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帝成长计划-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张苍成为丞相之时,相权已经被削夺小半,短时间内,也无法对刘弘造成威胁。

    至于刘弘今日为何要特地前往长乐宫,就是为了另外一件事了。

    齐国宗祠,究竟应该怎么办?

    在之前,刘弘已经有了主意:以刘遂继承齐宗庙,将如今的齐国削为数郡之地,为悼惠一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但随后,刘弘偶然知道的一件事,却让刘弘大感震撼!

    前几日,刘弘照例前往石渠阁,翻看各类卷宗,以弥补自己对天下之事的认知欠缺。

    在看到一份去年的汇总之后,刘弘顿时呆住了!

    如今汉室天下,人口约两千两百万,户三百万余!

    按每户百亩田,平均每亩产粟米三石计算,汉室每年能有九万万石粮食产出。

    但汉室中央在过去几年的农税,普遍停留在二十万万钱左右;换算成粮米,大约为三千万石左右。

    这就让刘弘感到诧异了:九万万石的农业产出,按照十五税一的比例,应当是六千万石粮米才对?

    事实却是:汉室虽有这么多土地,但并非所有土地,中央都能收上税的

    早在前世时,刘弘就已经了解到:光是彻侯勋贵的食邑,就已经占了汉室天下的十分之一。

    刘弘的潜意识中,也一直以农税的十分之一收不上来为正常标准。

    但实际情况,却是计算所得的六千万石,比实际缴入国库的三千万石足足多了一倍!

    换而言之:如今汉室天下,有足足一半的土地,不像汉室中央缴税!

    一成的税收进了彻侯勋贵的口袋,剩下四成,去向就在明显不过了关东诸侯!

    一个政权有百分之四十的税收,进了诸侯王的口袋,这是个什么概念?

    以最简单的方式计算:长此以往,汉室中央与关中诸侯的军事实力总和之对比,很有可能会无限趋五比四!

    放在其它任何地方,五比四,都意味着我比你强,但在中央与地方的实力对比之上,五比四,绝对算不上安全!

    中央vs关东诸侯的军事实力为五比四,这就意味着,只要中央有五分之一的力量被其他事吸引,那关东诸侯的军事实力,就将在理论上与中央持平!

    实际上,中央力量被他处吸引的部分,远不至五分之一。

    别的不说光是部署于北墙一带的卫戍部队,就占中央军事力量的一半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关东诸侯能联合起来,中央就必将处于劣势!

    得到这个结论,刘弘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历史上的汉室诸侯王,如吴王刘濞,齐王刘将闾等,一有钱就想着造反。

    从纸面实力来看,成功的胜算确实很大啊!

    无论如何,刘弘都不允许这样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

    而短时间内强大自身,对于如今的汉室又显得不太符合现实,刘弘能想到的,自然只有削弱关东诸侯这一条了。

    推恩策算是一个办法,但本质上依旧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关东诸侯被分成多少部分,只要农税依旧是中央得五成,关东诸侯得四成,中央就始终无法处于绝对优势。

    再者说,推恩策只是被刘弘宣布推行而已,还没正式开始施行;即便施行,其成效也要经过数代人,才能将关东诸侯分裂为一个个小国。

    “裂土皆王,看来是不行了。”

    “还是要符以封侯。”

    如诸侯王死去,留有五子,便将其国土分为五份,封三个诸侯,两个彻侯这样,才能让关东诸侯逐渐羸弱。

    而短时间内,快速改变这个局面的,无疑便是齐国的处置。

 第0273章 一郡七城

    齐国,作为汉高祖刘邦封给长子刘肥的封国,其国土可谓辽阔无比。

    在刘肥初为齐王之时,齐国领土便有七十余城!

    刘邦驾崩后,刘肥受天子刘盈相召,在宴席上得罪吕太后,险些被一杯毒酒送去见老爹刘邦之时,刘肥将城阳郡割出,给吕后与刘邦的长女鲁元公主为汤沐邑。

    短短一年之后,刘肥又割出济南郡,给吕后之侄吕台做封国,号吕国。

    在之后,刘肥又割沿海之琅琊郡,以为如今的琅琊王刘泽之封国。

    即便是在失去这三个郡之后,如今的齐国,也仍旧坐拥胶东、胶西、济北、菑川、千乘、北海、东莱七郡,足五十余城。

    而实际上,在鲁元公主、吕台相继死去过后,济南郡和城阳郡,也早已被重新纳入齐国版图。

    ——须知整个汉室,如今也才六十多郡!

    齐国独自领其中九郡,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齐国九郡,琅琊一郡,这就是十郡;再加上北墙一线的燕、代、赵,关东的梁、楚、吴,以及汉室极南的长沙国···

    天下六十郡,掌控在长安中央手中的,只十五郡而已。

    这样的局面,显然与刘弘地意图相左——要想中央集权,中央与关东诸侯直接管辖的土地,起码也要达成七比三的比例,军事实力起码也要达到八比二。

    所以,刘弘已经打算在刘恒移封梁国之时,将沛郡从梁国分离出来,转由中央直辖了。

    梁国都如此,即将遭遇重大打击的齐国更是不用多说——除了临淄所在的齐郡,刘弘可谓是一郡都不想多给!

