天雄军,三个都护府军队,各有近十万人马。
还有两大海军舰队,地方各省的城防军,以及驻扎南洋的海外军队,大明的军队总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万。
眼下战事基本平息,国内更是稳如泰山,只有边境时而和周边小国发生点摩擦,不过都是明军占据主动,实在没必要再搞的全民皆兵,准备那么多的预备役。
接下来,司礼监掌印太监吴忠宣读了各军人事调动。
自天武二年起,各军驻扎全国四方已有七八年了,是时候该换换窝了,这也是这次议事的主要环节。
不过朱慈烺没有太大动作,只是将各军的主要将领进行了互换。
如南军都督府的黄得功等将领,被调往中军都督府,执掌天子三军,黄得功接任首席军机大臣。
中军都督府的孙应元等将,被调往南军都督府,执掌靖武军,李定国也被调往云南。
东军都督府的杨御蕃等将,被调往北军都督府,执掌天雄军,驻防北京等长城老边墙。
北军都督府的卢象坤等将,被调往西军都督府,执掌定武军,驻防西京西安,控制嘉峪关以内几省汉地。
征西都护府大都护周遇吉,被调往征北都护府任大都护,威慑漠北蒙古三部,并继续往西伯利亚拓展,驱逐沙俄势力。
原征东都护府大都护茅元仪辞职后,由副都护戚广阳任大都护,被调往征西都护府,威慑哈萨克汗国,并向中亚延伸势力。
原征北都护府大都护李少游,被调往征东都护府,驻守朝鲜半岛汉城,稳定半岛局势,开发九州和四国两岛。
日本全岛的局势,也由征东都护府监视,搜集各藩主大名的情报,适当之时可扶植几个藩主,搅乱日本国局势,为大明出兵岛国创造条件。
总而言之,大明的未来几年,还得打仗,不断的收复那些中国自古以来的神圣领土。
调换将领和工作安排,进行了整整两个时辰,各将深入贯彻了天武帝的开疆理念。
中午时,朱慈烺在武英殿用御膳,在场诸将皆奉旨陪吃。
吃完了,议事继续。
朱慈烺笑着拍了拍手,立时有一队太监自殿外而来,怀中还抱着一些卷起的旗帜。
太监两人一组将旗帜展开,众人眼前一亮,却是不同形色的龙旗。
这些龙旗皆为长方形,通体赤红,每旗中有一条巨龙在祥云盘旋,给人一种激情似火,热血沸腾的感觉。
这正是大明传统的龙旗,也是目前明军中普遍使用的军旗。
有聪明的将领一眼便看出,陛下这是要统一军旗了!
前段时间,朝廷为设计国旗而通过报纸光征国民意见,最终定下了大明的第一面国旗。
国旗定下后,现在的军旗,肯定也要统一规定。
以往明军的军旗多而繁杂,什么飞虎,玄龟,老牛等各式各样的图案都有。
直到天武军打出了威风,朱慈烺一系的武将才统一使用龙旗作为军旗,以示从从龙之功。
朱慈烺命人展开旗帜,指着上面的龙形图案道:“龙旗是一种军魂,他代表着全军将士的英勇,百战百胜的气势!”
“朕决定,各军统一使用龙旗作为军旗!”
看着旗帜,各将喜不自胜。
很多将领是从天武军中出来的,当年的敌人闻风丧胆,看见龙旗就跑的远远的,龙旗的气势和精神已经深入各将的骨髓。
有些人真担心天子下旨,只准让天子三军的天武军使用龙旗,不让别的军队使用。
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了。
大明的军队虽统一使用龙旗,但各军旗帜有着明显的区别,绸边颜色尽皆不同。
龙旗的绸边是通体血红,代表着天武军的军旗。
龙旗的绸边是黑色,代表着靖武军的军旗。
龙旗的绸边是蓝色,代表着大明皇家海军。
此外还有白色绸边,青色绸边,紫色绸边。
。。。。。。。
此外,各军下面的师、旅、团各级单位的龙旗也有区别。
除了杆高不同,他们旗帜的大小不一样,单位大的,旗中相应的青龙图案则大些,且没有号带。
比如团旗,杆高一丈一尺,带缨头。
旅旗,杆高一丈三尺,带缨头。
师旗,杆高一丈五尺,缨头珠络雉尾。
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其旗色、旗幅大小、旗杆长短和装饰的不同,表明率兵者的地位,同时也反映其文化。
军旗没有兵器刚强锋利,也没有甲胄避锐护体,但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民族尊严的代表,是军队灵魂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旗的精神内核不仅没有像冷兵器一样更新换代,反而继续发扬光大,激励着军队不断走向胜利。
朱慈烺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将领,看着他们热切的眼神,表情严肃道:“朕希望,将来的这些龙旗,能跟着你们,飘扬在四海之上,世界各地!”
