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清州市其他县,甚至省里其它市也都有熟人,帮着农业专家联系联系,让他介绍人去其它地方种双孢菇和冉江抢生意去。
要是能搞成,不仅其它县市的朋友要承自己的情,还能对省里的双孢菇市场造成冲击,降低双孢菇的收购价格。
哦,对了,差点把这个给忘了,电话还没打通呢,吴方远又低头从垃圾篓里把班天云的章捡了起来。
这上面提到了冉江是用烘干机把双孢菇烘烤成蘑菇干,解决了双孢菇不耐自然晾干、不耐久放的问题,这个也得给农业专家说清楚了。
“烘干机?这倒也是个思路,不过选择采取什么方法、在什么样的温度下烘干,这些都要慢慢摸索!”农业专家听后说道。
“有了思路总是好的么,我给你个电话,你让你的同事打过去,就说我介绍的,他会帮忙解决实验资金的问题。”吴方远甚至还打算让人去独山村看一看,瞅瞅能不能把冉江的窍门套出来。
“好,谢谢吴县长了,我们一定把这个项目做好!”那边乐呵呵的答应了,有资金搞研究,那可是大好事儿啊。
打了几个电话,吴方远端着茶杯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风景,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我看你现在还能怎么办。
只是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这还是他第一次为了区区一个村长废了这么多力气呢,以往只是一句话的问题而已。
而且之前推动温洞县道路整修工程的时候,他也是这么想的,人为冉江肯定没办法应对这一变化,结果冉江还不是扛过去了?
过了几天,田大有去镇上卖鲜蘑菇的时候,从邮局捎回来了班天云的信,交到了冉江手里。
“大有哥,谢谢你了啊!要是等邮递员过来,还不知道要啥时候去了!”冉江谢道。
在村里就是这样,邮递员不可能为了一两封信就专门跑一趟,所以通常是等信件积攒够了,再去送信;或者每星期几个村子轮流跑一回。
所以村里人去镇上的时候,要是有时间,往往都会去邮局看一看,顺带着帮村里人把信捎回来。
“应该的,应该的,村长,今天镇上有人卖鱼,我给你捎了两条回来。”田大有到厨房里拿了个盆,倒上水把鱼放了进去。
冉江问了价格之后如数给了,刚开始的时候田大有还会推辞,现如今却是早已习惯,知道要是不收钱冉江肯定不要,也只能接了。
田大有走后,冉江拆开信封看了起来,班天云又开始就连声道歉,说自己没把事情办好,章被温洞县要了过去,近期内可能发表不了了。
然后把事情的缘由说了一遍,并再三保证,自己会尽量想办法争取发表,而且今后也会继续帮冉江宣传。
看样子吴方远的关系网还挺广的,冉江略微有些失望,不过他并没有埋怨班天云,这肯定是吴方远搞出来的,和班天云无关。
看完后,冉江就开始写回信,他在信里感谢了班天云一番,然后提醒他不要太执着此事,他这边有办法解决,今后还会继续麻烦他帮忙。
第二天,让老田头帮忙把信捎到镇上寄出去,今天轮到老田头去镇上卖鲜蘑菇了。
如今独山村的蘑菇是统一管理销售,他和田大有去镇上卖得可不只是自家的蘑菇,这么做可以避免互相压价竞争,能够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
在经历了烘干机事件和见识了田大元的遭遇之后,村里人对冉江可谓是敬畏有加,这项决议很快便得到了通过,大家也确实从中得到了好处。
双孢菇种植已经上了正轨,冉江现在又开始在独山村进行蚯蚓养殖的实验了,要是能把这个项目搞好,不仅可以给田地增肥,还能养鸡增加鸡粪的来源。
随着双孢菇种植的扩大,村里的鸡粪早就不够用了,还得去周围几个村子买,要是能多养些鸡,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白天忙完,晚上吃完饭,冉江没有马上休息,而是点燃了油灯,趴在办公桌上,展开信纸继续写东西。
吴方远想要一手遮天显然是不可能的,他已经想好了破局的手段。
第108章??? 《天南农业》杂志(求订阅)
林州市是天南省的省会,在大夏全国范围内算不上什么大城市,不过在天南省内部,却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大城市。
这里集中了天南省最好的学校、医院,最繁华的商业街,最高档的百货大楼,是天南省的经济化中心。
天南农业杂志社位于林州市城东的天南大学农学院的办公楼里,是天南大学和省农科院合办的一本省级期刊杂志。
杂志每月发行一次,主要刊登农业政策、农村经营管理、种植新技术、养殖新技术、瓜果生产、果树栽培、土壤肥料、贮藏加工等农业方面的论。
其中侧重适合在天南省开展的农业项目,接受省内省外研究机构及个人研究者的投稿。
只是由于天南省经济比较落后,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资金不多,开展农业技术研究的机构和从业人员也少,所以几乎每期都要为合格的稿件而头疼。
现在距离下一期定稿还有一星期时间,但杂志社依旧没有收集到足够的合格稿件,天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兼天南农业杂志主编范中明又开始头疼了。
“黄莺,你去看看信箱里还有稿子没?要是还没有,那就只能让老曹、老何他们写几篇出来了。”范中明催促着农学院青年教师兼杂志编辑曲黄莺。
