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誓太灵需要有一类与造影剂不同的产品,再筑?产品单一而引起的风险,4…AA小试交接的ee值优于原先的计划,就象螃蟹断了的大螯再次长出,恢复水域霸主的地位,这让吴总又一次对碳青霉烯类产品充满希望,少一次结晶,成本起码下降10以上,如催化剂循环套用次数多,一千元每千克以下的4…AA完全有能力实现,并与发酵路线一争天下。
吴总召开了小范围内的动员会,参加的成员有沈博士、王近之与程博志与王强志这一对准夫妻,鼓励说:“公司对于你们俩寄以厚望,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催化剂的实验室优化与寿命的研究,为公司两条腿走路的产品战略作出自个的贡献,产品放大上有什么不懂的,可以与王总请教。”
厦大转让的催化剂合成技术投料是以05克为计量单位的,小试放大还没开始呢,更不用说什么产业化放大了,王近之听了暗暗好笑,客气了几句说:“参帮得上忙的绝对帮忙,只担心水平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
金属络合催化剂是厦门大学的专长,多年来,程博志跟着高老师从事这方面的合成,在这个的实验技巧上确实不错,二天后,放大到20克投料量的催化剂合成出来了,并进行了小试活性验证,小试结果,ee值比厦门大学带过来的催化剂又提高了1,加氢后的ee值达到了97,这意味着环合后,重结晶的收率又会有一定的提高。
看到他们在4…AA上取得的进展,王近之建议道:“王强志与程博志他们对金属催化剂的合成比较在行,要不,把双环母核的课题也交给他们,双环母核虽然说经熊伟安与潘满建两人打通了工艺路线,收率也不错,可是,催化剂羰基铑的合成一直没有过关,过了这一关,我们的碳青霉烯类产品的产业化之路会又近一步。”
这个意见是王近之与沈博士商量的结果,熊伟安现在在沈博士手下,如由沈博士之口说出,会引起内部矛盾,王近之现在是总工办,与药化一部是平列的,相互之间不统属,没有这个顾虑。
夫妻对负责一个课题最大的好处就是配合密切。不会讲究谁的工作多一些,谁的功劳大一些。反正,所有功劳都是共享的,两人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羰基铑的制备很快地搞定,并进行后面的合成,双环母核的收率也有了二个百分点的提高,并且,经过小试确认,催化剂套用了六次后,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公司对这产品的信心又足了些。
技术分析会上,王近之给出自个的意见说:“催化反应顺利了,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工艺路线用到了三苯基磷作为原料,反应结束后生成了大量的三苯基氧磷,这个副产物占据了很高的成本比例,如不解决,我们的双环母核并不占据成本优势,同时,固废太多,产业化很难实现。”
第517章 酰氯碘回收
很快地,沈博士与师妹程博志就查出了合成资料,可以通过氯硅烷与三苯基氧磷反应,重新生成三苯基磷。
氯硅烷常温下是气体,钢瓶装的,小试采购并不容易,经过一番波折,周飞鸯在浙大胡老师处找到了小罐装的原料,得到原料后,反应倒是十分容易,在甲苯溶液中常温反应,立即就高收率地生成了三苯基磷,只是,副产的二氧化硅颗粒很细,小试很难过滤,同时,数量也相当的大。
有个叫项非勇的朋友,他们做季磷盐相转移催化剂的,大量地用到三苯基磷,说不定他们有这方面的心得。想到这里,王近之来到了项总的办公室。
见到王近之开口说起了三苯基磷的事,项总笑嘻嘻地说:“说曹操曹操到,我们也正想找你请教这事呢,你也知道,我们做相转移催化剂的利润很薄,通过打听,在市面上有很多副产的三苯基氧磷废料,我们想通过这么副产物提纯后还原成三苯基磷,从而降低季磷盐的生产成本,查到了一条合成路线,是高压加氢的,你对这方面内行,想叫你参谋一下可行性如何?”