殿内一阵整齐拜倒,诸将齐声吼道:“愿为陛下效死!愿为大明开疆拓土!”
众将齐喝三声,声震殿宇,朱慈烺负手而立,信心满满。
在他身边,太子朱和陛也动容了,小小的心灵在这种氛围中,渐渐的萌发出想要为帝国开疆拓土的欲望。
第860章 新式军装
大明最重要的旗帜有数种,龙旗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北斗旗,日旗和月旗,并无后世传言的日月浪涛旗。
大明以往也没有国旗,只有不同旗号的军旗,直到晚晴时期,三角形的黄龙旗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面国旗。
传言中,自隆庆开关后,明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大明的诸多海船按照国际标准,也在桅杆上悬挂一面旗帜以区别尼德兰、葡萄牙等国船只,成为事实上的中国国旗,也就是日月旗。
实则不然,并无任何证据证明明朝商船使用了这种日月旗,网传近年从南洋打捞上来的明代船只发现过这种旗帜,现实中也并没有任何的考古实物展出。
再者,几百年了,用什么样材料造的旗帜在海底不烂?
也就是说,大明全国并无一个统一的国旗。
前段时间,朱慈烺和几个内阁大臣为制定国旗,参考了大明迄今为止用过的所有旗帜,主要以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些为主。
他发现了一个惊奇的现象,五色旗,龙旗,太阳旗,太极旗等等,竟然都是明朝原创的!(参考明朝留下的一些画作)
民间船只,多悬挂黄底红日旗,跟后世的日本国旗类似。。。。。。(基本带旗帜的明朝画作中,都是这种黄底红日旗)
还有太极旗,竟是一些明军的中军坐纛旗!
武英殿中,就摆放着一面长近三米的新制大明国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
这面国旗称为四星金日旗,旗帜通体红色,中间是一轮黄色金日,射出十二道光芒,金日下面是四颗黄色的五角金星。(章评中有配图)
旗帜的红色,象征大明属于火德,亦指统治大明的朱姓皇族。
金日代表大明,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
金日的颜色是黄色,又代表着汉人的肤色,象征着大明是汉族人建立和统治的国家,黄色位于中央,意指大明将汉族的利益视为核心利益。
金日的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表示大明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
金日下的四颗五角金星,象征着四方,即“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又表示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大明世代遵守的道德规范。
为何是五角金星?因为五角星代表着胜利,同时在东方文明的阴阳五行里面,五行相生相克的连线刚好是五角星。
“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出自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在福建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刻碑文,为《天妃之神灵应记》。
上曰:“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
大意是:从天的顶端到地的极地,没有不以臣、妾之礼归顺我大明的!
这句话说的很霸气,彰显了大明的强盛,颇有一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味道。
国旗和军旗都搞定了,接下来便是将士的军服了。
大明的军士穿戴全套盔甲并佩挂武器后,身体负荷相当大。
据嘉靖朝兵部郎中唐顺之的《武编》记载,“各边军役战,身荷锁甲战裙,臂避等物,共四十五斤!
铁盔、脑盖重七斤,顿项、护心铁、护胁重五斤;
弓撒、箭袋重十斤,腰刀三斤半,蒺藜、骨多重三斤,箭筒一斤,战勾连绵皮上下衣服共八斤,通计八十八斤半。”
明朝的一斤差不多是六百克,也就是,大明边军一个军士的整套装备,高达现在的一百零五斤左右。
天武军的装备更加精良,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