“曹老师和何老师可是一直盯着农业科学研究和现代农业呢,怕是不愿意给咱们投稿,最多也就是让自己的研究生帮忙写点。”杂志社人少,又不牵扯太多利益,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还算和睦,曲黄莺也敢和范中明开点小玩笑。
“黄莺啊,早就跟你说了,不管是做学问还是搞科研,不能闷着头干,尤其是咱们农学,和老百姓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你就得及时了解政策动向,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用在老百姓身上。”范中明提醒道。
“要是以前也就算了,老曹和老何有几个研究生水平还不错,写出来的章肯定有资格发表在咱们杂志上!但现在可不一样。”
“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曲黄莺也知道范中明是为自己好,所以也收起了玩笑,认真地听了起来。
“你看,以前说过的话你还是没听啊!连天南日报都没看吧?那上面可是清清楚楚地写了,号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经济作物种植工作,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你说,这跟咱们杂志有关系没有?”
“咱们搞农业研究最缺的是什么?经费啊!现在省里出了政策,咱们赶紧把手头的项目理一理,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既可以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又能在省里露脸,要是得到了表彰,那经费还成问题吗?”范中明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哦,我明白了,曹老师和何老师那几位研究生基础知识是够了,但实践经验还比较少,让他们找到这样的项目肯定不容易。”曲黄莺恍然大悟。
“可两位老师就不一样了,他们当年在农村待过很长时间,熟悉咱们天南省的气候水土条件,绝对能找到合适的项目!然后写成章发表在咱们杂志上,被有心人看见了就能找咱们咨询。”
“然后咱们牵线搭桥,就能帮助不少老百姓依靠种植经济作物摆脱贫困,这就是响应省里的号召啊!”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省里面高兴了,他们的经费也就不用发愁了!”范中明颇感欣慰,小曲的脑子还是够用的么。
“你赶紧去看看信箱里有没有新的投稿,然后去老曹、老何打电话,让他们重视起来。”
“我这就去!”这回曲黄莺没有再说什么,麻溜地就出去了,打开信箱,取出最近的稿件,又给两位老师打了电话说明情况,就赶紧回来和范中明一起审稿。
曲黄莺负责初审,确定论行符不符合规范,有没有明显的漏洞;范中明则从专业角度进行复审,确定论有没有价值。
俩人边看边聊,在评审过程中,范中明还不时点评几句,既是给曲黄莺解释自己拒稿或者录用的原因,也是借机给她上课。
“杜仲是好东西啊,不仅可以入药,在工业领域也有大用,可惜咱们天南的水土气候并不适合种植杜仲,他们的技术方法有没有新意,搞这个项目怕是很难成功,这篇章就先算了吧!”
“罗汉果可以考虑,既能止咳化痰,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药食两用的高品质经济作物,就是在育种上要多花些功夫,这篇章倒是解决了一些问题,可以当成备选!”
“猕猴桃前些年种的有点多,配套的深加工工厂却没有建立起来,这种水果不耐保存,很容易放坏,要是继续加大种植面积,老百姓是要吃亏的;所以就算这篇章质量不错,暂时也最好不要刊登。”
“回头我给这个作者专门写一封信过去解释解释,章暂时不发,等罐头厂或者果脯厂建起来之后再给他刊登,希望他能理解吧!”
范中明考虑问题很周全,既有纯技术方面的,也有政策环境市场方面的,身为一名资深农业科学工作者,他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利用科学技术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所以在审稿的过程中,他也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原则,质量不高的、不合时宜的章坚决不能发。
和往常一样,今天收到的稿件数量也不多,没过多久,就快看完了,让范中明感到遗憾的是,稿件的质量依旧不高,看样子只能盼着老曹和老何能及时完成章,好填补上版面的空缺了。
“范老师,这篇章看着挺不错的,就是投稿人的身份有点问题,不是高校,也不是研究机构的!到底该怎么处理?”
“哦,拿过来我看看!”范中明伸手要过论,一看标题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及烘干保存技术的几个要点。
再看作者栏温洞县黄平镇独山村冉江。
第1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