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战很懊悔自己家没有弓箭,要不然,一定能打点野味回去,跟在自己的姥爷的身后,自己的弟弟们将自己给包围在中间。
走过了几片树林和几条小溪,李战是一路的欣赏风景,不过,李战的弟弟们则是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护着李战,要知道,自己的爷爷来之前放话了,只要自己的大表哥有一点的损伤,那就用棍子抽死你丫的。
所以再好的美景,他们也无心看。
“战儿就在前面。”
前面的张大茂嘻嘻一笑,跟着带着李战等人又越过一条小溪,穿过一片山林,来到一块平坦的山腹处在这里李战终于看到了大片裸露在地表的硝石矿。
“战儿是不是这个?”张大茂走到李战的身边邀功一样的问道。
“是是!”李战笑得很开心的道:“姥爷你可真的是太神了,我就是需要这个!太好了,以后我们家再也不担心缺这个了。姥爷你是怎么发现的这个呀?”
“呵呵说来也巧,大概是一年前,有一对贵人来蓝田玩就要找一个人进山,后来我被选中了,给了我十个大钱,他们打猎的时候,无意中来到了这里,我也跟着来了。”
“真的是天助我也。”李战嘻嘻一笑。
“那是自然战儿乃是神仙子弟,天当然也要护着你,”
“咦!”就在张大茂不停的吹捧自己孙子的时候,我们的李战同学轻‘咦’了一声,他居然在另一边看到了又一处裸露的矿产。
等李战仔细的看了看之后,跟着惊喜的喊道:“岩盐!”
岩盐就是石盐,这玩意无色透明,含杂质时呈浅灰、黄、红、黑等色,玻璃光泽。是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的矿物,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常沉积于各个地质年代的盐湖和海滨浅水泻湖中,与钾盐、光卤石、杂卤石、石膏、硬石膏、芒硝等共生或伴生。
就在李战想要冲过去的时候,张大茂却将李战给拦住道:“战儿你去干什么?”
“姥爷那里有盐。”
“盐?”张大茂连连的摇头道:“孩子那不是盐,那个石头看着像盐,而且也有一点点的盐度,不过,那种盐吃了会死人的。
你不知道上次,张家村的二狗,就是吃了这种石块死了。”
“哈哈!”看着担心自己的姥爷,李战突然笑了起来,这笑声让李战的姥爷和弟弟们都傻眼了。
不过,李战却嘿嘿的道:“姥爷这还只是岩矿,当然不能直接吃,里面还有很多的有毒物质,不过,我在仙界的时候,却学过如何用法子将里面的有毒物质给弄出来。
等没有了有毒物质之后,那里面剩下的就是可以吃的盐了!”
“真的!”很快,张大茂也是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要知道,这盐可是一个好东西而此时的大唐是严重缺盐的。
大唐第一长子
第十五章 制盐插曲
(求推荐票那玩意顶重要!)
傍晚的时候,李战,张大茂,李胜,张恭,张俭终于回到了家。
其中李胜背了一筐子盐矿,张恭和张俭背的是硝石矿,是真的厉害呀,约莫有一百多斤,这三个家伙愣是像什么也没背一样,这体力,李战只有羡慕的份。
看到李胜背回来的盐矿,大家都很诧异,不知道为什么要背这玩意回来。
可是当听到张大茂说李战居然可以将有毒的盐矿变成无毒的时候食盐的时候,所有人都露出了震惊得到表情。
其实在大唐制盐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根据历史的记载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了,当时对盐的口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对于当时来说技术性的革命还是比较大的,当时的生产模式已经越来越专业化了,而且食盐的精细程度也很高了。
在当时有一种制作方法就是使用五步来完成,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让最终的效率也开始变得更高了。
但是虽然他们的技术成熟了,那为什么大唐的军队还要用醋布这玩意呢?