磷氧键加氢难度很大,这个合成路线的直实性如何,王近之很有怀疑,可了解了一下市场,副产的三苯基氧磷的价格7000元吨,而三苯基磷的价格是110000元吨,这绝对是个天价,并且市场容量很大,如有合适的场地,这个产品的利润空间比手头上什么产品都大呢,王近之暗暗地记了下来。
从项总的办公室出来,回到总工办,潘琴秀急忙地说道:“你的手机响了十多回,都是吴总的电话,你快回他一下。”
疏忽了,出门时把手机忘在桌子上充电,王近之急忙来到吴总办公室。只见办公室里烟雾弥漫的,吴总一个人猛抽着烟,来来回回地焦急地走动着。肯定又是碰到什么超级烦心的事了。见王近之进来,急忙说道:“你负责给我了解一下三碘异酞酰氯的真实成本,并配合仓库与财务对力天的酰氯及原材料、报废品作一次盘点,务必搞清楚他们车间的真实情况。”
三碘异酞酰氯是王正林与程宾鸿两人负责的,跟我没什么关系啊,盘库是仓库的责任,叫我领头,这不越权了吗?王近之很奇怪吴总作这样的安排,回复说:“要精确计算成本,还是施华肖施部长负责比较好,我们总工办与他们的生产没什么关系。”
“公司讨论要你负责,不用争了,盘库结束后写一份报告,特别是对试生产期间报废的酰氯进行盘点并对成份进行确认。”说到报废的酰氯时,吴总加重了语气。
原来如此,难道操作工在传的消息是真的?如果是这样,更不能去负责盘点了,王近之冒出一身冷汗,赶紧推托着说:“吴总你知道,一部二部折分时,我与王正林有些不愉快,这个库我盘不得。”
“这是公司的命令,不是找你商量。”吴总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
前几天,王近之曾听操作工私下说过,因为酰氯成本偏高,王正林几次地受到胡董的责骂,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把报废掉的酰氯偷偷地进行碘回收,想把回收的碘投回到三碘异酞酸的制备中去,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回收来回收去,没得到多少回收碘,结果,把可利用物料给全部搞没了。
无可奈何,王近之只能硬着头皮组织了施华肖与陈霞明到酰氯车间进行盘库,为保证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向吴总建议后,又增加了赵定岳作为小组成员。
五百二十七章 部长辞职
盘库时,找遍全车间都找不到袋装的三碘异酞酰氯不合格品,王近之指着这个报表问:“账面上的十七点六吨三碘异酞酰氯不合格品到那儿去了。”
“装到油桶中了。”王正林尴尬地指着空地上排得严严实实的一排排油桶回复说。
为什么会装到油桶中,这事明显违反规定,有些莫名其妙,退一步说,这些油桶的桶口很小,由包装袋倒到桶中也极困难,出现这种现象,必有不为人知的情况。
赵定岳对包装桶进行取样,结果不是固体,而是固液混和物,这事就更显得古怪了,经过对操作工的调查,事态渐渐地明朗了。
自从九月份开始,酰氯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公司对车间进行考核,酰氯考核由起始原料5…硝基间苯二甲酸为出发原料,经加氢碘化得到三碘异酞酸,再经酰氯化,整个合成为一个考核单元。考核正式开始后,酰氯收率正常了,三碘异酞酸碘化收率却偏低,原因是碘化转化率低,得到的三碘异酞酸粗品纯度低,色泽差,需要经过甲醇溶解后再水析一次,提高色谱纯度,改善色泽,这么一来,成本超了,考核即将扣钱。
酰氯生产线气味重,毒害大,环境恶劣,本来就没人愿意去,加上一核算考核完不成,工人还会被扣工资,结果计算出来后,还没上报公司,被工人知道了,这下工人不干了,到他办公室威胁他,敢扣工资就拿斧头劈了他。王正林害怕了,无可奈何之下出了下策,通过多虚报一批在制原料的方式,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混过去了。本想以后会越做越顺的,谁知第二个月三碘异酞酸的收率与第一个月差不多,没什么提高。只有拆东墙补西墙地想办法混,保持工人不闹事。一来二去的,又虚挂了一批在制,总共有二批造假了。
造假是条不归路,两批虚挂在制的同时,其它入库批的收率也只能造假,把这两批的料补到了其它批次上,造成其它批次收率较高的假象。连续两个月了,第三个月是十一月份,公司年前预盘月,各部门会联合组成盘库小组,为年底盘库作准备,大家都是行家,再瞒下去是不可能的,在这么个前提下,王正林想了个办法,计划在不合格品中做文章,把不合格在车间内部进行回收碘,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降低三碘异酞酸制造成本,神不知鬼不觉地补上这个漏洞。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王正林模仿碘回收车间的工艺进行碘回收操作,按含碘量测算,可以回收粗碘七到八吨,实际上却只回收得到一点三吨,成本漏洞没补上,反而生出了无数其它的事情。
收到王近之的报告,吴总找到了王正林谈心说:′“其它不论,只论回收碘,八吨损失就是四百万元钱,如算上酰氯试车与三碘异酞酸试车,这三个月共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超千万,你看这事怎么收场?”
怎么收场呢?吴总的潜台词十分明显,希望他自个提出辞职,相互之间保留脸面,人去账消,前事不再追究。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除了辞职已无第二条路可走,第二天,距离元旦还有六天时,王正林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
王正林辞职了,善后事宜转移到王近之身上,为什么只回收回来这么一点碘?二百桶母液反复检测了基本没碘,哪么,另外五六吨碘跑哪儿去了呢?车间没有任何相关的操作记录,王近之叫工人从头到尾演示了一次,发现一切都源自于一个操作失误,车间回收