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道路没修通,烽火煤炉子只能让乡里人自己去买,煤炭什么的也只能自己想办法十天半个月的送一次,毕竟这些地方哪怕成为了乡,但因为道路问题,还是制约着他们的发展。
李适要得是全民实现多喝热水,从而提升他们最基础的卫生问题,只不过现实让李适只能向推送这些小型的蜂窝炉,没办法,很多的事情,也只能够一步步慢慢的走。
不过,小型蜂窝炉的出现,多少还是冲击到了开水厂生意,毕竟小型蜂窝炉又不是只能够用来烧开水,能烧的东西多了去了。
而开水厂最重要的就是为了普及喝开水的重要性,如果百姓们都会自己烧热水喝了,那么开水厂也就能够功成身退了。
而且这个产业想要转职也挺简单的,转职成澡堂,汤池或者桑拿房就好,同时自己还有医疗营的资源,完全能够把一些懂得足疗与按摩穴位的技师安排进去,让他们享受到一条龙的服务,从而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感。毕竟赚钱嘛,不寒碜。
“那卫生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百姓的生活习惯,强化喝热水的习性!”这时候的张良点点头,开口说道:“那么教育与卫生呢,又要怎么做!”
“教育……”李适神色严肃,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所有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全部都要到教社中进行学习,教社提供一餐中饭!”
第五百十一章 教师人选
“提供一餐午餐?”听到李适的话,刘喜君不由道,“这人数可是不小,相当消耗粮食,而且除了粮食,还有教师,教材,教学工具,这些都足够吗?”
“可以!”李适点头道,“这些东西都需要一一克服。
就粮食来说,随着我们从战争转入建设状态,每年的粮食消耗应该会有所削减。
同时随着农业计划的全面推行,粮食生产应该会大幅度的提升。
而这些粮食除了必须的粮食储备以外,拿出一些提供给百姓们,让他们的孩子接受教育,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为普通老百姓真的看不到那么的远,他们不知道让他们的孩子识字,是让他们除了起义以外,唯一能够改善他们实现跨越阶级的办法。
但他们能算得清楚,一天一个孩子省下一份午餐有多么合算,所以自然会把孩子送过来。
毕竟我总不希望,最后我建立的王朝,被另一个如我一般的人给再次推翻!”
听到李适的话,在场的众人微微沉默,对李适的这个决定有所理解。
基本上在李适的政治构架里面,张九章、陈知白和刘喜君,加上远在广阳郡修运河王二宝,算是最基础的官班底。
他们是跟着李适从无到有一路走过来的,明白李适对教育的重视,同样也明白李适对于底层的态度,对李适的这个决定,他们还是支持的。
而后来就加入了农家、墨家与医家,不论是哪一派,都是扎根底层百姓的流派,对于李适这种开民智的举动多少都是偏向支持的态度。
至于兵家,这些家伙对这些东西有些超然物外,因为他们打战就好。
不过白起与韩知兵在的话一样也会支持,以前不清楚,但自从带过识字的士兵后,难道他们还不清楚士兵素质提升,有助于整个军团运转效率提升,所以也是中立偏向支持。
至于法家是一个爪牙学派,他们希望的是自己的君主强硬强硬再强硬的实现专制统一。
他们期望把天下所有人的方方面面都彻底规划起来,吃喝拉撒最好都定下规定,让一切行动符合法律规范,至于到底是开智还是不开智,他们不在乎。
他们在乎的是君主的权威,与百姓们必须守法。
所以只要是李适支持的东西,他们就支持,李适反对的东西,他们就反对,他们就是封建阶级狗腿子。
所以,真正对李适进行反对的,反而是儒家。
儒家虽然提倡有教无类,但这针对的是士这个阶级。
比如颜回安贫乐道,但孔子就很喜欢颜回,但樊迟请教农事,他就骂樊迟小人。
在当时,小人未必如现在是骂人的意思,但看不起农家却是事实,否则不会连丝毫回答的兴趣都没有,因为在孔子看来这不是士这个阶级的人应该做的。
而儒家从战国以来,更把这种对百姓的傲慢继承下来。
他们作为地主就阶级的代表,剥削农民阶级可以说天经地义,所以从根本上他们就不希望百姓开智与觉悟。
因为农民百姓们开智与觉悟了,那自己还怎么样剥削他们!
所以儒家很是反对这样的政策!