醋布是什么唐砖中有提到,就是用醋煮过的布。吃饭的时候,只要把“醋布”放进水里,里面的醋味就会跑出来。这算是一种储存醋的方式了,毕竟布远比液体的醋更容易携带。
特别是行军打仗的时候,携带各种瓶瓶罐罐的调料还不方便。所以想出了“醋布”这样储存的手段,既便于携带又能够满足人对饭菜口味的要求。
在吃饭时,士兵们只需将用醋浸泡过的布剪下一小块合着军粮一起煮,不用多久,便能吃上一顿有滋有味的饭食。
不过,那滋味也就真的不怎么样,让您去吃的话,您可能会吐。
技术成熟却还要用醋布,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技术成熟和批量生产,是有区别的,技术成熟可以制造出盐,甚至是接近现代的细盐,但是它的量供应不上呀。
唐朝有三种制盐的方法,第一海盐,第二池盐,第三井盐。
海盐就是将一些含有盐分很高的海水给蒸发,一般情况下会使用到太阳还有自然的蒸发等等,之后就是对食盐中的一些结清来进行除杂,去除其中的一些杂质。
池盐是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当然做法也一样。
最后是井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天然形成或盐矿注水后生成),制成的盐就叫井盐,生产井盐的竖井就叫盐井。
前面两个单纯的靠太阳晒,后面一个要凿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
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唐人还将大楠竹去节,首尾套接,外缠麻绳,涂以油灰,下至井内作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取卤时,以细竹作汲卤筒,插入套管内,筒底以熟皮作启闭阀门,一筒可汲卤数斗,井上竖大木架,用辘轳、车盘提取卤水。
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虽然技术是纯熟了,可是大唐的盐量却提不上来的。
大家不知道的是,唐朝时,也就是李世民的贞观年间,是不收取盐税的,为什么呀就是盐少,朝廷要鼓励人去造盐,你收税谁还去造盐。
所以贞观年间,这个盐的运作是,由民间制盐,这盐制好以后,由官府去收等收好了再由官府加上一些价钱,卖给持有类似盐引的商人,跟着随便商人去哪里卖。
盐的价格不高这是事实,可是盐却稀少,你百姓想要抢到盐,或者军队大批的供给,说真的,这还是有点困难的。
李家吃的盐也是那种大粒海盐虽然便宜,不好吃,可是却也是很难买到的。
“战儿你还会制盐呀?”李大福惊讶的看着李战。
李战看着大家的那震惊的样子,却显得很轻描淡写的道:“这很简单呀,在哪里,仅仅是一个很小的知识,有些孩子都懂。”
“哇!”李战那轻描淡写的样子,让在场的人都崇拜不已。
“战儿要不晚上我们就制点盐吧反正家中的盐已经快没有了。”李大福笑着问道。
“好!”李战点点头。
就这样,吃过了晚餐之后,李战就开始准备制盐其实制盐很简单,首先第一步,将盐矿全部都碾碎,碾碎之后,将碾碎的盐矿放入桶中,跟着过滤去除盐矿中的杂质。
跟着将去除了杂质的盐水,放入锅中,高温蒸煮,将锅中的水煮干,很快锅底的结晶体,就是可以食用的食盐了。
从晚上18点左右,一直忙到了夜里终于李战的第一锅盐出来了。
锅盖打开,所有人都傻眼了,因为锅中的盐,乃是最上好的细盐李大福第一个惊喜的喊道:“是细盐最上好的细盐,我看都能拿来刷牙了。”
唐朝刷牙很简单,就是用手指蘸点盐来刷,而能刷牙的盐,也绝对是盐中最好的。
这些盐是装门供给皇室和达官贵人用的。
“这要是拿出去卖,最少一贯一斤呀!”张黑喜滋滋的道。
不过,这个时候,张大茂却出声制止道:“你们都给我不要乱想,朝廷禁止贩卖私盐,这些盐我们留着吃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用来贩卖。
要不然,小心我打断你们的腿。”
虽然已经年纪一大把,不过,张大茂的威风还在,被张大茂一骂,张黑,张顺立即缩了缩脑袋。
这个时候,李战笑着出来打圆场道:“姥爷舅舅们也就是说一说,好了盐已经制作出来了,我们就在自己家中用,不拿出去。
我们现在主要的还是制作冰棒,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要快点做前期准备了,好赶在天气热的时候,大赚一笔。”
“好!”李战的话,让大家都笑着点点头。
制盐只是一个插曲李战现在最最重要的还是做冰棒,那才是主业。
第二天开始,李战带领全家卯足了劲,开始为了冰棒而努力,终于在五天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全部准备就绪,大唐朝的冰棒生意,李战正式来了。
大唐第一长子
第十六章 大福叔
四辆独轮车每一个独轮车上都有两个木箱。
木箱中各自有三百根用油纸包着的冰棒油纸就是制作油纸伞的那种纸张,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后来,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
当然了,油纸不便宜,所以李战叮嘱了,油纸是要拿回来的。
每一根冰棒卖一文钱,如果你想将油纸给拿走,就要多付一文钱,当然了,油纸的价格没有一文钱,要一文钱就是不想对方将油纸拿走,好二次利用。
今天的凌晨三点全家人起来,一起做了两千四百根的冰棒,做完之后装车,用绒被给包裹着。
张大茂,张温一辆车,李大福,李胜一辆车,张黑,张良一辆车,张顺,张恭一辆车四辆车八个人,带着干粮和水早早的出了四合院,分四个方向,向四个不同的地方开始了他们第一次的卖冰棍之路。
看着八人离开,悦娘来到自己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