    至于刘弘为何要因此前来长乐,则是因为:在汉室,每一道分封诸侯的诏命,都必须是太后诏谕!

    在历史上的景帝一朝,太后窦氏就曾有过全权决定诸侯王人选的经历。

    当是时,吴楚之乱爆发,作为‘从犯’的楚王一门,几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而故事的主角,就是楚王刘交的两个儿子,当今楚王刘郢客的三弟、四弟二人。

    刘交三子刘礼,在文帝一朝获封平陆侯,四子刘富则获封休侯。

    在侄子刘戊跟随刘濞,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后,尚在楚国的刘富慌忙逃回长安,向景帝请罪,旋即被剥夺封爵。

    但在晁错伏诛后,舆论却陡然一变:楚王反,休侯刘富力劝而不得,遂至长安请罪,堪称人臣典范呐?

    景帝刘启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就又封了刘富为红侯,任为宗正。

    事情到这里,本该就此结束,但问题却也恰恰出现在了刘富华丽泥转,从‘逆贼’转变为‘人臣典范’一事上。

    吴楚之乱三月而平,吴国被削为郡县,楚国,就不适合划入中央管辖了。

    若不然,天下必然会议论:吴楚反,莫非是朝堂图谋吴、楚之土,方逼反?

    自然而然的,楚国的处置问题,就摆在了景帝刘启的面前。

    不能废为郡县,那就只能再派个刘交的后代去做王;刘戊谋反自杀,刘戊的儿子们自然也躲不过一死。

    父死子替不成,只能是‘兄终弟及’,甚至是再往上推:刘戊之父刘郢客无他子,只能从刘郢客的兄弟当中选。

    刘交有七子,其长子,即首位楚王太子刘辟非,没能熬过老爹刘交,早早死在了刘交之前。

    老二刘郢客,便是刘戊老爹,且独刘戊一子。

    根据击鼓传花,立嫡立长的准则,继承楚国宗祠的,自然应该是刘交第三个儿子:平陆侯刘礼。

    可是,在刘交四子刘富上演了这么一出‘大义灭亲’之后,事情顿时就复杂了。

    刘礼为刘交之子中,且是在世的元王子中年纪最长者;刘富又是新鲜出炉的‘贤者’···

    立长,还是立贤?

    这个问题在当时,已经是第二次摆在景帝刘启面前了——太子刘荣年长,然其母不贤,该当如何?

    无可奈何之下,景帝刘启只能将此事扔给太后老娘,窦太后处置。

    最终,窦后还是决定立长,以楚元王刘交三子刘礼继承楚王之位。

    刘礼继位为楚王,在位三年而亡,是为楚文王。

    而刘富也同样在三年后去世,是为红懿侯。

    实际上,别说是景帝不知该当如何了,哪怕景帝拿定了主意,最后的诏命,也依旧要由太后来下。

    再结合汉家以孝治国的方针,也可以这样说:在诸侯王人选的决定之事上,太后具有一票否决权。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太后为了不和皇帝儿子闹别扭,都会顺从皇帝的心意。

    即便对人选不满,也会温和的皇帝商议,当某一方说服另一方时,再下定论。

    而现在,刘弘想要将坐拥九郡的齐国,削为仅一郡之地的‘新齐国’,自然也要跟太后张嫣沟通好。

    尤其是在审食其刚在张嫣耳边,说出那样大逆不道的话的前提下,刘弘更要小心维护与张嫣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削齐国,刘弘是必须要干的;但对张嫣,还是要温言相劝,陈明利弊。

    这不——刘弘把老娘的闺蜜都带上了!

    ※※※※※※※※※※※※※※※※※※※※

    御辇在宫门处停下,刘弘便同袁盎一同走下辇车,刚一抬头,就见张嫣的亲信宦官李信等候于宫门外。

    看见刘弘,李信赶忙快步上前,稍一躬身:“太后闻陛下将至,特命老奴于此相侯···”

    看着李信脸上毫不掩盖的阿谀,刘弘心中恶趣味陡然泉涌。

    在老娘收获袁盎这个闺蜜后,李信在张嫣心中的地位。可谓是急转直下。

    这倒是在刘弘意料之中。

    ——袁盎,可是能在历史上,拦住文帝刘恒的马车,指着文帝宠宦赵谈的鼻子,跟刘恒说‘陛下如此宠幸刀锯之余,可是臣等不足以效果?’的人!

    这样一个人,在和张嫣成为闺蜜之后,劝张嫣远离宦官,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这从一旁,自李信出现那一刻,就将脸拉得老长的袁盎身上,就可以看出。

    可问题在于:李信,是张嫣的心腹啊···

    在太后那儿受了委屈,就来跟刘弘眉目传情?

    如果李信是臣子,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良禽择木而息,不外如是。

    可宦官这个群体,其本质是奴仆,甚至是私人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