但儒家的反对没有用,历史上他们能够独尊儒术,其中有很大的可能是经过了刘邦、迪、景帝的多代传承,刘家已经不是从土地里刨食的农民,而是已经成为了王族。
更重要的是在帝之后,天下真正归心,承认刘氏为公主,所以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整合所有学派力量,完成对内部的政治统一,儒家学说自然成为了独尊学说。
这就好像是一个整体想要发挥出力量,就需要一个强势的人统一整合整个内部的意见,就好像是现在的马列思想统一了整个意识领域一样,只不过学术的寿命比人的寿命要长得多,这导致了儒家学说贯穿了整个华夏的封建社会,从明先进到臭不可闻。
而现在,李适还是泥腿子出身,代表得是泥腿子的阶级的利益。
在李适的核心阶级中,只有张九章算是半个儒家,但他可是荀子教出来的。
但荀子是什么人,啪一个弟子法家的集大成者,啪一个弟子秦国法治制度的代言人,啪出现一个张九章,别想了,要是张九章是纯粹的儒家那才是怪事!
“教师的确是问题!”李适点头别得不用说,哪怕一个乡需要一名老师都至少要五千多人,但现实却是,想对十二岁以下的弟子进行教育,这缺口直接暴增十倍到二十倍!
毕竟一个至少两三千人口,甚至以后会进一步增长人口的乡,只一个老师怎么可能会够!
李适则道:“诸子百家人数到底有限,他们能去自然是好的,但如果他们不愿意的话,我们也不是没有其他的人!”
“嗯?”听到李适的话,所有人都不由抬起头,有点疑惑的看着李适,倒是张九章与陈知白两个家伙仿佛想到了什么,嘴角不由抽搐了几下。
“军人,退役的军人!”李适道:“大秦不是以吏为师嘛,但要实现我们的目标,小吏与学子自然是不够的,但我们以军为师就好了。
我记得凡是什长以上的职业,都是要求他们最起码识字过百,甚至还鼓励他们看书读书。
我也不要求他们教出来的学生能有多么的聪明,只要他们认识的字,能让他们的学生也认识也就好了。
嗯嗯,军人退役时加一份转职培训工作,至少要让他们把教材上面的字给认识齐全。
告诉他们实话,我们普通农民打下了天下还不够,我们这一代的人所能做的只是开创这个农民当家做主的世界。
但想要建设这个农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还是需要下一代的娃子。
你们能在这里学走多少,那将来你们乡的娃子就能从你这里学走多少,然后让他们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听到这话,陈知白的嘴角不由抽搐了一下。
因为陈知白可以相信,李适这些话的大概意思,传到那些退伍老兵耳朵中,这些老兵哪怕平时学习知识可能无比厌恶,但接下来怕不是要疯狂的补回来。
毕竟人们能原谅自己后代平凡,但绝对不允许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后代平凡。
而李适的这个方法怎么样,只能说,好,而且是真的好。
因为这些老兵回去,基本上就是体育老师教语课这一级别的。
但凭借着他们带新兵带出来的经验,不说能够培养出什么栋梁之才,但让一群十二岁的小娃子,认识全教材上面的字,相信在棍棒戒尺下肯定会认全的。
至于人权,不好意思,封建社会没有人权。
第五百一十二章 教材
“老师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一众臣没有想到李适的解决办法会这么硬核。
“至于教材的问题”李适若有所思,
“一般上来说,十一到十二岁的小孩只要识字就足够了。
但必须要让他们明白识字的用处,尤其是要让他们的父母明白识字的用处。
张恢,你负责编撰十五律把百姓最常见的十五到二十种刑罚列出,作为教学内容。
陈禾,你负责编撰小麦主要介绍种植小麦的时间,时节,农具,以及种植方法。
九章,你负责编撰算术主要就是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法,以及三角矩形公式。
阳庆,你负责编撰卫生把一些常见草药的用法,以及身体保健的办法写进去!
另外再撰写一本百家诸子百家都只能选择也篇课进入其中,用于教学识字。
至于更多,我倒不是怕那些小娃子学不会,反而担心那些老兵掌握不了。
当然,每个学生能在十二岁时进一步进行考核,其中最优秀者者,进入到县级的学校中,继续进行学习,学费由县里财政负担。
十五岁后,去郡中进行考核,考核的最优秀者,进入到郡级学府中,学费由郡里承担。
十八岁后,由郡出来的学生,来到长安大学进行考试,成者进入大学,败则回归家乡。”
听到李适的话,在场臣们面面相觑,还是张良站出来,毕竟他是大学院长。
张良道,“还请大王明示,那县级、郡级两的学生,应该教些什么知识,可有什么材料?”
“基本上以算学,律法,农事,语,这四科为主科目,医疗、器械、卫生与历史为副。
我也没要你们马上把这一套体系给弄出来。
乡级、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